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飞飞 周 林
江南园林蕴含社会文化、性别观念、等级秩序等复杂的社会系统,映射了不同时期女性角色与空间的变化。选取私家住宅园林、开放性私家园林、城市公园与别墅园林类型共6个近代江南园林作为研究对象,在建筑布局、空间特征、性别属性等定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空间句法对其连接值、整合度、协同度进行量化分析。厘清近代江南园林由性别尊卑向平等、由低效向高利用率空间转型的趋势,概述在女性角色由家内“闺秀”向社会“女公民”发展的过程中近代江南园林空间的转型特征。
江南园林;近代;女性空间;空间句法;性别观念
近代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嬗变,空间与社会结构关系产生了更为深切的关联[1]。女性由家内“母亲、妻子、闺秀”向社会“女公民与国民之母”的角色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林空间的转型[2]。“江南”作为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其园林空间发展与女性角色的近代转型联系最为紧密,在此视角下对园林空间进行量化分析是全面认识江南园林发展的手段之一。
江南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之一,深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已有研究总体把握了江南园林的历史发展脉络,并从建筑学[3]、美学[4]、社会学等角度阐述园林女性特征;立足于现代分析手段研究传统造园手法[5],并通过大量图纸与影像探讨中国园林艺术与其女性柔媚之美。但目前女性视角的园林研究多停留在对空间现象、建筑布局、细部装饰等定性研究阶段,量化研究相对较少。将空间句法运用于江南园林分析,结合园林类型、性别空间与连接值、整合度、协同度等数据进行分析,是对江南园林空间量化研究的补足。
文章选取1840 — 1949年为研究时间范围,以太湖流域的苏、松、常、杭、嘉、湖和太仓“六府一州”作为近代江南的地域范围,在此时间及地域范围内以城市公园、私家住宅园林、开放性私家园林、别墅园林等多种类型的江南近代园林作为研究对象[6],研究案例具有一定普适性。
性别空间是指建立在性别差异基础之上的一种空间形式,包括两性基本的生理差异、行为差异,同时也涵盖了社会所赋予的性别差异[7]。现有研究将性别原因造成的空间差异归纳为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女性气质具有客体性,即具有依赖、被动、情感、非逻辑、不可预见性、阴柔、无序、私人性等特点,与具有自我、主动、理性与公共性的男性气质相对立[8],其所形成的空间可称为女性空间。
江南园林中的女性空间多为尺度宜人、萧条流畅、细致精美的隐秘空间。整体布局上,多数江南园林以男性为主导,遵循左方位为尊、右方位次之、男尊女卑的规划布局,女性空间以起居、休闲功能为主,处于相对私密、偏僻的次要位置;局部节点上,榭、舫、廊等尺度宜人、造型精美的观景空间具有明显的女性气质,馆、室、房、楼、阁、庵等封闭私密、层高较高、位于轴线秩序外,并用于住宿、膳食的空间具有强烈的女性气质[9];细部装饰上,美人靠、女儿墙、小姐窗等在尺度、功能、意向上有明显的女性特征。
此外,受传统孝道与宗族观念影响,当女性作为受尊敬的“母亲”“先人”角色时,在鸳鸯厅、祠堂等重要节点中占据一定地位[10]。明确园林女性空间概念后,对近代江南园林案例进行空间句法的数据运算,以便对园林整体及女性空间的数据特征进行分析解读,概述其量化特征。
《空间即机器:建筑的布局理论》一书中希里尔将空间句法定义为从形态特征解释人类及其社会活动的一种客观方式,通过对轴线模型的几何拓扑学分析可深入研究空间形态特征与社会活动相互关联作用下的空间认知、建构机制以及社会空间的运作机制三个层面的内容[11]。自2005年起,国内学者开始将空间句法运用在对城市、园林、建筑、室内研究之中,证明了其在空间分析中的有效性,因此将空间句法应用在江南园林女性空间的量化研究中具有一定可行性。
目前学术研究中主要采用空间句法的轴线分割法、凸多边形分割法和视区分割法[12]进行分析,本文选择轴线分割法对近代江南园林空间进行分析。采用最少、最长的轴线覆盖空间系统,将每条轴线视作一个节点,轴线之间的关系作为空间之间的关系,可得出空间节点的连接值(Connectivity)、整合度(Integration)、协同度(Synergy),各个属性的分析数值以色彩进行区分,数据最高值为红色轴线,最低值为蓝色,中间段为暖色至冷色的渐变,用以判断空间渗透性、可达性及整体利用效率。
选取多种类型的近代江南园林作为代表性案例进行对比研究,以耦园、薛家花园、黄浦公园、公花园、横云山庄、宋庆龄故居作为案例研究的范本(表1)。耦园是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园名寓意夫妇偕隐双栖,园内东花园具有较强烈的女性气质。薛家花园为近代大型官僚宅邸,享有“江南第一豪宅”的美誉,体现了近代初期西风东渐的造园特征,空间秩序和等级观念明显,性别空间区分强烈。横云山庄融合了传统园林布局和西式建筑风格,既是资本家杨瀚西自用的私园,也是无偿对外开放的风景区,体现了太湖园林的近代发展,园内女性空间较为明显。黄浦公园是江南地区的第一座公共园林,公园由限制性开放到全面开放,浓缩了上海开埠后民众参与革命抗争、休闲活动的历史发展。无锡公花园为众筹、众建的近代城市公园的典范,也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众之园,此类空间无明显的尊卑区分和性别限制。上海宋庆龄故居曾是宋庆龄女士生活和从事革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是近代少有的以女性为主的别墅园林空间,展现了近代杰出女性的社会家庭生活,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以上园林分别作为传统观念与西方理念下的私家住宅园林、开放性私家园林、城市公园、别墅园林的典型案例进行空间句法数据分析。
空间连接值表达了某一空间与其他轴线相连接的节点数目,数值越高表示与周边空间联系密切,对周边空间的影响力较强,空间渗透性越强。耦园与薛家花园等私家住宅园林的连接值数据差异化明显,最大差值范围为9~14。女性空间的连接值数据较低,为2~3,如图1,耦园和薛家花园中的走马楼、筠廊、双照楼、藤花舫、转盘楼、聼雨舫、戏台等女性休闲活动区域的连接值较低,高连接值集中分布在园林入口建筑群,为6~10,是男性社交及家族活动的主要场所;横云山庄、黄浦公园、公花园、宋庆龄故居等开放性私家园林、城市公园、别墅园林的连接值数据较均衡,差值范围为3~5(表2),园林的高连接值空间均衡分布在园内,为4~5,低连接值的空间分布在极少数的次要区域,为1~2。
表2 连接值数据分析
1. 连接值数据分析图
从6个园林案例的连接值数据对比来看,私家住宅园林中的女性和男性空间的数据差值较大,园林空间连接值的性别差异性明显。在具有公共性质、无明显性别区分、无明显性别尊卑观念的开放性私家园林和城市公园中,连接值分布更加均衡,低连接值空间减少,各空间之间的联系性明显提高,渗透性增强,园林空间连接值呈现出向性别平等特征转换的趋势。
整合度数值表达了可达性,衡量一个空间的吸引力和通达性,数值越高则可达性和中心性越强,是空间结构中的核心区域,反之则为可达性较低的次要区域。全局整合度衡量了整体空间的可达性,局部整合度代表了在一定半径范围内的节点之间的可达性。耦园与薛家花园等私家住宅园林中多数空间的全局整合度数值较低,差异性较大,整体空间的可达性较低。园内中心区域的全局整合度约为0.74~0.95,高于全园平均值,可达性与中心性较强,此类空间多位于建筑群核心区域和中轴线上,是男性参与社会及家族活动的区域;次要区域的全局整合度约为0.35~0.50,低于全园平均值且接近最低值0.35,此类空间多为后方、次要、偏僻隐秘的区域,可达性较低,也是传统女性的主要活动区域(图2)。
2. 整合度数据分析图
此外,少数开放性私家园林的全局整合度较低,数据相对均衡,差异性较小。如横云山庄的多数空间对外开放,仅有少数园主私人生活空间。采用自然式空间布局,无明显等次秩序,全局整合度数据较低,约为0.2~0.5,空间可达性低,其中女性空间数据约为0.27~0.34,接近全园平均值。
近代别墅园林、城市公园的全局整合相对较高,约为0.97~1.41,相对于私家住宅园林而言,此类园林的全局整合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可达性显著提高。如别墅园林宋庆龄故居以家庭和私人社交为主,女性占据了主要的生活空间,核心区域的全局整合度约为0.97~1.13,明显高于平均值。黄浦公园、公花园等城市公园空间中无明显性别差异化,核心区域的整合度约为1.05~1.41,少数全局整合度较低的空间约为0.44。
从6个园子的全局整合度数据来看,耦园与薛家花园等以传统造园理念为主的私家住宅园林中,两性空间有着明显的差异,女性空间的全局整合度普遍低于全园平均值,男性空间的全局整合度普遍高于平均值;少数开放性私家园林中女性空间接近平均值;以女性角色为主的别墅园林中女性空间全局整合度明显高于全园平均值。此外,耦园、薛家花园此类具有明显性别区分的私家园林的全局整合度低于无明显性别区分的城市公园。
空间协同度R²为全局整合度(Integration HH)和局部整合度(Integration HH R3)之间的相关关系,当R²值在0.5及以下,全局和局部整合度不相关,R²值在0.5以上,则认为全局和局部整合度是显著相关的,此时空间可达性和利用效率就高。耦园、薛家花园等私家住宅园林的协同度为0~0.5,空间私密性较强,利用效率低;横云山庄依山而建,通达性较低,因此空间利用效率较低;黄浦公园、公花园、上海宋庆龄故居等城市公园与别墅园林空间结合了中西造园理念,开放性强,园林空间的围合性与隔离性减弱,协同度处于0.5~1,空间利用效率明显提高(表3)。
表3 整合度与协同度数据
由空间协同度数据可知,江南私家住宅园林的空间营造以尊卑观念与礼制为造园理念之一,限制了家庭不同人群的空间范围,因此空间协同度数据与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而近代江南园林呈现逐渐向具有公共性质的园林发展的趋势,需要满足多种活动与人群的使用需求,在利用效率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协同度数据和空间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上述空间句法数据表明:近代传统观念影响下的私家住宅园林内部以满足家庭生活、宴请宾客等功能的私人空间为主,延续了封建“男尊女卑”,女子“大门(宅门)不出、二门(中门)不迈”的性别观念。为了保障家族女性生活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女性活动空间,女性空间处于园林内隐秘、偏僻的范围内,附属于男性领域,与周边节点的连通度较低,出入口较少,私密性较强。因此女性空间的全局整合度、连接值数据偏低,可达性和中心性较弱,利用效率较低,而男性社交活动区域可达性和中心性更强,园林空间句法数据存在明显的性别尊卑差异,空间整体利用效率较低。
西方造园理念和性别平等观念的传入,促使江南园林在近代时期逐渐摆脱私人性质,园林公共性质增强,出现了城市公园、别墅园林等多种类型的公共和私家园林,并在内举办各类节日庆典、学社聚会、划船竞赛等,满足了社会各阶级与多种社会角色的活动需求,不分性别的接纳游客,且常见女性游客来往其中。此类江南园林追求便捷、通畅、可达性高的空间,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尊卑和空间限制,因此连接值、全局整合度数据较高,可达性和中心较强,空间整体利用效率增强。
由此可知,近代江南园林空间的全局整合度、连接值、协同度数据存在一定变化。这种空间转变的趋势表明,近代社会由男尊女卑向性别平等观念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园林空间由性别尊卑的差异化空间向性别平等空间发展,由低效空间向高效率空间的转变。
女性作为园林的主要使用者之一[4],其身份与空间需求的转变是推动江南园林空间转型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女性空间经历了原始社会时期母系性别体系中以女性为主的“妇从居”,奴隶和封建社会中父系性别体系中以女性为附属的“前堂后寝”、以女性道德为约束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以及近代时期逐渐形成当前男女性别平等的空间。历次女性空间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不同时期的江南园林空间转型,其中近代社会呈现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观念向性别平等观念的转变、女性由家内角色向社会角色的突破过程。
4.2.1 封建社会的家内女性权威
中国封建社会以男性结构为主构建宗族家庭,形成“家国一体”的国家制度,女性权利是被统治者与宗族有意否认和忽略的存在,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尊女卑”,导致女性否定并牺牲“自我”、承担“妇道”。而事实上在以男女分工为主的封建社会中,女性作为自然经济体中的主要角色,在家庭内部拥有高度集中的权威地位。如在《孔雀东南飞》与《颜氏家训》中提到母亲对儿子的控制与影响,证明了女性长辈的权威,这种隐秘的女性内部空间与权利为近代女性觉醒并突破家内园林空间限制奠定了一定基础。
4.2.2 女性的社会权利与空间扩展
在近代西方文化影响下女性社会角色发生转变,其在家庭和社会中的空间权重不断变化,女性空间有了新的注释。“兴女学”[13]“女公民与国民之母”“废裹脚”[14]等女性解放口号与措施,推动了宋庆龄、秋瑾、张幼仪等女性身影在政治运动、教育改革、商业领域中不断出现。另一方面,租界公共娱乐区的形成无形中打破传统性别空间限制,常有“女堂倌”“女佣”在公共空间谋生,“大小女工,多自上海周围二三百之远”[15]奔赴上海织布局。女性角色由家内“闺秀”向社会“女公民”突破,向社会公共空间的扩展促使园林女性的空间转变,从而推动江南园林空间的近代转型。
现有的园林研究多基于男性角度展开观察、体验、分析和思考,以女性视角研究园林现象的著述较为鲜见,从女性视角探讨近代江南园林空间转型,为进一步丰富园林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近代中西方文化碰撞下,政体变革、工业化发展、西方文化的涌入是引发园林空间、女性角色转变的深层原因,性别观念、女性角色与园林女性空间需求有了新的变化。同时,当前社会的科技、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女性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针对女性就业、婚姻、生育等问题的研究不断涌现,园林与性别观念、女性境遇、女性角色的联系和未来发展有待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