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伟民
(常州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3)
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如工匠精神、廉俭文化、人文美学等茶文化内容,有助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饮茶可以修身养性,茶的俭德弘扬了传统文化中的廉俭美德,高校开展廉洁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促使大学生自觉养成自律的行为习惯。茶文化发展历史悠久,战国出现茶叶种植,魏晋茶文化得到快速发展,隋唐发展出茶馆、茶会,清朝茶会融入曲艺,可见茶文化在发展历程中融入百家思想,赋予了茶文化不同的时代内涵,有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茶文化蕴含着工匠精神,高校应当深挖茶文化的思政教育内容,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专业知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促使大学生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茶联、茶典故、谚语等渗透着丰富的茶元素,彰显丰富的茶文化内涵与品茶意境。客来敬茶,茶礼融合礼仪文化与人文情怀,高校文化教育资源丰富,可以深挖茶文化价值内涵,营造文化育人环境,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从而完善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促使大学生可以形成谦逊的处事方式,遇事能独立思考。茶文化可以修身养性,改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从而缓解大学生的浮躁感,找准各自的职业定位。大学教育不仅需要学习专业知识,还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高校在思政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内容,开展茶文化的调研学习,可以改变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知。
文化兴国,民俗活动茶文化扎根传统文化,体现出丰富的民族精神,见证国家历史文明的发展历程。茶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茶事、器物等内容,研究茶文化可以拓宽文化视野。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需要落实茶文化的传播发展,结合民族区域茶文化事例进行文化内容的整理,比如整理人物案例、产业发展、泡茶竞赛等事例,组织学生共同整理茶文化内容,弘扬时代民族精神。另外,高校还可以完善茶文化课程内容,开拓大学生的茶文化视野,通过链式结构思维展示茶文化发展历程,促使学生可以掌握茶文化的历史知识。同时茶文化可以融合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感知,如诗歌、典故、活动体验等。为此高校教师需要发挥茶文化的引导作用,合理调整课程设计,互相穿插茶文化与思政课内容,比如思政课开展品茶活动。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借助翻转课堂、微课制作等方式,融合茶文化与传统美德、历史内容进行视频制作、话剧表演、茶艺茶道活动模拟,从而促使大学生可以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茶文化包罗万象,呈现出不同时期的民族文化精神。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更应当加强茶文化的认知实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三观。为此,高校应当结合思政课程内容、地方茶区茶厂等产业结构,创新教育方式、开展校企合作,从而构建实习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当然高校还可以聘任当地茶文化导师,开展茶文化科技培训以及志愿活动,加深大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落实茶叶的采、制、泡、品、评等流程,让大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当地茶人的生活情况。其实茶人对种茶、产茶、制茶都有自身的体会,学生深入当地茶人生活,可以了解茶叶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从而提升学生对自身的认知,更好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茶文化丰富的德育元素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源泉,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高校可以结合学生课余时间开展茶文化实践活动。如高校可以结合国内先进的活动案例,组织茶艺演出活动、茶艺研讨会,或者引导学生通过师生互动自发组织团体品茶鉴赏活动,并且撰写活动心得或者调研报告,促使学生可以感知茶文化概况、体会茶文化精神。其实高校开展思政教育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设立实践基地,促使学生可以立体感受茶文化内涵。如高校可以设立采茶基地,开展文化节、主题活动、茶园参观、茶馆茶艺培训、茶道礼仪比赛,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静以修身的思想。另外,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学生提供表达空间,促进师生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茶文化讲艺术欣赏、茶艺表演等活动,强化大学生的体验感,促使大学生可以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从而提升自身的品行修养。
高校融入茶文化开展思政教育,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加深两者的紧密联系,通过组织不同主题的茶文化活动来展示思政元素。比如教师可以组织感恩主题的茶艺展示、互帮互助为主题的茶礼仪竞赛等活动,强化学生的体验感,促使学生可以感恩他人的付出,学会帮助他人。茶文化融合现代技术进行思想教学,可以实现茶文化的快速传播,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思政教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排练主题话剧、舞蹈剧在学校公众号上播放,或者展览画报,以唤醒学生对茶文化的热爱。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需要创建系统化流程,促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文化推广,实现茶文化的传播。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茶文化纪录片的播放,组织学生改编茶文化的音乐舞蹈,从而有效改变对茶文化的刻板印象,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另外,高校落实大学生思政教育,需要结合体验式教学模式开展茶文化教育实践,同时结合翻转课堂模式进行线上线下教学,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学习茶文化内容,从而加强茶文化在思政教育的创新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茶文化调研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地采摘、调研进行茶文化研究,并且融合地理、生物等知识对当地的茶文化进行科学探究,从而拓展茶文化研究的方向。茶文化的实践调研范围对调研质量产生一定影响,跨学科调查可以收获更多想法,创新调研内容,从而有效激发茶文化的艺术魅力,展示茶文化的时代精神。当然茶文化的调研与文化、历史、地理等知识息息相关,具有一定教化作用,促使学生在开展茶文化调研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实现学生道德建设,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力。
茶文化的渗透作用离不开教育氛围的营造,简单的上课、办讲座,难以满足学生思政教育需求。其实茶文化内涵丰富,唐代卢仝、宋代苏东坡等文人雅士喜欢品茶作诗,感受茶文化内容,为此高校可以营造茶文化的教育氛围,促使学生可以勇于发表自身见解。比如学校可以组织艺术生在围墙上进行涂鸦茶故事,在文化墙上宣传茶知识,联合茶社团、茶馆组织茶文化系列活动,营造出茶文化氛围。茶文化实践性强,教师单纯授课,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容易降低思政教学效果,对此教师需要改进茶文化与思政教学方式。比如高校可以邀请当地茶人、爱茶人士共同组织交流会;指定专业教师辅助茶文化社团开办,制定系列的社团活动,促使爱茶学生可以进行交流。高校开展茶文化教学需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改变教师讲解为主的思政教育模式,明确茶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言行进行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茶文化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此外,考试不再是评价大学生的唯一标准,开卷考试容易导致学生降低自身要求、产生应付心理,从而不重视思政课程的学习。为此高校需要完善教学考评体系,注重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发挥茶文化修身养性的作用,从而为课堂教学助力。其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穿插茶文化的考评内容,避免教学结束统一考试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教师完成单元教学后,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思政内容与茶舞、茶歌等内容的创作,最后师生打分计入平时成绩;或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小组自发进行茶文化实践活动,结合茶人亲身体验、茶文化旅游胜地调研以及思政内容,撰写实践报告,从而感受茶文化的内涵。教师落实茶文化思政教育,需要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可以了解思政考核的重要性,避免学生出现应付心理,从而提高学生思政教育质量。
高校开展思政教育,需要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引入茶文化,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想修养。茶文化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弘扬着和谐、包容等品质,有助于高校开展德育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三观,引导大学生积极面对生活。思政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还需要唤醒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分辨知识内容,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对此高校需要创建茶文化教育氛围,组织茶文化认知实践,引导学生更好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优化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