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武汉大学樱花景观叙事研究

2021-12-08 08:23馨,陈文,钟晟,曹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武汉大学樱花编码

张 艺 馨,陈 建 文,钟 晟,曹 诗 图

(1.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4;2.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2;3.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0 引言

大学风景资源与校园观光一直是社会公众讨论的热点,著名大学(尤其是百年老校)的风景资源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文化底蕴,颇具游览观赏性,对社会公众或游客富有吸引力。有学者主张将高校的风景观光资源归类为“社会公共教育资源”[1],认为应充分发挥其教化功能和文化价值,以回馈社会。作为百年学府风景观光资源的经典代表,武汉大学樱花景观因其代表性、概念性、典型性特征,成为超越同类型景观的旅游文化标签,被评为“武汉十大景观”之一,成为代表武汉城市形象的主题名片。互联网上流行“三月赏樱唯武大”之说,尽管自2016年起武汉大学实行“赏樱预约限流”的管理政策,但并未减少社会公众或游客的赏樱热情和向往。据携程网统计,每年3月樱花季,武汉大学网络关注率、预约赏樱热度位居全国观光旅游热点前列。

2019年底至2020年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武汉作为“战疫”的“英雄之城”受到全世界的空前关注,2020年3月因新冠肺炎疫情武汉大学校园封闭,樱花景观没有对外开放,广大游客采取“云旅游”“云赏樱”的方式观看樱花。从2020年中国消费者云旅游观看景点分布数据看,云端武汉大学赏樱消费者占比为54.3%,远高于杭州西湖(34.3%)、北京故宫(32.9%)、苏杭乌镇(24.3%)等重要景点[2]。因此,2020年和2021年,武汉大学樱花成为抗疫英雄城市武汉的标志性景观,其关注度再创新高,预约赏樱热度和网络关注度位居全国第一。武汉大学的樱花景观承载了百年学府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与文化叙事,疫情防控期间的洗礼又赋予其新的文化理念、人文价值和生命意义,发挥了新的社会价值功能和文化传播效力,“武汉大学赏樱热潮”已成为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社会文化现象。但已有研究多从管理机制、社会影响方面探讨如何平衡校园风景观光资源与旅游市场的关系,鲜有关于“赏樱热”后心理现象探讨和社会文化意义的解读,同时从文化传播和市场适应性看,“武汉大学赏樱热潮”尚未起到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其品牌的社会价值与文化功能等作用。

叙事和扎根理论是研究景观影响力、教化功能和文化价值比较合适的质性研究方法。陈建文等认为,叙事是研究人、社会和文化的重要方法,包含丰富的教育意涵和社会文化价值[3];陆邵明则认为景观是游人观赏的对象,本身就是一个叙事体系,同时也是故事发生的背景,观光旅游者参与其中,景观便具有意义——场所构成叙事,场所和人一起产生了故事[4];Mohammad等认为在文化心理学背景下,景观故事的构建基于景观等场所与个人的内部心理和社会过程、属性以及场所活动的相互关系[5];王衍用等认为旅游策划中通常结合景观采用“故事包装法”等,即挖掘故事、加工故事、物化故事、营销故事[6]。因此,景观是呈现者、表达者、互动者,也是被欣赏者、被塑造者,具有密切的人地关系表征和重要的叙事意义,最重要的是文化景观品牌可通过其叙事识别并更新人与景观的关系,产生沉浸式的“心流”体验。本文主要从社会心理与景观叙事视角,基于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景观现象学、场景理论等相关学科理论,选取网络资料、观光日志、游记、舆情信息等作为原始资料文本,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挖掘“武汉大学赏樱热潮”的社会心理现象、文化意蕴及应有的旅游价值。

1 研究流程

1.1 资料收集与整理

武汉大学樱花花期为3月中下旬,本研究重点为2020年3月中旬武汉疫情初控后近两年武汉大学赏樱情况变化,最终确定2020-2021年武汉大学樱花花期为研究时段。以“武汉大学赏樱”为主题词,以新浪微博、百度资讯、知乎、豆瓣、携程攻略社区等主要信息门户网站为资料收集平台,以网络资料、观光日志、游记、舆情信息为原始资料文本,以包括图片文字报道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内容完整性为依据,旨在保证搜集文本信息的时效性、典型性和有效性,共得到资讯动态材料类等2 100条信息;剔除不完整信息,得到观光游记、日志类共计60篇完整材料(普通游客30篇,援鄂医护15篇,校友5篇,“云赏樱”5篇,学生志愿者5篇),还有武汉大学的相关社会调查、景观管理政策材料20余条。上述材料整合后共计163 978字,随机选取其中2/3内容进行编码分析,剩余1/3内容用于理论饱和度检验。

1.2 扎根理论应用

扎根理论指将文字资料加以分解、指认现象、将现象概念化,再以适当方式将概念重新抽象、提升和综合为范畴以及核心范畴的操作化过程[7],本研究主要采取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研究武汉大学樱花景观的叙事意涵形成过程和机制。采用Nvivol2软件,对形成的文本资料进行编码整合,创建若干节点,探索节点的关系,进行归类整合和理论分析,根据扎根理论三级编码程序,采取“因果条件→现象→情景(脉络)→影响因素(中介条件)→行动/互动策略→结果”典范分析方法,对资料库中的数据通过开放式编码、关联式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核心编码),逐级探寻各范畴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类整合,形成新的概念、范畴,最终建立相应理论模型。

(1)开放式编码。开放式编码是对原始资料进行概念化、范畴化的过程[8],由于初始概念庞杂且存在交叉,需进一步提炼,实现概念的范畴化。因此,先将收集的资料打散,然后通过定义现象进行分类,并通过不断的现象比较归纳出能够描述现象的概念,再将其进一步范畴化。通过Nvivo12软件分析原始资料并将相关编码参考点聚类,形成112个概念和21个范畴,完成开放式编码的范畴化(表1)。

表1 开放式编码示例Table 1 Examples of open coding

(2)关联式编码。参照扎根理论的编码模型:(A)因果条件(致使一个现象产生或发展的条件、事故、事情)—(B)现象(针对具有核心地位的观念、事件、事故,会有一组行动或互动来管理、处置,或会有一组行动发生)—(C)情境脉络(一个现象的事件、事故在其面向范围内位置的综合,脉络是行动或互动策略发生的一组特殊条件)—(D)中介条件(结构性条件,它会在某一特定脉络之中,对某一现象采取有助或抑止行动或互动的策略)—(E)行动/互动策略(针对某一现象在其可见、特殊的一组条件下所采取的管理、处理及执行策略)—(F)结果(行动及互动的结果)[9],梳理类属和次类属间的关系,建立次类属间的潜在逻辑次序和因果关系,最终归纳出 21个典型行为类别范畴编码(图1)。

(3)选择性编码。选择性编码的主要目的是寻找核心范畴,形成以核心范畴为中心的相互支持的逻辑关系,也称之为“故事线”,可用来说明整个研究的内涵,即形成“扎根”理论[10]。通过上述编码典范整理,本研究认为,樱花景观新叙事意涵的形成过程及表意系统的建构(图1)是这一主线的核心范畴。

图1 关联式编码典范模型及武汉大学樱花景观新叙事意涵的“故事线”Fig.1 Canonical model of associative coding and "story line" of new narrative meaning of cherry blossom landscape in Wuhan University

1.3 理论饱和度及信度、效度检验

扎根理论要求对有效数据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未发现新的概念和范畴,且范畴内部也未发现新的初始概念,以证明各范畴的完善性。本研究理论饱和度的检验方法是对剩余的1/3原始资料内容进行同一流程的扎根理论编码分析,未发现新的概念和范畴,不存在模型之外新的范畴和关系。因此,认为通过扎根理论方法得到的“武汉大学樱花景观新叙事意涵模型”在理论上达到饱和。为保证信度与效度,对照编码表进行预分析,由3名研究人员采用0/1 编码(1表示提及,0表示未提及),用Nvivo12软件统计,评分者一致性系数均高于0.8。

2 武汉大学樱花景观叙事表意系统

从社会心理现象审视武汉大学樱花景观观赏热,景观叙事反映了社会公众对高校风景资源心理层面、意象感知和情感态度的变化,实际上也反映了观赏者的心理特征和价值取向的变化。景观作为情感传递的载体,景观叙事是内涵和底蕴相结合的文化符号系统,因其特色鲜明以及具有文化代表性和精神具象性、较强的传播性和文化影响力萌发出新的生命力和社会文化价值,因此,武汉大学樱花景观叙事在心理动机方面,按照“故事线”发展脉络,形成新的叙事内涵和表意系统(图2),其表意系统具有象征性、符号性和交互性等特征。

图2 新的景观叙事表意系统Fig.2 New landscape narrative ideographic system

2.1 “场所感”及本体安全感叙事动机

本体安全感是指一种根植于社会和物质环境中的恒常性秩序感的世界福祉的概念[11],其与健康安全、人身安全等广义安全感相关联时,表现为自我安全感和心理幸福感的主观体验。从心理动机上分析,本体安全感决定了人们对风景观光资源的选择性和指向性。“场所感”是群体和个人本体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在“健康和有活力的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12],场所感不是由物理属性定义,而是由被赋予的意义和文化价值观来界定的。

“战疫”后武汉大学樱花景观之所以成为公众看待武汉重启后的“场所感”镜头聚焦,一是面对不确定性风险和健康“威胁”,场所感扮演着“稳定锚”的角色[13],促进人和社会复原力(又称韧性、弹性、抗挫力)生成[14];二是武汉大学樱花景观是公众心理上“接纳”和“认同”的景观文化品牌,给人以审美愉悦感并充满力量感,可消除恐惧和风险引起的本体不安感,使社会公众希望、同情、善良等积极情绪得到释放和呈现,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本体安全感、心理幸福感、成就获得感等的追求动机;三是游人对樱花自然景观与百年老校园经典建筑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场所感”依恋,表达了人们对百年老校浓郁高雅文化氛围的审美认同,深层次则是对心灵自由和生命意义的追求。

2.2 景观身份认同和情感依恋叙事

Stobbelaar等认为文化景观品牌具有“存在同一性”和“空间同一性”特性[15],当熟悉的和具有象征意义的重要景观身份纳入公众旅游行为指向性目标时,特定性环境和情境就会成为“本体空间”,表征为群体自我和个体自我的空间延伸,它呈现为如下3种形式:1)身份认同,武汉大学樱花景观是一种典型的“文化身份”,它增加了人们对景观的情感、审美、实践和释意的潜在感觉。景观身份认同是人和景观之间循环交互的动态过程,有助于人们形成地方认同感和满足感,成为一种连续性自我认同感的动力,这种“身份认同”感标志着象征性的重要景观融入主体身份叙事中时,会成为一种依托和象征,因而使樱花景观成为武汉英雄城市的标志性主题景观和旅游文化符号。2)情感依恋,创造充满积极情感体验的景观会使人们产生情感依恋。情感依恋是通过群体共享的文化意识形态和与景观共享互动形成的,除包含人们对景观情感体验的基本要素(享受、愉悦、兴趣、迷恋、惊奇等)外,武汉大学樱花景观还会给游客一种感怀、知性和亲近感等情感依恋体验,疫情控制后人们增加了怀念、悲壮、安全感等主观情绪(感)释放和情怀表达,因而完成了景观叙事中“小我”和“大我”与主/客体的情感依恋融合叙事。3)意义建构,社会公众和游客基于对武汉大学樱花景观认知的审美体验和新的对话故事、社会价值、信念等象征意义发生了感知和变化,因时而异被赋予新的社会心理文化价值,形成了新的意义建构。

2.3 超越时空的主题记忆叙事

在景观叙事中,记忆具有连续性与建构性双重特性[16],景观叙事融入群体记忆,在特定的叙事时间主导特定的叙事主题和内容,超越物理载体的局限,实现景观叙事的创意延伸,表达出社会价值、重要情感和文化意义,让公众的景观体验更具趣味性、体验性和意境感、真实感。群体记忆在时空的超越与传承,共同构成武汉大学樱花景观的多重主题叙事逻辑。第一重主题叙事是“守护”和“希望”,它被赋予“浴火重生”“生活重建”的浓重色彩,象征“希望”“向上”的时代精神,升华成为一个同质的整体性、概念性景观;第二重主题叙事是“共情”,武汉大学云赏樱中,角色、场景、情感交融,每位观众都是参与抗疫史诗大剧中的角色,每个人都是参与者、见证者和共同叙事者;第三重主题叙事是“铭记”,是补偿、感恩、回馈等心理活动的表征,故事性、纪念性、传记性等多种元素意象相交融,抗疫援鄂医护赏樱专场和“幸福承诺”三年赏樱回馈为武汉大学樱花景观叙事增添了新的意涵,武汉大学在樱花观赏活动中设置了多种纪念性元素,比如颁发有武汉大学樱花景观标识的抗疫纪念章等,满足游人的补偿、铭记等心理,同时表达对社会的感恩、回馈情结等。

2.4 时空、场域与新媒体语境的多向度叙事

景观叙事的语义告诉人们讲述的是什么故事,景观叙事结构则告诉使用者“怎样讲好故事”,逻辑主线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讲好故事。超越传统的叙事方式,通过科技方式加持,重塑了景观叙事表征与被表征的传统关系。新的叙事关系根据情景发展的情节脉络、结构模式和情节编排策略等组织一系列景观要素与场景空间,使景观叙事成为一个有序、有意味的整体。5G+VR的“云赏樱”“抖音”“斗鱼”等直播平台重新建构了一个平行与交叉的多维度情感表达的形象空间,形成时空、场域与新媒体语境的多向度叙事关系。2021年3月赏樱期,各大媒体及抖音直播赏樱在线观看人次累计达160万,抖音武大抗疫医护人员赏樱专场话题播放量超1.7亿次。武汉大学连续两年采用“云赏樱”的方式,这种“集锦化”的叙事方式更容易呈现人文和自然景观,在视觉感受上展示引人入胜的风光精华,使叙事内核和立体图像在逻辑上浑然一体,从而形成自然、流畅的逻辑联系,使观赏者获得沉浸式的“心流”体验。

2.5 时代语境下的文化符号叙事

在经历新冠肺炎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后,樱花景观作为传递人们情感和情绪的载体,进行了情感联结和投射,构建了景观叙事新的心理动机和表意系统,不仅产生了人—景观间的新关系感、主客体的融合叙事、平行与交叉情感表达互动,而且多种元素相互交织,成为可以被深入挖掘的文化符号,组成所在城市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系统。2021年4月在我国外交部组织的湖北全球特别推介活动中,武汉大学樱花景观登上外交纪念封,其文化符号性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其记载了国人的群体记忆与情感表达,体现了当前语境下文化内涵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抗疫精神与城市形象相结合,因此也成为“纪念性”和“史诗性”英雄武汉的文化符号,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统一,传递了丰富而珍贵的信息,形成新的文化意象表达和持久的文化影响力。

3 问题探讨

通过上述分析,怎样更好地使武汉大学的樱花景观发挥其社会文化影响力,最大限度发挥其应有的教化功能和社会价值,形成更好的品牌连锁效应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1)延展景观叙事想象空间,彰显休闲旅游本质。一直以来有关于樱花起源是日寇侵略罪证还是中日友好象征之争论,事实上武汉大学樱花经历了“起源之樱”“国耻之樱”“和平之樱”“美丽之樱”4个发展时期[17],已经消解了传统上带有刻板印象的历史叙事。武汉大学赏樱旅游应以樱花景观为媒介和载体,以文化传播/传承为依托,积极挖掘景观叙事蕴育的深刻内涵,准确定位和评估风景观光资源,延展景观叙事的想象空间,契合相关的重要社会文化事件,与时俱进地讲好时代故事与樱花故事,不断更新校园赏樱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为武汉市民和广大游客营造体验幸福生活与生命自由意义的游憩环境。

(2)优化景观叙事的结构方式,打造更具人文关怀的景观空间。鉴于从最开始争论武汉大学是否“被风景点”、师生受困于校园过度开放、供给与需求不均衡、樱花景观热度过大等系列“负面影响”问题,武汉大学樱花景观管理从被动接纳到主动适应再到科学规划,经历了“被风景点”—门票管理—赏樱预约—云赏樱赋能4个协调管理阶段,从侧面反映了大学对社会公众和旅游文化市场的适应性反应及管理理念的变化。今后应深入研究旅游行为与校园旅游课题,进一步坚持公益性、服务性、教化性相融合,坚持以人为本、文化为魂,优化景观叙事的结构方式,以旅游开放促校园管理结构优化,不断完善高校服务治理体系,从服务细节上力臻完美营造更具人文关怀的赏樱景观空间。

(3)拓展景观叙事意涵,强化品牌效应整合。百年学府风景观光资源是文化旅游的特有形式,成为地区旅游文化叙事体系的有机组成。武汉不只有武汉大学樱花,还有东湖磨山烂漫樱花以及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环湖樱花与一年一度的迷人樱花节等各具特色的众多樱花观赏点。武汉大学曾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做过调查,发现一半以上是专程来武大看樱花,游客对周边的同类型赏樱景点存在认知盲区。尽管武汉一直致力于整合文旅资源,打造专题旅游线路,但还需在策划创意和提升品质、扩大影响力上集思广益,多出“新招”“高招”。拓展景观叙事意涵,以品牌效应整合武汉樱花观赏资源,科学设计赏樱特色线路,增强武汉“大樱花景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构建以创意开发为方向的文化旅游叙事框架,形成城市整体性形象的旅游文化叙事。

(4)创新景观叙事文化符号价值生成机制,实现多元化发展。目前新媒体已成为主要传播方式,新的展示技术使旅游景观焕发出时代魅力。伴随现代科技发展,武汉大学樱花观赏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因此,在校园旅游景观叙事的演进与嬗变中,提炼、整合时代故事,借助新媒体、高新科学技术,创新景观文化符号价值生成机制,以创意为主导,实现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市场适应性和校园文化旅游品质尤为重要。校园文化旅游应不断创新景观叙事文化符号价值生成机制,使景观叙事的方式更为多元化、生动化,以展现新的社会文化价值和休闲旅游品质。

猜你喜欢
武汉大学樱花编码
武汉大学
校训展示墙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赏樱花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樱花
Genome and healthcare
樱花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