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信息网
在9月3日的“智库视点:汽车产业品牌向上发展形势及实施路径”中,来自行业协会的多位嘉宾就中国汽车品牌塑造和发展发表了精彩观点。
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泰达汽车论坛的沟通和交流。泰达论坛至今已经举行17届,每一次论坛都有政府部门的领导进行政策解读、分析和阐释行业的宏观形势、技术发展,以及汽车界的同行相互交流。
本次我想跟大家分享两个方面的观点:第一是对“十四五”时期汽车产业发展的再认识,对汽车产业再定位;第二是对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十四五”时期是汽车产业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历尽艰辛,站到了一个新的高点上。但是,当前我们还面临着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十四五”时期正是两个百年目标的交汇期,同时也是汽车产业由大转强,由汽车大国转向世界强国的重要的战略窗口期。在这个窗口期,我们要有一些新认识和新的把握。
今年7月30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会上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对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的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在这次会议上,中央强调,今年上半年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从全球来说,新冠疫情仍在演化。另外,我们的外部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同时讲到国内的经济形势,我们在经济恢复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不稳定和不平衡的状态。对于下半年的经济发展,中央强调要挖掘国内消费潜力,特别提到要支持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是中央对当前形势的一个重要判断和要求,也是汽车领域需要考虑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点。从这个基点出发,我们要以一个更宏观的视野来看待汽车产业下一步的发展。
下面我从刚才涉及到的这六个方面谈对新发展的认识。
首先是“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支撑。对汽车产业而言,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下,国民经济受到了影响,汽车产业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和冲击。但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顶住了新冠疫情的冲击,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我们知道,中国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一个保持经济正增长的国家。从今年上半年看,稳定恢复的势头还在继续,今年上半年GDP增长1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是15.9%。在这其中,汽车产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上半年汽车产业的生产保持了1257万辆的产量,同时销售1264万辆。这样的增长都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这样的增长对于国民经济,对于工业生产的增长给予了重要的支撑。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汽车产业无论是从税收占比、就业占比,还是销售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值的占比,都大约占到了1/10比例。当前经济需要进一步支持汽车产业高质量的发展。以前房地产产业叫做支柱产业,但是今天对它的發展又有了新的要求,或者说对于房地产的发展现在要强调结构调整、一些模式要改变,增长速度在放缓。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汽车产业支柱性的重要度更加凸显。
第二,汽车产业是“十四五”时期稳定制造业比例的主阵地。我们把制造业作为强国之机、兴国之器、立国之本。而制造业的比重从2010年到2019年占国民经济的31.61%逐渐下滑到了2019年27.17%,下降了4.44个百分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中国这样有赖于制造业作为支撑的大国,制造业比例保持基本稳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在“十四五”规划中专门予以指出且强调。汽车产业在制造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13年国内进行第三次经济普查,2018年进行第四次全国的经济普查中,对各个行业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精准的统计调查,从公布的数据来看,制造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就业中仍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在1.72亿人左右。而1.72亿人制造业的就业人数的占比中,各个行业中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多数就业人数都在下降,只有两个行业的就业人数在增长,其中一个主要的行业就是汽车产业,另一个行业是金属设备的修理,属于比较小的行业,就业人数远远不能跟汽车行业相比。从这点来看,实际上汽车产业的发展在支撑我们制造业比重稳定的过程中发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也希望这样的作用能够保持。
第三,汽车产业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的坚实力量。不容讳言,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汽车产业的科技水平实际上是在持续增长,而且占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位。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对科技力量的支撑作用给予更高的重视,给予重新的强调。我们知道,在面对着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实际上国际力量的深刻调整就是科技实力的调整。由于科技力量的变化而引起了竞争力的变化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十四五”中国的汽车产业还面临着十分重要的任务。这个重要的任务表现在要求我们建立自主可控的车规级的芯片、传感器产业体系,要求我们打造韧性十足的新能源电池、汽车半导体的生产链、供应链,要求建立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等。总的来说,汽车行业有效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加强全方位创新目标的重要组成。
第四,对于“十四五”期间汽车产业是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推手。我们讲到汽车行业都要讲到汽车产业链长,它对工业基础的带动作用强,而且它能够支持工业领域众多企业的共同发展。我们一方面看到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看到还有薄弱的环节。这个薄弱的环节主要体现在基础的核心零部件、动力技术和软件方面、研发能力和生产条件方面,我们与汽车强国的标准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在2019年8月26号,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的第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一定要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面对习总书记发出要求,我们投入力量,并且要取得攻坚战的胜利,汽车产业责无旁贷,而且要发挥很大的作用。要大力加强产业支撑,和对汽车产业的保障,提升汽车全产业链水平,实施强链、补链行动,加快补齐汽车芯片、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材料等传统短板,加强汽车产业链上下游联合攻关。
第五,汽车产业是“十四五”时期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在2030年中国要达到二氧化碳排放的达峰,要在2060年之前力争达到碳中和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对汽车产业也提出了重要的要求。实际上汽车产业在实现全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这方面应该说中国汽车人正在积极作出自己的贡献。从今年1到7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销量来看,已经分别达到150万辆和148万辆,分别增长了2倍。同时,在插电式混动汽车的生产销售方面也有成倍的增长。在燃料电池方面也在积极推进,产销增长幅度接近50%。“十四五”时期政府的产业政策指向明确,汽车产业要加大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
第六,汽车产业是“十四五”时期搭建国内国际有效连通的桥梁和纽带。在讲汽车产业所达到的能力和所能做到的工作方面,我想再讲得宽泛一点。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中国的汽车产业经受了一场严峻的考验。在疫情爆发之初,汽车产业在焕发制造能力来支持国家应对新冠疫情的挑战方面作出了自己突出和独到的贡献。我想举比亚迪为例,三天就作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口罩的图纸,7天完成了口罩机的制造,迅速发动10万名员工在50m2的洁净厂房里建成口罩生产线2000条,达到每天生产1亿只口罩的生产能力,质量完全达到了世界医疗用品的标准,展示了中国汽车行业高超的制造能力和社会责任心。在当前世界各国经济在恢复的过程中,在产业链受到很多阻碍的过程中,汽车整车出口增长123.6%,商用车出口23万辆,同比增长101%。“十四五”时期,尽管逆全球化的潮流还会存在,但人类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将继续深入人心,中国汽车产业将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产业链合作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
以上就是我对“十四五”时期,对汽车产业的新的定位和认识。
另外,我想非常简要地提一下,如何实现“十四五”时期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第一,我们要以系统观念指导汽车产业全方位健康发展。如果说汽车产业从小到大的过程中,我们把汽车产业的技术提高作为重要指标的话,面对新形势,我们要有一个新的更全面的、更体系性的考虑。我们面对全球企业创新体系正在发生变革,逐步由动力系统向整车系统拓展、由单一产品的销售向综合出行模式的创新演进。而中国汽车产业在以共享化、服务化、平台化为特征的模式下,也在正在发生深刻的剧变。汽车产业唯有用系统观念、系统方法实施组织管理、坚实汽车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并行不悖,才能驾驭这种变化。从汽车技术创新来看,汽车企业必须加快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倾斜,强化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管理创新角度来看,汽车企业必须加快数字化转型,构建以数据为核心要素的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
第二,要以兩化深度融合提升汽车产业的数字化水平。汽车产业的信息化、技术广泛和深入应用,将带队智能汽车、清洁能源汽车的发展和传统汽车的改进。我们国家的汽车产业本身自动化水平已经是制造业中的佼佼者,进一步加快数字转型的变革仍然是下一步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要求,在这方面有三个方面可以被汽车企业做更好的借鉴:一是柔性化的组织、灵活的决策、持续变革、文化创新;二是要财务、人力、法务职能的全面融入变革;三是要使数据成为驱动企业价值链条的核心要素。
第三,要以服务型制造提高汽车产业的盈利能力。当前汽车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单一制造环节的利润水平被不断压缩,而服务型制造的盈利则面临着十分广阔的空间。以汽车强国著称的发达国家,在价值链生产部分转移之后,往往通过服务型制造的关键要点把握高端环节,获取大部分利润,而这一点对于中国的汽车产业、汽车企业来说,我们在下一步发展中要把更多的注意力也放在除了在汽车技术水平的提升上,除了汽车生产链的不断强链补链的基础之上,还要向产业链的现代化和高端进发。在这方面工信部、发改委等15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结合,进而带动传统汽车企业与造车新势力之间整车企业与智能出行企业之间,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企业之间的跨界合作。我想在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促进服务型制造指导意见的指导下,我们在这些方面都可以推动汽车企业向更多的服务型制造的领域发展。要通过围绕服务型制造开展的模式创新,汽车及相关领域的生态圈不断扩大,积极推动“十四五”时期构建汽车产业新的发展格局。
很荣幸受邀参加泰达论坛智库视点的会议环节,很高兴有机会与各位嘉宾和行业精英们一起探讨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的课题。
“品牌向上”在汽车行业不是个新概念,我们说了很多年,也做了很多年,而今天我们再谈这个话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更积极、更现实的意义。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节点上,中国汽车品牌向上有了更坚实的基础、更有利的环境、更广泛的共识、更明确的目标、更具体的行动。中国汽车品牌向上正迎来最好的时机。
在中汽协编制的中国汽车产业“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把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实现突破,定义为中国汽车产业下一个五年的发展目标之一。并在规划文本中阐述了为实现此目标的几个主要支撑,即: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企业经营能力有所突破,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希望到“十四五”末期,出现世界级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
“十四五”期间汽车产业随着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化,将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未来几年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发展,市场稳定增长依然是长期不变的趋势。中国汽车品牌迎来真正充分竞争的时代:合资股比限制将全面放开,产业进入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产业格局呈现进一步集中化的趋势,中国品牌在消费升级的环境下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而我们认为中国汽车品牌实现向上突破机会大于挑战。
从国家层面看:过去的几年间,从《中国制造2025》到《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再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都对中国品牌发展做了着重的强调,国家领导人更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习总书记去年7月在考察中国一汽时特别强调:“我们发展自己的汽车制造业,一定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这是对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期望和要求。李克强总理对2021年中国品牌日活动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中国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是优化供给、扩大需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3月通过的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把培育中国高端品牌提上了议程,明确指出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对于中国品牌发展的重视和推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密集,更加有力度。
从产业层面看: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为中国汽车品牌向上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我国多年来持续支持和培育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营造良好环境,稳定的鼓励性政策和庞大的市场需求为产业提供了先发优势,政策牵引需求不断扩大,汽车企业以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技术研发,打造多元化产品,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形成了品牌新特征和新优势,有望率先实现品牌突破。
从企业层面看:中国汽车企业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和科技创新,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制造品质、营销服务等方面已逐步缩小了差距,甚至很多方面已经比肩合资和外资品牌,在产业链融合发展、渠道模式创新、全新用户关系等方面已经领先国外品牌;经过疫情的考验,中国汽车企业更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内生动力,中国品牌已经到了厚积薄发的崛起时刻。
从消费者层面看:随着中国品牌口碑日益提升,国潮文化在年轻人中的兴起,新生代消费者在选择汽车时不再盲目追求品牌的国别,而对本土品牌更开放,对国货品质更信任,对自主品牌汽车的整体体验更认可。随着新生代群体逐渐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消费主流,中国自主品牌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会。
我们认为,在今天这个时点上,再谈品牌向上,它不再是飘在空中的高大上概念或绘在纸上的遥远蓝图,而是需要我们付出行动去实现的具体任务。
管理学上有一句名言:如果你不能衡量它,你就无法管理它。既然品牌向上已经是一项高级别的重要任务,我们就有必要把它进行理解和分解,使之成为可了解变化、可跟踪进程、可衡量结果的管理任务。
其实我们泰达论坛上谈论的几乎所有话题,都跟品牌向上有关。广义来说,所有的促进企业发展和产业进步的举措都同时支持品牌向上。我们这里说的是狭义的品牌,指消费者层面的可辨识的视觉感觉等要素呈现,以及产品服务等具象体验所形成的综合感知。不同的企业和个体,对品牌向上有不同的理解和侧重方向。我认为对于品牌建设来说,从可量化衡量的角度,以下三个维度是重要支撑:品牌价值提升,品牌高端化突破,市场份额提升。略微展开解析一下:
第一、品牌价值提升。品牌价值是衡量品牌的重要指标,是品牌向上的目标之一,一定有中国汽车进入全球汽车品牌价值榜前列,才能说中国产生了世界级领军品牌。而所谓品牌价值提升,要有参照系和评价体系。既然参与全球竞争,我们可能需要用国际通用的体系来了解我们跟国际品牌相比的品牌价值现状,从而确定要努力提升的目标。我们看一下在全球品牌价值衡量体系中我们的位置。国际上有多个品牌价值评价机构,发布结果大致相似。我们这里引用一下国际权威机构BF公司2021年1月发布的全球品牌价值500强和3月发布的全球汽车品牌价值100强报告,关于中国汽车品牌价值,有如下主要信息:
1、全球品牌价值500强中,吉利是唯一上榜中国汽车品牌;
2、全球汽车品牌价值100强中,共有23家中国汽车品牌(含中国台湾)上榜,数量为全球最多,品牌总价值约为人民币1892.99亿元。100强汽车品牌总价值约为人民币39388.85亿元。
3、中国汽车品牌的数量和总价值与自身历史相比有明显提升:自2014年以来7年间上榜品牌从19个增至23个;百强中中国品牌的总价值增长了29%;
4、中国汽车品牌与全球领先的品牌在排名与价值上仍有一定的差距。在全球汽车品牌价值百强中,中国汽车品牌数量占比超过20%,总价值占4.81%,仅为榜首品牌的47%。
目前,国内还没有能够对全球汽车品牌价值进行评价和排名的权威发布。一些与此相关的评价体系已推出或正在开发中,比如今年3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了汽车制造业品牌价值评价的国标,将于10月1日实施,中汽协是该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今年7月23日,中汽中心在长春发布了《民族汽车品牌向上计划》体系,提出了品牌评价方法创新模型,将构建“品牌力”测量体系和方法,研究民族品牌提升的影响机制,以推动中国汽车品牌向上,项目正在进行中,計划明年输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