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2021-12-10 15:19李永哲许晓楠
新一代信息技术 2021年21期
关键词:研究生人才改革

李永哲,陶 然,许晓楠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北京 100081)

0 引言

信息与通信工程是培养信号处理,通信和雷达系统设计等领域人才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国际形势如此恶劣的今天,中国要想在通信和雷达领域摆脱欧美国家的控制或制裁,就要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而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创新拔尖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经。目前,我国这类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高校对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来实现。

现阶段,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针对这些问题,很多学者也进行了一些研究,例如,文献[1]指出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和就业联系不紧密,使学生并不能妥善处理学业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在学习了英国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后提出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应该积极探索集成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在集体中与别人合作共事的能力。文献[2]指出我国的研究生培养过于单一化,在学习了国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后提出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应该朝着更多样化弹性化方向发展。此外,文献[3]就如何提升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改革策略,文献[4-6]提出要强化交叉类学科人才的培养,文献[7]提出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国际化人才。

然而,随着我国科技和教育的进步,如何在全新的国际环境中培养更优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仍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北京理工大学(以下简称为北理工)为例,在研究了国外高校的相关人才培养模式后,根据北理工的研究生教育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其策略主要可以归纳为:(1)改变研究生的招生制度,增加推免生的数量并降低初试在研究生录取阶段的比例从而弱化考试在研究生录取中的重要性,强调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察;(2)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的未来规划和社会需求培养高质量的国际化,交叉类人才;(3)建立以能力为指标的评价体系,根据学生所获得的能力来评价学生是否具有毕业资格,并据此来优化北理工的教育和科研资源配置。

1 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为了可以快速有效地对北理工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我们对国外的相关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学习,并将适合北理工基本情况的有用经验归纳分析如下。

1.1 国外研究生招生制度研究

国外的研究生招生制度非常灵活,比起学生的应试能力,他们更在意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等综合能力。在美国,虽然考试方式比较统一(一般分为两种,即一般测试以及专业测试),但是不同的专业、系、院有自己特有的选拔标准,并且其主要的招生考核事宜也由学院自行负责。另外,研究生的录取名额是没有限制的,这就避免学校因为录取名额的限制而错失优秀的学生。法国和美国不同,他们的招生方式不是考试,而是对申请人进行严格的综合性考查。该考查包括对学生单方面的考查和对指导老师(以下简称为导师)的评定考查两部分,根据考查结果进行录取。这种免考试的方式不会再将应试能力差但科研能力强的学生拒之门外,大大提高了研究生的质量。

1.2 国外研究生教育方式研究

国外的研究生教育非常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在国际上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创新型,研究型人才。

首先,在其课程安排上强调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主要受益人,课程的规划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为主要目的。这种理念摆脱了以老师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课程时间少,课程内容缺少针对性,各科目之间缺少关联性等弊端,它强调的是整个课程体系的目标设计而不是一门课程的目标设计,这样通过整个课程体系的学习,研究生可以获得更全面的能力,为今后的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8]。

其次,在课程之外的科研学习中,国外高校的导师会充分考虑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就业需求,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和科研的同时也会对自己的未来有更清晰的规划;另外,基于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特点,导师还会积极为学生提供相关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相关行业的最新动向,让科学研究更国际化更前沿,让教学内容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现实需求。

最后,在研究生培养中,为了满足社会对交叉类学科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前景,很多国家都设置了交叉学科和跨学科课程,它们完全对学生开放,由导师进行指导选课。不仅如此,为了确保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英国政府还设立了基金来为其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德国成立了国际跨学科研究会[6]。

1.3 国外研究生评价体系研究

在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中,国外的高校将能力作为评价指标,根据能力的大小来进行课程设计和教育改革。在这里,能力是基于教育和职业所诞生的一个指标,是学生科研能力和就业能力结合的产物,根据能力可以判断培养模式的好坏,从而优化整个教育体系并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将能力作为评价指标,强调学生在科研和学习过程中所获得能力,避免了老师和学生对科研产物的过度追捧,特别是遏制了“水论文”,“烂论文”的出现。

2 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在全球科技经济高度融合发展的今天,研究生作为未来社会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其培养模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国家发展的好坏。因此,发现北理工在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针对这一改革结合之前对国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不同的改进措施。

2.1 研究生的招生制度改革

当前,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采取全国统考制度与推免制度相结合的方式,但能够获得保送推免资格的研究生实为少数,多数研究生需通过第一轮全国统考的笔试环节,才能参加报考院校的复试环节,同时,第一轮笔试成绩在最后录取阶段也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在这种注重应试能力的招生环境下,容易导致不少有专业特长但不擅长考试的学生被拒之门外,反而招收到应试能力强、科研能力弱的学生,这会导致研究生科研实践水平的下降。在学习了国外的研究生招生策略之后,我们提出以下两种改进策略。(1)增加推免生的数量;(2)降低初试在研究生录取阶段的比例。通过这些策略来弱化考试在研究生录取中的重要性,强调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察,从而提高所招收的研究生质量。

2.2 研究生的教育方式改革

现阶段,北理工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更多是以老师为主。首先,课程安排上多数老师以期末考试为目的进行授课,并没有达到通过授课为学生的科研打基础的目的;其次,在科研中导师也并不会因材施教,不会因为学生的未来人生规划而区别教学。这种教育方式并不能保证学生在学校里所接收的教育都是有用的,必然会造成一些无效的学习时间产生。在学习了国外高校的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后,本文提出要转换教育方式,各项教学工作的展开要以学生为主。在课堂上要将课程内容和国际前沿研究相结合,在科研中要将研究内容与行业新动态接轨,教学方案的制订要与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一致。导师应该在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发展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将学生在北理工的每一分钟都转化为有效的学习时间。

除此之外,北理工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教育要与国际接轨,培养更国际化的人才。要实现人才国际化,首先在人才培养中,老师应该将教学内容和国际前沿研究相结合,帮助学生多了解研究领域内的新动向,新思想;其次要加强与国外知名学府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外派学生去这些学校交流学习,也可以邀请这些学校的知名教授来北理工演讲并分享科研成果;最后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际会议,听取国际报告,多为学生提供可以与国外学术界或企业界知名人士学习交流的机会。当然,受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和严峻的国际形势的影响,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是困难的,可以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和学习。

另外,为了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交叉类人才的需求,北理工也要注重和信息与通信工程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研究生的培养,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合作制订联合培养方案,来进行学科交叉,培养更多方面的高质量研究生。

2.3 研究生的评价体系改革

目前,北理工的研究生毕业标准大多是用论文数量和质量来衡量的,这会造成研究生的培养是以发表论文为目的展开的,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且也会导致学生和老师对论文的过度追捧而忘记科研的初衷。因此,应该取消将论文作为衡量学生是否具有毕业资格的标准,要通过对学生能力的全方位考察来判断是否予以毕业证书。另外,也要注重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让每一份科研产出都更合理化,更高质量。

此外,虽然在经过之前的教育改革后,北理工的教育和科研资源配置大部分都得到了合理的规划,但仍存在资源浪费或匮乏,潜力项目缺少吸引力等现象。为此,本文提出可以将能力作为资源分配的评价指标,以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否有利于帮助学生创造更大的研究价值,是否有利于以提高学生就业率实现就业目标为指标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而对于那些经过评估具有巨大潜力的项目,可以通过宣讲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和老师的加入。

3 结论

本文在学习和研究了国外高校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后,根据北理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新的改革策略。这些策略主要围绕着招生制度、教育方式和评价体系这三个方面展开,通过弱化考试在研究生录取中的重要性,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和以能力为指标的评价体系来提高北理工所培育的研究生的质量。虽然这些改革策略都还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但它一定会实现预期的结果。

猜你喜欢
研究生人才改革
人才云
改革之路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瞧,那些改革推手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