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2021-12-08 13:23赵雪
无线互联科技 2021年20期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网络平台

赵雪

摘 要:在信息化时代,部分高校辅导员开始引入信息化手段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但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信息化技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问题,提出了搭建自主管理平台、创新学生管理服务等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措施,希望能够促进辅导员工作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高校辅导员工作;网络平台

0 引言

高校辅导员不仅负责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也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内容繁杂琐碎。应用信息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辅导员工作效率,为辅导员落实各项学生服务内容提供了支持。但就目前来看,辅导员在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

1 信息化技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问题

1.1  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智能手机等设备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基本得到了普及,促使高校辅导员能够利用微信、QQ等平台及时传递信息,确保日常管理工作能够快速开展。但与此同时,部分辅导员对媒介平台也产生了过度依赖,不仅借助平台发布各类信息,也开始运用平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要求学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使得辅导员工作带有敷衍性质,难以获得学生的广泛支持[1]。归根结底,辅导员忽视了学生网络空间中的主体地位,造成学生只能被动接收各类信息,未能真正参与辅导员各项工作。从自我工作需要出发,也造成辅导员在网络平台上缺乏学生的信赖,继而影响了工作整体效率。

1.2  缺乏需求差异考量

大学生处于特殊年龄段,生长环境、受教过程等存在的差异,使学生形成了不同的个性和价值追求。在网络环境中,这些需求将充分突显,促使学生希望获得自我肯定和需求满足。而辅导员在利用信息化技术服务学生的过程中,时常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差异,习惯于采取单一模式、平台传递简单信息。面对这些信息,学生常常报以忽略态度,导致辅导员难以获得学生反馈,也无法全面掌握学生的信息状态,因此在工作中无法真正做到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3  信息沟通效率不高

辅导员通过各种媒介平台与学生沟通,存在停留在表面的问题,无法真正感受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导致师生间存在对话屏障。因为在对话过程中,辅导员容易忽略网络开放环境,仍然以教导者、管理者的身份与学生对话,造成学生不愿意坦露真心。此外,学生习惯于在网络空间运用一些专用话语,而辅导员不了解这些信息,在與学生对话中容易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造成学生不愿意回应辅导员的问题,双方交流日渐减少,最终影响了辅导员工作质量。

2   信息化技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对策

2.1  搭建自主管理平台

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搭建学生自主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化技术高效利用。如在设立班级、院系微信群、QQ群等管理平台时,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动员大会。由学生民主推选平台管理者,负责各类平台信息发布、更新等各项管理工作,形成民主管理氛围的同时,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平台互动,为辅导员顺利开展宣传、指导等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如在大一阶段,可以在军训前动员学生加入专业QQ群,接收军训活动信息的同时,根据军训期间的印象选出班长、寝室长等管理员。由学生选派人员负责搜集和上传班级或寝室人员信息,能够保证信息完整且真实,同时也可以确保将多数学生的想法及时传递给辅导员,为辅导员高效开展班级和寝室管理工作提供便利。从各个平台管理者中,辅导员可以进一步选拔骨干培养人选,将学生培养成网络意见领袖,充分发挥学生的示范引导作用,引导和督促学生积极在平台上传播正能量,达到扩大辅导员个人能量辐射范围的目标[2]。

网络作为相对自由、开放的环境,学生在其中扮演着信息传播者和创造者等角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辅导员的平台管理更具实效性,帮助辅导员在虚拟空间树立威信,确保辅导员在舆论阵地中能够占据主导地位,对各种信息化平台拥有更强的掌控权,从而有效提高辅导员教育工作的渗透力,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

2.2  创新学生管理服务

“00后”大学生更具个性,高校辅导员应从服务学生角度创新管理工作,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满足学生不同的信息获取需求。为此,高校辅导员应做到有效收集学生数据信息,通过整理、分析把握学生心理动态,围绕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发布有关信息。针对问题学生或特殊学生,辅导员可以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对学生思想行为产生正向引导。在实践操作中,可以利用App、大数据等技术加强各类媒介平台数据收集,做到系统整理和分析预测学生的行为。根据分析结果,辅导员可以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帮助学生解决困惑,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如在学生即将毕业阶段,辅导员通过加强平台数据监测,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就业心理和认识,及时提供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等不同服务,帮助学生顺利毕业、就业。结合上述目标,高校辅导员需要引入信息化技术实现学生管理服务创新,在搭建信息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完成不同功能模块开发,如图1所示。

其中,专业管理模块负责搜集各专业学生考勤、考试等各类信息,帮助辅导员了解学生的学业动态。生活管理模块负责搜集寝室卫生、日常违纪等情况,为了解学生的行为动态提供数据。文化活动模块负责搜集学生参加各类活动的情况,可以帮助辅导员了解学生的思想、爱好等各类信息。基本信息模块可以搜集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家庭信息等,在保密的基础上帮助辅导员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各方面信息进行搜集和分析,辅导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2.3  掌握线上沟通技巧

高校辅导员想要与学生高效沟通,需要掌握线上沟通技巧,能够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送信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如在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各类消息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沟通偏好,辅导员应采取文字与图片、短视频等结合形式,增强内容可读性,并充分突显文章的内涵底蕴,确保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和沟通表达欲望[3]。

为此,辅导员应做到与学生平等沟通,成为学生的知心好友,确保学生能够向自己敞开心扉,接受自己提出的各种意见。为贴近学生生活,辅导员应在线上与学生保持统一战线,做到听得懂学生的“语言”,如“喜大普奔”“细思极恐”等网络用语,消除与学生间的思想隔阂,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确保学生能够认真与辅导员对话。考虑到学生习惯使用的沟通媒介不同,辅导员需要主动加强信息化技术学习,能够掌握各种媒介工具使用技巧,在沟通中及时捕捉到学生的心理变化,通过有效对话完成学生内心疏导,取得学生的信赖。

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应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主动肩负辅导学生的使命,除了掌握平台登录方法、办公软件操作流程等基本技术手段,应主动学习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辅导员全面掌握学生信息动态提供保障,继而取得理想的线上沟通效果。

3   结语

高校辅导员想要将信息化技术当成是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需要充分认识网络平台的特点,把握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心理状态。通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可以确保辅导员工作的高效开展。而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吸引学生参与,才能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服务,并通过运用沟通技巧与学生开展有效对话,继而使辅导员工作取得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双双.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J].数码世界,2021(4):232-233.

[2]周晓月.高校辅导员“线上”工作创新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128-129.

[3]李婉,王佳,郑蕾.大数据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提升路径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1(4):152-153.

(编辑 王雪芬)

猜你喜欢
信息化技术网络平台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珠海市物流现状问题与发展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受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和对策
浅析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中学田径训练模式
浅析信息化技术在一体化手术室建设中的应用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
信息化技术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领域的应用
杭州湾跨海大桥基础网络平台的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