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华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辽宁 大连 116100)
职业教育有别于本科教育,它以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所以在教学上必须有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即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只有创新建设职业院校实训基地,才能使学生在实训基地中更好地学习,体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与深度融合,促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以下简称“纺检专业”)是一个强调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专业,所学内容与人们衣食住行的衣密不可分,相比于其他专业而言,它更贴近产业的需求。加强高职纺检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创新研究非常重要,为此,辽宁轻工职业学院扎实开展具体的探索与实践。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纺检专业教师通过走访,到其他高职院校相同专业进行调研,发现开设此专业的高职院校,由于受保守教育观念的制约,理论与实践重视程度不一样,导致实训基地的建设大打折扣,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不到位、不深入;教学模式与企业生产实际不呼应;开放校内、外实习基地的时间不足等等,这些问题都影响高职院校纺检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更无法谈及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针对以上问题,经过反思,学院对纺检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进行了创新。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纺检专业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从事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迈出了坚实的脚步,这些都与创新岗位分层实训基地模式是分不开的。
纺检专业由我院最早的棉纺、机织、针织、染化四个专业承上启下,开设至今已有20 余年,是我院轻工类开设较早的一个专业,积淀传统和新购置的电子教学仪器共102 台。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特别是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让学生主动动手操作,尽快掌握技术技能,根据我院纺检专业实际现状,并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重新进行仿真装修。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最大功能、功效。吸引教师主动到实训基地搞科研与教学,教育学生热爱专业,愿意到实训基地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总结经验,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能力和素养,让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快速适应。
学院领导特别重视纺检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按岗位分层补齐校内实训基地硬件设施。纺织仪器根据检验项目和流程重新调整,对于企业普遍需要的典型仪器设备,学校进行购买添置。根据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岗位需求,新建立了针织机实训室和纺织品贸易实训室,学校投入资金购买针织机和计算机及外贸跟单软件。这些充足的教学资源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我校纺检专业学生第三年的顶岗实习是在专业对口的企业完成的,开发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保证。在保持与原有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并扩大影响,进而利用开发新企业的实训基地等措施实施实训基地建设的创新,以开创高职纺检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新局面。学生在实训基地按岗位分层轮岗实习,企业的多个岗位实习都能学全,技术技能提高很快。目前我院纺检专业与20 家企业合作,不但保持着实训基地的数量,还扩大合作企业的范围,开发新的实习基地,如大连检验检疫局、沈阳杰恩盛科技有限公司与我院纺检专业签订订单班。邀请企业工程师、技工师傅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参与管理学生的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学到的不仅是技术技能,而且也感受到了企业的文化氛围。
建设管理应用好实训基地,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1],以课岗相接、课赛相接特色教学模式与企业生产相融合,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建设校内贴近企业环境的实训基地,在学生在校内的前两年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2],同时也为第三年的校外顶岗实习做好铺垫。
针对企业需求开设课程,而且把之前零散的每周一节改为集中培训。大连大杨服装集团与我院纺检专业签订订单班,每年都有学生在他们那里实习并留用,根据企业需求,我院开设了检验仪器使用技术课程,并购买大型电子仪器与大杨集团接轨,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操作,到大杨集团后顺利上岗,减少重新培训耽误的时间,直接顶人使用。例如,检验仪器使用技术课程,改革之前的每周几节的零散授课变成现在的整周专题集中实训,遵循遗忘规律,减少遗忘时间,反复巩固,教学效率与效果比较以前明显提高,每个实训室的每种仪器学生都能操作到、巩固到、复习到。不但操作仪器娴熟,而且能准确调试与及时维护保养,培养了学生驾驭仪器的各种能力。
采用课赛相接特色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赛,加快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完善实践课程内容,为学生参赛服务,实现课程内容与技能大赛有效衔接。织物组织设计与制作课程,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制作按照技能大赛的要求去做,努力营造良好的实训氛围,使学生明晰设计与制作的时间分配和大赛要求。在实训室根据设计扎实制作训练,在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上下工夫,激发了学生实训的兴趣,人人动手设计与制作,人人有自己的合格作品,实训效果显著,体现了实践教学真实化。例如,2016 年11 月派出该专业2 名学生参加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织物组织设计与制作职业能力大赛(高职组),学校有1 名学生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
纺检专业是辽宁轻工职业学院轻工类的特色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与发展到现在已经比较完善,这些都是实践教学的基础。为了增强技术技能、培养能工巧匠,全天开放实验、实训室是当务之急,就相当于让他们来做作业和预习书本知识一样,面对仪器,马上能想起操作规程,动手操作不生疏,特别是开放实验、实训室[3]以后,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很快。例如,针织基础课程结束后需要学生上交自己设计与制作的作品,课下时间学生必须在开放的小样机实训室进行设计与制作,体现了“互学、研讨、互帮、评价”的教学特色,学生通过实践,设计并制作自己的作业,最后出来的作品成就感满满,大大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学精神,自信心满满,技术技能与日俱增,教学效果甚好。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纺检专业实训基地的改革建设,创新出新模式,即岗位分层实训基地新模式,把学校的育人环境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紧密相连。以课岗相接、课赛相接为特色开展实践教学,使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联系。借助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优化实践教学,完善校内、校外实践环节的运作机制。我校实训基地的建设规模和教学实力进一步增强,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幅度提升,促进学生创业与就业,企业需求的人才质量进一步增强,形成了学校、教师、学生、企业的多赢局面,促进了整体式跨越式发展,也为学院的专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的推进作用,满足了现代社会技术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也为学生毕业后的创业奠定基础,更为培养能工巧匠、将来成为大国工匠而勤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