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与时代展望

2021-12-08 07:53
奋斗 2021年15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 段 虹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强大的号召力和科学的理论体系引领着时代的潮流。面对新世纪、新形势下的新要求,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需要结合不同历史条件对时代之问作出解答,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

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的一百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旗帜的引领下不断克服艰难险阻,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中走向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中开拓创新,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理论、新思想。百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始终围绕“中国向何处去”这一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探索中,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

中国共产党受命于中国人民饱受战乱、灾难深重之际,奉命于中国先进分子苦苦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之时,坚定地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大旗,勇敢地承担起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艰巨使命。1938 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新阶段。在这一重大理论成果的指导下,我们党逐渐解决了“左”右倾主义、教条主义、机会主义等错误思想,正式确立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方针,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在探索中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严峻的考验。我们党正确认识当时的局势,继续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工作方法,确立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思想方针。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逐渐确立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开启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发展模式,逐渐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困扰,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国民经济恢复后仅用了4 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并明确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重新确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新一届的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充分讨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工作方法后,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政治主张。由此,我国逐步形成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在奋斗与探索中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中所蕴含的基本内涵和科学方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再一次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证明我们走马克思主义道路是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正确的。

二、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历史的必然性终将世界带领到一个新的阶段。面对和平与发展的全球化浪潮,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又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依然呈现良好的态势,各个学派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在新的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仍面临着不少问题。

首先,全球化的国际格局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新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今天已经走过了170 多年,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今世界的局势已经和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尽相同,当今世界已经由两极对抗变为多极并存,世界的主题也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学说,是一个具有体系的思维理论,这个理论必须站在时代的前沿,用理论引领时代的发展。如今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甚至全球性的发展都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新的问题,马克思主义需要不断解答时代之问。

其次,多元化的社会思潮给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带来新的挑战。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工作。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依然严峻。一方面,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借助自身的经济和科技优势,通过电影、文学作品等媒介,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输出,极力宣扬西方的价值理念和话语体系,并蓄意歪曲和抹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及文化的认同,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部分党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没有敏锐识别并严厉抵制各种唯心主义观点和历史虚无主义的谬论。

最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赋予了新的时代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列宁就曾深入地研究了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哲学意义,陆续写出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等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1 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对当今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能源环境、海洋生物等领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新一轮的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但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改变着人们的精神文化指向。人既是科学技术的创造者,也是科学技术的受益者,人作为主体性的存在物,利用科学技术改变世界的同时,其主体自身也在被科学技术所改变。同时,这样的变化又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赋予了新的时代要求。对于科学问题的哲学性回答是哲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要想实现自我的完善和发展需要对当前现实世界的发展进行分析和概括,从而继续发挥其理论的引领价值。

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所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乃至所有中国人必须肩负的一项崇高而光荣的使命。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各种新环境、新局面、新形势,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鲜明旗帜与根本指导思想,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

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总结了一条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自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一天起,共产党人就将马克思主义深深地刻入骨髓之中,印在旗帜之上。对这一基本原则的持续坚持,贯穿了我们党的革命、建设与改革,这一过程中,我们积累了无数的宝贵经验,一次又一次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面对新时代的新问题,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导向,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继续挖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适用于新时代的深刻内容,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内容结合到国家的治国理政、大事小情之中,学精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真正做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其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支撑。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时空的影响力与经久不衰的凝聚力,在于这一理论根据时代的发展、实践的要求不断扩展自己的内涵,同时也不断吸取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中的养分丰富自己的底蕴。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必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相结合。一方面,要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精髓;另一方面,要增强文化自信,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传统文化的具体形式需要根据新时代的具体特征而进行创新,使其永葆青春活力,不断提高民族自信心,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再次,要坚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行动指南。学懂是前提,弄通是关键,做实才是根本。“学懂”,就要做到学深、学透,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心领神会。既要做到原原本本地学,在原著原文原理中,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的科学内容,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砥砺品格。“弄通”,要梳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内在逻辑,深刻领会真理的魅力,真正实现融会贯通。“做实”,要做到学以致用、知行统一。要结合党的基本理论和新的历史特点来深化拓展,结合重大现实问题和自身工作实际来具体运用,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工作学习中时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立身做人之纲、成长进步之本。

最后,要坚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要求。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第一,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导地位。第二,要强化使命意识,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建设。学术体系的水平与质量影响着话语体系的属性与力度,要加快学术体系的建设,需要提高思想、理念、知识、观念的科学性,以及善于研发适应范围更广的研究方法。第三,要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组织领导,始终保证其一切活动在党的领导之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用“两个维护”作为试金石,检验工作、科研的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过去我们奋勇担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今后我们还需斗志昂扬,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经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