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疟疾疾病的预防现状与进展

2021-12-07 00:43:43王春云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2期
关键词:疟疾

王春云

摘要:疟疾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出现,主要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由于社会较为落后,人们无法有效抵御蚊虫叮咬,致使当时疟疾处于肆虐状态。随着社会进步,虽然现在有很多种方法有效缓解了疟疾发展,但其传播能力已经无法让人忽视,所以,通过分析疟疾病因,并及时作出预防和治疗,才是抵抗这类疾病最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疟疾;蚊虫叮咬;现状及进展

【中图分类号】R25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2--01

疟疾主要由于疟原体通过蚊虫携带或是输血的方式进入人体而产生的传染类疾病,患病后,患者会产生发冷、发热、贫血等症状。因为潜伏期较长,部分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很容易引发其他严重型疾病,从而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极大威胁。近些年,我国疟疾患者人数激增,让大家开始重视对疟疾的防护,逐渐开始去了解相关疾病知识,对疟疾的制止已经迫在眉睫。

1.传播途径

1.1蚊虫传播

蚊虫传播在疟疾患者病因中占据绝大部分。蚊虫体内会携带疟原虫,在其进行人体叮咬时,疟原虫会通过蚊虫的口腔中进入人体,能在三十分钟后就可抵达人体肝脏,并吸收肝细胞内的养分,从而达到发育扩大的作用。扩大后的疟原虫会直接攻击体内红细胞,吸收其血红蛋白,致使患者出现时冷时热的症状。

1.2血液传播

如果人体只是作为疟原虫的一个载体,则不会进行传播;如果血液中含有疟原虫的人体通过输血的方式进行传导,则会感染疟疾,而且经过这种传播的疟疾潜伏期会大幅减短。

1.3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主要是指产妇在怀孕过程中被感染了疟疾,则嬰儿所在的胎盘会携带疟原虫,疟原虫会进而感染胎儿,因此,小几率的胎儿出生时会患有先天性的疟疾。

2.病症表现

2.1潜伏期

患者感染疟疾后,体温保持在37.8℃以上,期间疟原虫会在患者体内进行迅速繁衍,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疟原虫数量以及传播方式的不同,其产生的潜伏期也长短不一。病原虫身处环境较好的地带,潜伏期维持在8-14个月,如果患者免疫功能较强或是提前服用过预防药物,都会增加疾病潜伏期。

2.2发冷期

患者进入发冷期后,会惧怕寒冷,首先是四肢开始呈现冰冷状态,然后蔓延到背部,直到患者全身均持续发冷。患者浑身会遍布鸡皮疙瘩,嘴唇以及指甲慢慢变白,面色由红润之间转为发白状态。并伴有浑身疼痛。症状加深后,患者会浑身发抖,部分患者即使多添加被子,也无济于事,症状持续10min-1h后,发冷逐渐减退。

2.3发热期

患者发冷症状停止,面色由发白逐渐转为发红,体内温度上升显著,如果患者之前发冷症状较严重,则体温骤升程度也越明显,甚至可以高达40℃智商。患者及惹怒发热期后,会出现许多症状,对患者的伤害较大。正常情况下,症状持续2-6h。

2.4出汗期

患者处于发热后期,会产生浑身大量出汗现象,持续2-3h后,体内温度得到明显缓解,回归正常水平,患者疾病症状得到减轻。

3.预防

3.1传染源控制

在很多疟疾患者较多的区域,需要进行集中诊断,其中检验厚薄血涂片是最有效的方法。使用快速诊断试剂盒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现疟原虫,从而及时对病情做出诊断,并切断其传染能力。如果群众自身出现疟疾症状,则需要立即进行自主隔离,并联络相应的医疗机构实施救治,如果他人出现疟疾症状,则需要将其隔离,然后联络相应的医疗机构,并参与疾病诊断,检查是否已经被疟疾传染。

3.2蚊虫预防

选择蚊帐等有效预防蚊虫叮咬的工具进行疾病预防,让蚊虫时刻与自身保持安全距离。夏日出门在外时,时刻准备充足的防蚊喷雾或水源,由于蚊虫排斥水,可以将其均匀涂抹在裸露部位,出汗后进行及时补充。尽量远离草丛较为茂密且靠近河边的区域,蚊虫喜爱在此类地方产卵,因此,这类区域往往聚集着大量蚊虫。夏日居家时,可以选择电蚊香等工具进行驱蚊,蚊虫喜爱在墙面停留,睡觉前仔细检查墙面,避免进入深度睡眠后,蚊虫进行叮咬。

3.2加强健康教育

对于疟疾高发地区,采取健康教育模式进行管理,普及疟疾相关基础知识,让群众了解疾病,并能进行自主预防,出现疾病症状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就医,避免与其他人接触,从而增加传播率。

3.3疫苗接种

2021年10月,世界针对疟疾疫苗的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经对南非洲进行接种,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完全普及,人们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疟疾,增强对疾病的免疫力。

4.小结

疟疾依然是世界上较为棘手的传染病之一,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很多人将生活重心转移到大力发展自身经济上面,忽略了对自我健康以及环境的保护,从而增加了疟疾患病风险。许多地区没有做好充足的健康教育,导致部分患者在进入疟疾传播性较高的地区时,没有做好充足的防御措施,增加了被传染的风险,而且部分患者在出现疟疾症状时,由于对相关疾病知识的不了解,采取了不重视的态度,没有第一时间进行治疗,导致成为了下一任传播源,不仅会对自己造成伤害,而且还会增加社会负担,增加疟疾患者人数。现在世界上已经研发出可以预防疾病的疟疾疫苗,人们可以通过接种来抵御疟疾的传播,在此同时,人们也要注意日常生活中对疟疾传播的注意事项,时刻保持警惕,对各类传播方式都实施相应的预防对策,患病后要及时就医,降低疟疾感染风险的同时,也能早日完成康复。

参考文献:

[1]张昕,张洁利,李小溪,等. 疟疾药物预防的现状与进展[J]. 传染病信息,2019,32(5):445-451.

[2]薄珊珊,张晓娟,王晓春,等. 我国出国劳务人员疟疾的研究进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20,38(3):400-404.

[3]张杰民,赵秀昌. 输血传播疟疾现状及防控策略研究[J]. 内科,2020,15(5):574-576.

[4]何战英,王小梅,吴文婷,等. 2013—2019年北京市境外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21,28(1):23-28,54.

猜你喜欢
疟疾
中国消除疟疾流行后如何加强临床医生疟疾的诊治能力
中国荣获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无疟疾”认证
自我保健(2021年8期)2021-12-01 03:13:36
某些自制汤或可对抗疟疾
联合国宣布阿尔及利亚和阿根廷根除致死性疟疾
太空技术预测疟疾暴发
环球时报(2019-09-11)2019-09-11 06:14:48
能迅速杀死传播疟疾蚊子的转基因真菌
世界农药(2019年3期)2019-09-10 07:04:10
2019 年世界疟疾日
——“零疟疾从我开始”
非洲“两苏”地区疟疾预防与治疗
我国疟疾防治政策演变及趋势分析
输入性疟疾
健康必读(2016年5期)2016-06-25 07: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