胡文举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畜牧业大省,畜牧业的现代化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畜牧业现代化的核心在于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畜牧业专业人才队伍。截止2016年底,河南省畜牧业从业人员达到45.2万人,其中高中以下学历人员占58.9%。如何提升畜牧业在岗职工的综合水平,提高其适应畜牧业产业现代化升级的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特别是移动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功能日趋强大,学员的学习方式和需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远程高等教育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畜牧业人才的培养。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远程高等教育在畜牧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了如何改进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教学目标与学习需求的匹配度,为畜牧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化升级提供人才支持。
河南省自2005年实施畜牧业远程高等教育以来,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办学机构及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大力投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办学过程中各级办学单位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创新,逐步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管理,省、县二级教学的办学模式及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
自实施畜牧业远程高等教育以来,河南省共有18个市,46个县参与了项目的实施,截止2020年春季,共进行了26次招生,累计招生2 059人,已经毕业1 560人,在校生408人,中途退学91人。招生人数上,各市之间招生差异较大,招生人数最多的是周口市和郑州市,分别为385人和424人。从年度招生人数看,2009年招生人数最多,为287人,2005年和2011年招生人数最少,仅为39人。每年各教学点招生人数也不均衡,以2019年为例,郑州市招生人数最多,为193人,平顶山市招生人数最少,仅招了1人。
截止2020年春季累计招收的学员中20岁以下的为213人,占招生总数的10.3%;21~30岁学员285人,占招生总数的13.8%;31~40岁学员965人,占招生总数的46.9%;41岁以上学员596人,占招生总数的28.9%。通过调研发现,畜牧业远程高等教育学员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学员大都来自基层,收入较低,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工作繁忙,工学矛盾突出,工作性质呈现多元化,业余时间不统一,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第二,学员大部分为畜牧业从业人员,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技能操作和理解能力较强,但平均年龄普遍偏大,对理论知识和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对移动客户端的使用不熟练;第三,学员学历大部分为高中学历,对畜牧业的专业知识掌握的不系统,仅通过培训掌握了个别技术,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从零开始,学员学习难度大;第四,学员主要来自在养殖场和畜牧业中小企业基层技术人员,他们经常奔波于广大农村,居住分散,难以集中学习,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亲和力不强,教学组织与管理难度大。
河南省畜牧业远程高等教育是依托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系统,采用省、市、县三级管理,省、县两级教学的模式,通过网络远程的方式将优质教学资源输送到学习中心或者学员手中,学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克服了工学矛盾,突破了时空限制。三级管理是指省级电大负责招生计划的申报分配及政策争取、学籍管理、教学管理、考试管理、教务管理,并对所属市、县电大相关业务进行指导和管理;市级电大协助省级电大对所属县级电大进行相应的指导和管理;县级电大主要在省、市级电大的指导下,对所属区域开展相关教学管理任务,并为学员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两级教学是指省级电大负责制定教学规则和教学实施方案,在全省范围内组建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团队,面向学员或者县级电大开展教学和教学支持服务工作;县级电大主要是组织辅导教师按照省校责任教师的要求组织学生完成教学过程,并对学员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督促。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河南畜牧业远程高等教育各级电大分工合作,已形成一个构架完整、运行顺畅、管理有效的办学体系。
河南省畜牧业远程高等教育教学主要是依托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开展,学习形式主要有在线学习、线下教学资源包学习、面授学习三种。在线学习:省校责任教师在学习网上按照畜牧兽医专业相关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学习计划,并将导学资源、教学视频资源、多媒体课件、形成性考核作业放置在课程主页上,学员登录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按照教师制定的学习计划进行学习、完成形成性考核作业、利用论坛完成师师、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线下教学资源包学习:国家开放大学教师将畜牧兽医专业相关课程讲授视频制作成光盘连同形成性考核作业册、文本教材、教学辅导资料打包发放给学员,学员可以在网络条件不允许的时候,通过教学资源包完成学习和作业。面授学习:面授学习是在线学习和线下教学资源包学习的必要补充,学习主要在县级教学点完成,县级教学点将学员集中起来,根据当地畜牧产业情况和学员的需求,聘请省校责任教师或者当地畜牧技术能手,集中为学员授课:学员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探索,解决学员学习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资金投入不足是影响远程高等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畜牧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职工继续教育中投入的经费较少,无法满足需要。目前,河南省畜牧业人才继续教育所需经费主要由各级政府和个人承担。据调查,河南省畜牧业从业人员培训费用技能型为800~1000元/人,经营型为2 000元/人,远低于武汉市3 000元/人和10 000元/人的标准,甚至低于甘肃的标准。这些经费多用于畜牧业从业人员的短期集中培训,在远程高等教育方面投入的经费极少。在省级层面,河南省还没有针对畜牧业从业人员参与远程高等教育的专项资金,仅有嵩县、汝阳等个别县有相应资金支持。我们在全省参与畜牧兽医专业远程高等教育的学员中随机抽查了20名学员进行调查,发现由当地党委或者政府选派的5名学员学费全部由政府补贴外,其余15名学员费用全部由个人承担。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严重的影响了畜牧业人才远程高等教育的规模、质量、力度和学员参与的积极性。
河南农民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大多数并非出于自觉自愿,培训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被培训”的消极现象,畜牧业从业人员远程高等教育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在河南,畜牧业基层从业人员大部分是由普通农民构成,他们并不重视自身的学习和提高,也不关心畜牧业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政策,生活上没有太高的目标追求,对参加继续教育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即使参加,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加上接受新知识能力有限,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特别是远程高等教育教学,学员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学员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将难以形成有效的教学组织与管理。以2019年秋季开设的动物常见疾病防治课程为例,课程成绩由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比例各占50%,平时作业要求学员完成5次作业和2份实验报告才能获得相应分数。2019年10月开课,该门课程选课人数为68人,12月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了第一次检查,发现仅有18位学员有学习行为,12人完成作业,课程论坛内没有学生发帖。到期末,作业提交率仅有66.2%,及格率仅有58.8%,论坛内学生互动交流极少,实验报告完成率仅有22.1%。学员教学活动参与度不高,教学过程落实难度较大,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当前,互联网与畜牧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急需培养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并集业务知识、专业技能、网络信息技术、市场营销等多种知识技能于一体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以前畜牧业的远程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设定较为陈旧,多是基于当时畜牧业的实际情况设定的,是以满足畜牧业生产基本的需要为主,主要培养畜牧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和技能,难以适应当前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目前的培养模式主要按照以前的培养目标设计的,对照当前畜牧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一是教学模式简单。远程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是采用网络自学+教学点面授辅导的形式进行,网络自学为主,教学点面授辅导为辅,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教学过程中教、学相对分离,教师与学员缺乏实时交流互动,教师无法及时掌握学员学习情况,难以做到因人施教。二是教学管理方式落后。学习过程中缺乏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是影响远程教育学员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远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多是利用网络进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员之间难以面对面沟通,教学组织难度大,学员学习效果一般。三是创业创新教育缺乏。远程高等教育作为提高畜牧业从业人员的生产技能、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应采用言传身教并重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而目前的教育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方面的教学,实践教学特别是创业创新方面的教学相对薄弱。对部分畜牧业远程高等教育教学点的调研发现,教学点多为联合办学,因为缺少或者没有相应的畜牧业教学必须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师资,创业创新方面的教育几乎没有开展。
随着畜牧业的现代化、信息化、规模化的发展,畜牧业从业人员也逐渐趋向于职业化和多元化,其学习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系统化、个性化和实用化。目前的畜牧业远程高等教育内容还没有跟上这样的发展趋势。当前河南省畜牧业远程高等教育内容安排忽视了从业人员的意愿和需求,存在培训内容陈旧落后、资源形式单一等一系列问题。一是教学内容与从业人员需求脱节,过于重视理论教学,相关的实践教学过少,知识的实用性不强;二是教学内容陈旧,缺少行业发展前沿知识,当前的教学资源多建于2004年左右,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这些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比如:动物繁殖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生殖生理、生殖激素、受精妊娠等基础的理论性内容偏多,实用技术方面仅讲授了人工授精技术,对于较为前沿的胚胎移植、发情控制、性别控制等技术讲授较少,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教学资源形式单一,当前的教学资源的形式仅有文本资源和传统章节讲授视频资源,能直观展现新技术、新理论的3D动画资源和学员偏好的微课资源较少。四是教学资源内容与畜牧业发展不适应,与畜牧业现代化相关的新技术、新理念的课程和内容设置相对滞后,例如:动物福利、畜产品营销体系建立、信息化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生态环保等方面内容鲜有设置。教学内容与从业人员的需求脱节和错位,直接影响了畜牧业远程高等教育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
师资是远程高等教育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据调查,河南省畜牧业远程高等教育各相关教学点专职专业教师仅有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人;本科学历3人,硕士研究生学历3人;兼职专业教师有5人,其中3人为当地高校教师,2人为当地技术服务人员,学历均为本科;相关管理人员22人。师生比为1∶55,与教育部对全日制高职院校1∶18的师生比要求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大多数县级教学点没有本专业的辅导教师,部分教学点几个专业共用1名辅导教师,甚至所有专业仅有1名辅导教师。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影响了畜牧业远程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畜牧兽医人才培训属于公共事业,投入大,回报低,周期长,短时间内难以体现培训效果,一般畜牧企业不愿投入资金用于从业人员的远程高等教育,因此畜牧业从业人员远程高等教育必须是政府投入为主导。全日制高校的收入主要由政府的财政补助收入、大学的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三部分组成,财政补助收入占比最高,而财政补助收入中生均经费收入约占90%左右。与全日制高等教育相比,远程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主要有大学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两块,财政补助收入占比非常小,这是造成远程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的主要原因。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将财政补助中的生均经费纳入远程高等教育投入中,建立针对远程高等教育的专项资金投入长效机制,特别是畜牧相关部门应建立相应的经费筹措机制,补充畜牧从业人员远程高等教育经费。畜牧业企业也是畜牧人才远程高等教育的受益者,也应加大职工远程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通过奖励或者福利的形式给予职工参加远程高等教育学习的机会,并适当提升参加远程高等教育人员的待遇,提高其参加远程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畜牧人才远程高等教育应当帮助学习者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要将远程高等教育的开放办学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不仅是教育对象的开放,还有观念和资源的开放,让社会认同畜牧人才远程高等教育的理念,促进教育机会公平和教学资源共享,不断培养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应引入学分银行,构建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学分互认的立交桥,推进省内外高校畜牧兽医类课程的学分互认,满足畜牧业人才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使学员学习不受时空乃至专业的限制;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员为中心,优化课程设置,丰富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和形式,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推进教与学之间有效交流互动;全面推进教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和教学、考试、作业等教学过程的在线化进程,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学习者学习效果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
畜牧业人才远程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制定应立足于乡村振兴对畜牧产业人才的需求,做到当前需求与未来需求的兼顾。当前畜牧业人才远程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术熟练、创新创业能力强、经营管理和营销理念先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互联网复合型畜牧人才”为目标。理论基础扎实主要是提高学员的基础理论水平,对接执业兽医师或者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并为提高专业技术奠定理论基础;专业技术熟练主要是培养学员技术操作水平,比如:人工授精技术、发情鉴定技术、疾病防控技术、饲养管理技术等;创新创业能力主要是满足学员对提高创业能力急需提升的需求;经营管理和营销理念先进主要是提高学员畜牧企业管理和经营水平,满足学员创办和经营畜牧企业或者养殖场的能力需求;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则是针对当前畜牧业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趋势,满足畜牧企业对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当然,培养目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必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才能适应新时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才能不断满足畜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开展远程高等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理论和技能的培训,更要注重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人才的综合素养。畜牧业人才远程高等教育要积极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畜牧人才远程高等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教学点可与当地畜牧业企业或者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将他们的养殖基地变成远程高等教育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教学点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灵活安排学习者在实践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或者参观学习,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效融入到实践教学当中。实验教学是加强学习者实践技能训练,培养学员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学点可以与当地普通高校合作,组织学员利用其教学实验室开展远程高等教育实验教学。此外,省级电大可邀请省内外畜牧行业知名学者和专家开展讲座,聘请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当地专家为学员开展实践教学和答疑,将实践教学课堂搬到生产一线。加强学员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能满足学员对创业和增收的需求,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将增加畜牧人才远程高等教育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与电脑端的远程在线学习相比,移动学习真正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学员可以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截止2016年末,河南省农村实现了100.0%的村通电,100.0%的村通电话,96.6%的村通宽带互联网,每百户家庭手机拥有量为242.7部。这为畜牧业人才远程高等教育引入互联网移动端提供了技术支撑。省级电大要强化手机移动端教学,不断推动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融合,为学员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首先,要在全省范围内按照省、市、县、班、学员建立五级移动学习平台,满足不同身份教师进行资源建设、网络实时教学、答疑、互动、作业评阅、教学管理以及学员的学习、答疑、作业、学习行为记录等需求,充分体现畜牧业远程高等教育系统办学的优势;其次,应在全省范围内为每位畜牧兽医专业远程高等教育学员配发移动学习机,在移动学习机上植入学员的个人信息和课程信息,学员可以在学习机上浏览资源,网络实时上课,虚拟实验,完成并提交作业,师生互动等整个教学过程,并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还要根据移动学习平台对资源的要求,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主线,以知识点为单元开发和改造出大量重点突出、内容精炼,适合学员碎片化学习的微视频资源;为拓展学习者的视野,拓宽知识获取途径,省级电大还可引进爱课程网、智慧树、学堂在线等慕课平台的畜牧兽医类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用于教学。
省级电大要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构建多元化教学团队,要充分调动全省电大系统内畜牧兽医专业责任教师的积极性,将全省系统内优秀的畜牧兽医专业责任教师集中在一起,借助移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教研和交流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对信息化的适应能力;要积极与畜牧业企业展开合作,将满足畜牧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吸收畜牧业企业优秀技术专家开展并指导实践教学;聘请普通高校的优秀专家参与教学团队指导和培训工作,让教学团队成员能够及时了解畜牧业行业的发展动态,保持教学团队成员专业能力的先进性;要基于网络构建全省范围的教学团队合作交流机制,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教学团队相互交流、学习与研究;要充分发挥移动教学平台的作用,跨区对师资力量不足的基层教学点开展教学支持服务,缓解基层教学点畜牧兽医专业师资不足的状况。最终,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由省校专业责任教师、系统内专业教师、行业技术专家、普通高校专家教授组成的基于网络平台的多元化教学团队。
乡村的振兴离不开畜牧业的振兴,而畜牧业振兴的基础是畜牧业人才的振兴,就是要不断提高畜牧业人才的创新和创业能力。畜牧人才培养必须通过不断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教学团队、引进先进的教学技术等措施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满足畜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远程高等教育作为畜牧业人才继续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只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变化,以学习者为中心持续提升教学质量,注重人才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才能为乡村振兴和畜牧业振兴提供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