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2日,受英特尔公司所邀,我再次参加了英特尔物联网峰会(以下简称IESS)。
十年如一日,英特尔逐步建立起联网领域的号召力
英特尔在物联网领域拥有领先的行业影响力,在过去十年中,蓝色巨人成功地将自己在通用平台算力上的优势成功平移到了物联网领域,从2014年建立自己的物联网平台开始,英特尔展示出比任何科技巨头都更为激进的物联网策略,积极在物联网领域推进x86构架的产品基础。过去数位英特尔的CEO,都一再提及物联网这个增长迅速市场的重要性,几乎每一个关乎物联网的风口,英特尔都没错过重要的布局。随着英特尔在异构计算上的完善,英特尔在物联网领域已经形成了以软件定义、软硬结合为基础的,贯穿各个垂直行业的完整生态链。
尤其可贵的是,英特尔在推进物联网战略同时积极在中国培育合作伙伴。的确,从2018年起,英特尔中国的总体营收便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市场,而且在中国拥有超越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物联网市场体量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以英特尔在进入中国物联网市场时便采用了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的共生策略,如今,数量庞大的合作基础同样也为英特尔深耕垂直行业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技术与策略的一以贯之,助英特尔占据领先行业的战略高地
2021年的银川举行的IESS是第十四届,主题为“慧见,智及万物”。在我印象中,除了2020年因疫情中断的一届之外,英特尔均会邀请行业精英和合作伙伴共同参加这声物联网领域的盛会。英特尔也会借IESS宣布公司的重要布局和全新技术。比如2018年便公布了物联网的三大战略:物联网高性能芯片、增加边缘计算和专注计算机视觉;2019年更是积极引入人工智能、5G等技术,推进物联网生态进化。
2021年IESS上,英特尔更是公布了两大战略:一、大力推进融合边缘的业务进展;二、成立新的“物联网视频事业部”。我们可以看到,今年IESS上的重要战略部署均建立在前两届的基础上,其中,边缘和计算机视觉均是2018年提出的战略要点,如今新提出”融合边缘“的概念也非空穴来风,正是在边缘端持续引入高密度的算力、5G通信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后,演进为更加广义的边缘计算生态。就在此前不久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英特尔帕特·基辛格提到过的“四大超级技术力量”,同样也包含了“从云到边缘的基础设施”,特别是早早在边缘上的布局,更是为英特尔的物联网产业链提供了其实的构架支点。
我还了解到,此次成立的“物联网视频事业部”(VSS)是英特尔首次将总部设立在中国的事业部,也是物联网事业部之下隶属的第五个事业部(前四个均是以业务为标的的垂直行业事业部,这是首次以技术应用设计的事业部)。它的成立,旨在支持英特尔全球视频业务的推进,也将帮助计算机视觉上的新技术快速落地。
在我看来,英特尔在物联网端的强大实力一方面来源于多年大力投入的结果,另一方面则在于战略方向的良好延续。在物联网领域,英特尔明显比他人少走很多弯路。
深入各个垂直行业,展示一个“AIoT智慧星球”的新构想
正是一个新的技术概念的推出、一个新的事业部成立,英特尔公司物联网事业部副总裁、物联网视频事业部全球总经理、物联网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伟博士以航天员的形象来到我们面前,为我们介绍了“AIoT智慧星球”的构想,通过身临其境的解读,展开了融合边缘在工业、零售、金融服务、酒店餐饮、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陈伟博士还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与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兼物联网事业部全球总经理ThomasLantzsch对话,Thomas Lantzsch也谈及了对此次峰会的寄语:“当前,英特尔正大力推进融合边缘的业务进展,致力于为来自广泛行业的客户打造卓越的融合边缘产品组合。英特尔正与合作伙伴,尤其是来自中国的合作伙伴一道,构建融合边缘生态系统,提升效率、增强安全性和连通性、提供前所未有的服务并推动业务模式转型,使智能无处不在,真正造福地球上每一个人。”
生态体系和业务量双增加,融合边缘前景巨大
在中国各个行业纷纷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刻,英特尔在此时提出洞见未来的融合边缘概念,无疑便是为了在建设“从云到边缘的基础设施”上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融合网络、计算、存储等技术上,英特尔除了硬件上提供从凌动、酷睿、至强等处理器家族,到FPGA、Movidus VPU等推理加速产品的芯片产品组合外,还提供了OpenVINO工具套件在内的一系列软件工具,也正为开发者创新提供强劲支持。这些向边缘提供的软硬件体系,正是英特尔在物聯网领域真正强大之处。正是通过异构计算体系和通用算力组合起来的产品体系,为产业伙伴提供了便于开发的物联网平台,也为解决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标准化的解决方案。这样的不仅能够为合作伙伴创造更大的价值,也能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大的加速力。
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为了在物联网领域打造更为庞大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致力于解决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切实存在的难题,在组织架构上作出了重大调整。今年英特尔将网络平台事业部、物联网事业部和连接事业部合并为了一个业务部门——网络与边缘事业部(IOTG),这次合并,同样也是为了推进融合边缘的落地。IOTG成立以来,上半年便创造了全球收入的新纪录,仅在中国,英特尔便已拥有超过700个合作伙伴,1100多个方案设计伙伴和超过200家英特尔合作伙伴联盟成员。英特尔与中国市场的合作伙伴一起设计构建了128款边缘解决方案,并分别部署在4000个边缘项目中。同时,OpenVINO工具套件在中国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10万个。此外,英特尔还在中国启动了50个活跃度极高的大学项目,构建英特尔 DevCl oud,并面向中国市场发布了边缘软件中心云服务。
践行三大技术特征,物联网视频事业部为技术创新提供新支点
在IESS上,陈伟博士还提及一个非常重要数据——当前边缘数据量爆发式增长,其中80%的数据量是跟视频相关的。据统计,至2024年全球视频系统的市场总量将超过300亿美元,届时将有超过10亿的网络摄像头将分布在公共安全、交通运输、制造、零售、医疗等行业之中。相信正是这样的契机,才是英特尔成立VSS的初心。在高速成长的行业提前布局,其实也是英特尔长盛不衰的核心竞争力。
“视频将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发展的助推器,而物联网视频事业部的宗旨正是全面推动物联网视频技术的发展。高密度计算、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运用、复杂计算层次结构,是物联网视频事业部的技术区别于其他垂直行业技术的三大特征,这三大技术是可用于其他垂直行业的基础技术,更是我们推动物联网技术边界的根本动能。”陈伟博士的发言也可看出英特尔对于视频行业的重视,所提及的“高密度计算、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运用、复杂计算层次结构”也是他领导的物联网视频事业部所要承担的三项重要工作内容。我们留意到,这“三个技术特征”三个特征确实代表了推进视频技术前沿的三个重要的领域。不仅如此,这三个技术特征也与融合边缘紧密相关,所以从某从角度来看,推进融合边缘的技术发展和VSS的成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
正因视频需求在边缘上的爆发,陈伟博士也进一步讲述了视频技术在中国的广泛应用和英特尔的推进进程。如今的中国,不仅经济发展速度在全球居于前列,而且视频应用也有宽松而广泛的应用环境。英特尔及合作伙伴已经在安全保障、视觉零售、工业自动化、交通和公共部门等领域已经有大量的解决方案和工程实例得到广泛应用。陈伟博士还提及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几乎是跨各个行业的,交通、零售、银行各个场景都有,但它们真正应用的区别只是在于算法不同、应用场景不同、应用目的不同,所以视频已经完全成为一个横向的技术。虽然说应用落地的场景不同,但是使用的技术是相似的。”
英特尔公司中国区物联网事业部销售总经理郭威博士同时也向我进一步介绍了各个行业的进展:比如在各个省市推进的平安城市工程,便是一个大量采用图像监控的管理系统,其中涉及的安防监控以及交通管理两个方面,已经在大规模部署了;另外零售行业的视频技术近年也获得了快速增长,诸如生鲜秤、自助POS机等结合视频技术的设备,均在我们身边得到广泛应用;另一个增长较快的便是制造业,整个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使得人力资源的利用需要更为科学和高效,所以机器视觉在生产线中得到大力的应用,甚至比英特尔预期更快,无论是缺陷检测,还是监控设备故障,都有着大量的应用实例;还有一个增长快速的特殊市场是视频会议,在疫情背景下,该品类的产品都有着巨大的增长,比如海信商显的市场增长率从2019年到2020年便增长了一倍;在英特尔和合作伙伴多方面尝试下,教育行业也在积极探索在双减的背景下采用IT手段提升学生在学校6~8小时的学习质量,应该说,视频会议和教育市场还处于行业初期,需要进一步摸索。
直面碎片化挑战,英特尔为视频应用提供水平化的横向技术基础
英特尔公司高级首席工程师、物联网视频事业部全球首席技术官、物联网事业部中国区首席技术官张宇博士接受本刊记者访问在各行业的推进上,英特尔的高层并不讳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英特尔公司高级首席工程师、物联网视频事业部全球首席技术官、物联网事业部中国区首席技术官张宇博士便向我着重介绍了技术方面涵待解决的问题。
张宇提及:计算机视觉在各个垂直行业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这背后也带来了一个问题——碎片化。物联网行业是碎片化现象非常明显的行业,不同的应用场景对视频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它背后需要不同的算法支撑,那么如何开发满足不同行业特征要求的算法也是整个行业的问题。
物联网行业碎片化的问题,却恰好给英特尔带来了更多的机会。英特尔擅长于以异构计算平台下的通用算力来解决问题,VSS事业部正是专注于提供水平化的横向技术,利用产业生态链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来满足整个行业发展的需求,为面对碎片化方面的挑战。
视频方面的另一挑战来自新型视频应用的出现。以前常用的传统的视频是利用光学摄像头去采集一些二维数据,通过这些二维数据驱分析人、车、物相关的特征。如今,越来越多新型的传感器设备在出现,比如在自动驾驶上常用较多的激光雷达,产生的便是一个三维数据,它带有深度的信息。针对这类新型数据的处理,就需要有相应新技术与之匹配,需要,包括算法的突破、算力的突破以及数据方面的突破,这正是英特尔着力解决的。
针对物联网碎片化的问题,英特尔再度祭起了惯用的标准化、平台化武器,不论在PC、还是数据中心领域,英特尔均以标准化的模式来搭建生态。所以我们看到除了刚才提及的平台化软硬件产品组合外,英特尔还积极参与到各项标准的制订中。张宇博士向我谈及了数项他亲身参与的物联网相关标准:比如2016年便在国内与沈自所、信通院以及数家企业成立了边缘计算联盟,如今联盟会员已经超过300家,大家可以群策群力,解决边缘融合过程中的碎片化问题;另外,英特尔还积极参与了信通院所组织的物联网网关的标准的制定,该标准也通过CCSA(通信标准委员会)的认证,正在申请国家标准;信通院的主导下的TSN(时间敏感网络)的互操作性的一些标准的制定和测试工作,英特尔同样也积极参与;边缘计算方面,张宇博士也参与到IEEE有关边缘计算工作组的工作,一起制定边缘计算、边缘人工智能相关标准的工作……
峰会现场,英特尔甘于退居幕后,现场展示的均为各个合作伙伴提供的成熟解决方案。各种方案按垂直行业的区别居于智能交通、智能零售、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工厂等各个版块之中,这也是IESS一向的展示特点。我们可以看到现场均按实景搭设,比如视频会议展示便设置在一个真实的会议室之中,现场也再现了新型远程视频会议的全過程;非常不可思议的是,英特尔居然搭建了一个微型的视觉检测自动化生产线,虽然我们以往在英特尔实验室或技术沟通会现场看到过专项技术的展示,但完整地呈现自动化产线还是首次。
除了与英特尔高层进行交流,我还在本届IESS积极听取来自合伙伙伴、OEM厂商方面的声音。无锡信捷电气X-SIGHT事业部总监覃高鄂在接受我的采访时便提到与英特尔合作的具体过程:中国迎来的制造业浪潮中,形成了许多以产业、甚至产品为集群的特色工业小镇——比如木工小镇、打火机小镇,目前的国家政策倾向于引导在这些小镇合力成一家或数家龙头企业,利于进行产业的自动化升级。
对于这些自动化升级的企业而言,工业的竞争开始逐渐转向算力的竞争,在产线中引入边缘计算,以视觉检测在品控端或智能装配端上实现工业智能化的提升。这其中除了用较为简单的算法和摄像头获得的二维数据之外,也有用雷达、DLP投影结构光等新型传感器收集的三维点云的数据,比如PCB板的尺寸检测便会经常用到。另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应用是基于AI的视觉检测,它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AI的训练和推理,这些新技术都需要我们跟英特尔去讨论,使用边缘计算真正体现出在制造业升级中的作用。当然,我们一般不会在视觉上去区分数据来源,而是和英特尔一起去定义数据如何从端到边缘、到云端进行处理。
为了实现算力利用的最大化,所以我们和英特尔在解决方案上共同探讨“负载整合”的话题,甚至我们还提出了一个口号——“All in x86”,也就是希望将工业升级上的算力统一一个通用平台之外,以实现更高效能的负载整合。信捷以前视觉处理用x86的控制器去做,运动控制用PLC去做,或者说用轴卡去完成我们希望与英特尔积极探索,以负载整合方式将控制器端全部统一在x86平台上。如今信捷在PLC的国内市场份额已经占到了8%,今年出货量达到170万台,但继续增长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采用新型控制器后无疑会打破原有的控制器的格局,甚至超越西門子、倍福等欧美厂商。
覃高鄂的看法无疑是领先整个行业的,负载整合在控制器端的应用正是站在英特尔的技术高度来审视制造业自动化升级得出的结果。在我看来,英特尔为一个产业带来的不仅是算力和技术,更是视野和前瞻。
写在最后:
与消费类的产业“所见即所得”的产品发布不同,深入IESS、探寻背后的故事其实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英特尔和生态合作伙伴在融合边缘上的布局,或许我们短时间内感受不到,但却会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诸如移动支付中的扫脸,比如随时随地提供安全保护的平安城市系统,比如自助结账的POS机……都如一夜春风而来,遍布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也有一些看不到的,都将故事隐藏在我们日常用到的产品、享受的服务之中。所以我文章的标题“ 下一次物联网风口将在融合边缘爆发”,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在边缘计算进入应用爆发期后引发的万千行业创新的风潮、产业升级的节点。英特尔在物联网领域的影响力,或许会超过消费端的“ 酷睿”等品牌。
这一天,或不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