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福春
秦观雕像
文游台
文游台内景
书法家萧娴题字
去高邮,文游台是不能错过的一个地方。据说高邮出了两大文人,也是当地的两张文化名片,一为北宋的秦观,一为当代的汪曾祺。汪曾祺纪念馆,我们一行人是到高邮后的第二天上午去参观的,第三天上午便来到了“淮堧名胜”——文游台。
秦观,字少游,号太虚,别号邗沟居士,那首传诵千年的《满庭芳·山抹微云》:“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虽写艳情,却韵味深长,至情至性而境界超凡,尤其是一个“抹”字,出语新奇,别有意趣。也正是此词,苏轼戏称秦观为“山抹微云君”。
秦观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也许不是旅游旺季,“淮堧名胜”内外,游客寥寥,这于我们,是游览的好时段。手续办妥,导游交接完后,大家跟随着该地导游一路前行。这是一位中年汉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讲解激情洋溢,口中诗词不时喷涌而出:“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首《鹊桥仙》,朗诵得铿锵有力,不见轻婉秀丽,唯有真挚坚贞,令人热血沸腾。尤其是在四贤祠,说到激动处,佳词唱响:相攜文游台上来,长鲸击水凤鸣铎。对饮酒酣气益雄,铁板铜琶大江东……抑扬顿挫,激昂高亢,让见多识广的一众作家也仿佛沉浸到载酒论文,吟诗作赋的古风之中……
文游台是古秦邮八景之一,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原为东岳庙(即泰山庙),因苏轼过高邮与本地乡贤秦观(秦少游)、孙觉、王巩会集于此,饮酒赋诗而得名,从此,这座本来依附东岳大帝神韵的庙台独领风骚,历朝历代名人雅士纷纷登台,一瞻风采,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
文游台前为盍簪堂,堂内四壁嵌有《秦邮帖》,乃清代嘉庆年间高邮知州师兆龙集苏东坡、黄庭坚、米元章、秦少游、赵子昂、董其昌等名家书法,由著名金石家钱泳勒刻而成。这些墨宝难得一见,尤其是东坡先生:兴龙节侍燕前一日,微雪,与舍弟子由同访定国清虚堂小饮。坐中出近诗数十首皆清绝,而五言尤奇……酣放流畅,参差错落,时行时草,天趣自生。大家拿起手机纷纷拍照留存,回去慢慢揣摩。
文游台是筑在东山(亦称泰山)顶端的高台建筑,上得楼来,东观禾田,西览湖天,秦少游所描绘的“吾乡如覆盂,地据扬楚脊,环以万顷湖,粘天四无壁”的水乡自然景象尽收眼底。自宋以来,此处名胜一直吸引着四方文人学士前来访古拜贤。
文游台西侧为明代建造的专为纪念秦观、苏轼、孙觉、王巩的古四贤祠,祠的后面是幽静清雅的秦观读书台,再往西为映翠园、重光亭等建筑。
导游走开之际,我特地去了秦观读书台。古四贤祠后,经八角门进入小庭院,清幽静寂,不见一个游人。循着台阶缓步上行,进入书房。台内陈列着《秦观诗词文集》《秦观大事年表》和《秦观行踪图》等。我不知道导游为什么不领我们来这里看一看,也许他以为这不是一个主要景点,介绍一下足矣。
历史上,文游台多次兴废。1980年以来,有关部门逐年抢救修复了文游台、盍簪堂、四贤祠、秦观读书台等古建筑,并兴建了重光亭、映翠园、门厅、牌坊、展厅、碑廊等仿古建筑,使之逐步形成了文游台风景区。1991年兴建入口牌坊、石拱桥、门厅。1993年在西部建博物馆展厅、碑廊。1996年至1997年,对文游台主体楼落架大修,发现了20米长、近1米宽、最高达3.5米的宋代墙体和几个排水孔,这印证了文游台始建于北宋年间的史实。
此时,导游讲解告一段落,招呼一声,先行离去。我们却是意犹未尽,徘徊良久……
映翠园
一角
园内建筑
丹井寒泉
重光亭
园景
编辑: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