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意象的新松江究竟多美?

2021-12-07 07:44西林
新民周刊 2021年44期
关键词:松江新城科创

西林

今天的“G60 科创走廊”成了广袤长三角大地上的一个新地标。

去过中外无数个小城,松江新城或是最令我心醉神迷的。

它有一股“古典的江南中国气息”,令人百读不厌。所谓“古典”,是这片土地上保留了千百年来不同时期的文明遗存和生活方式,由此凝聚或散发的气息“很江南”也“很中国”,放在世界城市坐标上也犹如珍珠般闪亮。而在新时期探索“人民向往”的城市建设发展的道路上,松江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所创造的“松江样本”又以科创、人文、生态而广受关注和赞誉。窃以为,新一轮松江新城建设正力求实现松江的新城、上海的新城和长三角的新城,其“新”的空间布局、功能建设、居职水平等将满足多层次需求,有对富庶江南文化的依归、对连接大都市现代文明的便利,也有对古老府城迈向未来独立城市的惊喜。

随着上海打破“中心城+郊区”二元空间发展模式,松江正迈向长三角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一“区”蝶变为一“城”所渐渐展现的画卷引人憧憬和期待。此时此刻,我们再度深入松江腹地采访,试图揭示松江将依循怎样的脈络构筑崭新的“城市意象”?肩负上海“十四五”发展重任的新城之一,“松江样本”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给以世人哪些启迪?

战略转型与“逆势生长”

提起松江,眼前浮现的是一条影像重叠的岁月河。

古称华亭,坐落在长三角前缘、太湖尾闾、上海市西南的松江,钟灵毓秀,人文富集,历来是文人雅士的聚集之地,也是我从儿时到今日不时惦念的地方。叶榭的米糕和羊肉、石湖荡的大闸蟹、神奇的江南第一松、幽静的袜子弄等,点点滴滴的记忆常在脑海缭绕。在刚刚挥别的“十三五”期间,我也多次采访松江,令我“惊心动魄”的是松江的果敢转型与逆势生长。彼时,G60公路一侧的传统工业日益显现高能耗、高污染之弊,松江坚定地“腾笼换鸟”,大刀阔斧置换新地,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他们为提高产业能级和水平,敢于辟路,勇于创新,唯实唯干,那股拼搏劲儿可谓“历历在目”。

战略转型总伴随“阵痛”。记得2016年伊始,松江努力将上上下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他们意识到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堪忧等,人民群众对于清新空气、干净饮水、食品安全、优美环境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而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和做法坚决摒弃。为此,松江积极探索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特别聚力于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和头部企业的引进、落地、开工、投产。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发力,使得相关开拓屡屡赢得突破,项目投资滚滚而来。譬如,恒大新能源汽车、上海超硅、正泰智电港、海尔智谷、顺络电子、G60科创云廊、复宏汉霖、昊海生物、修正药业等重大项目得以稳步推进,刷新松江工业“天际线”。有数据表明,在2017年至2019年期间,松江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6%,不仅为上海稳增长作出重要贡献,也促使松江的战略能级进一步提升。该区核心和先导性指标均走在前列,2019年,地方财政收入逆势增长,增幅列上海市第二位,4年来年均增幅14.4%;财政总收入迈上500亿元,年均增速达12.92%;全区GDP达1579.71亿元,年均增速12%;科技创新贡献率不断提升,研发经费(R&D)支出占比达4.66%。

令人刮目相看的还有,松江践行新发展理念,促成了“高新企业密集之地”。目前,该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多达1000多家,年均增长34%。松江区工业产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也都增速显著,位居上海各区的前列。这一切,都得益于思想观念转变后,推进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目前,松江区已然形成了以高端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根本、现代服务业为重要保障的经济发展新格局。相比“十三五”之初,松江的制造业税收占总税收比重从35.9%上升到48.5%;房地产税收占区级税收比重从46.3%下降到24.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至28.4%。

“松江枢纽”蓝图是壮阔的。沪昆高铁、沪苏湖铁路、沪昆铁路、沪杭城际等将在此汇聚,东西联络线、嘉青松金线、9号线、23号线、T3线也将于此会合。

“G60”的价值发掘和再造

G60,原本只是一个交通意义上的“存在”。经过价值发掘和再造,如今的它已经变成了更好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棋局里的一大科创平台,还演绎出一种时代文化,折射出改革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其中,地处G60高速公路起始点的松江,不仅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策源地,也始终致力于发挥“桥头堡”和“领头羊”的作用。

今天的“G60科创走廊”成了广袤长三角大地上的一个新地标。人们每次驱车经过沪杭廊道,往往一眼会被坐落于一侧的“G60科创云廊”所吸引。“G60科创云廊”,又名“拉斐尔云廊”,其外形有一股乘风破浪的巨帆之势,象征着世界级产业集群在此腾跃以及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一个个壮举。长三角在国家新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松江认识到,高质量发展要解决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他们主动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自“十三五”以来,他们致力于构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从1.0版“源起松江”,到2.0版“联通嘉杭”,再到3.0版“九城共建”,继而到纳入顶层设计,推动基层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G60科创走廊贯穿了长三角一市三省,覆盖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九城,依托交通大通道,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加强合作,有序推进九城联动建设,打造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其间,一批重大科创成果在松江新城相继涌现;一些头部企业和百亿级项目纷纷在松江新城落地,包括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慧安防、新能源、新材料等在内的“6+X”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松江牵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以创新链、产业链为纽带,建立“1+7+N”产业联盟体系,目前已建立11个产业联盟,集聚头部企业1280家,签署86项区域一体化重大合作项目,共同打造了长三角高端制造业主阵地。有数据显示,九城市构建协调发展的效应日益凸显,其中,九城市GDP总量在全国的比重上升至1/15,地方财政以及市场主体数所占全国比例也获得明显上升,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近1/10,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占全国1/5。

松江作为全国十个推进高质量发展成效突出的地方,2021年5月入选国务院督察公布的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名单,受到了表彰。

窥一斑见全豹,“科创基因已经深深印刻在松江新城的骨子里!”

而今,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松江大学城的丰富资源,松江新城以科教和双创为动能,着力于集产业、科技、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功能建设,此举使得拥有丰厚农耕文明底蕴的松江,又倍添“科技范”和“未来感”。譬如,在G60科创走廊引领下,松江科技影都核心区也呈活力之态,备受瞩目。地处松江南部的科技影都,现已吸引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创制大军,并逐步形成一个全球影视科技体验总部基地和未来影城融合智慧生态社区,也将建设成为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重要承载地和上海文化大都市影视特色功能区。

顺势而起的“枢纽潮”

沪人常曰:千年看松江,百年看市区,十年看浦东。透过人文历史和丰富“非遗”看今日松江新城,它在一片农田上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奇崛之力莫过于“交通枢纽”。

原名“松江南”的车站,自规划扩建“松江枢纽”,吸足了公众眼球。人们每每途经那一带,目睹打樁、筑墩、搭承台等热火朝天的建设情景,也难抑激情澎湃。育发展动能,通赶超之路,伴随一条条有形道轨的铺建,无形的梦想也在振翅。正在兴建、规模仅次于虹桥枢纽的松江枢纽核心区,一旦建成,无疑将使松江新城拥有翱翔的翅膀和强劲的动能。

“松江枢纽”蓝图是壮阔的。沪昆高铁、沪苏湖铁路、沪昆铁路、沪杭城际等将在此汇聚,东西联络线、嘉青松金线、9号线、23号线、T3线也将于此会合。未来松江枢纽将设置9台23线,站台线路规模居全上海第三。而“站城一体”的开发模式,将对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赋能。具体而言,松江枢纽的规划建设,一开始就紧紧围绕G60科创产业、科技影都、立体枢纽、低碳城区四大特色,兼顾交通功能、高端商务、地区商业中心和配套居住功能等。那里将崛起高度分别为330米、220米两栋地标建筑以及一批现代化商务大楼。随着建设不断推进,一个拥有高质量商务功能的长三角大型CBD正欲“破茧”,它将具有上海西向城市门户和“城市客厅”的功能,也是具有城市副中心能级的上海南部中心。

高铁时代的同城效应也将在松江新城得以体现。不久的将来,从“松江枢纽”去往嘉兴、吴江、昆山等近沪城市仅需40分钟左右,去杭州、苏州、无锡等长三角重要城市约需50分钟。如此交通赋能也将成就一个要素资源配置枢纽,使得松江链接辐射广袤的长三角大地。

城市的腾飞,都有赖于出行和货运的便捷。目前,松江新城在交通建设方面不断提速,以松江枢纽为核心的“四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已全线铺开。其中,以沪松快速路为新城干线,将使松江枢纽与虹桥枢纽的通勤变得通达;推动轨交12号线西延伸开工建设,使松江与中心城、其他新城的联系更加紧密。而不断完善的“井”字形高速立交匝道体系,也将提升有轨电车网络的密度和覆盖面。枢纽潮,将促进大流动、大融合、大发展。

目前,松江新城在交通建设方面不断提速,以松江枢纽为核心的“四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已全线铺开。

悠悠仓城,是位于松江境内的著名历史文化风貌区,有着看不尽的明清戏楼、宗祠、禅院等老建筑。

被誉为“世界建筑奇迹”的上海佘山世茂洲际酒店。摄影/姜辉辉

“小而特,小而美”的宜居态

松江新城的生态建设,有着诸多“可圈可点”之处。

他们是深谋远虑的。据规划,至2035年,松江新城常住人口将达到110万人。为了让人们在此安居乐业,他们致力于高能级功能集聚融合、人性化活力街区和复合高效的空间利用,彰显“上海之根”的深厚底蕴以及“沪上之巅、浦江之首”的山水禀赋,营造人与自然、人与历史和谐共生之态。他们依托人文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遗存,将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复合居住融为一体,促使“五水入城、城水相依、活力人文、漫道联动”,构筑一片“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慢行有道、水岸共享”的宜居生态,打造韧性城市、低碳城市。

我们了解到,松江新城在“产城融合示范片区”方面积极发力。其中,东部产城融合示范片区含中山国际生态商务区、工业区一期、东部经济技术开发区、车墩片区、新桥片区和G60漕河泾园区(G60科创中心)等,重点提升产业能级、推动产业用地更高质量发展;西部产城融合示范区含西部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昆山片区等,推进建设集制造、研发、服务多元功能于一体的产业社区。如此复合交叉,使得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相得益彰。

说到公共服务,松江在基础教育和基础医疗方面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打造了高质量的“社区生活圈”。其中,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松江分校和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松江实验学校已于新近落户松江;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松江云间中学、云间小学也将“开花结果”。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院区二期扩建工程开工在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松江分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国际眼病中心、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国际肿瘤中心等项目也列入建设规划。这些优质资源纷纷落户松江,意味着生活工作在松江新城的居民将不复以往对中心城区公共服务的羡慕,高品质的上学、就医、购物等等,在“自家门口”也一应俱全。

人才,是一切发展之根本。松江新城的崛起,也有赖于一批批人才从天南海北飞来。据介绍,2021年松江区储备人才招聘的报名工作已显示,计划录用80人,而报名者高达3300余人。两者之比,可见“人心所向”——今天乃至未来的松江新城,寄寓了无数人的梦想和希望。一个从事艺术工作的“沪漂”表示:“我心里有个梦,渴望在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松江安个家,以电影和艺术为马,驰骋岁月,做最好的自己……”还有一个在松江居住大半辈子的居民表示,家乡越变越美,越变越强,令他十分自豪。他相信松江新城作为独立城市,将是“小而特,小而美”的,也必将在整个上海乃至长三角区域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深植丰富的上海根系

聊到这里,不得不说说松江所拥有的“上海根脉”。

松江当地有一首民谣《府城记忆》。歌里唱到:

漫步松江府城/唐经幢宋方塔总是遥相对望/仿佛延续着穿越时空的深情告白/通波塘连着黄浦江/那是我的梦里故乡/那里有烟雨江南的诗与画/漫步松江府城/那条袜子弄不长也不大/传说中的绣娘织女名声远扬/邱家湾的尽头有教堂/一条小巷记录着世间浮华/那是诗人笔下浪漫的雨巷/漫步松江府城/华亭府云间风历经世代传扬/我们未曾停下奔跑的脚步/迎着太阳追逐梦想……

一座小城,有着如此深厚且丰富的人文遗存,多么令人自豪!这首民谣串起了散布于松江大地的远古崧泽文化、唐代华亭县城、元代府城、明清时代享誉全国的漕运中心仓城……它使得人们恍悟,坊间所说的“先有松江,后有上海”,有着诸多印证。

今天,我们只要去著名的人文公园——“广富林文化遗址”逛一下,便能穿越时光,领略4000年前上海先祖留下的记忆。这些记忆,印刻在馆藏的河南东部人群迁徙松江的考古文献中。文献透露,彼时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已经互相发生碰撞与融合。广富林文化遗址出土的建筑材料和青铜工具,还引人遥想东周至汉代已存在相当规模的先民聚落。

著名人文公园——广富林文化遗址夜景。摄影/ 宋辉

置身松江一地,便能“揽尽上海数千年的演变”。

春秋时期,松江地区隶属于吴国。后来吴国与越国频频发生战争,因战败而使松江地区一度归属越国版图。战国中期,楚国灭越,松江地区又改属楚国。之后,松江地区又历经秦朝、汉朝等历代统治。在孙权掌权的三国时代,松江地区大兴农耕,遂成为江南地区重要的产粮区。此时当地常用的捕鱼竹栅,本地人称作“沪”,东吴时的上海便有了沿袭至今的别称。东吴至西晋,沪地愈来愈繁荣。公元219年,一个名叫陸逊的人以破荆州关羽立功,被封为华亭侯,“华亭”二字开始在史志露面,松江一带最早就叫“华亭”。当历史转入南北朝,此时郡、县建置频频更迭,无论如何变迁,松江地区却日趋繁华,物资及人才在这里集散。至唐朝中叶,华亭成为上海地区首个建置县,县治即设立在今天的松江地区,城中有十字通衢。华亭设县导致行政地位加强,经济、文化发展较快,一跃成为上海地区的商贸重镇。彼时渔业与农业并举,鱼市、鱼摊星罗棋布,“卖鱼论斗”名传八方。活跃的商贸与繁荣的经济,促使文化兴盛,佛教在松江盛行,大小寺庙和各类佛教建筑竞相兴建,闻名遐迩的唐经幢,便是那个辉煌岁月的见证,1000多岁的它日夜不眠,承担着护佑百姓之责。

从唐朝跨入北宋,华亭更受瞩目。那时的华亭已拥有“近10万户、20余万人”,水陆交通交错,蛮商船贾川流,为“东南第一大县”。它是全国粮食亩产最高的地区,也是盐业、渔业兴盛之地,酿酒业也非常发达,松江商贸繁荣所带来的财税之可观,与当年苏州可以媲美。元代初期,江南地区水灾频频,然而通过水利治理,松江地区依旧是政府重要财源之地。那时,华亭县先升为华亭府,后改成松江府,管辖之地大大扩展。历史上从海上运粮抵京,便始于松江府时代,航运贸易为财政带来滚滚税收。元末,战争频仍,至1367年,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军攻占松江地区。次年定国号为洪武,开启了明朝。

明朝时期的松江,一度达到它前所未有的鼎盛。松江的文献记载,“松一郡耳,岁赋京师至八十万……重以土产之饶,海错之异,木棉、文绫,衣被天下,可谓富矣”。彼时,松江不仅盛产贡米,还是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手工业和商业也在此聚集勃兴,城中弄巷数多至百余,弹丸之地的松江地区是整个明朝财政收入的重要之源。徜徉今日的永丰仓城,老桥老街老屋似都述说悠悠岁月那一段风骚。松江还是上海最早拥有铁路运输的区域,彼时的松江铁路也是由农业文明迈向都市社会的进步通道,多少货物、观念以及生活方式随之由上海流向广袤的内地。弹指千百年,拥有“上海之根”美誉的松江,仍葆少年之豪壮。

松江,从历史深处涌来,又向未来奔去。由这条“江”演变出的城市意象,势必折射其历史传承、转型突破、创新拼搏等过程,也洋溢由此形成的松江气质和松江精神!

猜你喜欢
松江新城科创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启航
——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校歌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长江新城
新城
骑马到松江
淄师学人
———王松江
人字门在松江银河泵闸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