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艳萍,卢永辉,吴宝宏
(惠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惠州植物园管理服务中心),广东 惠州 516001)
林业在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担任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促进林业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最大的价值,需要重视林业栽培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生态模式下对林业栽培技术进行不断探究和创新,同时还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为林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提升林木的生长质量,促进林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在林业栽培过程中要想实现生态模式的发展,可以将林业与养殖业进行有效结合发展复合型的林业栽培技术,它作为一种集约式的林业栽培管理模式,其在应用的过程中对病虫害的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因此各地区在开展林业栽培的过程中要对当地所拥有的林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并结合林业资源的条件养殖一些鹅、鸭子和鸡等禽类。这些禽类的食物主要以害虫和杂草为主,它可以吃掉林木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害虫,降低病虫害给林木生长带来的一些威胁,促进林木健康生长。而且这些禽类所产生的粪便可以为林木生长提供优质的养分,相比于化学肥料来说这种有机肥料更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促进林业发展过程中生态模式的有效落实。
在开展林业栽培工作的过程中,为了促进生态模式的有效落实,在我国北方可以将畜牧业和林业进行有机结合发展林牧复合型栽培技术,这项栽培技术是在林业多年发展的过程中根据相关的林业栽培经验总结出来的。相比于一般的栽培技术来说,这种栽培技术不仅效率高,而且质量好。不过各地区林业部门一定要结合当地气候自然的具体情况对林牧复合型栽培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对林木的种植密度以及林木之间的距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控制。如果设置的种植密度过大,这就会导致苗木在生长过程中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和养分,大大制约了苗木的正常生长,因此工作人员一定要进行合理密植,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林牧复合栽培技术的应用价值。同时在林业栽培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施肥和灌溉工作,按照林木在每个阶段对于养分和水分的不同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此外在苗木生长过程中还要进行适时适当的浇水,对浇水次数和时间进行合理规划,根据苗木的生长做好相关的除草工作,确保苗木能够吸收到足够的养分。而在种植牧草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牧草的需求做好相应的浇水和施肥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在每年的秋季将牧草生长的土地进行翻耕,同时还要对苗木生长和牧草生长进行有效协调,最大限度地为二者的生长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从而促进林业和牧业协调持续发展。
在南方开展林业栽培工作的过程中,为了促进林业栽培技术的有效发展,可以将果树栽培和蔬菜种植进行有效结合发展果蔬复合型栽培技术。在这种栽培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首先各地区要对地方经常种植的一些果树品种和蔬菜品种进行有效明确,并以此为基础对栽培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一方面为果蔬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成分和充足的光照,同时还要针对当地的自然灾害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果树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出现旱涝和降温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养护工作,保障果树健康成长,提高果树的产量。另一方面还要针对蔬菜和果树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根据蔬菜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适当的施肥和浇水。为了确保给果树和蔬菜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提升蔬菜的产量,保障果树果实的品质,还需要在栽培过程中合理密植,了解不同品种的蔬菜特征,从而对种植密度和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进而促进果树和蔬菜更好的生长。
在林业栽培工作开展过程中,采用营林防治方法来进行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不仅可以保障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而且还可以促进林业保护环境能力的不断提升。不过林业部门在采用营林防治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需要投资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这种病虫害的防治方法适合于比较偏远且种植面积比较广泛的一些林木栽培地区[2]。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此防治技术的防治效果,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在苗木栽培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种植土壤进行有效保护,将土壤的各项指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例如土壤的湿度、硬度、温度等,以免土壤中出现一些病虫害,从而影响苗木的生长;②工作人员要对种植土壤进行定期翻整,保障种植土壤处于干燥疏松的状态,从而有效避免或者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繁殖;③在林木施肥过程中尽量采用一些有机肥,并适时适量地对林木进行灌溉,对土壤结构进行不断优化,从而为林木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保障林木健康高质量的生长;④在秋季工作人员还要将落叶进行及时有效的清理,因为落叶堆积久了会出现腐烂导致大量病虫害的滋生,为了防治病虫害对林木生长造成一定的威胁,需要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清理。对一些遭受病虫害威胁比较严重的林木来说还需要适当地采用一些药物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避免病虫害迅速蔓延给林业部门造成严重的损失。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它属于一种比较环保的病害防治方法,它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生物原理进行防治,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目前在林业发展过程中采用的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利用微生物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微生物的特性对苗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因为微生物和大部分病虫害之间具有相克的关系,在病虫害多发时期工作人员可以将微生物进行科学合理的投放,抑制病虫害的蔓延和扩散,降低病虫害对林木生长带来的威胁。但是此种防治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它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而且还需要一定的专业设备,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需要很大的投入,目前还得不到广泛的实施[3];②利用害虫天敌来对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在大自然中每一种昆虫都有自己的天敌,那病虫害的防治也可以利用害虫的天敌来消灭害虫,这种方式方法不仅效果好,而且效率高,同时还有助于维持当地的生态平衡;③利用小鸟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人员可以在林业种植区域有针对性地投放一些益鸟,因为这些益鸟的食物主要以害虫为主,随着益鸟的不断繁殖,害虫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少,进而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不过在生物防治方法应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对各种防治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握,一旦使用不当就会出现不良的效果,所以在生物防治方法方面还需要科研人员进行不断的研究,不断提升生物防治方法的应用效果。
目前化学防治方法在林业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它的应用过程主要是通过化学药剂来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由于各个林木种植区的自然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不同,其所种植的林木品种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就导致林木出现的病虫害种类也不相同,其在利用化学方法防治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化学药剂也不相同。目前市场上用于防治病虫害的化学药剂种类越来越多,例如三唑酮、多菌灵、石硫合剂等,工作人员要针对具体的病虫害对化学药剂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化学防治方法效率高,质量好,而且需要的成本也比较低,但是化学药剂会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甚至还会影响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林业部门一定要对化学防治方法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工作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来进行化学防治方法的应用,尽量选择一些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以免给周围的生态环境和居民带来严重的影响。
为了促进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效果的不断提升,还需要各地方林业部门针对各地区林业生长情况开展植物检疫工作,对植物进行封锁式检验,对检疫过程中存在的植物生长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同时还要加大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它们的病虫害防治能力和栽培技术水平,促进它们在植物检疫过程中履行自己的责任,从而促进林业栽培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基于生态模式在开展林业栽培工作的过程中,为了提升林业栽培工作的效果和质量,一方面要对林业栽培技术进行不断创新和优化,加大林禽复合型、林牧复合型以及果蔬复合型林业栽培技术的应用力度,促进林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同时还要对林业栽培过程中存在的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对营林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以及化学防治方法进行有效应用,此外还要做好植物的检疫工作,不断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从而促进林业栽培向生态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