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展示设计是一种文化现象,随着加快数字化发展进程的推进,时代对展示设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是在当下共同抗击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以融合新媒体环境为前提,创新现代化课堂教学方法;以融合现代数字技术为抓手,革新传统教学内容;以数字技术与展示艺术融合创新的人才培养为目标,探索展示设计的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抗疫;展示设计;数字技术;教学
一、教学改革研究背景
展示设计是一个以艺术为表现形式,以信息传递为目的,以融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为目标的创造活动。展示设计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形成了显著的冲击。为共同抗击疫情,为加快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国内外取消了许多线下产品展销会,展销会从线下转到了线上。
传统的展示设计课程教学主要围绕线下展陈设计展开。随着增强现实VR和虚拟现实技术AR的迅速发展,智能设备在社会中的大力推广与应用,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展示设计在其展品形态和展陈空间形态上都有了新的变化。因此,在共同抗疫的背景下开展展示设计课程数字化教学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很好地顺应了当下数字化发展的时代要求。
二、教学内容改革
传统的展示设计课程教学是围绕线下的“展品—展示空间”两大模块展开教学工作。展品的种类主要有图片、文字和实物三种,展陈空间通常是指线下实体展陈空间,信息交流与传播方式为现场体验。在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和数字传播浪潮的不断推进下,传统的展示设计课程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不断地进军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推动着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当代的展品无论是在其品类的多样性上还是在其呈现形态的丰富性上都有了新的变化。数字化展品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且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社交化、移动化和智能化的产品特征。因此,当代的展品的种类除了原有的图片、文字、实物外,还有了数字影像产品和虚拟产品。为适应新种类展品的展示需求,线上虚拟展陈空间设计应社会新需求而生。在当下5G环境下,加之虚拟交互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迅速发展,以沉浸式虚拟现实体验为特色的线上虚拟展陈设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尤其是博物馆展示中对移动AR技术和VR技术的应用需求日渐增多。[1]
展示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在原来内容模块的基础上,扩充“展品数字化制作”、“展陈空间数字化制作”和“多媒体设计与表达”的教学内容的模块(如图1)。
展品数字化呈现是否良好对展览整体效果的完整性和完美程度产生重要的影响。展品的数字化呈现主要有图像和视频两种形式,因此展品数字化制作教学内容模块可以结合展品摄影、图形图像的后期处理和短视频拍摄的教学内容展开。
展陈空间数字化制作是展示设计课程数字化教学的重点内容。数字展示设计中的交互形式对用户的认知行为是有重大影响的。[3]结合三维建模和VR全景制作的教学内容展开,能够很好地满足当下社会对交互式线上展览的需求。
多媒体设计与表达的教学内容围绕展览的指示系统设计、版面设计和H5的制作三个内容展开教学。在展览设计中指示系统的设计通常不被重视,导致用户在浏览过程中迷路,影响用户体验感。版面设计是展示中传达信息的一种媒介空间,贯穿于展馆的每一个角落。线上展示版面设计与线下展示版面设计有着很大的不同,线上版面设计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到终端设备特性和用户阅读习惯之间的关联性。H5是展览活动信息对外发布的的一种流行的传播载体,具有丰富的广告表现力和新颖的交互方式。在智能移动端H5形式的展示能够发挥更好的优势,数字内容也通过智能手机这一媒介,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2]
因此在展示设计中增加上述教学内容,对展示设计课程是具有一定社会现实意义的。
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展示设计教学中,我们注重强调学生手绘图纸和手工模型制作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在数字化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在数字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应该与时俱进。如图2中所示,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包含理论知识学习“可视化”、设计讨论“换位制”、设计提案“赛事制”、数字制作“预习制”。
在展示设计课程的理论知识讲授环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更有利于新冠肺炎疫情环境下的教学工作的开展。理论知识的“可视化”,是指教师通过直播、录播和数字化资源的整合运用,在通行受限的情境下,保障教学资料的真实性、丰富性和直观性。
在展示设计课程的设计讨论环节,以学生为主,教师辅助,采用“交换制”的研讨方式。学生之间对换自己的设计方案,并对他人的设计方案提出相应的方案修改与完善建议。通常情况下,学生从头至尾只关注自己的设计方案,容易陷入自我桎梏。交换设计使得学生具备选手和裁判的双重身份,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重新审视自己的设计方案。
在展示设计课程的数字制作环节,“预习制”是强化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将展示設计的内容制作成H5或视频的形式,使学生在展示设计课程中养成展示设计方案的立体化表达,让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习成果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呈现,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更好的展示与传播。教师提前将AI、PS、PR、AE、iH5等数字制作的软件学习视频教程放到如范雅、超星等学习平台上,供学生在课前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内开展现场答疑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在课前软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在展示设计课程的设计提案环节,采用“赛事制”,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到教学评价体系,激励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四、结语
在当下共同抗击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在加快数字化发展进程的时代要求下,数字化展示教学内容的扩充不仅能够增进展示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更加丰富,而且还能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专业技能。因此,对展示设计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是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陈正捷.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基于移动AR的文物展示系统研究.[J]《设计》2020(01)27-29
[2]张若宸.智能移动端传统文化主题的数字展示研究.[J]《艺术科技》2017(5)81-81,115
[3]夏旭 黄海燕.数字展示设计中的交互形式和语言转换研究.[J]《包装工程》2013(8)24-27
注释
①图片来源:自制
②图片来源:自制
基金项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展示设计》课程数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YBJG202156)。
作者简介:
王彩红(1980-),女,硕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