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卫星激光通信系统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2021-12-08 16:09
通信电源技术 2021年17期
关键词:星地星间终端

李 静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分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0 引 言

重量小于1 000 kg的人造卫星被统称为“微小卫星”,按照由大到小的排序,可以依次划分为小卫星、微卫星以及纳卫星等。卫星研发时间短,且成本低。微小卫星组成卫星网络,可以实现通信、测距以及遥感等功能,在空间信息网络领域应用广泛。微小卫星可以提供低成本、低延迟、高速度服务,因此在卫星互联网中的价值较高。在卫星技术和航天发射技术支持下,微小卫星系统部署规模扩大。然而在部署规划时,对星间、星地互联数据参数要求严格,且还会受到微小卫星载荷尺寸、功能消耗以及质量成本的限制影响[1]。当通信链路类型不同时,则节点激光通信系统的技术参数与功能用途也不同。

1 微小卫星激光通信系统

1.1 光通信与传感演示卫星

通过光通信与传感演示卫星可以演示小卫星激光通信全过程,提供高速率数据通信,验证星地通信效果。光通信与传感演示卫星由于姿态控制系统问题,无法测试星上激光通信载荷。在试验测试中,加强卫星对地下行的通信能力,当无纠错条件时,误码率达到 1.0×10-6。

1.2 CLICK-B/C系统

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佛罗里达大学、美国航空航天局埃姆斯研究中心联合研制的CLICK 系统,用于验证星间、星地激光通信[2]。CLICK-B/C系统包含光学与电子学部分,验证星间、星地激光通信。其上部分为光学系统,下部分为电子学系统,外形尺寸为96 mm×96 mm×147 mm。激光终端以卫星作为粗指向机构,通过星历数据求解卫星开环粗指向,精指向机构为快速反射镜。CLICK-B/C终端设计应用信标光、信号光,粗跟信标光收发分立设计,发射角为22.2°,发射功率为250 mW。信标光接收包括粗跟位置解算、精跟位置解算,前者需要使用分立镜头,通光口径为16.1 mm。利用面阵探测器,求解光斑位置[3]。信标光精跟位置求解,需要使用四象限探测器,将四象限探测器作为位置传感器,与信号光收发支路,共同使用开普勒10倍缩束望远系统,通光口径为20 mm。

1.3 超小型激光发射模块

超小型激光发射模块可以验证星地激光通信。在超小型激光发射模块体系中,包含VSOTA-COL和VSOTA-E,前者涉及到立体方、激光准直发射部分,发射激光波长为980 nm、1 540 nm。采用分立光路发射方案时,立体方用于装星标校。后者为激光二极管驱动电气部分,依赖于卫星系统,能够实现激光指向功能[4]。

1.4 FITSAT-1

日本通过国际空间站,发射FITSAT微纳卫星,验证星地可见光通信。该卫星表面装载绿LED(50颗)阵列,下表面安装红LED(32颗)阵列,发射角为120°,波长为520 nm,调制频率为1 kHz,占空比为15%。红灯功耗为15 W、绿灯功耗为30 W,轨道高度为400 m,通信速率为1~10 kb/s。

1.5 Mynaric CONDOR

CONDOR应用到星间双向通信中,涉及到电子学、光学系统、CPA理论[5]。光路组件涉及到望远镜、提前瞄准机构、窄带滤光片、跟踪探测器,发射准直、接收单元。

2 微小卫星激光通信关键技术

2.1 星间同轨激光通信终端轻小型化

星间同轨道场合下,按照轨道高度、轨道面卫星数量的不同,可以将通信距离设置为4 000 m。按照卫星状态,光束粗指向范围在5°以内。为了确保星间互联互通效果,卫星安装终端数量为2~3颗,终端质量小于8 kg。发射接收采用光谱分光方案,为了实现轻小型效果,控制系统规模,不仅要考虑高集成度电子学系统,还需要优化跟瞄机构,控制光学支路数量[6]。同轨终端CPA为摆镜,可以修正初始瞄准指向偏差、光束慢速漂移。摆镜设置在终端望远镜前端,镜面尺寸大。精跟探测器分辨率高,可以为FPA提供位置反馈,以此确保跟瞄精度。注重优化CPA,满足偏转角度要求,全面提升谐振频率,获得系统高闭环带宽。尽管镜面尺寸大,运动范围广,较高谐振频率与分辨率高,但是必须降低系统运行功耗,全面提升分辨率。注重优化FPA,满足谐振频率、分辨率要求,增加偏转角度,确保终端获得高光束指向范围。机构要点在于增加偏摆角度,获得高分辨率,维持镜面尺寸,满足光学缩束、装调要求。当应用场合对通信速率要求较低时,融合光斑位置探测支路、通信支路能够实现小型化设计,减少光学分路、分光组件数量[7]。系统运行过程中,对探测器响应、电子学处理系统提出较高要求。

2.2 星间异轨激光通信终端轻小型化

与同轨通信场合相比,星间异轨复杂,通信对象为同星座、异星座卫星,轨道高度从低轨道到高轨道,通信距离长,可以达到3 000~36 000 km。微小卫星平台,对终端质量的约束限制大,低于20 kg。异轨终端CPA是大角度摆动机构,通信距离比较远,望远镜通光口径大,达到140 mm。通信双端距离远,便于搜索和捕获。为了缩小系统规模,不仅要分析高集成度电子学系统,还要缩小光机尺寸与重量[8]。

在星间异轨终端中,包含FPA与CPA。通过CT sensor可以为CPA提供位置反馈。优化设计粗精探测器,可以简化位置探测步骤,但是需要捕获大视场,满足精跟环节分辨率要求。如何对应粗精跟执行结构运动解耦,与粗精跟位置反馈频率要求匹配,已经成为重点研究问题。在异轨终端结构中,CPA、望远镜占比大,确保通信口径有效性,实现优化设计,促进轻小型化发展。该项技术可以通过信号光扫描不确定区域,借助信号光位置探测支路,捕获不确定区域[9]。通过CPA、FPA,能够实现扫描频率与角度互补,确保区域扫描高效性。实时调节发射束散角、接收视场角,提升双向捕获效率。

2.3 星地通信大气影响抑制技术

针对星地激光通信链路,大气会影响激光传输,尤其是漂移、闪烁以及衰减等,会导致激光光束质量裂化,加大接收端光功率起伏度,还会增加接收光功率,加剧光学接收支路调光难度,无法有效提取和处理退化光斑位置。此外,技术应用期间会降低跟瞄精度,影响通信质量,缩短通信距离。在规划星地激光通信链路时,大气属于重要影响因素,扩大接收光学天线口径,合理应用自适应光学技术,能够对大气影响产生抑制作用。然而不同地域、不同气候环境的大气变化多,所以在应用大气影响抑制技术时,必须持续进行更新和改进。

3 微小卫星激光通信系统发展趋势

3.1 卫星演示验证向工程应用转变

现阶段,国内外空间信息网络发展速度快,各星族多由低轨道微小卫星组成,并且将激光通信作为骨干传输链路。太空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军用与民用都会加快微小卫星激光通信技术发展的速度,缩短演示验证到工程应用的转变时间。

3.2 终端双向传输能力需求

卫星业务数据传输到地面,建设微小卫星星座,具备中继数据传输能力。在星间传输数据信息,确保卫星数据向地下传输[10]。星载激光通信终端具备双向数据传输能力,可以应用到微小卫星场合。高度匹配收发速率能够保障中继效率,所以激光终端具备全双工、高速率通信优势。

3.3 单点对多点通信能力需求

在天基通信网络中,激光通信技术应用广泛,激光通信组网成为发展趋势。但是,受到激光发散角、空间环境以及动态接入影响,激光通信采用点对点互联方式组建卫星互联网,单个卫星装设多个激光通信终端。由于受到微小卫星平台资源影响,在处理上述问题时必须注重质量功能消耗优化,确保其达到Swap水平。注重动态路研究,处理好接入问题,深入分析激光终端单元中,加强单点对多点通信能力。针对瞄准星间组网,一点对多点目标,可以提供全新思路。在系统发展中,通过快速反射摆扫,可以覆盖光学空间锥角,拼接多个发射接收单元,形成阵列球型。系统设计指标包括通信距离、通信速率、波长、发射功率等。

3.4 整机国产化能力需求

微小卫星激光通信终端涉及到瞄准、光电位置、跟踪以及调制解调等。单元组件包含光学元件、测角组件、电机、光斑位置解算,信号处理组件。研究机构注重组件国产化研究,不仅局限在组件国产化,同时表现在器件国产化。

3.5 批量生产与低成本能力需求

在未来发展中,对微小卫星激光通信终端需求量高,发射组网规划时必须缩短生产周期。深入分析上述要求,科学研制微小卫星激光通信终端,加强批量化生产能力,降低终端研制成本,确保SWP-AC形成货架产品。

4 结 论

空间激光通信技术功能消耗低、传输速率高、质量体积小,能够有效抵抗干扰影响,满足高通量卫星星座对星间、星地数据传输要求。微小卫星间采用激光通信方式实现互联互通,建立激光通信网络,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星地星间终端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利用星地差分GPS的地基测控系统实时标校方法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基于星间链路的导航卫星时间自主恢复策略
国内首套星地模拟对接系统启用
基于声波检测的地下防盗终端
一网弃用星间链路
星间激光通信终端精跟踪性能地面测试和分析
星间链路体制下的星地双向时间同步方法
“吃人不吐骨头”的终端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