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关系的探讨

2021-12-09 23:28王晓光
中国商论 2021年22期
关键词:金融投资企业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自身的竞争力。当前,实业投资虽然比较稳定,但是其获取收益的效率并不高且周期较长。金融投资具备高风险、高收益,如果将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有效融合,取长补短,可给企业带来更高的规模效益与经济效益,并可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对企业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关系的研究,可为企业提供投资决策方面的参考。

關键词:企业;实业投资;金融投资

本文索引:王晓光.<变量 2>[J].中国商论,2021(22):-103.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11(b)--03

当前,很多企业都在进行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这两种投资活动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企业需要充分认识这两种投资之间的关系,并且利用好两者的优势,将其进行有效融合,取长补短,从而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在制定投资活动规划时,企业应该将市场情况与自身情况结合起来,设置科学的投资比例,从而保证投资活动的合理性。在投资的过程中,企业还应该意识到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最大程度降低投资的风险,获取更高效益[1]。

1 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间的关系分析

1.1 具有依赖性,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的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具备依赖性,并且两者之间互相制约。实业投资主要通过购买具体的企业设备以及材料、厂房等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而金融投资是通过发放企业的股利、回收股息等方式扩大企业的收益,两者的形式与方式不同,但是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相关企业应该利用好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两者间的依赖性,合理分配资金,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1.2 具有互利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是企业主要盈利方式,在投资的过程中,企业需要采用科学的投资策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投资决策阶段,相关决策人员应该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审核与分析,从而采取正确的投资决策。如果采用错误的决策,将会给企业造成一些投资风险,给企业的正常发展带来一定阻碍,甚至会使企业陷入经济危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应该了解这两种投资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的互利作用,发挥出两者融合的优势,从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2]。如果企业在金融投资方面的投入过多,而收益较低时,那么就应该重新制定投资决策,从而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在制定决策时,企业应该认识到金融投资和实业投资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快慢等问题,从而制定合理的决策。

1.3 具有互补性,促进企业理性规划投资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需要了解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之间的相互性,并且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更加科学的投资方法,对实业投资以及金融投资的资金比例进行划分,从而获得更高的效益,提升投资的安全性,加大资金的利用率,促进企业理性规划投资。很多企业在投资时没有合理地对投资情况进行分析,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应该对投资的各个阶段进行调研,充分了解每个阶段内两种投资的具体回报率,从而科学分配投资资金,并且对投资进行规划。企业一定要避免盲目投资,要充分了解金融投资与实业投资的相互促进作用,合理进行规划,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2 促进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融合的策略

2.1 协调发展,明确目标

2.1.1 对投资市场进行调研全面掌握企业的实际情况

企业需要保证内部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首先,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两者具备独特的优势,相关企业的管理层及领导人员需要充分了解这两种投资之间的关系以及优势,促进两者的有效融合,从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企业需要加强对市场的调研力度,分析在当前时段内这两种投资的利弊,从而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实业投资的优势是风险较低,但是资金回报率也比较低。而金融投资风险大、回报高,弊端是不稳定。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两种投资的特点,做好协调工作,通过实业投资的稳定性来降低金融投资的风险程度,用金融投资的高回报为实业投资创造更高的效益,利用好两者的相互性、协调性,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企业通过对自身状况和资金进行了解,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投资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在投资准备期间,企业应该对这两种投资进行利弊分析,结合企业状况与市场发展的关系,降低投资的风险,从而获得更高的效益。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资金不够充足,应该通过合适的方式获取更多的融资,拓宽融资渠道,从而获得足够的资金,并且对这些资金进行合理规划。企业管理层要通过制定科学的计划,合理分配资金,对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之间的比例进行严格控制,帮助企业提升资金的控制水平,降低投资的风险,提升资金的使用率,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2.1.2 合理确定企业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目标

对于企业的实业投资,需要根据当前的发展战略以及近期的规划来确定具体的投资项目。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市场进行科学调研,了解当前人们的需求,从而做出合理的实业投资。在进行实业投资时,应该对一些产品的市场供应量、需求量进行调查与分析,从而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在投资前,还可以找一些专业的投资人员,对投资工作加强指导,实现理性投资,最大程度地降低投资的风险,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对于金融投资,企业同样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与相关规划来确定金融投资的目标,要根据自身经营的模式,以及资金的多少,来确定具体是盈利还是控股等,从而实现金融投资的效益最大化。通过合理地确定企业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的目标,可以使企业的投资更加具有理性,提升投资的水平和资金的利用率。在某个时段内,企业可结合市场的风险导向以及发展规律,对投资的比例进行调整与规划,从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3]。企业还应该加大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使他们在制定决策时具备着一定的敏感度,能够对风险提前进行预防,从而有效地降低投资风险。并且使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出更高的工作效率,为投资决策提出更加专业的意见,保证投资活动的合理性。相关投资人员还需要对投资市场进行调研,为投资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条件与氛围,确保投资活动顺利进行。在进行投资时,企业要从风险、收益、市场需求、供给等几个关键因素入手,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合理降低风险,创造效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2 科学统筹规划投资

2.2.1 合理规划投资比例

对于企业来说,无论其规模大小,都具备着有效的资源。因此,相关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应该合理分配资源,从而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在某一段时间内,如果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无论是实业还是金融,按照固资进行了一定比例的投资,那么将会使企业的资源减少,从而增加投资比例。一般来说,金融投资会比实业投资具备更高的回报率,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往往会忽略实业投资,采用大比例的资金进行金融投资,从而使企业的实业投资比例减小,对企业的正常发展产生影响。相关企业应该对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的比例进行合理规划,根据企业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了解两者能够带来的效益,制定更加科学的投资策略,从而为相关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在当前企业中,因为实业与金融这两种投资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实业投资相对更加稳定,但是收益率在短期内得不到体现。而金融投资的风险较高,同样也具备着较高的收益率。在制定投资策略时,应该对这两者的特性进行综合考虑。在投资工作的准备期,企业应该充分了解当前的实际状况,对市场进行充分研究,了解市场的发展规律,从而提升投资的安全稳定性,降低投资风险。另外,需要对投入比例进行科学划分,避免投资的比例过于分散,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根据市场状况,充分发挥两种投资的优势,有效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2.2.2 科学分配企业现有资源

相关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以及资金等情况合理地安排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的进度,并进行整体安排。当前,企业需要对自身产品的需求量进行调研,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企业产品的需求量下降,那么将会对实业投资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提高产品的质量,加强技术创新,从而提升实业投资的回报率。再加上市场的竞争较为激烈,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应该对产品进行合理分析,将产品的优势显现出来,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当前,我国的科技发展速度较快,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也逐渐加快。因此,相关企业应该对自身的管理模式、理念等进行改革,跟上时代的脚步。企业更应该对技术进行革新,保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相关管理人员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明白企业的优势所在,在投资的过程中,要对产品在市场中的需求量等进行考虑,从而合理安排投资的比例。对于资金的支出与使用,企业应该加强对其的管控力度。在投入资金之后,要对成本以及收益进行计算,根据市场导向,对投资比例进行不断调整,从而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促进企业的发展。另外,企业还应该加大对投资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的引进人才,加大对管理技术以及理念的创新力度,设计出能够满足人民需求的產品,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企业管理层要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在企业内部创造较为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提升这两种投资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收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4]。

2.3 强化风险意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逐渐开放,企业的金融投资比例逐渐扩大,然而,金融投资虽然具备高收益的特点,但是也存在较高风险。金融投资的资金投入与风险成正比,投入的资金越多,其风险也就越大,对于一些资金不足的小企业来说,如果投入的金融投资比例过高,那么将会承担较高的风险,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因此,在进行金融投资时,应该对自身的资金情况以及市场情况进行考察,合理地投入资金,避免盲目跟风,为企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实业投资而言,当前的实业投资主要受到泡沫经济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实业投资的回报率将会大大减小。为了降低实业投资的风险,企业需要对市场的需求进行定期调研,因为当前产品的淘汰率较高,一个热销品的需求量很可能在几个月之内逐渐降低,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对生产的产品进行适当创新,尽可能投入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保证实业投资的回报率,在降低风险的同时,能够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关于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两者之间所面临的风险,首先,企业应该强化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在进行决策时,需要综合分析,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入手,并且对投资决策进行可行性分析,将风险纳入投资决策中,加强对投资风险的控制力度,提升投资的水平。其次,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我国所出台的各项投资政策进行重点关注,了解市场的变化情况,避免投资比例过于集中或者分散,造成盲目投资。

3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通过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有效融合,可以弥补这两种投资活动中存在的缺陷,使两者互相促进。企业应该对内部管理工作重视起来,对内部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这两种投资活动进行协调,从而有效促进两者的融合。在进行投资时,应该充分发挥两种投资的价值,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从而提升投资活动所带来的收益。在进行投资时,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具备高度的风险意识,具备一定的防范能力,提前制定一些风险防范预案,从而有效应对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朱玉梅.企业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的关系分析[J].中国商论,2019(13):54-55.

张晓.企业金融投资常见的风险与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中小企业,2021(1):183-184.

李丰雅文.我国金融投资现状和改善发展路径[J].中国商论,2019(3):197-198.

张雅倩.探索思考基于企业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的关系[J].商,2014(20):115.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 Industrial Investment and Financial Investment

Zhejiang Product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Co.,Ltd.

WANG Xiaoguang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enterprises obtain higher economic benefits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while ensuring their own competitiveness. At present, although the industrial investment is relatively stable, the efficiency of obtaining income is not high and the cycle is long. Financial investment has high risk and high yield. If we effectively integrate industrial investment and financial investment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it can bring higher economies of scale and economic benefits to enterprise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investment and financial investment,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for enterprises.

Keywords: enterprise; industrial investment; financial investment

猜你喜欢
金融投资企业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2018上海企业100强
基于中国股市运用海龟交易法则的实证分析
雅戈尔2015年报金融投资业务分析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关于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探讨
新时期背景下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策略分析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