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53)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劳动力,而学生在校期间,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是关系提升社会竞争力、实现国家教育战略、促进思想政治素养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高职院校应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共同发挥协同效应,完成心理育人之本分,落实立德树人之重任[1]。
现在,大多数高职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即使他们不是独生子女,家中的兄弟姐妹也较少,加之现代生活品质的提高,许多学生都在优渥的生活条件下长大,对家长的依赖性较强,缺乏生活技能,导致其对新环境适应能力弱、自理能力差。当学生进入高职学校学习的时候,由于远离家庭,他们只能自己照顾自己。这就导致他们面对新的集体、新的室友时难免会出现焦虑的心理,易出现自卑、挫折等心理。这些心理问题在刚进校的学生之中常常出现,也是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2]。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是,这些学生由于从小受到父母的照顾,缺乏生活技能的训练,吃苦能力较弱,在实践过程中缺乏耐心,无法有效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之中,导致出现自卑、抑郁等心理状态,长此以往,学生缺乏自信,甚至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此外,由于社会对高职生的种种“歧视”也让其感觉到自卑。特别是一些即将毕业的高职学生,在就业的时候会面临着种种挫折,渐渐地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在这样心态的影响下,会出现情绪低落、没有进取心等心理状态,进一步影响学生前途。
另外,当前高职学校一部分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在生活中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缺乏表达自己的信心与勇气,在面对校内活动的时候,第一反应是逃避、退缩,不愿展现自己[3];还有极少数人(特别是女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常常具有很强的防御心理,认为别人总是带着某种目的,不愿主动敞开心扉与人交流,长此以往,不利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区别较为明显[4]。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以相关思想观念、政治理念、道德规范有计划地影响其他成员,引导其渐渐形成符合社会所允许的思想道德的一种社会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以心理学知识对个体予以持续、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强化心理素养,进而提高整体素质。
然而,大量实践证实,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活动中巧妙地融合两者尤为必要。首先,两者具有一致的教育目标。两者教育的目标均是将学生培育成可推动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其次,两者教育内容方面具有关联性。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辩证对待人生矛盾”、“向上向善、知行合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等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等内容密切相关。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探索两种教育内容或教学方法相融合非常必要。
3.1 体制上相互衔接。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意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重大意义,并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然而,这些解决思路及方法尚未发挥长效作用,怎样形成长效机制,是当前高职院校重点思考的问题。
首先,应准确定位两者,了解其关联性。大部分高职院校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广泛普及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思想教育,然而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从不同角度出发,其管理部门也有所不同,所以,应加强体制上的无缝衔接,促使教务人员积极参与到思政教育中,并系统学习与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体制上的衔接有助于两者相互促进,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有效帮助学生。
3.2 从教学内容上相互渗透
3.2.1 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对于学生而言,其思想道德素质是其心理活动的方向与主导,而价值观的形成,则是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关键所在[5]。未成年时,学生价值观极易被周围环境及人所干扰,照搬成年人的价值观,并未形成自身的价值理念,而进入高职学习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渐渐成熟,对各种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此时开展心理教育能够解答学生的心理困惑,解决心理问题。在多元文化社会中,心理教育是宽松、自由的,并不是一味地放纵,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巧妙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适当的心理干预有利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2.2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才能够深入理解社会文化,并将其内化成思想道德观念[6]。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是理论知识,传统教学中大多数都是灌输式教育,不注重学生心理所需。为了能够实现高效教学,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重点关注,真正了解其心理所需,基于学生心理特征,寻求最佳教学方法,吸引学生,逐渐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积极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其一,尊重。真正尊重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敞开心扉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其二,引导。高职学生具有好胜、上进心强等特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确引导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其内心得以成长。
3.2.3 统筹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对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而言,家庭的影响较为深刻,学校与学生家庭联系密切,不仅对学生的成长情况了解全面,而且还能指导家长参与到学生教育中,共同教育与见证学生的成长。同时,在学生教育中,社会大环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高职院校应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立足于社会热点及重点社会问题,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讲座活动,也可聘请社会优秀人员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中,逐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水平。另外,组织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认识社会,切身感受社会生活,为接下来步入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
3.2.4 构建网络平台。课外心理活动和网络平台宣传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既属于心理育人,也属于文化育人、网络育人的重要部分[7]。党中央和教育相关部门也十分重视这一部分的育人功能。早在2005 年,国家教育部门结合共青团中央、卫生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其中明确了学校宣扬和普及学习健康知识的重要性,要求其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网站、书籍、板报、主题活动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需要通过“525”活动、心理月报等形式,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还可以通过组织心理剧场、拍摄心理微电影、举办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多形式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
目前,各高职院校在每个学期基本上都会开展主题心理活动,特别是每年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心理情景剧展演、心理素质拓展、主题心理征文、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另外,由于互联网的发达和便利,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心理教育也深学生欢迎。QQ、微信、微博、校园心理网站等,都是学生乐于参与的线上平台。课外活动和网络平台除了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外,在内容方面也要尽可能地选择那些积极正面、富含正能量、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以此来实现对青年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引领。特别是心理情景剧、心理素质拓展、团体心理辅导,这种互动性、体验性很强的活动方式最能激发学生的心理能量,产生深刻的心理体验,从而对其价值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
高职院校学生涉世未深而思想活跃,其人格和思想价值观念都有待进一步发展和稳定。对此,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自信顽强、积极创新的思想,挖掘其潜能,引导学生认清多元文化,促使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