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端,李德富,柳 燕,马煜婷,李 昂
(兰州城市学院 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我国西北地区日照强烈、干旱少雨,年均降雨量不足400 mm,且多为无效降雨。水资源严重短缺造成该区植被稀疏、土壤贫瘠,地表风蚀沙化和盐碱问题日趋严重[1]。如何提高降水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和调控缺水时期的土壤水分,以及提高降水和水资源的利用率,已成为该地区近年来生态修复和提高旱作农田产量的热点问题[2]。
保水剂作为一种具有超强吸水和保水能力的高分子聚合物,可吸持超自身重量数百倍的水分,并能够促进土壤团粒形成,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和保肥能力[2~4]。当植物需水时,保水剂又能缓慢释放所吸持水分,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是限制植物生长和分布的主要限制因素,运用保水剂可提高土壤含水量,并能在植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为其提供必要的水分。如李兴等研究发现[5],施用保水剂可促进梭梭和白梭梭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系生长;杨永辉等研究发现[6],施用保水剂可降低冬小麦根系质膜透性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根系活力。许多保水剂使用说明经常提到要合理使用,过少达不到抗旱、保水作用,过多会造成浪费、起不到更好使用效果。干旱地区使用保水剂可提高土壤含水率,但长期过量使用将使土壤中存有大量保水剂,这对植物种子萌发有何影响却鲜有文献报道。为此,本文研究了生态修复保水剂过量使用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据此为荒漠植被恢复和旱作农田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供试生态修复保水剂RQ-350、绿豆和小麦种子均为市场供应商品,购于兰州市安宁区种子市场。为减小保水剂粒径影响,试验前研磨保水剂并过0.5 mm土样筛。试验在兰州城市学院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生态与微生物实验室进行。
2.2.1 保水剂对水分蒸发的影响
试验设4种保水剂质量浓度处理,即质量浓度分别为0.00%(CK)、0.67%、3.33%和6.00%。具体操作步骤为:取300 g蒸馏水若干份,分别添加0、2、10和18 g生态修复保水剂,制成质量浓度为0.00%(CK),0.67%,3.33%和6.00%混合液,分别装于直径160 mm、高80 mm塑料盘中。每个处理重复2次,随机放置在实验室试验台上。间隔数天称重并计算每个处理的水分蒸发量。
2.2.2 保水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小麦和绿豆种子萌发试验分别设2种处理,即不添加保水剂处理(CK)和添加保水剂处理。具体操作步骤为:首先将保水剂和水配成0.00%(CK)和6.00%质量浓度混合液,分别装于直径120 mm、高15 mm塑料盘中,然后将50粒小麦(或绿豆)种子均匀撒在盘内,最后在种子表层覆盖3层消毒纸巾。每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放置在实验室试验台上。种子萌发以胚根出现为标志,每24 h观测1次,并记录发芽种子数。试验持续至3 d萌发总数没有变化为止。
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处理的水分蒸发率均呈逐渐增加趋势,至第16 d,水分蒸发率在47.2%~52.4%间变化。就添加保水剂处理而言,其水分蒸发率较不添加保水剂处理低,并随着保水剂含量的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如到第12 d,保水剂质量浓度为0.67%、3.33%和6.00%混合液的水分蒸发率较对照减少了1.94%、6.78%和7.26%;第16 d分别降低了2.48%、6.73%和9.9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
图1 不同处理水分蒸发变化动态
以往研究表明,添加保水剂可提高种子萌发率[5]。就小麦种子发芽率而言(图2),在不添加保水剂处理中,小麦种子发芽率达94%,而在保水剂质量浓度为6.00%处理中,小麦种子发芽率仅为6%,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二者间差异极显著(p<0.01)。就绿豆种子发芽率而言(图3),在添加保水剂处理中,绿豆种子的发芽率仅为8%,而在不添加保水剂处理中,绿豆种子发芽率达54%,方差分析显示,处理间也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综合以上,当生态修复保水剂质量浓度达到6.00%时,将对小麦和绿豆种子的萌发造成极显著的抑制作用。
目前,人类面临诸多环境问题,其中持续性干旱已成为制约生态修复和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西北地区严重缺水,造成许多耕地退化和土壤荒漠化,严重影响该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近年来,保水剂作为一种化学抗旱节水增产技术受到广泛重视。保水剂被称为“微型土壤水库”,在水分充足条件下能够吸收自重数百倍甚至上千倍水分;当土壤干旱缺水条件时,可缓慢释放所吸持水肥、并为植物提供必要水肥[2]。相关研究显示,耕地施用保水剂后,可实现“供水、节水、防蒸、促成活”的一措多效结果[4]。周客等研究也显示[3],保水剂层施量越大,上层含水率越高。本研究也显示,随着保水剂量的增加,水溶液的蒸发率呈显著降低趋势,表明施用保水剂可防止水分蒸发。这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4]。
图2 不同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图3 不同处理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是植物整个生活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是植物群落建成的关键阶段,提高农作物出苗率和成苗率是农田作物稳产、高产的基础[5]。干旱、半干旱地区限制植被生长的主要因子是水分。保水剂具有高吸水性,能够吸附大量水分并在干旱条件下缓慢释放。相关研究表明施用保水剂可提高小麦出苗率,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增产幅度可达19.20%[2]。也有研究表明,0.25%浓度保水剂可提高种子发芽率,但当浓度超过0.5%时将会抑制种子萌发[7,8]。本研究也显示,当生态修复保水剂浓度较高时,将会严重抑制种子萌发。这可能是由于农林业广泛使用的多为聚丙烯酸-无机矿物复合型保水剂[8],其中含有大量无机盐离子;当保水剂施用量过多后,水溶液中可溶性盐离子浓度过高,将使种子受到盐胁迫(图4),从而抑制种子萌发。大田试验(图5)也显示,小麦地施用过量保水剂将抑制小麦生长。
图4 不同处理盐离子析出对比
图5 小麦施用保水剂效果
综合以上可知,施用生态修复保水剂可减弱水分蒸发速率,过量施用生态修复保水剂将抑制种子萌发。为了满足生产实际需要,推广使用保水剂前还需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进行必要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