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摘 要:马克思著作中含有大量对历史本身的思考,历史是人类活动不可绕过的时间空间,马克思的历史思想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对马克思历史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思想涉及多种话语体系,其中有四种称谓值得关注:从新旧哲学区别中,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称为历史唯物主义;从实证主义与结构主义角度,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称为历史科学;从历史整体中,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称为历史哲学;从历史概念出发,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称为历史理论。四种称谓和范式,展现了马克思历史思想的多重维度。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历史科学与历史哲学相统一、历史理论与历史现实相统一的角度看待马克思历史思想,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规律、推动历史进步。
关键词: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历史科学;历史哲学;历史理论
基金项目: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19MJ01);北京林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唯物史观视域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思想研究”(BLX201834)。
[中图分类号] B03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1)010-0049-0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編码] 10.19631/j.cnki.css.2021.010.005
历史是人存在的一种方式,人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物,人类在世总要追问存在的意义,历史便构成回答这一意义的重要介质。从古至今,无论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或其他领域,都从不同角度给予了诸多答案。在这一时间空间范围内,马克思所做的阐释,无疑加深了对人本身、历史以及人与历史关系的理解,激发了对人类存在的意义思考,给予了中肯有价值的指导。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有关历史的经典表述,呈现了人类历史发展全过程,历史性地回答了“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我们将走向何方”三个终极性问题。众所周知,马克思历史思想对后世产生的影响长达几个世纪,学者们通过对马克思历史思想的研究,发现了人类世界历史发展的内在机制,从而使其作用于日常生活,推动历史进步。因此,掌握马克思历史思想是认识人类历史本身的必要环节。
为了探求马克思历史思想在推动世界历史形成中的作用,学者们展开了多重研究,其中就如何言说马克思历史思想,出现了多种释义,有四种称谓值得关注。如果不弄清这四种称谓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历史思想的实质很容易让人们在理解把握中造成混淆,进而影响对人类历史本身的认识。它们分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科学、历史哲学和历史理论,这四种称谓哪一种更能概括马克思历史思想实质?各自传达着怎样的理念?差异性中是否具有同一性?本文将以此走进马克思历史思想研究。
一、马克思历史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的全部思想都非常关注历史问题,从其著作来看,不管马克思是否直接涉及历史这一话题,其著作都到处弥漫着“历史”气息。围绕历史话语展开的讨论,马克思把历史引入人类社会的研究中,要么对历史本身进行了详细的探究,要么历史性地分析了社会形态、市民社会、分工、所有制等相关内容,处处揭示了现象与事件不可逆的时间流程。
恩格斯作为马克思历史思想的继承者,他对马克思的概括、总结,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征程。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的全部思想可以称之为一种历史唯物主义,历史思想作为马克思哲学的组成部分,也毫不例外地被视作历史唯物主义①。虽然许多评论攻击过恩格斯的这种概括,认为恩格斯简单化和教条化了马克思思想,但恩格斯仍是认识马克思的金钥匙,没有恩格斯的传播,马克思思想也无法流传至今,使其产生广泛的影响力。与其说恩格斯简化了马克思的全部思想,不如说恩格斯体系化了马克思的全部思想。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由于这两大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1]402。随后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1888年单行本序言中,恩格斯补充到,他和马克思1845年在布洛塞尔共同创立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的主导下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现在首先要做的是对这门科学的一切细节和联系做进一步的探讨”[1]402。
通常来讲,唯物主义历史观也即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恩格斯1890年8月5日致康拉德·施密特的信:“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是按照黑格尔学派的方式构造体系的方法。……但是,许许多多年轻的德国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只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套语来把自己的相当贫乏的历史知识尽速构成体系。”[2]599这里恩格斯在批判德国青年运动时,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一词。恩格斯用这一术语指代他和马克思的历史思想,从而使历史唯物主义既不同于唯心主义也不同于机械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在批判旧唯物主义中,用新唯物主义确立他历史思想的立脚点,但恩格斯把它概括为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为什么用“历史唯物主义”一词概括马克思的历史思想,这一答案还需回到《反杜林论》和《终结》,恩格斯在1890年致布洛赫的信中特别强调,《反杜林论》和《终结》两部著作对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最为详尽的阐述[2]606。马克思曾指出,新唯物主义的立足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恩格斯就此在这两部著作中,通过批判黑格尔历史哲学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表达三种观点。第一,黑格尔试图从迷乱的社会现实中,寻找出世界历史形成的内在机制,但黑格尔的努力没能实现这一愿望,他错误地定性了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历史不会凭借思维的形式推理,发生质的改变。历史发展受物质条件制约,只有在物质条件驱动下才能进行线性运动,使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走向更高级阶段。第二,这种以物质为基础的唯物主义,不应像费尔巴哈或机械唯物主义者一样,把物质看成近似于自然、机器等类存在物,而是指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也即经济关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的社会结构都依赖于这一经济关系,法、政治、道德、宗教等观点都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说明。第三,由这个基础所形成的世界历史蓝图,说明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人类全部历史活动就是要发现这一规律,并把这一规律视作人类行动的准则和规范。恩格斯全面总结了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结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可以发现,恩格斯的陈述与马克思的表达基本无异,不同的是恩格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新的学术话语,以区别旧唯物主义。在恩格斯看来,历史唯物主义或现代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辩证的、历史的和实践的三位一体结构。
自恩格斯用历史唯物主义命题马克思历史思想以来,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称呼沿用至今,其间尽管存在诸多争论,就能否用历史唯物主义界定马克思历史思想,学界众议纷纷,有的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等称谓。不管学者们怎样阐释马克思的历史思想,大都没有丢弃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现象主要归功于列宁、第二国际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经他们捍卫,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下的合法性地位不可动摇。列宁在分析马克思历史思想时指出:“过去在历史观和政治观方面占支配地位的那种混乱和随意性,被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3]梅林和拉布里奥拉在捍卫历史唯物主义中强调,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毕生所追求的事业。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功能时,斩钉截铁地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受压迫时期最有力的武器[4]316。哈贝马斯亦如此,他基于当下现代社会,虽然察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危机,试图用交往理论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也没放弃“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称呼。
日本学者望月清司指出,一般提到马克思的历史思想就可直接等同于历史唯物主义,不过严格地说,马克思的历史思想只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下属概念。历史唯物主义可以包含马克思的經济观、政治观、文化观,还可以广泛地涉及恩格斯、列宁等人思想,但马克思的历史思想被称之为历史唯物主义是毫无疑问的[5]2。这就是说马克思的历史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而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仅是马克思的历史思想。学者们通过阐释历史唯物主义,定性了马克思的历史思想。在他们看来,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能够代表马克思的历史思想,原因在于它的科学性。恩格斯认为黑格尔学派解体后产生的马克思历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凡不是自然科学的科学都是历史科学”[6]。列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肯定道:“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3]由此一个关键性的术语再一次浮现眼前,即“历史科学”。既然马克思的历史思想被视作历史唯物主义,“历史科学”做何解释?此外,就马克思的历史思想,还有学者提出历史哲学和历史理论这两种命题。马克思的同一思想,可以引起多种所指,这四者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认识四种命题之间的异同,是加深理解马克思历史思想的必要环节,值得进一步展开研究。
二、马克思历史思想与历史科学
恩格斯、列宁等人以科学范式捍卫历史唯物主义合法性的同时,也用历史科学这一术语指称了马克思历史思想。这一指称并非空穴来风,与马克思有直接的关系。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恩格斯和马克思一样,就明确地表达,他们仅知道的唯一的一门科学即历史科学[7]146。马克思、恩格斯说,历史可以包含自然史和人类史两方面,自然史是指自然科学,但考察的重点应该是人类史。自维科《新科学》把人类历史从自然科学历史中区别开以来,马克思、恩格斯继维柯主张,经康德、黑格尔,更加关注与人类本质相关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用历史科学称谓他们所研究的人类史,从而引发列宁、卢卡奇以及阿尔都塞等人也用历史科学这一术语定位马克思的历史思想。但阿尔都塞与前者不同的是,他是从结构主义角度,而非实证科学角度来阐释这一称谓的。
作为一种历史科学的历史思想,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卢卡奇等人而言,历史科学之所以能够用来称谓马克思的历史思想,在于他们把历史科学等价于实证科学。《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原初人类历史发展的四因素中指出,在思辨哲学终止的地方,便是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7]。实证科学重视通过实验或事实证明其论断的真实性和确定性,那么历史科学就意味着历史经过经验的推理、批判、论证,也能成为真知识。马克思本人以及恩格斯等继承者,用历史科学定性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为的就是说明其研究方法秉持了实证主义原则,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真理性。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的历史思想被称为历史科学,在于它就像实证科学一样,能够从现实世界的现象中,探究出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规律是指事物之间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说明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真理性与可靠性,能够引导人类在行动时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一过程体现在,马克思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从作为有生命的个人出发,把现实的物质条件作为历史发展的基础,以市民社会为参照系,得出历史发展的三形态论和五形态论,激发了人类改变自身命运的热情,大踏步地更新了世界历史格局。马克思不再像黑格尔一样,把世界历史看成抽象的绝对精神,从现实的物质生产和生产关系中找到历史发展不可逆的线性规律,列宁以此为凭据视马克思的历史分析是欧洲整个历史科学、经济科学和哲学科学的最高发展[8]。卢卡奇在肯定列宁这一论断的基础上,指出马克思有关历史的表述,正如在研究任何历史科学、社会科学时一样,把握住了历史存在的形式以及生存条件,因而可以名副其实地被视作历史科学[4]52。
马克思本人以及恩格斯、列宁、卢卡奇等继承者从实证科学的角度,用历史科学定性马克思的历史表述,使马克思的历史思想成为人们可以认识的客观知识,意义显著。不过还需注意的是,阿尔都塞也继承了这一结论,但阿尔都塞的论证方式与前者大为不同。如果说马克思等人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确定了其历史思想的实证性特征,阿尔都塞还从结构主义角度进一步补充了它的真知识性。阿尔都塞看到马克思思想中的断裂,认为1845年以后,马克思从黑格尔图景——这种黑格尔图景导致阿尔都塞所谓的“历史主义”“进化论”“人本主义”——进入了另一种他总结的哲学模式,即历史科学。阿尔都塞指出,马克思的历史思想是一种历史的科学,马克思把历史性的对象作为一种科学对象,以历史方式达到客观化的科学知识。历史被认为是一个科学对象,马克思建构历史的过程,和物理学家建构原子和电子,生物学家建构染色体和基因一样,采用了同样的科学结构。马克思按照自然科学建模的形式,把可知的现实替换为科学对象,从而使历史像自然科学一样形成具体的现实的统一。在这一结构中,生产关系起决定性作用,它决定了国家的经济体制和社会形态。人们可以根据这一结构反观历史现实。阿尔都塞从结构主义角度而非经验主义角度,考察马克思的历史概念,他把马克思历史概念重建为历史科学,在他看来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无论是作为一种实证科学还是一种结构主义,马克思的历史思想在二者的融合中,被命名为历史科学。历史科学构成马克思历史思想的科学范式,由此引发一些研究者根据马克思《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认定马克思在重视科学范式的同时,撇清了与历史哲学的关系。信中马克思说道,如果有人把他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将是一种侮辱[1]730。历史科学与历史哲学按照定义的解释,是一种相悖性理论,历史科学强调知识的客观真实性,历史哲学具有知识的先验性色彩,二者的强大反差,对于持历史科学观点的学者而言,马克思的历史叙事必然不属于历史哲学范畴。
但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目前学术界还不乏一些学者使用历史哲学这一术语称呼马克思的历史思想。在马克思明确反对历史哲学的前提下,为什么还有一些人倾向用历史哲学界定其历史思想?马克思的这一反对是否就真的可以说明他的历史思想与历史哲学毫无关联?对一些学者而言,历史科学或历史哲学都能够命定马克思的历史思想,那么历史科学与历史哲学谁更能说明马克思历史思想的实质?二者之间是否为矛盾的存在?带着这样的疑惑,为了认清马克思历史思想的多重身份,只有通过考察马克思历史思想的第三个命题——历史哲学,才能更好地回答上述问题。
三、马克思历史思想与历史哲学
马克思在其文本中除了公开地说明自己的历史思想是一种历史科学外,没有使用过历史哲学这一术语称呼自己的历史认识。但这是否意味着除历史科学外,马克思的历史思想不能被视为历史哲学?哈贝马斯、赫勒以及莱蒙等人给予了可供参考的答案。哈贝马斯在讨论马克思具有实践意图的经验历史哲学的神秘主义来源与科学结构中,认为后来者对马克思的理解有时比马克思自己对自己的理解更加透彻[9]259。
哈贝马斯以梅洛·庞蒂为中介,通过研究梅洛·庞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梅洛·庞蒂试图用实践的观点把马克思主义重建为历史哲学。不过梅洛·庞蒂不再按照一种神秘的思想来研究实验性的历史哲学。实践的批判将成为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历史逻辑[9]455。哈贝马斯尽管借助梅洛·庞蒂强调马克思的历史思想是一种历史哲学,事实上他在阐释过程中没有否认梅洛·庞蒂的这一观点。也就是说,哈贝马斯自己也认为马克思的历史思想属于历史哲学范畴。赫勒在现代性理论三部曲中,常以历史哲学指代马克思的历史思想,并在最后一部曲《现代性理论》中把马克思与黑格尔、韦伯并称为三大现代性理论家[10]。《现代性理论》是赫勒前两部历史哲学著作思想的延续,其中视马克思历史思想为现代性理论,正是在历史哲学的意义上进行言说的。莱蒙在《历史哲学:思辨、分析及其当代走向》中,通过区分历史哲学的三大类型,融入了马克思的历史思想,并把马克思的历史思想归类为思辨的历史哲学。伯恩斯和雷蒙(Burns,R.M.)在《历史哲学:从启蒙到后现代性》中认为马克思的历史思想是一种文化批评式的历史哲学。根据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发现,马克思在试图撇清与历史哲学的关系的过程中,仍没有逃离历史哲学的窠臼。
从定义来看,历史哲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作为一种广义的历史哲学它包含思辨历史哲学、分析历史哲学和叙事历史哲学,作为一种狭义的历史哲学它主要指的是以黑格尔为核心的思辨历史哲学。不过不管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历史哲学都把历史整体作为考察对象。思辨历史哲学侧重历史的本体论研究,分析历史哲学侧重历史的认识论研究,叙事历史哲学侧重历史的语言学研究。这里如果不做特殊说明,历史哲学通常被理解为一种狭义的思辨历史哲学。哈贝马斯、赫勒、莱蒙等人正是从思辨历史哲学这一维度定性马克思的历史思想。
作为一种思辨的历史哲学,历史不是历史编纂学视阈的历史事件、历史事實,或人们在历史中的活动,而是历史本身。历史汇聚的是人们必须加以遵循的某种普遍的东西。历史始终处于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具有一般的趋势,不因个体或个别事件发生质的变化。赫勒作为研究历史哲学方面的专家,她解释道历史哲学涉及关于历史存在的意义问题,历史存在的意义不同于历史的意义问题。“存在”是一个哲学范畴,它没有具体指向性,代表一种抽象的规定性,那么历史存在就是指具有历史规定性的存在。历史哲学以历史为研究对象,不仅思考历史的意义,还涉及历史的本质、历史的功能、历史发展的模式、历史存在的形式等问题,理性在其中起支配性作用,自由是衡量历史是否进步的重要标准。马克思根据理性的逻辑安排历史发展顺序,把历史看成两大阶级的对抗,并认为历史经过这一对抗,可以建立新的社会结构,呈现新的社会形态,使人类生活达到全面自由的发展。赫勒指出马克思这种研究过程,正是把历史作为一个整体,在不考虑其他个别因素的影响下,按照历史理性逻辑确立历史的未来景观,无疑不是历史哲学的思考方式。哈贝马斯指出,在马克思看来,历史有其思想和意义,关于思想和意义问题是历史哲学对历史的规定,因而马克思的历史思想是一种历史哲学。基于赫勒和哈贝马斯的阐释,马克思的历史思想必然与历史哲学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不过相比于赫勒,哈贝马斯在命定马克思的历史思想为历史哲学问题上,表现出的态度比较温和。他没有像赫勒一样把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绝对化为历史哲学,同时还看到马克思历史思想中的实践论主张。历史哲学由于关注历史的本体论问题,导致其在分析历史过程中,具有超历史或先验性的特征。哈贝马斯看到马克思历史思想中的实践论,这就是说如果马克思的历史思想是一种历史哲学,它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纯粹的历史哲学。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努力划清与历史哲学的界限,说明马克思本人并不认为他的历史思想是一种超历史观。哈贝马斯指出,马克思努力克服这种所谓的超历史观,就是通过引用实践这一概念完成的历史认识。马克思虽然用理性参与历史思考,但理性不是先验哲学意义上的理性,理性是一种实践理性。马克思能够规定和说明经得起经验检验的历史哲学的可能性条件,他不想用超验的方法处理历史问题,但最终未能从内部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哈贝马斯的解释,马克思的历史思想被称为历史哲学,但不是一种黑格尔式的历史哲学。如果用历史哲学称呼马克思的历史思想,那也是一种兼具实践经验和先验性为一体的历史哲学。实践经验意味着马克思的历史思想存在实证科学的影子,先验性意味着马克思的历史思想又离不开思辨之思。因而历史科学和历史哲学从不同的角度表征了马克思历史思想的多维性。历史科学和历史哲学共同说明马克思在研究人类历史过程中,存在着对经验论和先验论的调和,二者等量齐观地构成马克思历史思想的两种特点。马克思的历史思想既不能被简单地视作历史科学,也不能被简单地视作历史哲学,它体现了对二者的融合。
四、马克思历史思想与历史理论
历史科学与历史哲学以历史为聚焦点,对历史本身的思考具有经验式和先验式的两种相反理路,但殊途同归地体现在马克思的历史思想中,这表明马克思历史思想汇聚了多种学理知识。马克思基于历史当下的社会事实,以理性之思,使历史成为人们可以认识、可以把握、可以控制的现实生活,推动了人类历史进步。然而正是因为马克思审视历史时,采用了多学科、多方法、多角度的研究方法,也引起一些历史学家、哲学家和新马克思主义者的关注。他们以不同于历史科学或历史哲学的术语,重新命题马克思的历史思想。在他们看来,马克思的历史思想应该称之为历史理论。
伊格尔斯作为历史学理论专家,在论述历史学的发展过程中,指出马克思有关历史与社会的分析,曾一度成为历史学理论研究的典范,在某些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进路与法国年鉴派非常相符,风靡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间[11]。沃尔什在进行历史哲学类型学划分中,不忘评论马克思的历史思想。在沃尔什看来,马克思的贡献在于提供了历史解释和因果关系的理论,马克思创立这一历史理论的任务不属于哲学家,而是属于历史学家的,但马克思的历史结论对哲学家非常有益[12]18-19。新马克思主义者望月清司在《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中曾明确把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称为历史理论,他指出历史理论这一术语在日本的马克思研究中还不是一个通行概念,对于如何规定这一思想还没有明确的共识。他用历史理论命定马克思的历史思想,为的是表达自己的问题意识。望月清司认为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洞察建立在商品价值理论上,这是早已固定的准星,用历史理论框架建构马克思历史思想,也不会偏离这一准则[5]1。威廉姆·肖在《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的导论部分开篇指明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为该书的研究对象,并强调他所关心的问题是,马克思关于历史变革的、基础性的一般结构以及推动历史统一和前进的因素[13]。在威廉姆·肖看来,历史理论本身不用作过多的解释,可以等同为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但引人深思的是,他研究马克思时为何不用其他术语,或直接使用历史唯物主义一词,而是用历史理论一词?这说明马克思的历史思想与历史理论之间仍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望月清司为例,他的阐释提供了的启示。
历史理论这一看似与空气同然的、其存在无须证明的日常用语,但是当它作为一种术语称谓马克思历史思想时,它的范式日益显现在马克思的研究中,有必要加以重视。历史理论从学科归属来看,它是历史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从两个层面涉及历史:第一,它指的是人类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历史编纂学家把经过史料考证而流传下来的事实联结一起,向当下的人们展示一段意义深远且含义深刻的历史,揭示历史是什么,历史该如何被认识,又该如何被诠释等问题。第二,它指的是同这种事实相互交织的思想。这也就是说,历史理论意味着历史的思想特点与认识过程,其目的是解释历史认识的可能性与局限性。望月清司把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称为历史理论,正是基于上述两点进行的阐释。望月清司从社会历史视角,揭示马克思以过去的历史表象为参照,通过吸收和借鉴同时代的历史成果,对历史进行记述,阐明人类历史的存在方式。物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既构成历史认识的可能性条件,也成为制约历史发展的条件,历史若想发展只有打破这种经济体制的束缚才能全面得以提升。马克思从本源共同体以后的人类史出发,具体描述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中的过渡性逻辑,既解释和整理了过去,也预见了未来,由此望月清司把马克思的历史思想引申为一种历史理论。
望月清司從历史理论的规定中,看到马克思历史思想中的理论维度,称马克思的历史思想为历史理论,再一次丰富了人们对马克思历史思想的认识。不过马克思的历史思想可否命定为历史理论,在学界是存在争议的,没有统一的定论,就像历史唯物主义、历史科学和历史哲学三个命题一样,不同学者从不同范式出发,有不同的主张。理论相比于科学,不如科学一样特别强调知识的客观真理性,相比于哲学,不如哲学一样过分注重思辨的先验性。理论介于科学和哲学之间,作为一个中性词,它用来称呼马克思的历史思想,表明马克思历史思想近似于一条科学经验假设,既不过于使思想本身绝对化为不可变更的真理,也不过于使思想本身纯粹化为超验的教条。赫勒在把马克思的历史思想阐释为一种历史哲学的过程中,就认真地提出应该用理论改造哲学的主张。但是即便人们可以用历史理论称呼马克思的历史思想,也不能忽视马克思历史之思所具有的科学向度与哲学张力。正是科学与哲学的双重逻辑,才促使马克思跳出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牢笼,创造出指导人类社会实践的新历史观。
五、马克思历史思想四种称谓的当代启示
基于上述四种称谓,历史唯物主义、历史科学、历史哲学以及历史理论,哪种更能统称马克思历史思想,尚无统一定论。表面上看,马克思历史思想可以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科学、历史哲学或历史理论其中任意一种。四种称谓四种表述,哪一种表述更能概括马克思历史思想实质?袁祖社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区别于以往旧的历史理论、旧的历史哲学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在于确立了对待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的实践合理性思维[14]。张立波指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15]。陈先达看来,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都建立在历史科学的基础上,无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其历史过程。无论对自然或社会的研究都必须研究其所研究的对象是如何产生、如何演变的,没有对研究对象的历史把握,就无法理解它何以如此[16]。钟慧容认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之所以作为“具体的实践的历史哲学”超越了以往的“一般历史哲学”,其本质在于,它既经验地叙述历史,又思辨地解释历史,从而在整体上把握和呈现历史的一般规律[17]。蒋大椿指出,人们在观察和思考同一个对象时, 由于采取的认识方式不同, 便会产生关于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成果,有科学的、艺术的、哲学的、价值的等不同成果。历史认识也是如此[18]。
在众多阐释中,每一种界定都有其研究理路,从不同角度探究了马克思历史思想范式,不过任何一种称谓都不能成为马克思历史思想的唯一界定。四种称谓使马克思历史思想具有四种命题,为理解和研究马克思历史思想提供四种视域,这对如何认识马克思历史思想提供重要理论启示。
第一,马克思历史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通过批判旧唯物主义,阐明新唯物主义的落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存在本质区别,其根源在于马克思以辩证的历史的方式审视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因此,当用历史唯物主义称谓马克思历史思想时,其中蕴含着大量的辩证思想。马克思历史思想是辩证的历史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融合,这种融合构成马克思历史思想之新唯物主义特质。
第二,马克思历史思想是历史科学与历史哲学的统一。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关于人类历史他是从历史科学角度进行的研究。这就表明马克思的历史思维没有停留在纯思辨的领域进行形而上学式的思考,而是使历史成为富有经验科学研究的范式。从感性的人类活动中审视历史进程,关注人类生活世界本身,马克思科学的历史观得以形成。马克思反对把自己的历史思想称为思辨的历史哲学,但受黑格尔历史哲学影响,马克思分析历史的方式方法同时也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这就表明仅从科学或哲学角度定性马克思历史思想仍存在偏颇,马克思的历史思想是历史学与历史哲学的有机统一体。
第三,马克思历史思想是历史理论与历史现实的统一。马克思一生非常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为探究历史发展规律,他在研究与实践中阐明历史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个过程的集合体基于现实的社会存在不断变化发展,不是黑格尔笔下的思辨的逻辑的抽象的历史。马克思曾指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人的存在,人是现实生活中需要进行物质生产与劳动的存在物,历史也是现实的历史。现实的历史不是史料的堆积,不是抽象本身,而是在史料与抽象基础上,对人类现实生活的关注。因此,马克思的历史思想也不能简单称之为历史理论,而是理论与现实的统一体。
马克思历史思想是一个多维度理论,同时也是一个兼具理论深度与现实意义的理论。全面掌握马克思历史思想,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19]。坚持什么样的历史观,怎么样看待历史,直接决定着汲取什么样的历史經验、历史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以大历史观之,马克思历史思想是辩证的历史、唯物的历史、科学的历史、哲学的历史、理论的历史和现实的历史统一,正是这种统一性让人们更好地把握历史规律,推动人类历史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8.
[4]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5] 望月清司.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M].韩立新,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2.
[8] 列宁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51.
[9] 哈贝马斯.理论与实践[M].郭官义,李黎,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0] 赫勒.现代性理论[M].李瑞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4.
[11] 伊格尔斯.二十世纪的历史学[M].何兆武,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85.
[12] 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M].何兆武,张文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3] 威廉姆·肖.马克思的历史理论[M].阮仁慧,钟石韦,冯瑞荃,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4.
[14] 袁祖社.唯物史观确立文明演进的正道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8-10(1).
[15] 张立波.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新时代”[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6):135-142.
[16] 陈先达,臧峰宇.历史科学的前提与历史思维的时代性[J].马克思主义哲学,2021(1):20-30.
[17] 钟慧容.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形态定位与建构[J].哲学动态,2021(5):14-24+127.
[18] 蒋大椿.当代中国史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J].历史研究,2001(4):3-21+188.
[19] 赵增彦,张佳.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经验探析[J].重庆社会科学,2021(8):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