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钧 汪为琴
秸秆犁耕深翻还田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内容。犁耕深翻能有效打破犁底层,疏松和熟化土壤,增强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和含水量,促进后茬作物的根系发育[1],增加根系吸收营养范围,实现作物高产稳产;同时,还能深埋杂草和病虫,减少来年杂草量和病虫害的发生率,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结合宿迁市宿豫区秸秆犁耕深翻还田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就推广应用秸秆犁耕深翻还田技术提出探讨。
宿豫区下辖10个乡镇、3个街道。稻、麦为该区两大主要粮食作物,一年两熟。2020年全区耕地总面积3.63万hm2,水稻、小麦种植面积分别为2.95万hm2、2.54万hm2。2009年《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出台后,宿豫区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快速推进,最近几年,秸秆机械化还田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2](全部采用旋耕机作业)。但受旋耕机作业深度的限制,长期旋耕还田地块的耕作层只有12 cm左右,土壤板结严重,犁底层坚硬,土壤蓄水保墒和透气能力不足,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一定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区农机主管部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依托流转土地在3.33 hm2以上的种田大户,开展秸秆犁耕深翻还田试点,2017、2018、2019、2020年分别完成犁耕深翻作业200 hm2、300 hm2、2 760 hm2、1 267 hm2。
2.1.1 技术路线
联合收割机留低茬切碎匀抛麦秸秆[3]→施基肥→铧式犁(或圆盘犁、犁旋一体机等)耕翻→旋耕机或重型耙碎垡(犁旋一体机可省略这一步骤)→放水泡田→起浆平整→沉实→机插。
2.1.2 作业要求
1)秸秆切碎长度≤15 cm,留茬高度≤15 cm。
2)犁耕深度16~20 cm,耕深稳定性≥85%,碎土率≥80%,秸秆覆盖率≥80%。
2.1.3 机具配备
1)联合收割机配备秸秆切碎抛撒装置[3]。
2)根据铧犁数量和土壤情况配备相应的动力机具,一般采用75马力(55.125 kW)以上拖拉机。
3)耕翻采用1L系列铧式犁、1LY系列圆盘犁、犁旋一体复式机。
4)起浆平整采用水田驱动耙。
2.2.1 技术路线
稻田控水降渍→联合收割机适时收获、秸秆切碎均匀抛撒→施用基肥(增施氮肥)→犁耕→碎垡→机械播种、镇压→机械开沟。
2.2.2 作业要求
1)收割水稻时切碎、匀抛秸秆。秸秆切碎长度≤10 cm。
2)耕深≥22 cm,碎土率≥80%,秸秆覆盖率≥80%。
2.2.3机具配备
1)联合收割机配备秸秆切碎抛撒装置[3]。
2)根据铧犁数量和土壤情况配备相应的动力机具。
3)其他机具:1L系列铧式犁、旋耕机、重型耙、旋耕播种施肥镇压复式作业机、条播机等。
成立区级犁耕深翻还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部门通过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犁耕深翻实施方案,合理确定试点地块,落实责任目标、责任人,确保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
举办技术培训班,召开现场会,邀请省市专家对全区参加犁耕深翻还田作业的农机手和种田大户进行集中统一培训;同时,成立技术服务小组,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
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保证必要的技术推广经费。对秸秆犁耕深翻还田进行作业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亩35元。聘请第三方核查机构对作业质量和作业面积进行核查,确保及时准确地将补助资金发放到位。
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民购置先进适用的机具,加快淘汰性能落后的机具,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以保证犁耕深翻还田工作顺利推进。截至目前,全区共拥有100马力(73.5 kW)以上的拖拉机850余台、铧式犁68台。
1)作业成本高。实施犁耕深翻还田作业后,需要对土地进行破垡碎土,在生产过程中增加了一道工序,不但增加了作业成本,还要耗费时间。虽然该区已将作业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亩35元,但农户实施犁耕深翻还田的意愿仍然不强,积极性不高。
2)农机农艺融合不够。在犁耕深翻田块,由于耕作深度较深,土壤沉实所需时间较长,会影响机插秧进度,导致秧苗过龄,影响后期水稻生长及产量。另外,实施犁耕深翻作业土壤的耕作层比使用秸秆旋耕还田土壤的耕作层要深10 cm左右,容易造成机插秧秧苗栽插过深,形成僵苗。
3)作业效率较低。部分机手操作不熟练,会出现漏耕、重耕、耕深把握不准等情况。另外,如遇雨水天气,很难进行犁耕深翻还田作业。
应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进一步提高犁耕深翻作业补助标准,减少农户种植成本,充分调动广大农户实施秸秆犁耕深翻还田的积极性。
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现场会、开辟宣传专栏、悬挂标语横幅、出动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开展科普宣传,让秸秆犁耕深翻还田补助政策和技术优势家喻户晓,进一步提高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的认知度。
犁耕深翻还田技术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农机推广部门要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同时,要结合实施农机化项目,组织相关专家对机手和种田大户进行培训。培训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现场演示,让广大机手听得懂、看得见、学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