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水火山岩油藏水平井优化设计

2021-12-08 09:04滕卫卫
特种油气藏 2021年5期
关键词:油藏水平井间距

滕卫卫,李 想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0 引 言

新疆底水火山岩油藏开发潜力大,但其成藏规律复杂,储层受岩性、储集空间影响,具有储层物性差、厚度大、天然裂缝发育、开发难度大的特点。开发中存在油井产量递减快、含水上升快、采出程度低、开发效果差等问题。因此,在前人对该类特低渗透底水油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1-6],实施了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生产数据显示,体积压裂技术在该类油藏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由于水平井的主要技术参数各不相同,水平井开发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定量评价各项主要技术参数对提高水平井开发效果十分重要。为此,以新疆准噶尔盆地金龙油田底水火山岩油藏J10井区为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定量分析评价影响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各类因素,优化水平井技术参数,为进一步提高水平井开发效果提供技术支持。

1 工区概况

J10井区位于新疆油田西部,开发目的层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储层平均厚度为303.6 m。整体构造为一向东倾的单斜,井区内断层发育,天然裂缝发育,裂缝以高角度裂缝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油层平均孔隙度为6.6%,平均渗透率为0.3 mD,属于低孔特低渗底水油藏。采用直井+水平井开发方式,井距为300 m。生产井投产后普遍含水上升速度较快,无水采油期短,同时,由于储层物性较差,生产井自然投产后无产能,需压裂改造后生产,部分井压裂效果不显著。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以J10井区为基准,建立底水火山岩油藏水平井数值模型,开展了水平井开发参数的研究,提高该类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

2 模型建立

火山岩储集层具有特低渗透的特点,开采过程中普遍需要通过压裂进行人工造缝;同时,火山岩天然裂缝也发育。因此,在数值模拟过程中,要精确表征储层中的人工裂缝与天然裂缝构成的复杂缝网。针对储集层天然裂缝,采用Warrant-Root双重介质模型,将裂缝型储层简化为一个正交连接的“糖块状”基质-裂缝系统,裂缝连续分布于基质块之间;对于人工裂缝,采用局部网格加密技术,表征裂缝的非均匀性以及裂缝半长的不对称性,以便更精确地模拟各项属性在裂缝中的分布。以J10井区为基准,建立水平井单井均质地质模型。地质模型中基质平均孔隙度为6.60%,裂缝平均孔隙度为0.36%;基质平均渗透率为0.056 mD,裂缝平均渗透率为100.000 mD;基质平均含油饱和度为0.56,裂缝平均含油饱和度为0.80。裂缝网格步长为50 m,纵向模拟层数为10层,单层平均厚度为30 m,网格节点为55×55×10共87 822个。模型石油地质储量为695.35×104m3(拟合误差为0.84%)。利用水平井均质地质模型分别对J10井的累计产油量、累计产水量进行了拟合,累计产油量拟合误差为3.21%,累计产水量拟合误差为3.56%,说明该模型能够满足油藏数值模拟需要。

3 水平井参数优化

3.1 井距优选

设置水平段长度为450 m,水平井井距为180、240、300、360、420 m,并部署2口虚拟井,模拟计算水平井井距对水平井生产效果的影响(图1)。由图1可知:总体上井距越大,单井累计产油量和采出程度越高,当井距超过300 m后,单井累计产油量和采出程度的增幅明显减小。从数值模拟结果可以看出,井距为300 m左右较为合理,同时,类比中国部分同类油藏水平井井距(表1)可知:中国同类油藏采用的井距主要在300 m左右。综上分析,认为该断块合理井距为300~350 m。

图1 J10井区不同井距累计产油量和采出程度曲线

表1 同类油藏水平井井距统计Table 1 The well spacing statistics for horizontal wells in similar reservoirs

3.2 水平段长度

设置水平井水平段长度分别为450、540、630、720、810 m,模拟计算水平段长度对水平井生产效果的影响(图2)。由图2可知:水平段长度越长,累计产油量相对越高,但当水平段长度超过630 m时,累计产油量增幅开始减缓。但实际上水平段长度并不是越长越好,对某一特定油藏,水平段过长会加大钻井难度和风险,钻井周期也随之延长,容易造成更大程度的储层污染,影响水平井开发效果[7-10]。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保证水平段油层的钻遇率,水平段长度在630 m左右最好。

图2 J10井区不同水平段长度累计产油量和采出程度曲线Fig.2 The curves of cumulative oil production and recoverypercent for different horizontal interval length in Well Block J10

3.3 避水高度

研究区油层底部存在大量底水,而水平井水平段在底水油藏中存在一个较为合理的位置,此时水平井产量较高,见水时间较长,相应的无水采油期长,开采效果好[10-16]。为了研究J10井区避水高度对水平井产量的影响,水平井距离底水的位置分别设置为5、85、155、225、295 m,模拟计算避水高度对水平井生产效果的影响(图3、4)。由图3可知:避水高度为155~225 m时,累计采油量和采出程度达到最大。由图4可知:当避水高度为5~85 m时,底水突破快,突破时间在30 d左右,水平段附近含油饱和度迅速降至0.16左右(图4a、b),此时产量相对较低;当避水高度为155~225 m时,有效控制了底水突破速度,水平段附近含油饱和度仍然保持在0.38左右(图4c、d),此时产量相对较高;当避水高度增至295 m时,射孔段过于靠近油层顶部,水平段动用程度低,生产效果也比较差。从模拟计算结果看,避水高度为155~225 m时,水平段动用程度高,油藏累计产油量也相对较高。因此,避水高度为155~225 m较为合适。

图3 不同避水高度累计产油量和采出程度曲线

图4 J10井区水侵场图

3.4 体积压裂参数优化

新疆火山岩油藏为低孔特低渗油藏,多数井开采过程中需要压裂。近年来,部分水平井体积压裂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合理的压裂技术参数研究较少。因此,开展了裂缝间距、裂缝半长和裂缝导流能力等相关开发参数的优化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油藏的开发效果提供技术支持。

3.4.1 裂缝间距优化

考虑裂缝间距对水平井产量的影响,裂缝间距分别设置为30、60、90、120、150 m,对比不同裂缝间距下水平井累计采油量和采出程度(图5)。图5可知:单井累计产油量随裂缝间距的增大而增加,但当裂缝间距超过90 m时,产油量增幅逐渐变小。这是由于裂缝间距较小时,相邻2段的泄油面积重叠部分较大,储量动用程度低,随着裂缝间距增大,相邻2段的泄油面积重叠部分变小,总泄油面积变大,表现为累计产油量快速增加;但随着段间距持续增大,人工造缝数量也随之减少,累计产油量增加幅度也变小[17-20]。因此,J10井区裂缝间距为90m左右较为合适。

图5 不同裂缝间距累计产油和采出程度曲线

3.4.2 裂缝半长优化

对J10井区裂缝半长进行优化,分别设置裂缝半长为45、75、105、135、165 m,对比不同裂缝半长条件下的累计采油量和采出程度(图6)。由图6可知:裂缝半长越长,稳产期越长,产量相对越高。这是因为随着裂缝半长增加,水平井体积压裂改造区域面积和泄油面积增大,产量增加。但当裂缝半长超过105 m时,累计产油量增幅减缓。因此,建议

图6 不同裂缝半长累计产油和采出程度曲线

J10井区最优裂缝半长为105 m左右。

3.4.3 裂缝导流能力优化

对J10井区裂缝导流能力进行优化,分别设置裂缝导流能力为30、60、90、120 D·cm,对比不同裂缝导流能力条件下水平井的累计产油量和采出程度(图7)。由图7可知:累计产油量随导流能力增大而增加。这是由于人工裂缝导流能力越强,其控制的泄油面积越大;当导流能力超过60 D·cm时,单井累计产油量增幅变小。因此,建议J10井区最优裂缝导流能力为60 D·cm。

图7 不同裂缝导流能力累计产油和采出程度曲线

4 应用效果

J10井区有7口水平井,井距为300~400 m,水平段长度为400~700 m,目前已有5口井产油量不足1.0 t/d,且累计产油不足1 000 t。生产过程中发现,早期完钻产量较低的井普遍底水突破快,目前含水高达90%以上,分析认为主要是避水高度不够,底水锥进过快,导致油井过早水淹。而J107、J119井的避水高度较高,分别为240、260 m,与上述模拟的合理避水高度结果较为接近,总体生产效果较好(表2)。

表2 J10断块水平井生产情况统计Table 2 The production statistics of horizontal wells in Fault Block J10

J10井区有4口井(J107、J119、J105、J104)实施过体积压裂措施,压裂后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油为23.0 t/d。其中,J107井在压裂过程中,以模拟指标为依据,采用8级压裂,水平段裂缝长度为94 m,裂缝间距80 m,人工导流能力达到70 D·cm,压裂后初期日产液为39.4 t/d,日产油为28.0 t/d,含水为28.9%,目前含水仍较低,日产油为25.2 t/d,生产稳定,累计产油为2.77×104t,取得了较好的压裂效果。

5 结论与建议

(1) 研究确定了新疆底水火山岩油藏采用350 m井距水平井开发较为合理;在保证水平段油层钻遇率的情况下,水平段长度控制在600 m左右最好;水平段垂向位置设计在油层中上部,避水高度为225 m较为合理,同时配合使用水平井体积压裂改造充分动用油藏。

(2) 体积压裂改造过程中,裂缝间距、裂缝导流能力以及裂缝半长均存在一个合理取值。当裂缝间距为90 m,裂缝导流能力为60 D·cm,裂缝半长为105 m时,压裂效果显著,初期产能可增加5~10 t/d。

(3) 目前金龙10井区仍有部分水平井压裂效果较差,此次研究尚未考虑水平井、人工裂缝和天然裂缝三者的相互匹配性,同时,不同的布缝方式也对水平井的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开展相关方面的深化研究。

猜你喜欢
油藏水平井间距
开始和结束
三塘湖油田马中致密油水平井大修技术研究与实践
非均匀间距的低副瓣宽带微带阵列天线设计
深层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汽驱实验研究
页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展望
非均布导流下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产量模拟
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的多级定量评价
水平井提高油砂SAGD井组后期开发效果研究
低效水平井防砂治理技术
玉米淀粉水解液的制备及对油藏中产甲烷菌的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