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09 03:51:06孙文兵
湖北农机化 2021年8期
关键词:农产品基层生产

孙文兵

(平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四川 巴中 636400)

1 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

目前,基层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较大困难,整体工作内容不仅复杂且繁多,部分地区欠缺完备的检测人员,有限的人员需要承担大量的工作,导致农产品检验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部分地区的监管机构缺乏固定的专业工作人员,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管理体系不够健全,限制了基层地区农产品安全监管以及检测工作的有序展开。

1.2 农产品监管机构工作水平低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实施需要完善的检测体系支持。然而,部分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运行时间较短,人力以及物力等方面存在缺陷,无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落实,无法确保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同时欠缺运营资金导致检测机构无法正常运行。基层监管机构的检测仪器不完善与检测水平较低,并且现职工作人员综合素养偏低,缺乏专业的检测知识,导致现阶段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在检测时存在片面性,无法确保农产品检测结果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效率极低。

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策

2.1 建立健全质量检测标准

在农业生产与发展过程中,生产标准不固定,因而各个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或部门的支持力度,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且可行的农业生产标准与规定。积极地建立健全基层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内部工作管理机制,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积极与国际标准实现接轨,从而不断地补充以及完善我国现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除此之外,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相关人员应当全方位了解与掌握农药与农产品的实际情况,加大农产品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力度。农产品生产以及管理过程中,必须根据相关规定来进行详细记录,建立健全生产与销售档案,充分落实监管部门的重要工作责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必须增强对各个农产品的抽检与管理力度,若抽检工作中发现了不合规的农产品要进行严厉处罚。根据农药管理的相关标准与规定管控农药的使用情况,保证农产品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能够和谐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2.2 利用网络资源共享,提升检测效果

利用网络信息化,实现基层质量安全监管的资源共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要注重技术部门的设立。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加强技术开发,实现联网操作,资源共享,利用大数据和先进的检测技术获取更加精准的检测效果。

2.3 加大检测环节的投入,增强质量安全监管技术力量

(1)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和技术,确保实际的检测效率和监测质量不断提升,将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更多环节纳入实际检测范围,扩大检测面,提升检测精准度。(2)人才投入。加强基层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培训形式可以采取专题研讨、集中培训、线上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基层技术人员的法制、责任、检测技术、监管执法技能、服务和安全保障意识,也可以向基层派遣业务过硬的技术人员,快速提升基层的业务实力,保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进行。

2.4 构建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首先,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各类技术资源加以整合优化,通过资源整合确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标准区间。其次,国家及地方政府应在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从政策、技术及资金上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构建提供多样化的支持。最后,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技术平台。依托高度发达的信息采集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在农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全过程进行技术的高度集成及结合,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精准率。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周期进行监督时,也应借助质量检测平台及互联网技术,对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及交易进行数据追踪及上报,统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平台的标准,建立农产品信息数据共享机制及全民监督机制,封堵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死角。

2.5 加强监管机制的实施

健全法律法规,改进政府部门的职权配置,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流程、实施模式、管理方法,使法律法规体系、政府部门的职权配置及监管部门的有效工作3个方面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以此构成网络结构服务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最大功能。

2.6 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管控的安全指标

农产品在进行生产加工及供应时,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及隐患,通过对农产品产供环节的各个要素及主要隐患因素进行安全性分析,才能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管控奠定基础,并合理界定并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管控的安全指标数据。这一环节应把握如下几点:第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应综合国家标准及社会企业标准,其中,国家制定并实施的指标带有强制性,可归类为强制性指标,如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等,应在农产品生产、加工、交易等过程严格执行;社会企业标准主要是结合实际情况,本着粮食安全的总目标及总原则,制定更高于国家标准的安全指标,此类安全指标要在满足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拔高,使之成为农产品品牌塑造的参考参数。第二,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管控安全指标应进行分类,关键技术指标反映农产品生产的过程控制状况,这些指标应实行国家强制性标准。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以及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严禁不达标的农产品在市场流通,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建立健全基层监管与检测机构,完善基础设施,保证人员、资金与设备的完备,加大农产品的检测力度,最大程度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猜你喜欢
农产品基层生产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2:20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10
用旧的生产新的!
基层在线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7:54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 03:54:10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中国军转民(2017年6期)2018-01-31 02:22:28
走基层
大众摄影(2016年4期)2016-05-25 13: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