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彦燕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水是园林中不可缺少、极富魅力的景观要素,水影摇曳之美为园林增添生机和动感。对于园林景观设计而言,设计人员应当认识到水体在造景中的作用,并协调水体与植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创造更为美观的园林景观。高质量的滨水景观建设,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与品位,亦可以为城市居民营造舒适、惬意的绿色空间。而要想发挥出滨水景观的作用与价值,除结合当地实际优化景观设计之外,还需做到对景观植物的科学配置与应用,在保证滨水景观符合民众审美需求的前提下,维持景观生态环境的平衡。
滨水植物景观是指在水岸线一定范围内所有植被按一定结构构成的自然综合体[1]。从广义上讲,滨水植物除了常规的水边、水面植物群等,也包括岛、堤岸的植物群[2]。植物在不同条件的水文环境中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会呈现不同的特点。结合植物与水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其分成水生植物、旱生植物以及湿生植物等多种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植物在自身形态、抗旱性与抗涝性等方面存在相应的差异。具体到园林设计当中,设计人员在对水景植物进行分类时,可以结合其自身特点、观赏性等,分成水面、水边与驳岸3 类植物,而在不同的环境、气候条件下,植物的类型也会存在差异,如果可以对这3 类植物进行协调处理,就可以让水岸景观变得更为丰富。对于水边植物而言,主要是用来丰富视线并且改善水面层次的,从而突出景观的野趣,如落羽杉、水杉、水蒲桃等;驳岸植物的应用,则主要是利用垂柳等较为纤细的枝条,去改善驳岸粗硬的外观线条,也可以在岸边种植一些会开花的灌木、地被等来丰富滨水景观;水面植物则根据其生活方式细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等,在水体绿化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常见的挺水植物包括芦苇、荷花等,而浮水植物则包括睡莲、芡实、菱角等,沉水植物有金鱼藻、狐尾藻、苦草等。园林植物在滨水景观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为确保其景观可以充分发挥出应有的观赏、生态功能,需要依据当地气候、环境及其民众审美需求等因素的分析,科学选择并应用植物。以深圳市为例,深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0℃,且该地区有着充分的光照和降水量。目前深圳市滨水景观公园的建设,水边植物主要有大叶紫薇、软枝黄蝉、凤凰木、黄槿、小叶榄仁、木棉、大红花、黄金叶等,驳岸植物主要采用垂柳、落羽杉、红花羊蹄甲等植物,水面植物通常采用睡莲、池衫、铜钱草、荷花等。
在水面植物选择中,应当结合滨水景观的实际进行处理,同时结合考虑土壤、水流等因素,对所选植物是否影响邻近植物进行分析。此外,还要分析植物的观赏效果,避免岸边植物种植密度过大,影响游人的观赏。
对于驳岸植物的选择,应当选择耐水湿能力较强、扎根情况较好的植物,比如乔木、灌木等,并用自然种植的形式进行处理。为了确保景观的完整度,需要合理配置各种植物,不能让植物种类过于单一,也不能让某种植物过于突兀,做到每个季节都有景可赏。
在堤岸边的植物选择上,应当强调设计性和功能性。对于休闲性和观赏性的公园,可以在驳岸边种植一些垂直绿化的植物,并把握好植物的密度,确保植物景观性。对于河道附近的绿化,需要强调层次感与空间感,适当缩小种植的密度,且保证植物品类较为丰富,让景观有层次感。
滨水植物不同于常规陆地植物,可以很好地适应靠海、靠湖泊等的潮湿环境。而在选择滨水植物时,要想发挥出植物的作用与功能,需秉持着层次合理搭配的原则,以展现出滨水景观的空间层次感。在水生植物的设计和种植时,应当搭配乔木或灌木,并搭配种植沉水植物、浮水植物等,让空间感更强。在植物搭配时,可以选择一些茎叶较为发达的植物,这样可以很好地阻挡水流,如果想要吸收污染物,可以多选择根系较为发达的植物,这样可以让景观效果更为美观,也能丰富物种的多样性。在对湿地植物进行处理后,可以让自然美体现得更为明显。在具体设计中,可以结合植物的适应性进行选择,在深水区、浅水区分别搭配,从而产生明显的渐变效果。对于山脚等位置,不要种植水生植物,即使要种植,也要在外边加上金属网,避免其蔓延生长。以深圳洪湖公园为例,这个以荷花为主题花卉的深圳市市级公园,通过结合不同的水域形式,采用不同的植物配置形式,打造多样的水面景观。如在有宽阔水面的莲香湖遍植荷花,给人以壮观的视觉感受,形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秀丽景观;在狭小水面的爱莲桥头边,设置太湖石,再加以点缀再力花、千屈菜等,水面点缀睡莲,形成色彩及层次丰富的景观;在有带状水域的静逸湖,则在驳岸浅水处列植鸢尾、美人蕉等,水面种植睡莲,衬以沿岸种植的大王椰和假槟榔,自然驳岸的丰富线条与线性植物的优美相互搭配,使得驳岸景观更为丰富生动[3]。
在选择与应用园林植物时,设计者需充分考虑到景观的四季性,所以在配置植物时需要以当地气候规律为依据,在遵循植物生长规律的前提下,以常绿植物为基调,进行不同季节开花植物的合理搭配,如在滨水景观中种植春天开花的风铃木、夏天盛开的紫薇等。
滨水景观中园林植物的应用,除配置常规的本土植物之外,还涉及对外来植物的应用。而在引进外来植物时,应避免盲目引进,需要结合当地环境、气候等情况,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同时,在保障外来植物成活率的前提下,尽可能引进具备地方特色的植物,以此提升滨水景观的整体观赏性。
当前人工式驳岸水景的建造较为常见,因其形式的固定性,在配置滨水景观植物时通常采用挺水、沉水、浮叶等类型植物来美化景观。如在具体配置过程中,选用王莲、睡莲等浮叶植物,狐尾藻等沉水植物进行景观的搭配,并在岸边合理设置乔木、灌木类植物,起到弱化驳岸形式单调的作用,并提高水体景观的丰富度。同时在配置植物过程中,可以借助驳岸的线条与水面形成动静结合的水面倒影,提升滨水景观的整体美观效果[4]。
亲水性特点是衡量滨水景观的关键性指标。对此可立足于滨水游览的角度,充分发挥出不同植物搭配的空间层次感,构建出具备动态结合特点的滨水景观,进而满足民众的多元化审美需求。针对可亲水式滨水景观的设置,需要重视对水面空间的合理设置,结合对水葱、美人蕉等水生植物的应用,提升滨水景观的整体美感。
相较于园林中滨水景观而言,滨河景观更为狭长,且大多位于城市中心位置[5]。针对滨河景观的设置,应突出其功能性、美观性的特点,所以在选择与应用植物过程中,应重视对植物空间与搭配的考虑。同时,因近几年环境污染的愈发严重,导致河流污染情况不断加剧,所以在选择植物时,可以种植兼备美观性、吸附毒物质功能的植物。以秦皇岛汤河公园为例,该公园在建成前为垃圾场,河流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对此,在建造滨水景观时,设计师大量应用金鱼藻、金银莲花、野菱、狼尾草等植物,在提升滨河景观美观性的同时,也起到治理河流污染的作用。
滨水景观与小品的结合十分常见,而在建设小品结合式水景时,需要避免出现植物过于抢眼的问题。依据对景观小品外形、结构、大小的分析,合理控制滨水植物的比例,实现建筑造型美与植物自然美的有机融合。同时,水生植物有着更为丰富的形态和颜色,在搭建景观小品结合式景观时,可以充分利用水生植物点缀景观。以广州云台花园为例,在配置滨水景观时,其景观焦点为白色网状小品,为衬托出小品的造型美,该景观的背景利用山棕、大王椰子等植物进行设置,再用梭鱼草、美人蕉、再力花等水生植物加以点缀,使得滨水景观的整体美观度得到提升,使游客在景观中惬意、舒畅的游览与休憩。
综上,滨水景观的配置在我国各大城市中非常常见,而为了确保滨水景观发挥出应有的观赏、生态功能,需重视对植物的合理应用与选择,依据不同景观设计需求,结合对当地实际环境情况的分析,选择契合滨水区域生长的植物,并合理控制其种植比例,确保滨水景观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