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远 周伟
摘 要:城市核心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但通常也面临着用地紧张、交通拥挤、人流密集等问题,且城市核心区的活动通常以中高收入人群为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办公、休闲出行的品质化、便利性、智慧化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适应新城核心区未来的交通发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综合交通规划项目的实践,在传统综合交通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慢行为抓手的精细化设计和以道路、停车、公交为抓手的智慧交通系统,在实现传统综合交通升级的基础上实现交通品质的全面提升,望能为同类城市建设与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核心区;综合交通;交通品质
中图分类号:TU984.19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红谷滩新区起步高、发展快,曾作为国内新城建设的典范。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成立之初就被确立为了南昌市主城双核之一,汇集省、市两级行政中心,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城市开发相对成熟、交通设施也较为完善,已成为国内新城建设的典范。然而,近些年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发展变化又给城市交通提出了新挑战。随着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的设立、新建县的撤县设区、两岸之间的融合发展等,各片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强,如何在用地紧张、交通拥挤、人流密集的城市核心区疏解新的交通压力,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辐射力,以及作为首善之区,如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等,这些都是红谷滩面临的挑战。
1 成就与挑战
1.1 发展成就
红谷滩新区自成立以来,经过十几年发展,其核心区已经成为南昌市双核心区之一,也成为了国内新城建设的典范。
(1)人口经济高速增长:2020年红谷滩核心区总人口约21万,较2010年增长约114%,而全市增长率约24%,旧城核心区还有一定下降。2021年上半年红谷滩区GDP约371亿元,同比增长12.1%,与全市平均水平相当(全市增速12.7%)。
(2)交通设施相对完善:道路网络基本建成,路网密度达到了8,建设标准较高、慢行设施相对齐全;昌九快速路与红谷隧道的建成极大程度改善红谷滩对外出行;轨道交通实现换乘;常规公交设施完善。
1.2 面临挑战
1.2.1 区域层面
在国家发布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南昌被确立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面对新一轮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红谷滩作为城市双核之一,拥有南昌西站枢纽,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区域辐射力,是红谷滩新区面临的一大挑战。
1.2.2 城市层面
(1)中心体系受到巨大冲击。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于2016年6月14日批复,昌北作为南昌大都市圈核心区枢纽节点地位得到显著提升。赣江新区被定位为长江中游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重要开放高地、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先行区。
(2)城市各片区融合发展将带来新的交通需求。红谷滩外部:北侧赣江新区的崛起,将对红谷滩南北向通道带来新的交通压力;随着新建县撤县设区,红谷滩与长堎片区的联系更加紧密;随着九龙湖组团的发展,其与一江之隔的莲塘组团间的跨江交通需求不断增长。
红谷滩内部:随着九龙湖新城的持续建设,九龙湖新城与红谷滩核心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以及九龙湖昌九大道东西两侧的联系也将更加紧密,将带来新的交通压力。
1.2.3 片区层面
红谷滩核心区作为未来5~10年最稳定的建成区,拥有按照高水准打造的建设基础和先发优势,应更加注重城市品质的提升,打造为领跑中三角地区,比肩国际大都市的CBD。
2 发展目标
结合提升区域辐射力、综合交通系统、城市交通品质的发展诉求,制定明确的红谷滩综合交通发展目标: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多方式协调发展的开放、高效、绿色、安全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3 规划策略
3.1 趋势分析
深度剖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针对性地提出南北畅达、东西融合、枢纽锚固、品质提升等四大发展战略。
首先,结合现状调查,从城市道路、公共交通、慢行交通、静态交通、货运交通、交通运行等各方面梳理城市现状存在的问题;其次,结合新的发展背景,提出城市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例如:随着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的设立、新建县的撤县设区、两岸之间的融合发展,如何疏解新的交通压力;随着轨道交通建设,如何做结合轨道交通,进一步提升城市辐射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南北畅达、东西融合、枢纽锚固、品质提升的四大发展战略。
3.2 南北畅达
南北向,构建城市快速路、轨道快线等快速通道,实现红谷滩内部以及对外的快速联络,乃至支撑整个城市主轴的发展,实现城市的南北畅达。
规划首先提出构建一条纵贯南北的城市快速路,满足机动车快速交通需求,同时也与既有的豐和大道形成“一快一干”的骨干道路,支撑城市南北向的发展,这也是南昌的第一条快速路。
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一条南北向轨道快线,串联机场、高铁西站枢纽,串联省、市两级行政中心,串联万达旅游城、省文化中心等重大客流吸引点,同时与既有轨道干线一起,形成“一快一干”的轨道交通,支撑赣江西岸的城市发展主轴。
3.3 东西融合
东西向,构建跨江通道、有轨电车等联络通道,加强一江两岸的联络,促进新建区对主城的融入,实现城市的东西融合。
东西向,更多的呈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东侧,城市双核之间中短距离的交通联系十分密切,因此我们提出了构建红谷隧道、二七隧道跨江通道,来满足中短距离的跨江需求,分流既有跨江大桥的交通,促进两岸之间的融合。
西侧,新建撤县设区,新建区与红谷滩的关系就类似深圳的關内和关外,职住分离相对明显,而新建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出行品质不高,因此我们提出在新增联络通道的基础上,提出新建一条小运量公交系统,满足通勤和出行品质的需求,促进新建区与主城的融合。
3.4 枢纽锚固
结合轨道交通快线,构建崛起广场等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加强红谷滩的辐射力。
红谷滩在南昌率先迎来了轨道交通换乘时代,轨道1、2号线在红谷滩中心区实现了换乘。规划考虑结合此前提出的轨道交通快线,在红谷滩中心区(崛起广场)形成一个包括轨道干线、轨道快线、公交、停车、慢行系统在内,集城市候机、轨道及公交出行、停车、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枢纽,提升红谷滩片区的辐射力。
3.5 品质提升
开展品质交通和智慧交通系统规划,并对典型街道提出具体设计方案,通过精细化设计和智慧系统建设来提升城市整体出行品质。
红谷滩作为首善之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办公、休闲、出行的高品质、便利性、智慧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次规划在传统综合交通规划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塑造品质街区、建设智慧交通两部分内容:通过精细化的设计,打造安全和谐、充满活力、绿色生态的街道;依托智慧道路、智慧公交、智慧停车等系统的建设,达到提高道路交通安全、优化资源配置和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最终实现出行品质的提升,以此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
4 结语
本文结合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综合交通规划项目实践,在传统综合交通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慢行为抓手的精细化设计和以道路、停车、公交为抓手的智慧交通系统,在实现传统综合交通升级的基础上实现了交通品质的全面提升,望能为同类城市建设与改造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秦科.城市CBD区域交通特征及交通规划问题改善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2]杨俊宴,吴明伟.中国城市CBD量化研究—形态·功能·产业[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3]梁江,孙晖.模式与动因——中国城市中心区的形态演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王轩轩,段进.小地块密路网街区模式初探[J].南方建筑,2006(12):53-56.
[5]张廷薇.珠江新城核心区步行空间系统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6.
[6]潘东来.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衔接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5.
[7]李道勇.都市区多中心视角下轨道交通与新城的协调发展[D].天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13.
[8]狄迪,杨东援.城市公共交通走廊动态客流分析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1523-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