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们对山西顾古建一无所知

2021-12-08 01:17梁舒欣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斗拱梁思成佛像

梁舒欣

10月的雨,在太行山以西落了许久。一夜之间,一场暴雨将山西掩藏千年的旷世之作浮现于世,世人忽然惊觉,山西不止是有老陈醋,还有老建筑。谁能想到山西还藏着中国最为古老和恢弘的土木建筑群?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人类用时代文化赋予它们温暖的灵魂,应县木塔、佛光寺、云冈石窟,这些隐藏在山西的古建筑,它们的故事也从千年的风尘中走来。

应县木塔:

屹立千年的世界第一木塔

20世纪30年代的某一天,山西应县照相馆宝华斋的摄影师高培华收到了一封来自北京的书信,信中请求摄影师帮忙拍一张应县木塔的照片,信内还附着一块银元,以示感谢。后来,高培华才知晓写信之人正是中国建筑界的一代大师梁思成。是什么样的建筑让梁思成不惜大海捞针,求人寻一张照片,只为一睹真容?

梁思成寻的木塔,便是应县木塔,也叫佛宫寺释迦塔,是当今世界上最高的木构建筑。塔高67.31米,相当于高达20层的现代建筑,在当时,这样的高度是望尘莫及的。2016年,应县木塔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与埃菲尔铁塔、比萨斜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应县木塔在史书上记载的不多,仅有明代《应县志》留下只言片语,“辽清宁二年,田和尚奉敕募建。”史书上寥寥几笔,却给中国建筑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应县木塔建于辽代。公元1056年,应县时名应州,地界被辽国控制,宋辽边境战事不断,而木塔正是在烽烟四起的宋辽边境建了起来,仿佛一个孤寂的巨人,望着士兵兵戎相见、快步扬尘。所幸,还有落日余晖相伴,让冰冷的木塔看起来不那么冰冷。

整个木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木塔外观有5层,内有4个暗层,塔顶八角攒尖,上立铁刹,加起来便是9层,这是古人最为尊崇的数字,在向上的力量中,他们相信那样更接近神迹。

代表显宗和密宗的26尊佛像被安放于塔内,从第一层高约10米的释迦牟尼佛到第五层的毗卢遮那佛,是礼佛者精神洗礼之路。整座塔中,释迦牟尼佛最为重要,木塔因此得名释迦塔。

站在塔底,向上仰望,百尺莲开,一朵朵斗拱宛如佛陀的坐莲绽放于天地间,在塔身熠熠生辉。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结构形式,它将梁、枋、柱连接成一体。应县木塔共有斗拱54种、480朵,为中国现存古建筑之最,堪称“斗拱博物馆”。日本著名建筑大师伊东忠太曾评价:“这与日本千篇一律、每一层都使用相同斗拱的手法相比,孰优孰劣自不待论。”千年时光,飞燕在斗拱处栖息,不知是塔伴了燕,还是燕伴了塔。

暗层是应县木塔千年不倒的秘密,有人以竹子的结构来揭秘。竹子长而直,里面中空,向上生長却不弯不折,竹子每生长一段便有一个结节,正是这环环竹节让竹竿撑起了腰杆。木塔暗层正应用了竹子的特性,每个暗层相当于一个竹节,作为木塔刚性力量的支撑点,以至于千年间,类似的木塔或毁于天灾,或失于人祸,唯有应县木塔存于世。40余次地震的侵袭,最长一次震了七日,周围房舍瓦砾一片,唯有木塔安稳如山、屹立不倒。

如今的木塔病了,终究抵不过千年风霜、人为破坏,每一层都有倾斜的迹象。有人忧心木塔哪一日便轰然倒塌,有人也坚信历经千年的木塔可以继续屹立不倒。建筑专家研究了几十年,如今仍没有一个万全之策,有人疑虑重新修整之后的木塔还是那座见证中国朝代更迭、望尽世间变迁的千年古塔吗?

佛光寺:

隐匿群山中的千年佛寺

1937年,于中国而言,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年份,卢沟桥事变,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而在这一年,佛光寺的发现为中国建筑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佛光寺的召唤,来自于敦煌石窟的壁画。梁思成在敦煌壁画里无意中发现了唐代的木构建筑,为了寻找答案,印证中国确实存在唐及唐以前的木结构建筑,彼时时局动荡,梁思成、林徽因一行带着伤病,抢在战争全面爆发前,深入山西的群山中寻找佛光寺。

佛光寺,便隐匿于山西五台县的群山间。暮色降临的黄昏夜,他们翻山越岭,终于发现了伫立在深山之中的庙宇,像是沉寂千年的老人,等待着有缘人的降临。推开无人问津的殿门,在昏暗中,仿佛步入了仙林,来自大唐的佛像在千年殿堂里静默等待。

梁思成曾在书中描绘过此景:“那高大的殿门给我们打开了,里面宽有七跨,在昏暗中显得更加辉煌无比。”

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唐代时,便是五台山“十大寺”之一。在一场轰轰烈烈的灭佛运动中,佛光寺亦难逃此劫,仅有一座祖师塔幸存。公元847年,唐宣宗李忱继位,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大殿便在原弥勒大阁遗址上重建。公元857年,京都女弟子宁公遇和高僧愿诚主持重建东大殿,大殿前的经幢刻有“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之名,这也是林徽因印证佛光寺为唐代木结构建筑的直接证据。

佛光寺地处偏僻之地,隐于群山中,依山势而建,全寺有院落三重。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由西侧山门而入,呈台阶状的三进院落向东,层层高升,像一幅古朴优美画卷缓缓打开。

第一进院左侧是配殿——文殊殿,此文殊殿也是当今国内佛寺中规模最大的配殿。文殊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步入殿内,七座佛像映入眼帘,处于最中间最大的佛像为文殊菩萨,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寺内供奉文殊菩萨是极为普遍的。偌大的殿内,仅用四根柱子做支撑,此为宋金时期一种特殊的建筑结构,名为“减柱法”。

沿着拱门,拾级而上,一座恢弘的殿宇随着视线渐入眼帘,这便是佛光寺的正殿——东大殿,东大殿也是如今最古老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也正是东大殿的发现,打破日本称中国再无唐代木构建筑的断言。

繁复宏大的斗拱层层叠叠而上,以稳健牢固的姿态,支撑着佛光寺千年的骨骼和历史。檐角出挑近4米,比古代最大的建筑物故宫太和殿的檐角还要长出近1米,梁思成对此评价:“斗拱雄大,出檐深远。”

殿内,33尊佛像立于佛坛中央,姿态各异,体态丰腴、慈眉善目,安详地注视着世间。在佛坛之外,沿着山面墙与后檐墙有500罗汉像,现存296尊,为明宣德四年(1429)至五年(1430)所塑。穿行在高大的佛像群中,恍惚间,有种误入佛国世界的幻觉。

一座与真人大小相似、面容谦恭的女性塑像与殿内高大伟岸的佛像群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经过考证,此塑像便是出资重建佛光寺的京都女弟子宁公遇,这位虔誠的大唐仕女在肃穆寂静的殿中,伴着青灯古佛、晨钟暮鼓,盘腿坐了上千年。

云冈石窟:石头的雕刻艺术

山西大同城西16公里处的五洲山下,一个民族永远消失了,这个曾经游弋于草原之地、纵横驰骋了大半个中国的游牧民族——鲜卑族在统治了中国北方一个半世纪后,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却在山西大同留下了延绵1公里的200多座窟龛,5万余尊造像。

一个和尚和一个帝王的相遇,缔造一场佛国神话,造就了震古烁今的旷世之作——云冈石窟。公元460年,北魏文成帝拜昙曜高僧为师,且命昙曜在武周山凿石开山,修建佛像。《魏书·释老志》中记载:“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

云冈石窟的开凿是从北魏文成帝时期(460年)开始,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前前后后长达60多年。云冈石窟佛教艺术按石窟形制、造像内容和样式的发展,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

昙曜五窟,即第16~20窟,是最先开凿的5个石窟。5窟屹立着5座大佛,高眉深目、眉眼细长的大佛面容中既有佛陀的睿智还带着帝王的威严。这几尊佛像仿照北魏时期的5位帝王面容所造,象征着北魏的帝王。在巍峨如山的大佛身上,世人仿佛看到了千年前帝王的影子,一个王朝试图将治国理想寄托于佛教信仰之中,这是宗教与皇权合一的象征。

第二十窟,是云冈最著名的露天大佛,黄沙侵蚀,洞窟的前壁已经坍塌,佛像仍岿然不动,显露在外。主像释迦牟尼高达13.75米,面相浑圆,两耳垂肩,深目高鼻,眉间有白毫,双手做禅定印,气势恢宏,象征着北魏的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其挺拔壮硕的身躯,象征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剽悍强大,服饰也由胡服换成汉装,这是鲜卑人汉化的趋势。

千年的时间和风沙正慢慢将佛像腐化,古人将佛像凿于石山之间,试图将代表着统治的神佛与天地共存,有些佛像在风沙中面目变得模糊,却依稀能瞧见当初的生动。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云岗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享誉世界。

从眉眼的神情到袈裟的衣角,从一朵莲花的绽放到万千神佛的隐现,经由雕刻者的双手,他们从山中浮现,从千年的时光中走来。

猜你喜欢
斗拱梁思成佛像
穿铁马甲的梁思成
说不完的斗拱
说不完的斗拱
彭真:我支持他们的婚姻
斗拱
梁思成分肉
佛像面前的 菩萨
斗拱系列灯具设计
佛像面前的菩萨
梁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