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市国家森林城市树种规划

2021-12-08 22:23陈朝国高成广
现代园艺 2021年19期
关键词:澄江乔木树种

陈朝国,高成广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

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全国规划》目标提出到2025 年要建成300 个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指城市绿化环境以乔木为主体,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服务群众、稳定城市生态、满足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城市人文环境等作用,且对应指标均符合《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要求的城市[1]。树种规划是通过对区域树种资源和典型群落调查分析,研究树种种类、运用、群落配置等内容,结合城市特点规划出基调、骨干、一般树种等植物类型的过程[2]。国外有近自然林业、森林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生态理念,城市森林发展体系较完备,在树种规划方面有类似的城市树木和行道树规划可借鉴。我国森林城市建设正处于发展期,“创森”形式和内容逐渐多元化,“创森+五位一体”的内涵不断丰富,通过鼓励森林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等,努力建设森林小镇、森林家园、绿色生态水网等,整体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国内树种规划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一部分,主要通过调查、综合评价等方法“模拟自然”并确定树种比例。

树种规划在森林城市建设中至关重要,只有选择符合城市地理特征、功能要求、城市人文需求、生态功能需求的园林树种,才能有效提升城市面貌与生态环境,反映当地特色文化风貌,最大化发挥城市综合效益。目前我国森林城市缺乏针对性树种规划标准,园林植物规划方法一般,导致“千城一面”现象明显。

1 规划区概况

1.1 基础条件

玉溪市澄江市地处于滇中地区,市域呈“七山两水一分坝”的格局。市域内河流湖泊丰富,南拥抚仙湖,东临南盘江,全市河道沟渠交错纵横,水资源丰富。属中北亚热带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区,月均温8.3~20.5℃,年降雨量945mm,肥沃的红壤广布,适宜滇中区域大多数植物生长。境内山体高差明显,海拔相对高差1492m,半湿润常绿阔叶林较典型,水平和垂直植物区系特征明显,植被类型较丰富。

1.2 森林城市及树种规划现状

2018 年根据《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对澄江市森林城市建设调研评估中,依然有城区街道绿化、乡土树种使用、道路绿化率、城区乔木种植比率、水岸和村屯绿化率6 项未达标,林地土壤保育、森林抚育与林木管理、科技支撑、森林资源与生态功能监测三项需加强,市域森林覆盖率、乔木种植比率、树种丰富度、近自然度、生物多样性等指标均达要求,可进行提升。《澄江县国家级园林城市规划》《澄江县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澄江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澄江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等地方文件,对澄江市规划树种都有涉及,但缺乏完整的城市森林树种规划。

2 森林城市树种规划

2.1 规划原则

2.1.1 地带性树种恢复为主,适地适树。城市森林树种规划应考虑地带性气候、水平与垂直环境特性、温湿变化、气象类型等植物区系特征,适地适树地选择植物,最大限度提高物种丰富度与生态稳定性。通过分析区系特征,尊重原自然群落特性,选择符合绿化需求的地带性树种,构建城市地带性景观骨架[3]。澄江市为中北亚热带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积温热量丰富、降水充裕、湿度明显,四季气候有差异,适合云南大部分植物生长。处于低纬度地区水平特征多样,植被以松林、桤木林、柏树林、桉树林、油桐等半湿润阔叶林最为典型,且丰富度高。梁王山与南盘江1500m 高差呈现出多样化的植物垂直特征,地带性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从低到高海拔地区逐渐降低,从低到高依次分布干热河谷特征植被、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云南柏松类林木、高海拔以华山松为主。除地带性阔叶林外,柏树、华山松、云南松、滇油杉等暖温性人工针叶林地带性明显,灌木以杜鹃、铁仔、白刺花最为典型。

2.1.2 乡土树种为基础,外来树种谨慎引进。树种选择需考虑植地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地域性乡土树种对种植区的地理、气候、文化具有较强适应性,易形成具有乡土性的地域景观,外来树种需适当引进。滇中地区因特殊的气候条件,据统计,拥有300 多种优良园林植物资源,应选择性运用。澄江市古树名木的历史悠久,有最具代表性的乡土树种,据《澄江县古树名木图鉴》统计共680 株,涉及漆树科、桑科、榆科等20 科29属32 种,其次为滇朴、冬樱花、球花石楠、桤木、清香木、华山松、黄连木、黄葛榕、桂花、滇润楠、旱冬瓜、香樟等对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及地理情况长期适应的乡土性树种,可重点运用。

2.1.3 遵循“近自然”群落原则,促进森林生态稳定。城市森林树种选择以“近自然群落”植被恢复为理念,最大化“模拟自然”,营造生态系统丰富和景观结构多样的“近自然森林城”,实现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统筹山水林田等要素,合理搭配乔灌草类型与层次结构,使林果花等生态化,打造“四季皆绿、四季有花、四季变化”的城市森林景观[4]。澄江市分布暖温性针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林、稀树灌木草丛、灌丛、人工林等6 个主要植被类型,植物群落演替自然度高,优势显著。

2.1.4 应统筹多种规划,实现城乡景观协调化。结合城市树种相关规划,开发利用优势树种与潜力树种,形成地方植物资源库,以乡土树种对城区、城郊、乡镇进行规划,统筹协调城乡生态景观,实现从植物种到生物圈的协调统一,提高森林多样性和效益高效性。如《澄江县城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中,规定了运用香樟等基调树种,滇润楠等骨干树种,蓝花楹、非洲茉莉、常春藤等一般树种,及黄葛榕和荷花等市花市树。《抚仙湖湖滨区生态恢复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提出抚仙湖缓冲带主要运用红柳、滇朴等8 个主要树种,及香樟、叶子花、粉花绣线菊等多种乔灌草植物。《澄江县2016 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中,根据植物强抗性、观赏性等特点,选择华山松、清香木、桤木、冬樱花为石漠化主要造林树种,“澄江二调报告”也提出了抚仙湖面山不同地质对应树种。

2.2 规划内容

2.2.1 比例规划。①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搭配能呈现出季相变化,接近次生林群落比例能保障生态平衡稳定,且产生四季季相景观。②乔木与灌木树种比例影响景观差异,乔木对城市覆盖率和群落结构的保持有主导作用,固碳、防噪、滞尘等功能更强,效益远大于灌木。③速生、中生和慢生树种比例规划可维持景观持续性,塑造近、中、远期植物群落景观。④乡土与外来树种比例影响群落稳定性,乡土树种适应性强,适当引进符合当地生境的外来种可丰富植物多样性。⑤木本与草本植物比例能丰富空间类型,木本植物为主要空间营造植物,而草本植物以林下活动区域和增加城市绿量为主。⑥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比例最能体现了植物生长地气候带特征,可指导地带性树种规划。

2.2.2 树种规划。①基调树种。形成城市统一基调的树种,数量最多,种类少。1979 年陈俊愉先生提出的基调树种数量标准为1~4 种,综合分析多个城市现行绿地规划多为3~6 种及以上。树种需结合城市地带性及地域特色进行选择,一般具有强适应性、乡土性和景观性等特点,能展现城市生态美。如广水市选择麻栎、女贞、枫香和紫薇作为基调树种,是考虑了广水市以落叶树为主的城市风貌、半自然群落中生长较好的植物和地带性特征等选择标准[5]。②骨干树种。城市森林中主要观赏树种,具有适应性强、观赏性高等特点。种类比基调树种多,综合分析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多为5~13种或者更多,但数量比基调树种少,对城市景观具有点缀作用,在统一风格中展现特色性景致。多种植于景观节点、景观道路、广场、公园等活动区的重点位置,常为视觉中心点。通常选择具有观花、观叶、观果、有香味、造型美的强适应性植物。③一般树种。衬托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可丰富植物群落配置、展现植物景观多样性等,种类较多。如昌宁县为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和色彩丰富性,选择了17 种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树种,其中乡土树种为主,用作孤赏树、园景树、行道树、庭荫树等各类型绿化。④市花市树。城市形象的代表,不仅要考虑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美观性、生态性,更要能展现城市的文化特色。除了有较高的观赏或者经济价值,更要适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应兼具自然和人文双重特色的代表,能得到人民的普遍认可。如北京市1987 年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月季、菊花为市花,国槐为市树的议案。

2.2.3 专项规划。①基底森林。主要包括城市森林公园、森林单位社区、森林居住区、森林街区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区域,森林有机连接度较高,同时也是城市景观风貌展现的主要部分,树种选择针对具体环境特点进行规划。公园以观赏性较高的树种进行景观提升,街区则以防噪音、防尘、防光污染、树干高且适应贫瘠环境的树种进行规划,单位和居住区更多考虑树种安全性、利于人体健康、与建筑搭配和谐等特性。②廊道森林。廊道森林连接了城区、郊区与山区,主要以贯穿式的河流和道路为载体,促进城市与村镇之间的联合,对于景观营造和生物多样性保持意义重大,主要为市域绿荫道路、生态廊道、防护林带等。森林道路廊道树种需要考虑抗风沙、抗有毒有害气体、耐贫瘠、抗污染等条件,并满足景观、环境提升等共性需求。森林河渠廊道需要考虑耐水湿、耐贫瘠、保持水土等共性需求。对于城市廊道,还需要着重增强植物景观性及遮阴性,最大程度体现城市面貌,城郊道路廊道,考虑近自然性高于景观性,满足生物生境和廊道需求,城市河流廊道景观和生态需求大于乡村,乡村道路廊道主要考虑景观和经济需求,可要适当种植经济观赏植物,乡村以生态保护为主。③斑块森林。斑块森林相对廊道和基底尺度偏小,主要是风景区、森林村镇等点状绿色空间,斑块森林同样具有其他绿地所具有的效益。树种规划时需要考虑其特性,及其与廊道、斑块的结合,森林斑块主要为了展现多样性景观、辅助完成城市森林景观网。树种多以各地特色性植物为主,比如营造花果主题村、颜色植物主题村、林荫停车场等特色点状森林。

3 澄江市树种总体规划

3.1 基调树种规划

根据基调树种规划原则,一是选择生长良好的乡土树种,于古树名木中选取观赏性乔木,为滇朴(Celtis tetrandra Roxb)、球花石楠(Photinia glomerata Rehd.et Wils)2 种;二是选择澄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运用且表现好的基调树种,为小叶榕(Ficus concinna Miq)、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inn)Presl]、山玉兰(Magnolia delavayi Franch)3 种常绿乔木;三是选择能展现澄江市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地带性特征、乡土风貌的树种,选择落叶观花乔木紫玉兰(Magnolia liliflora Desr)1 种。常绿与落叶树种比例为4∶2,观花、观叶与观形树种比例为2∶1∶3,均为长势好且有代表性的乡土树种,共计6 种。

3.2 骨干树种规划

根据骨干树种规划原则,一是选择乡土树种中观赏性较高的树种,具体为云南山茶(CamelliaretiCnlataLindl)、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蓝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 D.Don)共4 种;二是结合澄江市森林城市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选择其中观赏性高、适应性强的树种,具体为白玉兰(Michelia alb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Thunb.)Lour]、滇润楠(Machilus yunnanensis Lec)、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ar f.atropurpurea(Jacq.)Rehd]、雪松[Cedrus deodara(Roxb.)G.Don]、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共6种;三是运用当地地理环境下表现良好的观赏性乔木,具体为银杏(Ginkgo biloba L)、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 L)共2 种。常绿与落叶树种比例为1∶1,观花、观叶与观形树种比例为5∶4∶3,均为长势好且有代表性的乡土树种,共计12 种。

3.3 一般树种规划

根据一般树种规划原则,澄江市树种规划主要考虑丰富景观层次,类型包括乔木、灌木、地被、藤本。乔木主要为澄江市生长状况良好且观赏特性良好的乡土树种,灌木、地被及藤本为澄江市常用植物,及相似环境下长势较好的树种。乔木类选择冬樱花[Prunus cerasoides var.majestica(Koehne)Ingram]、云南樟[Cin-namomum glanduliferum(Wall.)Nees]、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等21 种;灌木类选择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云南含笑(Michelia yunnanensis Franch.ex Finet et Gagn)、紫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 var.atropurpurea Chenault)等16 种;地被类选择波斯菊(Cosmos bipinnata Cav)、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Buch.-Ham.ex D.Don)、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 DC)等12 种;藤蔓类选择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sinensis(Tobl.)Rehd)、紫藤[Wisteria sinensis(Sims)Sweet]、迎春花(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等6 种。

3.4 市花市树规划

根据澄江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澄江市经过调查、规划、评审、备案、运用等程序,推荐市树为黄葛榕(Ficus virens Aiton)和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Levl.)Airy Shaw],市花为荷花(Nelumbo SP)和云南樱花[Cerasus cerasoides(D.Don)Sok.var.rubea]。

4 澄江市树种专项规划

4.1 城区福利空间树种规划

主要包括澄江市建成区内的7 处公园绿地、19 条城市主要道路、20 个居住小区、50 个单位及城区内分布地面停车场,根据“创森”指标需对公园进行景观改造,达标道路提升为景观道,未达标道路、小区、单位提升绿化率,地表停车场提绿和扩建。公园最能反映城市的生活文化水准和城市风貌,主要选择香樟、山玉兰等观赏性乡土乔木24 种,杜鹃、云南含笑等观赏性灌木9 种,考虑以山玉兰等冠大乔木营造私密空间,以滇朴等5 种高枝乔木营造疏林活动区。道路区分一般道路和景观道路,常选择冠大荫浓、观赏性高、抗性较强、无毒无飞絮、耐修剪的滇润楠和黄连木等常绿或落叶乡土乔木,景观道以银杏、蓝花楹(Jacaranda)等9 种景观性骨干树、市树为主,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千层金(Melaleuca bracteata F.Muell)等观赏灌木地被因地配置。森林社区植物要求无毒无害、无刺激性气味、可观叶观果等,乡土乔木(中小型为主)以紫叶李、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等12 种为主,适当搭配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inn)等6种观花灌木、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 Ker-Gawler)等5种观赏性地被、紫藤等4 种垂直绿化藤本植物、以及按需种植栀子花等5 种屋顶绿化植物。林荫停车场选择树冠大根系深、无落果落枝飞絮、无分泌物、无病虫害的香樟和银杏等5 种乡土乔木,按实际搭配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等5 种绿篱,以及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等植草。

4.2 城市面山树种规划

澄江市近城面山区山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植被面积缩减、生态受损,抚仙湖区域面山因坡度陡峭植被难以生存。城区面山需要恢复原生态土地,树种选择以该地原生长的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桤木(Alnus cremastogyne Burk)等针、阔叶林植物为主,合理搭配原乡土性灌木毛鹃(Rhododendron pulchrum Sweet)等地被,和草本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野丁香(Leptodermis Wall)等,最大程度展现地带性特征。对于石漠化土地,需选择适宜该类型土地生长的华山松、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等乔木,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 Wall)、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等灌木,和拟金茅[Eulaliopsis binata(Retz.)C.E.Hubb]等耐贫瘠、耐干旱、抗病虫害、萌蘖性强的地被草本[6]。抚仙湖面山陡坡部分,树种主要选择耐贫瘠、根系发达固土力强的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马缨花(Rhododendron delavayi)等中小乔木,短萼海桐[Pittosporum brevicalyx(Oliv.)Gagnep]、非洲茉莉(Fagraea ceilanica)等灌木,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Buch.-Ham.ex D.Don)、滇龙胆草(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ex Hems)、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等地被,建成近自然化群落。共选择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桤木等16 种面山原生地带性乔木,云南含笑、碎米花杜鹃(Rhododendron spiciferum Franch)等19 种面山适生灌木及地被,黄连木、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等9 种抗石漠化乔木,马桑、拟金茅等11 种抗石漠化灌木及地被。

4.3 生态廊道树种规划

主要包括道路绿化带和滨水区的植物带,是生物多样性和城市景观建设重要部分。生态廊道不同于城区景观道,前者重生态,后者重景观。生态廊道主要为生物多样性空间,完成生物流以保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连通性,同时具有交通功能。树种规划时以乡土树种营造近自然化植物群落,并具有一定的景观性。选择广玉兰、红花檵木等乡土性乔灌木各10 种,及头花蓼、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L.)Trimen]等10 种常用地被。

滨水绿廊为城市湿地生态的重要部分,具有净化水体、保护湿地生态、提供水边活动空间、提升湿地景观等重要功能[7]。树种的选择首先按离水远近分为水生、湿生、陆生3 类,按搭配层次多样性分为乔木、灌木、草本花卉至少3 层,树种要耐湿旱、耐贫瘠、根系发达,均需要考虑观赏性和乡土适宜性[8]。共选择菖蒲(Acorus calamus L)、水葱(Scirpus validus Vah)等耐水湿草本9 种,垂柳(Salix babylonic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等耐湿乔木8 种,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迎春花(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等耐湿灌木8 种,香樟、桂花等近水陆生乔木12 种,鸡冠刺桐(Erythrina crista-galli L)等陆生灌木8 种,野丁香、鸢尾(Iris tectorum Maxim)等陆生地被8 种。

4.4 村镇绿化植物规划

澄江市有2 个街道、3 个镇,322 个自然村,以及托管部分乡镇。近年美丽乡村建设一定程度改善了乡村面貌,但村庄内绿化面积较少而且单一,景观效果较差。森林小镇处城乡之间,景观应避免全部城市化和纯粹的乡村化,需对小镇主要道路、单位、民宅、公共绿地等进行绿化。森林村庄树种规划要结合村庄特点进行,形成有树、有花、有果、有草的景观,最终形成村中有林、林中有村的格局,主要对村外围环衬林、村庄农田林网、村内的村道两侧、村庄人家庭院及周围、村庄的公共休闲绿地、村庄的河渠等区域进行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其中环衬林以显著抗旱、湿、贫瘠、风尘、病虫害特征树种杨树为主,选择广玉兰等13 种强抗性乔木,海桐、枸骨(Ilex cornuta)等7 种强抗性灌木为主;农田林网以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核桃(Juglans regia)、滇合欢(Albizia simeonis Harms)等15种耐旱乔木,垂柳、池杉[Taxodium distichum var.imbricatum(Nuttall)Croom]等8 种耐湿乔木,桑树、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Maxim.)Li]等9 种抗性灌木;休闲绿地及庭院选择有观赏特性、经济效益、功能性的乔灌木,选择红枫等14 种观赏乔木,石榴(Punica granatum L)、樱桃(Cerasus spp)等8 种观赏果木,茶梅(Camellia sasanqua Thunb)、棕 竹 [Rhapis excelsa(Thunb.)Henry ex Rehd]等观赏灌木,蔷薇(Rosa sp)、炮仗花[Pyrostegia venusta(Ker-Gawl)Miers]等6 种垂直绿化植物;河渠以垂柳、芦竹(Arundo donax)、鸢尾等湿生及水生植物为主。

5 结论与讨论

总之,森林城市树种规划需结合城市植被生活型谱、自然群落种间关系、植物生长特质、地带特征、乡土植物资源等条件,确定拟建人工群落的乔灌草比例、植物组合方式、适生植物种类[9],搭配出最能展现城市景观风貌、维护生态稳定、反映乡土文化特色的城市森林景观。但树种规划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对乡土树种的界定缺乏具体标准,云南乡土植物与澄江市乡土植物差异小,本地特色园林植物资源少。其次,原地带性植物恢复难度较大,城市面山原自然林已退化为耕地,原野生树种引种驯化较少,无法恢复原生植被景观。第三,城市化下建筑密集、土地硬化等导致种植空间受限。建议各城市适当引种适应当地环境的外来物种,并合理配植当地乡土植物,保护好生态脆弱地植物群落,增加乡土植物资源储备,在城市人居环境规划时合理预留绿地空间。

猜你喜欢
澄江乔木树种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深析乔木移植栽培技术
澄江市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成效·问题·对策
人工营造混交林树种的选择与配比
找出犯罪嫌疑人
超级隐身术
第二次手术
第二次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