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钢铁企业科研项目管理模式探讨

2021-12-08 01:22李磊磊李新玉尹渠胡显军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21年12期

李磊磊 李新玉 尹渠 胡显军

【摘  要】科技创新能力决定了民营钢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又取决于企业科研项目管理模式是否合理。民营钢铁企业的科研项目具有创新性、复杂交互性、不确定性、快速转化性等主要特征。结合以上特征,在管理实践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一种适合民营钢铁企业的基于项目负责人制的矩阵式科研项目管理模式以及严宽并济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有助于提高科研项目推进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工作效率和成功率,鼓励科研人員和生产现场人员在大力开展科研创新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潜在风险。

【Abstract】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determine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private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The strength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depends on whether the management mod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is reasonabl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of private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hav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complex interaction, uncertainty and rapid transformation. Combined with the above characteristics and on the basis of management pract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matrix management mod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based on project leader system and a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combining strict and lenient measures, which is suitable for private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It helps to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success rate of the promo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encourages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and production site personnel to vigorously carry out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while avoiding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potential risks brought by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for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in enterprises.

【关键词】民营钢铁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转化

【Keywords】private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12-0013-03

1 引言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因此,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对于钢铁行业尤为关键。科技创新能力决定了民营钢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直接影响企业能否在长期的激烈竞争中保持持久优势,而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又取决于企业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是否合理。

2 民营钢铁企业科研项目的特点

民营钢铁企业科研项目具有创新性、周期性、不确定性等科研项目的共性特征[1]。但不同于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是,它还具有复杂交互性、快速转化性等特征。以下是民营钢铁企业科研项目的4项主要特征及其表现。

2.1 创新性

创新性是科研项目的共性之一[2]。民营钢企科研项目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钢铁产品、生产工艺及技术方面的创新研发。创新成果能够在当前基础上发挥进一步提升优化、降本增效的作用,或填补企业、行业的技术空白。创新需要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以及企业高层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给予的支持。

2.2 复杂交互性

民营钢企科研项目的复杂交互性体现在:横向上,其实施过程往往涉及研发、销售、生产、采购、质检、物流等多个部门的合作;纵向上,科研的设计开发工作涉及炼铁、炼钢、连铸、热轧、冷轧等多道关联的工艺环节。这就需要项目团队具有能够驾驭跨部门、多工序合作的良好组织协调能力。

2.3 不确定性

钢铁生产成本较高,每吨成本少则3000~4000元,高附加值噸材成本甚至超过万元。在波动的钢材市场、流动的科研人才以及严谨的技术方案等因素的影响下,民营钢企科研项目的不确定性等同于高风险性,对科研人员具有更大的挑战性,需要企业给予研发创新活动鼓励性的容错纠错机制。

2.4 快速转化性

民营钢企需要科研创新成果快速得到转化应用,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民营钢企的绝大部分科研项目围绕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需求开展,甚至高达90%及以上的科研创新主要来源于当前的钢材市场需求以及迫切的现场生产技术需求,其余10%及以下来源于前沿性技术研究及机理性基础研究。

3 基于项目负责人制的矩阵式科研项目管理模式

针对民营钢企科研项目的以上特点,在管理实践及总结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适合民营钢企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即基于项目负责人制的矩阵式科研项目管理模式。

3.1 项目负责人制概述

在2006年,中南大学商学院曹兴教授在《基于项目负责人制的科研项目管理研究》中,提出了应用项目负责人制来解决科研项目管理的问题[3]。项目负责人制突出了项目负责人的牵头作用,规定了项目负责人的权限和职责,是项目负责人对研发项目的策划、经费、实施和成果实行全过程负责的一种项目管理制度[4]。具体而言,民营钢企科研项目负责人制,即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科研项目从立项调研、实验室研究、模拟中试、小量试制、稳定扩量生产,到最后项目结题验收和成果申报的全流程管理。项目负责人制对项目负责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赋予了项目负责人明确的责、权、利,也体现了责任大、贡献大、回报大的经济报酬原则。

为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企业应在制度层面明确项目负责人的担任资质条件以及新任项目负责人的资质审批流程,综合考虑其技术级别、工作年限、相关项目开展经验、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可投入时间精力等因素。总体来说,项目负责人应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对研究项目涉及领域的国内外技术发展情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较强的研发能力,能够保证足够的精力投入。同时,应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承担项目研发成果全流程转化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科研项目负责人不等同于科研部门负责人。科研部门负责人的职责主要包括:把握本部门的总体研发方向,提出本部门的重点研发项目建议;监督重点研发项目的推进实施,指导本部门研发项目总体进展;组织协调本部门研发组的建立和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需协调事项。科研项目负责人隶属于部门负责人的管理,提出的研发项目必须符合本部门的阶段重点工作导向。但是,针对具体的研发项目,科研项目负责人发挥牵头主导作用,不可依赖于研发部门负责人;研发部门负责人也不可替代项目负责人的角色,应充分利用项目负责人制加强本部门的项目负责人梯队、研发骨干的培养培育。

3.2 项目负责人的权限和职责

为了便于研发工作的顺利推进,在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中,有必要明确规定项目负责人的权限和职责。

民营钢企科研项目负责人可以拥有项目指挥权、技术决策权、成员调整和贡献度分配权、采购建议权、新产品定价讨论参与权等关键权限。①项目指挥权,即项目负责人有权按项目目标牵头制定实施计划和成员沟通机制,并在保证项目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调整项目资源。②成员调整和贡献度分配权,即项目负责人有权选择、评价、调整项目成员,分配各成员的任务分工,在项目最终考核时根据各成员实际贡献情况分配贡献度和奖罚比例。③技术决策权,即项目负责人审核项目技术方案的制定,必要时召集技术方案论证会,以防止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④采购建议权,即在公司相关规定的范围内,项目负责人有权建议采购研发项目所需的设备、物资、原材料等,参与制定相关供应标准,在成果转化过程中有权拒绝采用未按标准供应的材料、物资等。⑤新产品定价讨论参与权,即项目负责人有权参与公司组织的新产品定价讨论,为成本核算分析提供技术支持,为新产品的市场推广提出客户免费试用或低价销售的申请。

为了实现项目目标,民营钢企科研项目负责人同时担负着如下5项主要职责:①组建项目组。项目成员需包括本研究室或其他研究室、公司其他相关部门的人员和技术力量。②组织项目的具体实施和成果转化。按实施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各项研发任务,协调组织项目开展过程中的一切活动,保证研发目标的实现。③汇报项目的重要进展。及时向部门负责人、企业领导等汇报项目重点进展情况,及时反映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形成关键节点的阶段总结材料。④管理和归集项目全套资料。项目负责人应总体把关并及时归集该项目的全流程资料,建立并及时完善项目资料记录,以确保核心技术的不泄密和延续性。⑤项目结题验收和成果申报。研发任务完成后,按要求形成总结报告及其他结题材料,接受验收,并积极参加科研成果的奖项、知识产权的申报工作。

3.3 基于项目负责人制的矩阵式科研项目管理模型

科研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在科研项目管理中难于处理的问题往往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与平级的各职能部门的关系问题。为提高研发组织机构的运转、沟通和决策效率,民营钢铁企业可基于项目负责人制建立矩阵式科研管理模型。以沙钢为例,该模型的应用如图1所示。

在这种模式下,科研项目负责人可以直接与其他部门领导和相关人员沟通合作事宜,高效利用公司相关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充分识别销售、生产等重要相关方的需求。项目推进遇到困难时,项目负责人可以向所属研究室领导、研究院领导、甚至公司主管领导直接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反馈项目存在的困难及需协调的事项。这种矩阵式科研项目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科研项目推进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工作效率和成功率。

4 严宽并济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研发创新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项活动,带有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为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对于民营钢企来说,高难度新品的现场试制、新生产技术的吸收消化再利用可能会影响现场的生产节奏和质量指标,为企业增加人力、物力等研发投入成本。因此,民营钢企需要实施一套严宽并济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一方面,科研项目提出的技术方案必须经过层层验证,尽量避免研发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采取剔除考核和专项奖励“组合拳”,充分鼓励科研人员科研创新以及激发生产经营一线人员积极配合的热情。

4.1 技术方案层层验证

以沙钢科研项目为例,科研项目组提出的技术方案在进入生产现场正式转化之前,需要经过至少3个层次的验证(见图2)。

第一层次,即实验室研究阶段的中试验证。在中试基地,通过模拟现场生产条件初步验证研发项目的实验室研究成果,为技术方案的提出和优化提供了有力的试验支持。第二层次,即现场首次试制之前的评审论证。评审论证由项目负责人牵头组织,邀请相关研发人员、公司相关部门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讨论。必要时,重大工艺论证同时邀请公司领导、院领导共同参加。通过评审、正式签批的技术方案方可正式下发至生产车间执行。第三层次,即经过工业试制和客户试用的实践论证。科研成果的工业试制应遵循小批量、逐渐递增的原则推进,工业试制后应及时掌握用户试用情况。原则上,在单次小批量试制炼钢、轧钢超过规定的量时,科研项目组方可组织进行扩量工业试制评审。在未经过用户使用效果验证之前,禁止大批量生产。

4.2 剔除考核和專项奖励

在新品试制阶段,配合新品研发工作的生产现场可以按制度规定享受产量、质量指标考核的新品剔除考核政策,对新品首次工业试制阶段、扩量生产阶段、批量生产阶段设立不同的剔除考核标准,表1为相关参考。如首次工业试制阶段(原则上不超过300t),产量按×2.0系数计,合格率指标一律不列入考核范围。填补国内或国际空白等高端的新产品开发,以及开发过程确实存在较大难度的,经公司质量主管领导及总经理批准,可突破限量、限期规定。

同时,研发成果转化机制为生产现场设立新品试制专项奖励。新品开发鉴定、标准化及转常规产品后,可视新品调试难度、生产总量和增加效益等情况,经公司审批后,一次性为生产分厂、车间的相关人员核发新品试制奖励,很好地发挥激励科研创新的作用,体现出企业给予研发创新活动的容错力度[5]。

5 结语

在持续完善科研项目管理的基础上,以沙钢为例,围绕“如何强化项目制,进一步加强项目负责人培育,提升项目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成功率”这个议题,本文为民营钢企量身打造,提出了基于项目负责人制的矩阵式科研项目管理模式以及严宽并济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以此提高科研项目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成功率,在鼓励科研人员和生产现场人员大力开展科研创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科研成果转化为民营钢铁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的潜在风险。

【参考文献】

【1】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第4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戚安邦.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3】曹兴,栗亮亮.基于项目负责人制的科研项目管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0):17-22.

【4】李鹏飞,王艳丽.浅谈项目负责人制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5):205.

【5】肖乾.容错是对科技创新的鼓励[N].中国石化报,2021-09-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