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是不会成为负担的

2021-12-09 08:22段永祥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21年10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语文

我是一名从教21年的乡村小学语文教师,虽然“双减”政策才提出来不久,但回顾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自认为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是符合这一政策的。就此,结合实践,聊一聊“双减”之下,我的一些教学实践与探索。

一、我的语文学科理念

教育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还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生要通过语文的学习,学会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丰富自己的精神长相。语文教师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我认为,语文的学习不应该局限于小小的课本,而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大环境,这个大环境可以由课堂、书籍、电影、交际等能够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综合素质的载体来共同构建。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每个孩子都能做更好的自己。今天比昨天进步是更好的自己,知错能改也是更好的自己。对于儿童来说,人生需要的底色是诚实,是善良,是担当,是自信,是热爱,是进取,需要培养他们各种良好习惯和优秀品质。我在语文课中渗透思想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是非观念;我带领孩子们用阅读的方式走近英雄人物,引导他们树立初步的人生观、价值观;我用媒体播放电影、纪录片和他们一起看,让他们了解小地方以外的大世界,开阔他们的视野;我带他们写作,办作文报,让他们有更多“当作者”的体验……通过语文课堂及课堂以外的拓展,慢慢铺设孩子的人生底色,让他们对自己期待,对生活热爱,对世界宽容,一路向前。

二、我的实践

(一)开发趣味课程

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把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让课程吸引学生,而不是“按着马头,让马喝水”。作文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常常要求学生写作文要生动、形象、具体,要有画面感,情节要曲折,内容要有详略……太多的要求,学生能做到的寥寥无几。老师讲了这些概念,但学生不一定都懂。怎样才能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知识点,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我想到了电影。每一部好的电影,都符合一篇好作文的标准:简单(容易懂)、具体(大量细节)、意外(矛盾冲突),情感(文章中心),这些正是好作文的核心标准。镜头的切换,情节的处理,画面感的营造、主角与配角的戏份详略……作文里需要的,大多能在电影里找到。于是,我设计了“看电影,学作文”的课程。

我们是寄宿学校,有大把的晚辅时间,偶尔放一放电影能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放松身心,还能让学生通过电影看世界。所以,我根据作文教学内容,删选电影,在电影作文课之前带学生看完电影。我找时间截取电影画面做到PPT课件里,用来指导、训练学生进行写作。

比如:新接手的班级,学生习作中对于人物语言的描写大多只是“某某说”“某某讲”,缺乏细节,没有画面感,对话描写干瘪无味,导致习作中的人物形象立不起来,文章不够生动。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让孩子们知道人物的语言不是孤立的,是和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语气、音量相结合的。看电影截图是最好的方式,没有之一。因为电影截图上有人物的台词,更重要的是仔细观察,就能看出人物说台词时的动作、表情、神态、语气、音量。

影视剧素材来源于生活,很多场景是生活的再现,学生会很有共鸣。用电影截图来教授学生写作技巧,既有趣味性,又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用哪一部电影呢?学生最感兴趣的肯定是《海底总动员》《超能陆战队》《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优质的动画片,但是,不行。这堂课针对的是语言描写训练,人物说话的表情和神态在动画片中不太明显,况且,这些电影中的场景远离学生的生活,用这些电影来教学,好玩是好玩了,和目标联系不紧,达不到教学目的。想来想去,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是最适合的。因为电影中的小男孩伊桑在校园里读书,他有读写障碍,成绩不好,和名列前茅的哥哥形成鲜明对比。爸爸、妈妈、不同性格的老师都围绕着伊桑发生了很多事情。伊桑逃学,让哥哥签字,被老师批评、罚站,跟邻居小孩打架,被爸爸训斥,被同学嘲笑等等,他经历着很多孩子都要经历的事情,学生容易跟他有情感上的共鸣。

我一共截取了五十多张图,这五十多张截图里有可以做语言描写素材的,有可以做心理描写素材的,有可以做外貌描写素材的,有可以用来讲对比的,有可以用来讲悬念的等等。我把课堂教学目标定为:通过看、听、说、思、写、改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了解语言描写的特点,学习语言描写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第一步,我用一篇学生习作来导入。“同学们,前两天看到这样一篇作文,让我很头疼。作文是这样写的:有一次,我病了。妈妈正在上班,爸爸也在上班,只有爷爷在家。爷爷得知我发烧后,打电话给妈妈。爷爷带我去了医院。随后,妈妈也过来了,到了我的身边,我仿佛听到了她急促的呼吸声。”

我问学生:“你们知道这篇作文为什么会看得老师头疼吗?该如何解决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我创设情境,用存在问题的习作来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对自己的习作进行检视。

第二步,我给学生播放校园舞台剧《皇帝的新装》视频,让学生思考:人物在说话的时候,你能听出什么来?除了听到的,你还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能听出人物的音量大小变化和说话的语气,能看见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从而进行归纳:语言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对话以及说话时的动作、表情、神态、语气、音量等方面的描写。给提示语加“佐料”,就是要在提示语中加上描述动作、表情、神态、语气和音量的词语。

第三步,游戏闯关。这一环节就需要用到电影截图了。游戏是这样来玩的:仔细看电影截图画面,读取图中人物语言(台词),小組合作想象环境,把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神态配合语气和声音呈现出来。每一张图,我都先让学生说出角色的台词,然后从动作、表情、神态、语气、音量这几个方面提示学生补充完善角色。

因为学生有了整部电影的铺垫,对情节十分熟悉。这些截取的图片跟他们的生活非常贴切,容易让他们联系生活来激活自己的表达欲望,所以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对角色的补充也十分精彩。

第四步,回到开头呈现出来的“病文”中,让学生说一说习作存在的问题,并在课堂练习纸上改一改。改的目标主要落实在语言描写上。

上完课,有的学生说:“一开始不太了解‘佐料的意思,老师解释之后,明白了语言描写的‘佐料指什么,还知道了怎么加‘佐料。”有的学生说:“课堂开始,‘病文诊断出现的时候,知道不够具体不够生动,却不能够准确表达问题所在。在经历了理解和看截图加‘佐料后,一切就容易多了。”还有的学生说:“以前的作文课基本上都是写啊写,觉得有点枯燥。这堂课有图片,有视频,有课堂练习,吸引我们,感觉很有趣。”

能用到课堂上的截图,不只是电影的,微电影、动画短片、公益广告都可以截图用来充当作文教学的导图,甚至于短视频可以不截图,直接用。如果要教给学生一波三折的情节,可以考虑动画短片《喷火龙埃德加》;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考虑科幻片《阿凡达》和动画片《昆虫总动员》;要教小学生设置悬念,可以考虑探案电影等等。

电影作文课,让孩子们知道了作文里也是有主角和配角之分的;明白了写主角要写他的表情、动作,能表现主角品质、性格的动作要用慢镜头来,这些就是细节。现在,学生看个广告,都能学到写作知识,作文写得棒棒的!

把电影引入课堂,是要借助具象化的影视作品、可视化的事物,对儿童写作进行专业而详尽的引导。“让儿童在快乐的作文中去享受作文的快乐”是新课程对作文教学的终极期盼。而我要做的就是将电影与作文教学进行整合,让两者互为补充,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他们的习作思维,提高写作水平。

除了电影作文课,我还设计了《跟着插图讲故事》,用插画师的插图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设计了《养头怪兽当宠物》,用中国神话传说中“龙”的形象及《山海经》故事中的形象,带学生大胆将现实中的动物躯体进行组合,创造出新的“神兽”;设计了《学写儿童诗》,带学生欣赏、创作诗歌。回到文字,落实语言表达,是这类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

(二)办班级作文报

语文教学,作文是难点。为了激发学生学作文、写作文的兴趣,我开始跟着江苏省特级教师管建刚办作文周报。作文周报是一个平台,刊登每个孩子的文章。

由于学校是农村寄宿制,学生不会操作电脑,家长们更是帮不了忙,录入学生习作的事只能由我一个人完成。为了找到快速便捷的录入方法,我在网上搜索,搜到一个微信小程序,可以将学生手写的作文转成文档。朋友告诉我,可以讯飞语音录入。两者录入方法减少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微信“文件传输助手”中拍照、提取文字、复制、粘贴即可,方便、免费。——编者注)我在每期周报上设置“最佳标题”“最佳文章”“最佳人气”三个“奖项”。学生一看自己的习作能入选“最佳”,开心的同时,写作表达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了。

每期周报,我每班赠送两份,让其他班的学生和老师都能读到我班学生习作。听到校长的肯定,听到他们以前学科老师的表扬,听到其他班学生的夸奖,学生的写作动力更足了。

优秀的习作发在“兔老先生有块地”公众号上。每期五篇,配上与习作内容相映成趣的图片,发在自己的朋友圈,推到班级群里给家长们看。然后我把朋友的点赞、评论截图给孩子们看。学生习作的兴趣越来越浓,以前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现在四十分钟的时间,五六百字的作文不在话下……我不是在培养作家,只是带给孩子另外一种快乐的体验。这种体验带来的自信,终身受益。

虽然作文是班级作文报的主角,但我们的报纸还穿插着其他内容。比如,刊登班级里的好人好事,用身边的人给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刊登孩子们做家务的照片,鼓励他们为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刊登孩子们精致的手工作品和天马行空的画作,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让周报展示孩子的精彩,把周报的作用最大化,陪伴他们成长。

(三)做阅读引路人

每带一个班,我都要在班级里成立图书角,保证孩子们有书可看,有时间看。乡下的学校,学生阅读量少之又少。这几年,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学校里有了图书室。但是,图书室开放有固定时间,图书室的图书不一定是孩子感兴趣的,图书室的书要借出来,有很多规章制度约束着。比如,按时归还,不能圈画批注,损坏害图书要照价赔偿等等。这些规章制度对于图书室的管理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当翻开一本书要考虑归还时间,要想着不能卷角、弄脏弄破,要提醒自己不能进行批注,这就会让孩子的阅读兴趣打折。所以,书的问题我们尽量自己解决。

我自己出一些钱,在朋友圈募集一些,买适合孩子看的,孩子喜欢看的书来打造班级图书角。起初,图书由储物箱存放,现在,教室里有了小型书架。我和孩子们共读《伊索寓言》,一起探讨寓言蕴含的寓意;我给孩子们讲《我和小姐姐克拉拉》《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狼王梦》《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这些书的节选,吸引他们自己把书读完;我讲安房直子、罗大里、曹文轩和汤汤等一些作家的写作故事,激发他们阅读和写作的欲望。

我不仅把自己库存的书借给他们看,我还会在孩子取得好成绩,做了好人好事时发书表示奖励。有些书的封底是该系列书籍的推荐,孩子们会把没看过的书名记下来,回家让爸爸妈妈买。就这样,我的推荐加上书本“一带N”的推荐,自然产生连带效应,我们班学生课外书的种类从整个班屈指可数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变成了现在的《森林报》《恐龙世界》《上下五千年》《福尔摩斯探案集》等成系成套的丰富多彩的读物。一定要注意的是,学生的阅读不能只限定于文学的书籍,历史、兵器、自然、科学……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书籍都可以作为课外读物放到教室里。

读书方法也得指导一下。我把自己阅读过的书籍做成PPT,展示我的阅读标记。看到我圈画的词语,勾画的句子和工整的批注,学生才知道读书不是只用眼睛看,是需要思考的。不過,切记不要让学生摘抄好词好句,这很可能成为学生阅读的负担,把他们从阅读的世界里赶跑。我的做法是一边捏笔一边阅读,勾画出自己认为好的词语和句子——多点少点都没关系。

我不会忘记,一个四年级的男生在作文中用“唇红齿白”来写同学。这个词语并没有在课本中出现,他告诉我,说是在课外书里看来的。我不会忘记,一个升入初中的女生打电话感谢我带他们阅读,才让她的积累没有输给城里的同学,语文学起来毫不费力。

(四)和孩子一起写作

我走上创作之路要感谢一个人——我小学三年级的李进先老师。李老师是民办教师,在20世纪90年代初,他拿着几块钱的工资,从镇上买来信笺、信封和邮票,将我们认真誊写的作文寄出村子,寄往全国各地的儿童报刊。虽然一个字也没有发表,但他的行为在我心里播下种子,在我参加工作后,我也把学生作文寄往报刊社,学生作文陆续发表。

这些学生找到乐趣和信心的同时,他们问我:“老师,为什么你不写,只要求我们写呢?”是呀,我为什么不写呢?一个不写作的老师去教写作,这怎么说得过去?为了给学生一个榜样,我开始了童话、散文、诗歌、小说、教育叙事的写作。慢慢学,慢慢写,我的作品陆续在《文学少年》《世界儿童》《中外童话画刊》《东方少年》等刊物上发表,有作品入选《2009年值得小学生珍藏的100篇童话》《加一点阳光的味道》《为我的孩子大声读》《亲子阶梯童话》《放学后读什么》等书。2014年~2015年,在《作文指导报》中年级版“名师在线”栏目发表作文教学文章——《胖老师教作文系列》,在《小学生必读》低年级版“写吧写吧”栏目刊登多篇写作指导文章;在《中国教育报》《红河教育》《弥勒教育》发表教育随笔多篇。

我自己写作投稿的同时,带领孩子一起写作。每周作文课上,我们“我手写我心”,写真话作文。批阅时,我不忘找出学生习作里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把好的作文录入电脑投给报刊。有了我做榜样,学生也劲头十足,一百多篇习作纷纷在《作文素材》《快乐日记》《名师作文指导》等报刊发表。

“功夫在诗外”,阅读、看电影,写作,这些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途径,我相信,我不急于求成,有序有趣地慢慢推进,慢慢累积,最终成为孩子们语文学习的有力“推手”。

也许有老师会问,这些课本以外的事情,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吗?我想说——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是不会成为负担的。没有学生会认为看电影是一种负担,而阅读与写作是学好语文必须坚持的事情。阅读没有摘抄和写读后感的任务,读的是自己感兴趣的;单元作文以外的写作,没有条条框框和字数的约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是对语言文字的巩固运用,是写作能力的提升训练。这些都是在学校里以课堂的形式来完成的。这些都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国家的“双减”政策立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旨在通过“双减”,使中小学教育不再紧盯分数,而真正认识到发展的多元性以及素质发展的主导性价值。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课堂是有效落实“双减”工作的主阵地。“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应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作为基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坚守教育本質和育人初心,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要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用智慧和汗水把“双减”工作落到实处。

我想,每位学生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每位老师都有更好的方式方法去唤醒、培育他们,办法总比困难多嘛。

作者简介

段永祥,红河州弥勒市新哨镇羊街小学语文教师,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工作之余给孩子写故事,发表童话、童诗、散文、寓言故事等作品两百余篇(首)。2016年9月出版短篇童话集《小兔的萝卜粥》,2018年4月获2017年度“冰心儿童文学奖”新作奖,2019年获上海《好儿童画报》“小百花奖”。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语文
习作展示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