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军
大肠息肉其实就是长在肠黏膜上的一个肉疙瘩,主要分为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炎性息肉:几乎不恶变,但长期受炎症刺激也有可能发展为腺瘤。
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几率较高,属癌前病变。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成分越多癌变概率越高。
炎性息肉在炎症刺激消失后,部分息肉可自行消失。但腺瘤性息肉不会自行消退,药物不能将其消除,如果不及时处理,可慢慢长大,发生癌变。需提醒的是,肠道息肉大多数是腺瘤性息肉。
发生肠息肉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方面:
年龄 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胚胎异常 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基因异常 家族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第5对染色体长臂内一种被称为APC的等位抑癌基因的功能丧失和缺如有关。正常情况下,该等位基因需要同时发挥作用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当该基因出现缺如或发生突变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消失,从而发生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病和癌变。
遗传因素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同样,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胆汁代谢紊乱 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以及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汁的流向和排出时间发生改变,大肠内胆汁酸的含量增加而诱发息肉。
肠道炎性疾病 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是导致炎症性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多見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肠道血吸虫和肠结核等,也可见于结肠手术后吻合口部位。
饮食性因素 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性饮食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吸烟与腺瘤性息肉也有密切关系。
肠息肉发生的原因虽然很多,但对大多数患者来讲,不良饮食因素、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是其肠道长息肉的主要原因。
对于肠息肉的高危人群,定期肠镜检查尤其重要!肠镜检查能早期发现息肉,及时处置,避免癌变。肠道息肉的高危人群有以下几类:
1.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者。
2.长期吃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以及油炸食品者。
3.年龄大于50岁。
4.坐的时间越长,患肠息肉的风险也越高。
结肠镜检查发现肠息肉时,应该及时予以内镜下切除,由此可阻止息肉癌变。肠息肉切除后,如果上述原因没有改变,仍会再生息肉,因此肠息肉切除后定期复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并且应尽力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因素,以期减少肠息肉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