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策,崔瑞,石玉东 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定价:53.00元
混凝土是重要的水工建筑材料,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强、耐水性能好等优点。我国古代时期就有“筑土御水”之说,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以及更多水工建筑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混凝土不仅在类型上进一步丰富,而且性能上達到新的高度。《水工建筑材料与检测》一书介绍了多种水工建筑材料,并着重阐述应用过程中的检测环节,可以为水工建筑施工中更科学、更合理地应用混凝土材料提供参考与帮助。
《水工建筑材料与检测》为高职高专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工程监理等专业的通用教材。全书共分为六个项目:项目一为水泥检测与应用,包括水泥品种与用途、水泥检测项目承接、水泥密度与检测、水泥细度与检测、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与检测、水泥凝结时间与检测、水泥安定性与检测、水泥胶砂强度与检测等;项目二为骨料检测与应用,包括砂石骨料在混凝土中的作用及技术要求、骨料的分类取样及应用、细骨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的测定、细骨料颗粒级配测定、细骨料含泥量测定、粗骨料松散堆积密度紧密堆积密度测定、粗骨料颗粒级配测定等;项目三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检测,包括混凝土概述、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及强度评定等;项目四为建筑砂浆检测,包括砂浆拌和物的拌和方法、新拌砂浆的流动性检测、新拌砂浆的保水性检测、砂浆抗压强度检测等;项目五为建筑钢材检测,包括建筑钢材的主要技术性能、建筑钢材的技术标准及应用、常用建筑钢材及钢材的选用任务、钢材的锈蚀及防止、钢筋原材料试验等;项目六为承接土木合成材料检测项目,包括土工织物(土工布)质量检测、土工膜质量检测、复合土工膜质量检测、土工格栅质量检测等。
水工建筑材料主要是为水利工程服务,在诸多建筑物类型中,水利工程建筑物在抗水压、抗水流侵蚀、抗干湿环境交替等方面有着更高要求。通过阅读《水工建筑材料与检测》,可以对水利工程建筑材料有所了解:一是水泥。水泥具有胶结性强、防水好、耐水侵蚀等特点,能够将砂、石等材料凝结在一起,坚固耐用,多用于大坝等与水直接接触的水利建筑中。水泥型号多样,不同型号各具性能优势,比如大坝水泥在防水层面优势明显,抗硫酸盐水泥主要应用于硫酸盐严重侵蚀的环境中,灌浆水泥依托其凝结时间长、流动性好等优点多用于主体工程对接或者后期维护中。二是骨料。骨料是混凝土的主体结构材料,主要由砂和石子组成。骨料与水泥混合后形成整体,水泥主要起到黏结作用,骨料则是维持建筑材料体积不发生太大变化,进而降低由此带来的建筑损伤。三是外加材料,包括外加剂、合成高分子材料、钢材等。外加剂主要发挥催化作用,如减水剂可以在减少拌和用水量的同时保证建筑材料质量、速凝剂可以加快物料凝结速度、沥青可以提升建筑材料伸缩性等;合成高分子材料、木材钢材等主要用于增强建筑材料强度,如钢筋混凝土在强度上达到了新的层次,环氧混凝土、土工织物混凝土等不仅强度高,而且拓展了混凝土应用场景。
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中要遵循以下应用步骤:一是做好材料选择。不同建筑场景对建筑材料有着不同要求,如实际建筑环境、施工条件、质量标准等均会影响选择结果,因此做好材料选择的前提是开展调研,比如在骨料选择中要对建筑物断面、钢筋间距等充分了解,并以此为依据确定骨料级别,不能为了节约水泥盲目增大骨料粒径,否则会对建筑质量造成威胁。二是做好混凝土配置工作,做好设计与检测。配置人员基于现场条件确定混凝土配合比,而后以此为依据开启配置过程,最终获得的混凝土建筑材料还要经过进一步检测来确定质量等级是否达标。这一过程要形成闭环,当发现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时需要从设计层面做出调整,如此反复检测直到达标为止。三是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施工。混凝土质量得到保证后,后续浇筑工作要遵循技术标准合理开展,比如在一次浇筑场景中要尽量减少中间停留,保证混凝土观感效果的同时避免因施工缝的存在而影响施工质量;在分层浇筑场景中要确保浇筑顺序科学合理,保证每个部位都能均匀浇筑,避免出现薄弱点。四是做好整体监控与检测工作。监控与检测的目的是随时了解施工问题,并通过科学检测探究问题原因,为后续整改维修、革新混凝土配合比以及调整施工技术等提供依据。
《水工建筑材料与检测》一书以“项目、任务”的形式阐述相关知识内容,条理清晰,目标明确,可以为读者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打下基础。
作者简介:张丹(1985—),女,湖南长沙人,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利工程以及水工建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