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有效教学的密码

2021-12-08 04:05毛汝婷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历史目标思维

毛汝婷

对有效教学进行探索,是新课程改革的迫切呼唤,也是课程改革的实践需求,更是实现具体的课程价值的基础,是初中历史课堂改革由必须到自由的转变之路。在有效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师生状态焕然一新,以昂扬向上的状态,使课堂展露出别样的风采和魅力。

一、准确认识实施有效历史教学的目的

1.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历史思维是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时所必须掌握的素养,以辩证唯物主义观和历史唯物主义观为学习指导,从而全面、合理地认识过去、现在,并准确把握未来。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数不尽的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这些人或事距离我们年代久远。如何准确分析和评判它,并且全面认识和概括它,必须通过正确的历史思维进行有效把握。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并不是简单地把知识再现给他们,让他们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而是让学生通过自我认知和理解,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有效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理解能力。

3.升华对历史的认同感。

历史课程标准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了明确规定,如引导他们了解中国国情、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成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等。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时候,要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积极探索实现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有效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1.做好目标定位,提高教学的准确度。

教师在设定初中历史教学目标时,不能仅仅着眼于对知识的掌握,还应该考虑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过程和方法的感知。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可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首先,科学性,即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一定是准确的,能够有效落实课本知识;其次,阶段性,即教学程序的安排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内容的传授要体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规律,让学生的学习由易到难,逐层递进;最后,全面性和个体性相结合,既注重群体的培养目标,又要从不同的学生个体出发,落实培养方向。

例如,在教学《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教师不能把目标仅仅定位在了解长征的原因和过程,认识长征的伟大意义上,还要把学习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列入目标中。

2.巧用课前提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习兴趣在引领学生求知方面有着强烈的指引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我们所使用的历史教材中,每一个专题前面都会设置导语和课前提示,有些教师把这一部分内容草草带过,甚至闭口不提,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这一部分内容不仅具有导入新课的作用,还是这一章节的重点所在。所以,教师要牢牢把握导语和课前提示,把它变成一个个有效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教材进行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罗斯福新政》时,笔者便把导入语设置成“你了解羅斯福的生平吗”,这样就制造了很大的悬念,有利于学生展开探究。

3.准确使用教学语言,增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有效教学策略还包括教师的精准授课,即教师的授课语言应该清晰明了,逻辑性强,能够带领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教师的讲是要精讲,要有的放矢地讲,富有智慧地讲,不仅要讲基础知识,还要讲价值取向,不仅讲解题思路,还要传达信念的引领。

例如,在教学《戊戌变法》时,笔者引导学生围绕“由谭嗣同之死想到的……”展开合作交流。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谭嗣同的死是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了国家和民族的生命之中,体现了人格的伟大和坚强,以及强烈变法图强的精神。

有效教学,提升了教学效果,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也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所以,教师应该努力追求真实意义上的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历史目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新历史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