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 苏建兰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目前,宾川的早熟优质鲜食葡萄基地建设效果显著,已位居全国县级首位。2019年,全县水果种植总面积达20240hm2,总产量62.92万t,总产值47.16亿元;其中葡萄面积10826hm2,总产量42.07万t,产值31.64亿元。葡萄产业作为宾川地区的支柱性产业,其对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2018年1月2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就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提升农村产业的竞争优势,针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提出了通过健全乡村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来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美丽乡村的总体要求[1]。
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当前,宾川葡萄产业发展存在精品化程度低、品牌欠缺知名度、产品精深加工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阻碍宾川葡萄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问题的改进不能只依靠政府、企业或是农户其中一方的力量,只有通过多方配合,同时转变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将产业发展不断融入到乡村振兴中,才能更好地推动宾川葡萄产业发展。
为了探讨宾川葡萄产业发展,从全国葡萄产业发展的相关文献入手,通过知网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查询,利用文献归纳法,并以“葡萄产业”、“乡村振兴”为关键词进行索引,对近20a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同时尝试提出新的研究思路。为了解决宾川葡萄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融合乡村振兴背景实现宾川葡萄产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找到适合宾川葡萄产业发展的路径。
相较于国外而言,我国葡萄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年我国葡萄产业也得到了大力推动和发展,发展势头不断向好。目前,我国已发展成为最大的葡萄生产和消费国[2]。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国内学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研究范畴主要包括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发展对策等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旨在为宾川葡萄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基础,同时促进我国葡萄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从葡萄种植范围来看,目前我国已有32个地区种植葡萄,世界上主要的种植品种以及加工类型在我国的葡萄产业发展中均有涉及,在产业规模、产品质量、种植技术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同传统的葡萄种植强国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3]。葡萄种植结构不合理,地区之间同质化程度高没有形成差异,且种植标准化程度低,农药化肥使用过度导致产品品质受损等问题制约了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4]。以上学者提出的观点是我国葡萄产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宾川县葡萄产业发展也存在上述学者提到的问题,但是国内学者关于宾川葡萄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文献数量较少。从现有文献来看,我国学者苏月[5]介绍了宾川县葡萄产业发展的优势以及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探讨。除此之外,国内学者王如雪[6]结合宾川葡萄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产业发展过程中除了上述普遍存在的问题外,还从种植户、市场、自然环境3个方面进行问题分析。
从不同学者关于国内葡萄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我国目前的葡萄产业的特点是种植区域广、种植面积大、种植品种多,但是种植的精品化程度低、种植管理较为粗放,标准化种植在我国的葡萄产业发展中推广难以实施。因此,我国葡萄产业在今后发展中更应该注意质量的把控。除此之外,就宾川葡萄产业发展现状的文献来看,在宾川葡萄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制约其发展的最大问题是种植标准化程度低、种植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低、商品的同质化程度高未与其它地区形成差异竞争,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因此,加强葡萄标准化种植推广,完善葡萄品种熟期结构调整填补空白市场,发展产品精深加工增强抗风险能力,形成一套合理的产业发展体系对于宾川葡萄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针对于宾川县乃至全国的葡萄产业发展现状,我国学者多从微观的层面对葡萄产业发展的对策进行研究,大部分学者通过葡萄种植管理以及葡萄销售2个方面对国内葡萄产业发展对策进行研究。
2.2.1 葡萄种植管理方面
我国学者蔺子荣[7]指出,我国葡萄在种植技术方面欠缺对优质种质的繁育并且标准化程度较低,应加快葡萄新品种的引进以及优质苗木的培育,同时推广标准化的栽培模式。除了种植技术,还有学者从葡萄病虫害防治方面对国内葡萄产业进行研究。段长青[8]研究发现,由于我国葡萄种植面积及区域的不断扩大,加之农民在种植过程中不注重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使得葡萄病虫害防治的难度增加,并提出了规范葡萄苗木繁育等建议。针对宾川葡萄的种植,国内学者也从灾害防治、种植标准等方面进行研究。何建群[9]指出,宾川县6月进入雨季后是病虫害的高发时期,因此要及时进行葡萄避雨棚搭建;刘凤弼[10]制定相应的生产标准以确保宾川葡萄的产品品质及安全,通过对土壤、产量、群体数量等一系列标准的制定来促进宾川葡萄产业的发展。
在种植管理方面,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并对比以往学者提出的葡萄产业发展对策以及近年宾川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可以发现,由于缺乏技术的支持以及资金的投入,导致国内学者提出的建议难以实施。同时,宾川地处云南山区地势多以山地为主,宾川的葡萄种植大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是典型的小农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下单个农户的种植规模、种植成本有限,农户在种植过程中种植管理多以个人经验为主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科学管理、标准化种植的概念较弱。因此,在这种情形下推广大规模的标准化种植较为困难。在目前来看,宾川县葡萄产业在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并且不断有新问题涌现,阻碍其发展。而国内学者关于这部分问题的解决对策大多只停留在理论阶段且较为简略,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解决方案。
2.2.2 葡萄销售方面
国内学者陶然[11]指出,葡萄市场的变化受需求以及季节变化的影响,因此需要制定价格标准来稳定销量。在品牌建设方面,蔡全新[12]提出在葡萄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依靠新技术提升产品品质以及附加值,并通过各类媒体和产品推介会扩大产品品牌影响力。徐歉[13]指出,宾川葡萄虽已销往全国各地以及周边国家,但销售市场依旧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要加大对市场的开发并且规范市场管理。何影[14]从生产、流通、零售3个环节就宾川县葡萄产业销售模式优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杨爱兵[15]指出,7—9月葡萄集中上市是导致葡萄价格波动较大的主要原因,农户效益难以保证。因此,建议适度改良种植品种结构错峰上市,缓解市场压力,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我国葡萄产业在销售上的问题主要是缺乏定价标准,产品价格受市场波动较大。同时,由于国内适宜葡萄种植的地区较多,且我国的葡萄种植面积较大,这就使得葡萄的销售时间过于集中,大大影响了种植户的议价能力。并且国内葡萄产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对于产品品牌的打造不够重视,使得市场上欠缺知名的鲜食葡萄品牌,导致消费者在选择时没有目的性。对于宾川而言,除了国内葡萄产业在销售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外,最主要的问题是销售模式过于单一。长期以来宾川县葡萄的销售主要依靠传统的采购商直接收购的方式进行销售,中间的流通环节过多直接导致了供需信息不对等,种植户利益得不到保障。近年来,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有部分农户开始尝试进行线上销售,但是由于农村电子商务对于人员要求较高,需要农民使用互联网等新媒体,而在农村地区新销售模式的应用又缺乏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这使得宾川在葡萄销售模式的转变上发展缓慢。
国外葡萄产业发展较好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由于这些国家有较好的自然资源、专业的生产管理以及冷藏技术,对推动葡萄产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这部分国家对于葡萄产业的研究也起步较早,理论也较为全面。
从产业研究方面来看,有学者提出将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相结合,减少行业信息传达的滞后性,以此加速葡萄产业发展[16]。也有学者通过产业发展过程、模式以及趋势3个方面对新西兰的葡萄产业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增加国际营销可能性的直接、间接方法”[16]。除此之外,国外学者通过对葡萄的不同用途进行细分,总结了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酿酒葡萄的种植比例最高[17]。
从技术研究方面来看,外国学者也通过不同角度进行拓展研究。在葡萄种质资源选择及培育方面,国外目前已建立起特色的葡萄品种改良中心,且拥有3500个葡萄优良品种,优质的葡萄品种能够帮助农户获得更多的市场青睐[18]。从种植技术上看,有学者提倡使用遥感技术检测,提前发现葡萄病虫害,以此减少不必要的损失[19]。除此之外,有学者提出美国作为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葡萄生产国之一,其葡萄种植历史悠久距今已200a有余,加利福尼亚和密苏里等区是美国的主要葡萄种植地,美国的葡萄种植机械化程度高,操作科学规范[20]。
从产业延伸方面看,国外学者对提升葡萄产品附加值以及发展葡萄旅游也有较多研究。有学者研究法国葡萄产业,指出法国葡萄产业主要以葡萄酒加工为主,发展重点也是提升葡萄酒品质[21]。除此之外,国外学者通过对葡萄酒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将其分为2大类,酒庄线路模式和葡萄酒旅游中心模式。对于游客的研究,游客一般都有较高的学历、有专门的职业、较高的个人和家庭收入[22]。
总体来说,对葡萄产业的研究,国外学者涉及较多,在研究理论的同时也注重实践研究。国外学者注重葡萄产业的多产业融合发展,在提升产业影响力的同时也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利于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国外在发展葡萄产业时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因为葡萄产业效益高就盲目种植,而是以产业延伸作为其发展重点,不仅拓宽了产品品类,也为地方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将产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国外相对成熟经验为我国发展葡萄产业提供了理论及实践基础。但是,国外先进的经验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我国,因此不能完全照搬,要结合实际走适合我国葡萄产业发展之路。
通过对国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国外学者关于葡萄产业的研究较多,国外葡萄产业发展较早。因此相对于国内而言,国外对于葡萄产业研究所总结的理论也较为全面,涵盖了葡萄从种植到生产加工再到销售的各个方面,尤其在葡萄精深加工方面的研究较为发达。国外葡萄种植强国在葡萄种质培育以及机械化种植方面发展较好,如美国,这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品质,也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除此之外,在产品深加工方面,法国是世界上著名的葡萄酒产地,法国在葡萄产业发展中注重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升葡萄酒品质以获得更高的市场利润。在发展服务业方面,澳大利亚在1998年举办了第一届葡萄旅游会议,以此来推动国内的葡萄旅游业发展。国外在葡萄产业发展的方式上更加注重多产业的融合发展,而不是单单只发展葡萄种植业。产业融合发展使产品的种类得以丰富,不仅可以迎合市场需求,同时也增强了产业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对于宾川县葡萄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而言,结合国外葡萄产业先进的经验,大致可以从种植技术、产业延伸、产业融合3个方面进行改进。种植技术方面,地方政府可以加大与农林类院校或科研院所的合作,培育改良适宜当地种植的葡萄树苗。积极成立农民合作社,整合农民的土地资源,这样既能保证有稳定的资金投入,也有利于标准化种植的推广。同时加大对职业农民的培养,培养一批“会种植、会管理、会销售”的专业农民,以带动当地农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延伸方面,目前宾川县的葡萄产业主要是以葡萄种植为主,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学习国外产业升级的经验,除种植业以外可以增加葡萄的精深加工,生产一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如葡萄酒、葡萄籽保健品等,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这也符合云南省“十四五”规划中所提到的“三张牌”战略。产业融合方面,大理作为“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重要城市,宾川鸡足山又是大理旅游线上的主要景点之一,宾川县应该抓住机会结合当地的特色农业产业积极打造一批集休闲、科普、科研、培训于一体的精品农业庄园,真正做到让“村里人待得住、城里人愿意来”,以此来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葡萄销售上也要多种方式结合,不能再以传统的销售模式为主导,可以结合时下流行的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形式进行销售。同时也要注重“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走出去”即积极参加一些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增加宾川葡萄的曝光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引进来”即积极与一些大型连锁超市、水果销售商进行合作,提前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以此来拓宽销售渠道降低葡萄集中上市时的市场风险。
从研究的广度上来看,国内外学者关于葡萄产业的研究以及其得出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外葡萄产业的发展趋于向现代化、科技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变。我国的葡萄产业发展只依靠农民还远远不够,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产业的发展,此外还要从种植技术、管理、加工、销售等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同时,还应学习借鉴国外葡萄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产业发展中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市场信息的及时收集,改良推广新品种等,从而推动我国葡萄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从研究的深度上来看,国外学者对于葡萄产业的研究开始时间较早,因此也在产业发展的模式上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所以国外学者在研究时更加注重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不只是单一地研究产业发展的某个方面。而国内学者研究起步较晚,且更多的是对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因此,大部分学者提出的观点没有形成差异,都是通过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对策建议3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的发展对策也较为粗略没有详实条款。从其它地区的葡萄产业发展来看,国内学者的观点也大致相同。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内学者关于农村产业发展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加,但是这些研究大多都是笼统的研究农村产业发展,针对葡萄这一单一产业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虽然国内已有部分学者在研究葡萄产业发展时将产业兴旺这一观点融入其中,但是都是简单粗略的一笔带过,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在现有的研究深度上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基于乡村振兴的宾川葡萄产业发展的建议。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未来学者可在此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着重分析葡萄产业的一二三产业如何融合发展,农村产业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传统的产品销售模式转型升级等问题都是今后研究的方向。同时,也要学习借鉴国外的理论依据,为宾川葡萄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从根本上建立适合宾川葡萄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以此推动宾川葡萄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