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志军
(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棉驿乡人民政府,甘肃 天水 741505)
马铃薯作为高适应性农作物,其产量主要受连作种植影响[2]。具体土壤选择,可考量第一年进行了马铃薯种植、次年进行高粱种植、第三年进行玉米种植的地块,基于上述方法进行轮作的地块,可极大地提高马铃薯的生长质量及产量;其次,由于马铃薯块茎随着质量增加而膨胀,则需要种植土壤具有一定疏松度以避免影响其生长;此外,种植马铃薯的土壤需要较高的排水效率,因此,马铃薯的种植应在开阔平坦的土地上进行,这样不但有利于自身生长,而且对土壤的促排水性有较大便利。
为达到高成活率,应选择具有较强抗性的种薯,相比较普通品种,脱毒品种成活率高,环境适应能力非常强,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成活率与抗病性。此外,还应注重马铃薯外表是否光滑、有无明显病虫害的迹象,完成种植之后,可进行百菌清喷洒,减少和控制病害发生。在播种前, 选择马铃薯合适的生长环境十分重要。土壤环境:要求播种土质渗透性强、含水量适当、富含马铃薯生长所需氮、硫等必需的化学元素。 正当播种时, 选择合适季节,即适合马铃薯生长的环境因素,多选择每年4月份播种,此时土壤松软度及温度湿度均适合,播种开始,将选好的马铃薯切分成适中小块备用,控制其大于12 cm的培土厚度。后期再次确认,若播种过程中培土厚度未达到要求,可以在苗期实施二次培土,以确保马铃薯正常生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因南方北方气候变化、 地质环境差别较大,可根据当地具体客观情况改善培土措施与次数。
马铃薯肥料主要分有机肥和化学肥料,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如何合理控制化肥的用量成为重点。有机肥料包括农家肥料、人畜粪尿、饼肥等。化学肥料主要包括硝酸铵、硫酸铅、碳酸氢、硫酸钾等,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化学肥料。有机肥和化学肥料成比例混合将达到更好的助长效果。根据研究表明,氮肥的追加在不同时期会对马铃薯产量有不同影响,苗期、蕾期、花期追肥,马铃薯的相应产量分别为16%、12%、8.9%。因此可以得出,追肥时间随着播种时间推迟,获得的马铃薯增产效果呈逐渐降低趋势。另外植株发育为棵阶段,因其块茎形成生长,需要内部营养传输转换,若此时只对上部的生长开展相应的促进操作,会致使植株上部增长速度过快,从而会影响块茎生长,降低马铃薯产量,所以在植株发育为棵的时期应注意,不可加大氮肥的施用量。
马铃薯的质量、产量主要与种植土壤温度、栽植密度有关。因各地客观环境差异较大,所以应严格控制相应种植土壤的平均温度应处于9 ℃左右,上下浮动不超过2 ℃(此处土壤应距离地面10 cm左右),种植环境应保持20 ℃左右,上下浮动不超过5 ℃;研究表明:通常栽植马铃薯的数量约为6 000株/667 m2为宜,株距一般在30 cm左右。与其他作物生长受光照影响最多相比,水分充足对马铃薯质量产量尤为重要。在田间管理要注意做好灌水、 除草工作,避免杂草生长影响马铃薯块茎对水分的需求。在播种以前和出苗以后的时期中,择优选择高效除草剂,合理管控除草的时间,对杂草的清除可达到十分可观的效果。
马铃薯发生虫害主要分为两种原因:人为因素,环境因素。人为因素主要与除草、灌水、施肥、生产工具的污染有关。此外极端的环境也是导致病虫害发生的关键。早疫病、晚疫病为马铃薯高发的两种病虫害。早疫病发病特点主要是,发病初期马铃薯叶片上会出现不规则斑点,同时伴随病情发展会引发马铃薯大片枯萎。病因主要是马铃薯自身营养不良、种植土壤及种植环境温度升高,从而引发干旱,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积极防治,合理浇水与施肥,可控制病情蔓延。相对早疫病,晚疫病给马铃薯造成的危害性则是十分巨大的,不仅影响发病马铃薯自身的叶、茎、花和浆果生长,发生晚疫病的地块也会受到减产威胁。据调查表明,晚疫病发病严重的减产率可高达30%。面对马铃薯的病虫害防治,可从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两方面入手。物理防治主要利用机械工具以及物理因素防治病虫害。主要手段为做好农作工具的消毒、人工除草除虫,利用害虫趋光性的生物习性使用黑光灯对其诱杀等。化学防治主要是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即喷洒杀虫剂。具体防治期间,要先对中心的患病植株开展全方位的清除操作,同时要及时通过药剂开展有效防治,包括58%的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以及25%的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以星期为单位,连续3~4次的喷洒操作,可取得较为优良的防治效果。
在农业实践中,马铃薯的种植应着眼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科学的细化考量,包括土壤选择、种薯选种、肥料播撒、田间管理等;马铃薯的病虫害防治相关操作技术,应注重早发现早根治,物理手段与化学手段结合。同时,马铃薯的种植人员、散农户等也应重视丰富自身知识,积极学习和掌握各种新型、高效的种植栽培技术,在确保马铃薯生产有效的基础上,实现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