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滑板文化口述史(上)》中讲述了英国滑板圈从20世纪70年代到新千年之交的演变后,接下来将在下篇继续谈论近现代部分的英国滑板文化演变史。从《Tony Hawks Pro-Skater》游戏系列带来的文化影响开始,这恰好是Southbank被保留以及Palace品牌诞生的时期,英国滑板达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另一方面,奢侈品牌如浪凡以及路易威登开始从滑板文化汲取灵感,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纷纷建立了滑板场,各行业领域以不同形式参与了这项运动,这就是英国滑板文化如何从街头的小众运动演变成数百万人的业余爱好。
Tory Turk
“No comply”策展人
Dave Mackey
滑板品牌“LostArt”创始人
lain borden
历史学家
《Skateboarding,Space and the City》作者
Winstan Whitter
电影制作人
《RollinThrough the Decades》纪录片导演
Dan Boulton
摄影师
《No Turning Back:southbank 2005-2015》作者
Jenna Selby
摄影师
Rogue skateboards创办人
Helena Long
职业滑手
“No Comply”策展顾问
Neil MacDonald
作家/滑板杂志收藏家
“Science Verrsus Life”创始人
Marshall Taylor
Slam City Skates总监
Palace联合创始人
Dave Mackey:《Tony Hawk》系列游戏在各滑板店开张时登场,滑板之所以那么火热是因为当时人们都在玩那款游戏,而不是因为他们从其他方面接触到滑板。
Winstan Whitter:从1987年到1999年发布PlayStation游戏《Tony Hawk>>期间曾有一段平静的时期,而游戏推出后滑板地位再次提升,大家重新提起兴趣再加上“X Games世界极限运动会”不断发展使其更加火热,<>系列游戏的推出让滑板圈子不断扩大,从那时起滑板就成为了许多人的兴趣爱好。
Neil MacDonald:我认为Bam Margera(《Jackass》演员)为滑板文化做出的贡献比大家意识到的来得多,他曾是位出色的滑板手且他所属的公司制作了很棒的影片,各种主流文化混乱交错的2000年代初期,他无疑将滑板成功推向主流。比起在街上,大多数人是透过电视和MySpace见到滑板,那就是他们受到影响的方式,这种看似一种非有机的成长,肯定是由美国所推动的。
“突然间没玩滑板的人开始穿起了AirWaIk、Emies,我們看着他们:『你的滑板在哪?』”
Winstan Whitter:当时我们还年轻所以我们会有点“排外”,突然间没玩滑板的人开始穿起了AirWalk、Ernies,我们看着他们:“你的滑板在哪?”
Neil MacDonald:在21世纪初没有真正界定的方向,没有什么领域是能直接踏入的,一切都很模糊混乱。当时的公司就只是充满各种糟糕滑板产品的仓库,但是妈妈们若想为孩子购买滑板并在GoogleJ2搜寻,他们就会去到那些“仓库”。你可以看到周围人滑板上乏味的图像,他们也不在意自己的穿搭,甚至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Dan Boulton:滑板玩家在那段时期的穿搭越来越制式,有一个点是,大家看起来都长得一样或都穿上同个品牌。但这情况没持续太久,我认为那1年~2年Supreme带来的巨大影响让英国滑板文化回到了原本的样子。作为英国滑板演变的其中一个阶段它很快就过去了,我觉得我们又回到了原本“粗野”的状态。
Winstan Whitter: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其中,这是件好事,我们意识到状况对我们来说越来越有利,更多像样的滑板场正在建造中,滑板圈在一块儿讨论交流,并告诉他们重建滑板场以及如何打造更好的滑板场,我们的心声终于被倾听,这感觉就像我们多年来敲门终于有人回应。
Marshall Taylor:在2007年,Slam city归Rough Trade Records拥有,这就是为什么它的地位一直摇摆不定,然而Rough Trade当时即将破产,唯一的解救办法就是有个投资者告诉他们:“抛弃滑板这没意义的东西,我们将专注于唱片店。”接着我和Gareth一同离开,当时我们只有25岁且几乎是白手起家,从没有经营过任何正式生意的我们突然间背上了大笔债务。
Neil MacDonald:Blueprint陨落以及Palace开始的10年间彻底颠覆了英国滑板界,它重新定义了一切,这非常棒。曾经那些来来去去的董事会,其中有穿着大麻图像的嬉皮士以及戴着骷髅的重金属家伙。然而Palace是内行人的东西,这非常明显。
Marshall Taylor:我们任由它发展,因为我们知道这圈子是怎么一回事,Gareth当时周末在Slam工作,在Slam的几年间我们设法使其收支平衡。Nike SB Dunk当时的狂热使我们达到前所未有的亏损,然而这也是我们遇见Lev(Tanju,Palace创办人)的地方,因为他也曾是Slam的员工。
“Palace并没做出其他人都做过的‘业界标准滑板策略,Palace就非常具‘英国味。”
Neil MacDonald:Palace并没做出其他人都做过的“业界标准滑板策略”,而Blueprint只做了“标准滑板事项”就结束了,找个美国人拍出美国风格的影片,Blueprint作为一家英国公司却以“美国特色”发展得那么好,这让我有点失望。但Palace就非常具有“英国味”,Palace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由实实在在的当地文化建立,这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
Dan Boulton:Palace变得如此壮大令人难以置信,我记得当时Lev在Southbank提着手提袋卖滑板以及T-Shirt,忽然间品牌知名度直接引爆,我真的非常喜欢它。
Helena Long:滑板风潮已经历过其巅峰与低谷,而现在的它正来到史无前例的高度。我刚开始接触滑板时,并没那么多人喜欢,你看见穿滑板鞋的人基本上可以断定他们会滑板,然而现在不滑板的人也会着用滑板品牌。这些滑板品牌有能力找人去滑板,为品牌代言、旅行以及让他们做自己的事,这有助于滑板圈成长。得到赞助商与品牌的支持后,我就有更多机会做我个人一直喜欢的事以及带着滑板旅行。
Iain Borden:当Southbank Center地下室纠纷发生时,大约有15万人签署了Long Live Southbank请愿书为了能继续在那滑。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事件详情,15万人想要保护滑板文化,他们成功办到了。我认为他们所做的同时回答了我们当今城市重视的是什么?我们希望我们的城市成为什么样子?
Winstan Whitter:Southbank是个极其重要的空间,不管过去、当今和未来,对这几代人来说都是如此,这就是为何奋力拯救它如此重要。随后我们终于以纸上商定未来的方式解决,我们更有把握且不必担心它会被拆除或成为商店,所有人一致认为这就是个滑板的地方。
“Long Live Southbank”带来了巨大变化,而我也相信这将会延续下去,当时我们为挽救那块地方进行长达两年的研究与讲座,它在学术界变成像费城的Love Park以及旧金山的Embarcadero这样的地方,这些地方是如何被夺走以及人们是如何挽救它而奋斗,Southbank是最好的例子之一,它是被滑手发现的空间并由他们将其从资本主义拯救出来。
“Long Live Sotlthbank完成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任务将Southbank作为滑板场保留下来,同时也向新世代展示通过努力与实际参与能达到什么事情。”
Dan Boulton:到2015年左右,Southbank空间开始由滑手掌控,“Long Live Southbank”完成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任务。将Southbank作为滑板场保留下来并持续进行改进,同时也向新世代展示通过努力与实际参与能达到什么事情,进而影响了全英国滑板手向地方议会提出获得更好设施或建造DIY项目的要求。
Jenna Selby:有一代的“金属公园”做得非常糟糕,但商家从中赚了一大笔钱。然而现在的议会开始进行协商以及实际听取BMX、滑板和踏板车玩家的意见并接受它。比起在一个没用的公园花费25万英镑,他们会听取意见并把它做好,这真的非常棒。
Neil MacDonald:这也是因为来自英国各邻近议会的相互竞争,当地人会写给当地报纸:“我在附近地区看见那里有最先进的滑板设施,为什么我们没有?”所有妈妈们都对此表示支持并且获得了个很棒的滑板设施,接着下一个市政区也会获得。
Jenna Selby:现在的设施做得很好,我曾到处寻找滑板场地,然而现在离我住处20分钟内路程就有3个场地。我感觉我不需要再到其他地方去了,显然我们没世界顶级的设施,但我们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Jenna Selby:当我1998年开始滑板时,我不认识任何其他玩滑板的女性。其他人会停下来盯着看但我知道他们并没恶意,因为他们不习惯在滑板场看见女生,但这对我而言仍是一种令人生畏的经历。因为当时我很害羞,而我只是在做想做的事而已。多年来我认识了更多女滑手,但女性在该领域还是只占少数。
Helena Long:当时我没想过我是滑板朋友群中唯一的女性,玩滑板大约一年后,我遇到了另一位女生,我们交换手机号码且一起玩滑板,我记得当时会想着“也许还有更多像我们一样的存在。”
然后她向我介绍了在St Albans一年一度的“Girls Skate Jam”,那里有大约20个女生且这就是当时英国滑板界的全部女滑手,她们来自四面八方,包括苏格兰等地。这种感觉很奇妙,因為这是我从未想象过的。
Jenna Selby:总是有关于男性滑板的报导,但关于女性滑板的报道背后总带着些“目的”,像是为了健身之类的,因为他们无法了解女性为了什么而滑板。于是这激发我创办Rogue(英国首支全女性滑板队),我希望大家了解女生不是为了健身接触滑板而是出于兴趣,以正确的方式导正想法。
当我第一次拍摄女性滑板并试图将其推向主流杂志时,真的很难获得女性的亮相机会,他们只会一直重复报导同样两个女生。他们只想报道被赞助的选手,然而在被报道之前根本无法获得赞助。
Dan Boulton:发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女性开始接触滑板。当我拍摄《No Turning Back:Southbank2005-2015》这本书时,看见一位女性滑板手是很难得的,而现在这情况如此普遍,非常乐见这发展并期待看到它如何反馈到文化中。
Neil MacDonald:我认为女性能更自在地滑板因為现在有更多滑板场让她们结交朋友,而不必去到街上或Vert Ramps,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Iain Borden:滑板场以及过去10年间更加复杂的滑板文化只是鼓励更多人加入滑板,它不再只是相对硬核的街头滑板,街头滑板仍然是滑板一个非常核心的部分,但不是唯一。由于滑板场回归,你现在可以看到5岁~60岁任何性别、性取向、种族以及体型的人,它变得更多样化,我觉得滑板场与此有很大关系。
“最大的变化是不同社群声音能更容易被听见以及更具包容性。”
Helena Long:我个人认为滑板场对于那些英国某处没相应设施可用的人有很大帮助,但我觉得有时滑板场会显得有点吓人。街头滑板往往在场地之前诞生,许多新手都可以通过街头滑板找到安全、适合滑板的空间。
Jenna Selby:大家开始发布自己的影片或照片,由脸书开始,Instagram也占了重要一部分,随后产生了像Girlskateuk这样的平台。
Helena Long:我当时一直在谈论社群媒体如何发挥更好的作用,这是一个平台大家可以看见其他人开始接触滑板、从别人身上获得自信,尤其是女性或是其他更小部分社群,这有助于给予信心并鼓励其他人接受它,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它那么火热的原因。最大的变化是不同社群的声音更容易被听见以及更具包容性。
Jenna Selby:无论喜欢奥运会与否,它确实为女子滑板带来了巨大变化。“X Games”之前并不重视女性,它会为男子组比赛提供巨额奖金而女子组比赛可能只会得到手表、$100美金之类的东西。奥运的出现告诉了大家“你必须让它成为一项性别平等的运动”,像“X Games”这样的运动会就意识到他们必须给予同等的奖励以及用不同的方式看待女性。我们不是滑板的附属品,大家那么做只是因为喜欢而不关乎性别。
Tory Turk:滑板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意义非凡。它可以是地下和反主流文化的,也可以是被大众所接受的主流文化,它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如今无论走到哪,它都是易理解接受的,“滑板”现在已相当主流。(摘自《次世代生活态度》)(编辑/费勒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