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观点:聚焦政府新风向

2021-12-09 18:55汽车工业信息网
世界汽车 2021年9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

汽车工业信息网

2021年9月3—5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泰达汽车论坛)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本届论坛围绕“融合·创新·绿色”的年度主题,聚焦行业热点话题展开研讨。

9月4日,在“国家双碳目标与汽车产业低碳、安全发展展望”为主题的开幕大会中,多位政府领导发表了重要的演讲。

以下为部分演讲实录: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推广零碳汽车,完成全球最高强度碳排放降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谨向202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成功召开表示诚挚的祝贺!这几天,我在天津与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先生进行会谈,今后绿色经济复苏也是我们交谈内容之一。

很高兴受主办方邀请参加本次论坛,因为我还有外事活动的安排,所以不能够亲自到现场,今天通过线上与大家分享几点看法。

最近发布的联合国政府间专家委员会报告显示,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致使全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暖,高温、干旱、暴雨、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变得更加频繁,气候变化已经不是未来的挑战,而是眼前的威胁,需要各国携手应对。

面对气候变化和疫情的双重挑战,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以及南非、墨西哥等很多发展中国家,纷纷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战略,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世界正迎来一场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能源革命、产业革命和技术变革。我国一贯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工作,实施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把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2020年GDP较2005年增长超过4倍,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的解决,同期实现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48.4%,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5.9%,提前完成我国对国际承诺的到2020年的目标,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初步脱钩。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宣布,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我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排放大国,我国的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仍处于中低端,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仍超过50%,单位GDP能耗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完成全球最高强度碳排放降幅,相比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我国碳达峰人均GDP和人均碳排放将显著低于这些国家的碳达峰时的水平,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欧盟大约需要70年左右时间,美国需要45年,而我国要力争用30年完成,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需要全社会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国已经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正在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将陆续很快地发布顶层设计的指导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及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政策措施与行动,各部门、各地方行业、企业都需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采取措施,加速转型和创新。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交通是重要的碳排放部门,当前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10%左右。截至2020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2.8亿辆,千人保有量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城镇化规模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个人家庭使用交通工具需求还会增长,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趋势下,主要发达国家大力推动绿色低碳交通,提出了汽车行业零碳转型目标。德国提出到2050年实现全部乘用车电气化,法国提出到2040年所有乘用轿车轻型商用车不再使用化石燃料,荷兰、西班牙分别提出2030年、2040年销售乘用车全部电气化,挪威提出2025年销售的乘用车和轻型货车全部电气化,英国提出2030年停售燃油乘用轿车和厢式货车,日本提出2035年在新车市场停售汽油车,美国提出2030年新能源車占新车销售50%。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世界潮流,我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发展公共交通、智能交通、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等零碳汽车是交通领域技术竞争的高地之一,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举措。习近平主席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2020年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超过600万辆,呈高速增长趋势,今年上半年增加110多万辆,与此同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技术方面已经形成领先优势,发展高质量新能源汽车是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环节,和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创新,在天津市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泰达论坛在业界已经有了广泛的影响力,希望大家充分利用好本次论坛的机会,充分交流、深入研讨、为汽车产业低碳转型出谋划策,促进技术进步,推动各方合作。相信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国汽车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迸发出新的活力,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嘉宾朋友同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抢抓机遇,努力开创汽车产业发展新局面

尊敬的解振华特使、连茂君书记、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一年一度的泰达汽车论坛,与业界同仁一道共商新形势下汽车产业发展大计。首先,我谨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汽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影响程度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汽车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0年7月在考察一汽时强调,我们要成为制造业强国就要做汽车强国。去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我们乘势而上,开创产业发展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南。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此次论坛围绕“融合 创新 绿色”这一主题,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共聚一堂、集思广益,可谓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借此机会与大家交流三点意见。

第一方面,各方协同努力,推动产业发展稳中有进,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今年以来,面对全球疫情演变等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主动作为,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保障行业稳定运行,贯彻落实国务院一揽子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组织开展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努力推动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发布实施乘用车燃油消耗量限值、电动汽车换电标准,促进新技术、新模式应用。积极应对全球性汽车芯片短缺问题,组建汽车半导体推广应用工作组,促进短缺产品替代布局攻关项目,提升供给能力,发挥外交驱动作用,推动相关企业加快复工达产,多措并举、维护汽车稳定增加。

二是维护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启动换电模式应用试点,优化调整双积分政策,启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推动汽车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组建推进工作组,编制发布智能网联电动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管理规范,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加快推进整车信息安全、软件升级、数据记录、系统等标准制订。优化政策环境,加速产业化发展进程。

三是持续完善行业管理体系。制订发布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意见,持续加大企业准入条件,保持检查和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组织开展非法改装、大吨小标专项整治,处理处罚违规企业127家,遏制新能源企业盲目建设。

我国汽车产业平稳向好亮点纷呈。一是产销稳定增长,初步统计,今年1-8月汽车产销有望突破1600万辆,同比增长10%左右。1-7月整车出口100万辆,同比增长124%。二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保持快速发展,今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预计超过170万辆,同比增长两倍,市场渗透率超过10%,L2级智能网联市场占比达到20%。三是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快充技术实现充电5min,续航增加200km,钠离子电池超过160W·h/kg,并取得产业化突破,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能。

第二方面,新形势面临的挑战。

整体看今年前八个月我国汽车产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但也要清醒看到,国内外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行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很多,有老问题、也有新情况需要加强分析研判认真研究应对。

一是,一些长期性的问题依然存在,中国品牌汽车大而不优的问题仍然突出,企业数量较多,资源投入分散,尤其是改装车量大面广,管理改革还不到位,部分地方和产业产能利用率较低,产业链仍存在基础器件、基础材料等短板弱项,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依然偏高,安全可靠性、使用便利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渠道还不够通畅等等,这些都需要持续加以推动解决。

二是,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汽车产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将会带来广泛而深刻的产业系统性变革,需要全产业链共同努力,统筹推进低碳工业、低碳产品、低碳交通、低碳能源协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还面临锂、钴、镍等价格上涨压力。国外新冠肺炎疫情仍呈高发态勢,国内整体得到有效控制,但也存在散点爆发可能。近期由此导致汽车芯片和零部件供应不足问题,部分汽车产销连续四个月出现同比环比下降,后期稳定运行的压力仍然较大。

三是,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问题凸显。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在技术进步的同时,可能产生未经授权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采集利用等数据安全问题。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网络安全问题,如果监管措施不能及时跟上,可能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

第三方面,抢抓机遇,努力开创汽车产业发展新局面。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后续汽车产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工信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与相关部门统筹综合施策,起到新成效,见到新实效。

一是发挥部级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系列政策举措,保持相关支持政策连续稳定有效衔接。进一步提高锂、钴、镍保障体系。

二是强化融合创新,加快新型产业发展。立足电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同步推动基础设施、数据平台和标准法规完善,协同推进电车智能、智慧道路、通讯网络、云控技术发展。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组织行业机构编制发布汽车产业低碳发展的技术路线图。

三是补齐产业短板,提升全产业链水平,实施强链补链行动,围绕补短板贯通技术攻关,平台支撑和示范应用环节,加快车用芯片、操作系统等研发和产业化,引导企业优化供应链布局,提高产业链稳定安全水平和竞争力。

四是坚守安全底线,优化发展环境。研究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标准,推动企业健全安全运行监测体系,加大产品一致性检查力度。组织企业开展汽车数据安全、网络安全、软件升级等方面自查。加强软件升级备案管理,研究智能网联准入规范。

五是深入规范合作,坚持全球化发展共识。积极开展技术创新、贸易投资、技术标准等领域务实合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各位朋友、各位嘉宾、汽车产业大变革的潮流已经汹涌而至,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产业格局日新月异,千帆竞发勇者胜,让我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個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发展司司长卢卫生:抓住战略机遇,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尊敬的解振华主任、辛国斌副部长、连茂君书记,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202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全党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之际,汽车产业界共聚一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重要决策部署,共商新时代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大计,具有重要意义。我谨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对论坛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中汽中心等行业机构组织、汽车企业以及产业界的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全球疫情和外部环境以及国内经济恢复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了更加坚实步伐,有力促进了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产业规模加快扩大,今年1-7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两倍,在汽车新车产销量中占比超过10%,创历史新高。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能够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和成绩,形成了比较显著的先发优势,成为我国制造业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关键在于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积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深根植于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式。主要经验可以归纳为“四个得益于”。

一是得益于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组合拳”。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印发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完善顶层设计,统筹谋划,久久为功。在有关部门、各地方共同努力下,投资管理、标准规范、财税优惠、推广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建立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推动形成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二是得益于下好技术创新“先手棋”。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就启动了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新世纪以来,通过“863计划”支持“三纵三横”技术路线,适度超前布局研发项目。经过多年发展积累,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控系统等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三是得益于找准产业发展“突破口”。坚持产业链上下游共同谋划、系统布局,以关键部件为突破口,实现技术研发与整车集成创新协同发展。在动力电池等领域,持续支持关键技术创新,大力培育行业领军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多点突破,产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四是得益于抓住市场机制“牛鼻子”。充分发挥我国汽车产业现有生产能力和技术管理经验,调动地方和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通过技术、产品、服务模式等创新,不断创造和引领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做优做强做大。

站在新起点上,我们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替代优势尚未充分形成;产业基础比较坚实,但关键环节存在短板;社会关注持续升温,但盲目发展存在风险。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人到半山,船到中流”的阶段,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优势、产业体系优势和规模市场优势,牢牢抓住发展重要机遇期和关键窗口期,戮力同心、奋楫前行,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

一要坚定发展方向,促进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瞄准战略方向、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新能源汽车,不断增强对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优势,推动新能源汽车逐步成为汽车产业的主体。汽车企业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落实国家战略,科学把握发展方向,合理制定发展目标,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加快实现转型升级。

二要强化自主创新,引领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定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要加快突破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应对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加快突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高效驱动电机和车载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性能,促进创新成果迭代应用。探索车电分离、充换电结合、电池租赁等模式,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三要加强品牌培育,支撑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加强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积极培育创建知名品牌。支持中国品牌汽车企业融入国际市场,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在对外开放合作中,优化合作形式、提升合作层次,鼓励中外企业面向全球市场共创汽车品牌,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和互利共赢。

四要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系统谋划。要强化新能源汽车发展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引导产业向发展基础好、产能利用充分的地区和主体集聚,加快推动兼并重组和落后产能退出,构建布局合理、发展有序、运行高效的产业格局。严格执行汽车产业投资管理有关规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防范化解盲目投资、无序扩张等风险,促进新能源汽车持续健康发展。

五要防范安全风险,保障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要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动力电池等关键系统质量安全性能,完善新能源汽车信息数据采集、传输、储存、使用等标准规范,保障行车和数据安全。增强车用芯片等关键零部件和镍钴锂等战略性资源保障供给能力,密切关注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动情况,提升产业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为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回顾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倍感光荣;展望我国建设汽车强国美好愿景,未来可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发展信心、把握战略机遇,进一步优化完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为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汽车强国而努力奋斗!

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续超前:加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助力汽车强国展翅翱翔

尊敬的解振华特使,辛国斌副部长,连茂君书记,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2021年泰达国际论坛,在此谨代表科技部高新司对论坛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的汽车界的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

当前,由中国引领的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在全球成为大势所趋,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成果显著。截至今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600万辆,产生了一批国际一流的技术成果,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建立了全球最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及产业链,成功走出一条以创新链发展带动产业链形成,以示范推广拉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的发展路径。

当下恰逢“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國新能源汽车产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由政策引导向市场驱动转变的攻坚期。在此背景下,本次论坛召开对于产业界、学术界理清思路、凝聚共识,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未来机遇和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主要想就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谈几点想法。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已成为战略必争领域,综合考虑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态势。

1.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汽车产业加速电动化转型,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相继提出碳中和发展愿景,对碳排放大户——汽车要求进一步严苛,欧洲新政持续加码,今年公布的计划提出2030年汽车二氧化碳排放较2021年减少55%,2035年新车排放归零的目标,如果不发展新能源汽车,全球汽车产业将很难达到各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

2.汽车与其他高技术领域融合,新一代汽车技术体系正在逐步形成。首先新能源汽车与新能源技术的融合更加紧密,V2G技术发展使得未来新能源汽车汽车将成为一个个稳步式储能单元,为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过程中的电网波动提供了有效途径。其次新能源汽车也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也正在不断加深,重新定义了汽车产品属性。向着移动智能终端和空间衍变,传统汽车技术与先进制造,新材料技术的融合,也为这一传统的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3.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积极押注新能源汽车,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今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令,美国新出售的汽车半数为零排放。大众、宝马、奔驰新能源汽车销量均超过10万辆,德国大众提出2030年纯电动汽车份额上升至50%,奔驰企业战略从电动为先转为全面电动目标,目标到2030年全面纯电动化。总的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竞争焦点主要集中在动力电池等核心部件研发与产业化方面,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谁就能在新的竞争赛道中拔得头筹,赢得未来。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仍然存在若干的痛点需要高度关注。

1.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对于高度电动化新能源汽车,车规芯片是重要的问题。科技部两年前预计到这个问题,部署开展车规芯片测试研究,开展国家技术创新牵头,成立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联盟,围绕关键汽车芯片,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开展技术公关、平台搭建、标准制订、测试评价、芯片上车等工作。

2.新能源汽车低温充电慢、续航里程降幅大、高温安全性差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新能源汽车低温环境下正常使用和全天后条件下的安全运行,为解决这一难题,2021年5月科技部发布揭榜挂帅项目,不设门槛向全社会公开遴选团队,高安全的技术公关,实实在在解决用户困扰。

3.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成本高的问题,氢气成本严重制约了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针对用氢成本偏高和重载商用难的问题,一方面科技部推进高密度车载储氢攻关,另一方面强化氢的制造、储存、运输全链条疏通,带动氢能供应体系为加氢站配套设施建设和氢能关联产业发展打好基础。

当然,上述提到的问题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相信在学术界、产业界共同努力下,通过坚持不懈的科学攻关,我们都能够彻底解决。

三、坚持问题导向,促进新能源汽车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十四五”期间科技部将坚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按照新的三纵三横的布局,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专项,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创新链,从能源动力、电趋系统、智能驾驶、车网融合,支撑技术、整车平台方面持续支持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支撑和引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围绕电动汽车产业链最关键的动力电池,前瞻部署新体系动力电池,全固态金属锂电池技术,开展无钴动力电池和工业混合态锂离子电池开发。

2.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的燃料电池和储氢系统,以及固体氧化物电池,车载液氢系统颠覆技术,重点突破高功率燃料电池电堆、高功率、长寿命燃料电堆等核心瓶颈技术。

3.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共有环节,基于新材料和新器件的电驱动系统,高性能电驱动技术,支持线控底盘、高精度自动驾驶、动态地图,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整车轻量化、模块化技术。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站在汽车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愿与各方共同携手,向新能源汽车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吴险峰: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将加强汽车全生命周期的减污降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很高兴参加这次202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首先向长期以来对环保工作,特别是大气环保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汽车行业协会、汽车企业、专家、相关机构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借這个机会就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这几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包括我们机动车环境管理工作的有关情况。大气污染治理和减污降碳应该说成效是非常显著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制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前所未有的行动和力度向大气污染宣战,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全国优良天气指数分别超出“十三五”规划的预期值,重污染天数降低57%,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明显加强。

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地区空气改善尤为明显,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经验纳入联合国环境署实践案例,为全球其他城市,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城市提供了借鉴。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推动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调整措施,共削减煤炭消费5亿多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亿吨以上,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同时,对应对气候变化也起到显著的协同作用,为完成“十三五”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机动车环境管理工作有关情况,环境空气质量实打实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行业具体行动,这当中我们汽车行业也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在汽车行业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油、路、车统筹,新老机动车并重,加快构建现代化环境管理体系,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一是通过标准引领单车排放水平显著下降,2021年7月份重型车国6排放标准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汽车排放标准全面实施,短短20年的时间,我国汽车标准从无到有,并快速跟上全球的第一梯队水平,与国1排放相比,我们单车污染物排放量下降90%以上,标准提升有利的促进汽车高质量发展。我们出台政策推进高排放车辆提前淘汰,“十三五”期间提前淘汰车辆1400万辆,国5和国6车辆占比从2015年不足2%,提升到目前的45%左右。高排放老旧车辆淘汰既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也为内燃机发展打开巨大的空间。

二是车用油品质量快速提升,“十三五”期间车用油品质量低于十个ppm,全面实现车用燃料的低硫化,同时我们出台精准的要求,降低夏季挥发有机物排放。

三是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效果明显,2017年提出运输结构调整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治本之策。三年行动计划,全国铁路货运量三年提升,彻底扭转80年代以来不断下降的趋势,全国港口集装箱铁路联运量年均增长20%以上。

汽车行业也积极响应国家运输结构调整政策,2020年整车铁路发运量217万辆,比2015年增加400多万辆,占乘用车市场30%以上。

四是环保需求大幅度提升,我们以清洁运输要求和行业管理为重点,积极推动钢铁、电力等行业的运输清洁化,不少涉及大宗货物运输企业积极采购国6新车和新能源汽车,推动各地在公交、轻型物流、港口民航领域,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全国新能源公交车占比从2015年20%,提升到现在60%以上。

五是现代化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新车方面今年5月份我们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机动车排放召回管理规定,中国新车环境制度补上最重要一环,将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延伸到使用环节,真正实现了全链条的闭环管理,同时我们也高兴的看到,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主动召回有排放隐患的车辆,作为履行社会责任企业。载用车方面我们有公安处罚、交通维修的举措,全国建成遥感监测设备和黑烟检查设备,基本消减了冒黑烟情况,实现国家省市三级联网,机动车自动化监管平台和大数据监管逐步发挥作用。

六是汽车的生产制造过程环保水平明显提升,近年来汽车产业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轿车基本实现水性化、自动化、智能化喷涂得到广泛应用,喷涂工艺实现密闭化。RTO高效工艺在整车安装比例高,治理效率明显高于其他涂装行业。

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我国机动车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汽车保有量和产销量比20年前增加超过15倍左右,但我国汽车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与2000年基本持平,正是得益于这些措施,推动我国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有机融合,也为汽车产业高速增长腾出了空间。

下一步工作设想,虽然我们取得积极进展,但距离美丽中国愿景,对于空气质量改善双碳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据测算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交通运输领域污染物及碳排放比重将会持续上升,是实现碳中和空气质量全面改善的重点和难点,“十四五”时期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打好空气防治攻坚战,构建绿色低碳格局。一是优化和调整车队清洁化水平,加强煤炭、石油、矿石、建材等大宗货物中长途运输以铁路、水路、管道为主,短路采用新能源车辆的运输格局,推进多式联运,推动新能源车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应用。

二是强化监管要求,严格实施国6标准。因设计生产缺陷和耐久性要求召回,大力推进老旧机动车提前更新淘汰。积极推动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

三是加强汽车行业生产全生命周期的减污降碳,以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为重点,加强整车制造、汽修全链条、选生命周期的减污降碳,合力推动行业业态,加强无组织排放管控,优化涂装工艺,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VOC治理全过程、全环节的精细化管控,发挥行业自律,开展VOC和二氧化碳自主减排。

各位来宾和同仁,“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减碳、降碳为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关键时期,污染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要求也更高。汽车行业作为我们支柱产业,对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全行业坚定信心,在减污降碳上继续加大力度、加大投入,把产业做大做强,把减污降碳做好做优,推进汽车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满足我们美好生活的需要,满足保卫蓝天的需要。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二级调研员宋英杰:深化汽车流通领域全面改革,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202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我谨代表商务部促进司对论坛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和感谢!借这个机会汇报一下我们一些工作情况和感想。

汽车流通连接着生产和消费,对汽车产业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同时汽车流通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对促进形成绿色低碳的出行和运输方式有重要作用。参与汽车领域双碳目标实现,我个人认为至少有三方面,一是促进供需匹配。如果说供需不匹配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就会增加排放。二是提高汽车流通效率。如果流通不畅就会降低效率,增加社会投入。三是能用尽用,物尽其用。如果还能够使用就继续流通使用,不能夠使用也要应废尽废,这就是二手老旧车的管理。

这几方面我们开展了一些工作,一是顺应消费升级的发展趋势,促进新车消费供需匹配。近些年,我们汽车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能够按照需求来进行生产,同时也不能回避还有一些生产实际上没能完全按照需求,能够实现订单式生产还不是非常普遍。

为了推动生产和消费的更紧密衔接,商务部发布实施《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推进共享型汽车流通体系,流通体系从以前单一的授权线条向网状、交融、融合体系发展,汽车卖场、汽车超市、汽车电商都加快发展,这些让供需更加匹配,提高了流通效率。同时,我们协同相关部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使用,商务部印发《促进汽车消费工作指引》,积极指导地方制订实施新能源汽车消费措施,优化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去年汽车下乡车型销量增速明显高于新能源汽车整个行业的销售增速。

二是协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活跃二手车市场。二手车是汽车全生命周期的关键环节,现在我们国家新车产量这几年是2500万辆到2600万辆,汽车保有量是持续攀升,去年底是2.8亿辆,今年6月底是2.92亿辆,存量越来越大,新车销量跟存量占比例实际上是越来越低,不是说新车不重要,而是存量如何盘活是越来越重要的。

在二手车市场方面,我们贯彻国务院部署要求,会同相关部门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有效地激发了二手车市场活力。2020年,我国二手车交易量中转籍比例达到27.5%,比2015年提高了8.3个百分点。同时,商务部、公安部等部门推出一系列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的政策措施,推行二手车异地交易登记,推行小型车辆档案电子化网上转递等等。同时鼓励企业提供二手车信息查询服务,引导二手车经营主体加快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为国内汽车更新创造新的空间,形成新车旧车新局面,畅通汽车国内国际双循环。

三是改革报废机动车管理体制。报废车是汽车全生命周期的重点,同时也是循环利用的新起点,畅通报废车出口,对于淘汰老旧高排放车辆,对于推动汽车零部件及材料再利用,推动减排降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商务部高度重视,推动《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贯彻循环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取消回收企业设立应当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允许五大总成零部件再制造、再利用,有效促进报废机动车回收,提高回收利用水平。会同相关部门发布实施规章,完善细化管理制度,促进行业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

协同发展改革委部门印发《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办法》,促进零件再制造再利用。持续依法打击非法拆解活动,对于推动行业发展资源回收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回收体系逐步健全,今年7月底达到873家,比去年底增加了近百家,今年1-7月回收企业回收报废机动车增长37.8%,比2019年增长23.5%,回收资源利用率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五大总成可以再制造之后,对于零部件再制造的关注明显提高,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再制造产品节能减排效果非常显著。据有关机构测算,每再制造一台发动机可以减排二氧化碳70kg。

当前,我国汽车市场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从国际成熟汽车市场发展来看,我国在新车增量市场、二手车交易存量市场、报废车市场以及汽车后市场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带动相关产品和服务消费,“十四五”规划对全面促进消费作出部署,提出要推动汽车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这为我们做好汽车流通与消费促进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着眼于汽车全生命周期,紧密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抓住新车、二手车、报废车、汽车后市场环节,持续发力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化流通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化放管服管理措施,着力解决制约汽车流通与消费的突出问题。促进汽车全链条高效流通,激发汽车市场活力。

二是进一步完善汽车流通政策规定,加快修订二手车管理办法,机动车强制报废规定等法规,突出市场配制资源作用,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梯次消费、绿色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三是服务双碳目标实现,加强部门协同,持续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巩固新能源市场稳步增长良好势头。完善新能源汽车报废体系,促进全产业链条发展。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汽车的“出卖”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
3D 打印汽车等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