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亚军
(东台市许河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江苏东台 224232)
东台市许河镇是东台市蚕桑生产重点镇之一,2020年全镇有投产桑园面积515.6 hm2,饲养蚕种27 870盒,生产蚕茧1 272.25 t。前些年由于长期饲养多丝量蚕品种菁松×皓月,导致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较为普遍,尤其是秋蚕期发病比较严重,最严重的2011年二秋蚕期盒种产茧量仅有25.0 kg,严重影响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
为了控制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经过多年研究,通过导入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具有耐受性的基因而育成了多丝量新蚕品种菁松N×皓月N(以下简称华康3号)[1]和苏豪×钟晔(抗)[2]2对抗家蚕血液型脓病新蚕品种。2017年在许河镇许河村六组、三组各10户蚕农家进行了小批量华康3号的试养,一秋蚕期饲养蚕种200盒,二秋蚕期饲养蚕种150盒,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据我们调查发现:一是华康3号对家蚕血液型脓病的抗性比菁松×皓月强。华康3号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率几乎为零,而菁松×皓月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率分别为31.2%、36.4%。二是华康3号盒种产茧量比菁松×皓月高。华康3号平均盒种产茧量为40.8 kg,而菁松×皓月平均盒种产茧量仅为25.4 kg。但是,我们在饲养过程中还发现,华康3号和苏豪×钟晔(抗)虽然对家蚕血液型脓病的抗性较强,但对家蚕细菌病的抗性较差,由于部分蚕农思想上依赖蚕品种“抗病”,忽视了蚕病的预防,造成家蚕细菌病在许河镇发生越来越严重。据我们调查:2019年许河镇家蚕细菌病发病率,春蚕期比推广使用抗家蚕血液型脓病蚕品种前提高了8.9%,秋蚕期比推广使用抗家蚕血液型脓病蚕品种前提高了18.2%,特别是二秋蚕期饲养的苏豪×钟晔(抗),家蚕细菌病发病率超过35%,极少数蚕农的家蚕细菌病发病率高达80%以上,二秋蚕期全镇盒种产茧量仅为24.4 kg,给蚕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对许河镇近两年家蚕细菌病的发生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在指导蚕农防治家蚕细菌病过程中,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防治对策,在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20年春蚕期、一秋蚕期、二秋蚕期盒种产茧量分别为48.4、44.8、39.4 kg。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报告如下,供同仁参考。
家蚕细菌病是蚕桑生产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病害,主要是由细菌侵染、蚕食下苏云金杆菌产生的δ-内毒素和细菌在肠道中大量繁殖引起的蚕病[3]。家蚕在细菌感染初期,表现为食欲减退,行动呆滞,个体开差逐步加大,举动不活泼,身体瘦小软弱无力,排不整形粪、软粪和污液。因为发生细菌病的家蚕死后尸体都软化腐烂,所以俗称家蚕细菌性软化病,一般生产上将家蚕细菌病分为3种:即细菌性败血病、细菌性肠道病和卒倒病[3]。
导致家蚕细菌病暴发的主要原因有饲养环境的高温多湿,蚕座密集,叶质较差,除沙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消毒不彻底等[4]。其中细菌性败血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创伤传染,与养蚕过程中的操作技术、饲养环境的温湿度、家蚕的发育时期关系密切;细菌性肠道病的发生主要是家蚕常食水叶、发酵叶,在高温多湿等不良环境条件下,家蚕体质下降,导致家蚕消化液中特异性防御蛋白抗肠球菌蛋白含量减少、活性降低,消化道中正常的肠球菌大量繁殖,同时其代谢产物有机酸使肠道碱性消化液pH值下降,导致肠道细菌大量增殖,引发家蚕细菌性肠道病;卒倒病是由于苏云金杆菌的δ-内毒素污染桑叶,被家蚕食下后引起的中毒,高温多湿有利于苏云金杆菌的繁殖和传播[4]。
2019年许河镇一秋蚕8月30日发种,饲养蚕种10 978盒,二秋蚕9月18日发种,饲养蚕种6 654盒,2期蚕重叠饲养8~10 d。由于选用的是抗家蚕血液型脓病蚕品种,家蚕血液型脓病鲜有发生,但因养蚕技术操作粗放,发生了较严重的家蚕细菌病。据我们调查:2019年一秋蚕期家蚕细菌性肠道病零星发病,极少数蚕农的家蚕发病较重;但2019年二秋蚕期家蚕细菌性肠道病发病率平均超过35%,极少数蚕农的家蚕细菌病发病率高达80%,全镇盒种产茧量仅有24.4 kg,二秋蚕期大量发生的细菌性肠道病的家蚕表现为4龄期发育严重不齐,个体开差大,食桑不旺,起初皮皱发黄,2~3 d后少食静伏蚕座,空头,排稀粪或污液而亡。
近两年,许河镇蚕桑生产上家蚕细菌病的发生表现为发病频繁(春蚕期、秋蚕期均有发生)、种类齐全(细菌性败血病、细菌性肠道病、卒倒病均有发生)、损失严重等特点。
1.3.1 发病频繁 家蚕细菌病在正常年份饲养过程中,秋蚕期由于高温多湿偶有发生,但大量发生的情况不多。华康3号和苏豪×钟晔(抗)2对抗家蚕血液型脓病蚕品种在经过2017、2018年2年试养后,2019年在全镇全面推广使用,但是在饲养过程中发现华康3号和苏豪×钟晔(抗)对家蚕血液型脓病的抗性较强,而对家蚕细菌病的抗性较差。近两年,春蚕期、秋蚕期家蚕细菌病均有发生,春蚕期饲养环境、叶质虽然较好,但少数农户在3龄期就有家蚕细菌病发生;相对春蚕,秋蚕期家蚕细菌病的发生更为严重。
1.3.2 种类齐全 2019年在秋蚕生产中,早期看到发病情况与后期不一样,3龄期家蚕细菌病有少量发生,家蚕发育开差大,5龄期家蚕细菌病的发病率较高,损失严重。而且3种类型的家蚕细菌病均有发生,但是细菌性败血病、卒倒病较少,多以细菌性肠道病为主。
1.3.3 损失严重 虽然发病后我们及时帮助蚕农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但仍有极少数蚕农因家蚕细菌病损失高达80%以上,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严重地挫伤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
近几年,许河镇逐步推广使用抗家蚕血液型脓病蚕品种,部分蚕农认为蚕品种“抗病”,淡化了养蚕过程中的防病意识,忽视了养蚕前的消毒和饲养过程中蚕病的预防。加上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蚕茧市场低迷,蚕农养蚕积极性不高,部分蚕农不重视养蚕各项消毒防病措施的落实。
养蚕前蚕室、蚕具清洗不彻底,环境打扫不干净;蚕室、蚕具消毒的药品选择不对路,药量使用不足;重视蚕室内环境的消毒,而忽视蚕室外环境的消毒;重视老蚕具、老蚕室的消毒,而忽视新蚕具、新蚕室以及养蚕用品的消毒;回山消毒马虎应付或者不进行回山消毒;起蚕易感期蚕体、蚕座消毒不严,蚕期中用药防病不规范等等,是造成家蚕细菌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饲养环境条件与家蚕细菌病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高温干燥、高温多湿、温度过低等不良环境条件都会削弱家蚕的体质,导致家蚕感染发病。近年来许河镇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桑园面积逐步萎缩,桑园不连片集中,“粮包桑”“菜包桑”“苗木包桑”的情况比比皆是,作物治虫污染桑园极易造成家蚕中毒,导致体质下降而引发家蚕细菌病;同时农药市场混乱,蚕期生物制剂、细菌性制剂农药使用频繁,其它农作物治虫污染或者轻微污染桑园,引发家蚕细菌病。虽然自2019年起全镇全面推广使用了华康3号、苏豪×钟晔(抗)2对抗家蚕血液型脓病蚕品种,家蚕血液型脓病高发态势有所遏制,但家蚕细菌病发生仍较严重。
家蚕细菌病主要是通过食下和创伤传染。部分蚕农从小蚕饲养开始到养蚕结束,蚕座面积达不到规定标准,高密度养蚕。而蚕头过密,家蚕不仅不能吃饱吃足,在食桑过程和爬行中还易互相抓破皮肤,造成创伤,使细菌经伤口侵入蚕体,引发家蚕细菌病;同时蚕头过密,喂蚕时桑叶堆积较厚,家蚕在食桑过程中,下部桑叶很长时间才能被食完,导致桑叶发热造成细菌在叶面大量滋生繁殖,家蚕食下后引发家蚕细菌病。
桑叶的运输、储存对保全叶质十分关键。小蚕期部分蚕农采摘桑叶时老嫩不一,或者偏老,家蚕食下叶质较差的桑叶,导致小蚕体质下降诱发家蚕细菌病;桑叶采回后没有妥善保管,存放在塑料膜内至喂蚕时才打开,造成桑叶发热滋生细菌诱发家蚕细菌病;采摘桑叶无计划,一次给桑过后余叶较多,用于下一次给桑继续使用,叶质变差,家蚕食下陈叶后造成家蚕体质下降诱发家蚕细菌病;大蚕期桑叶采摘堆压时间长,不及时疏松透气,或者存放在塑料薄膜内时间较长,造成桑叶发热发腻,滋生大量细菌,蚕食下后引发家蚕细菌病。
家蚕细菌病是蚕桑生产上最常见的病害,对蚕茧的高产和稳产影响非常大,2019年秋季家蚕细菌病在许河镇呈高发态势。对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查,并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在咨询业内专家的基础上采取了如下防治措施。
养蚕前对蚕室内外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打扫,不留死角。在养蚕前8~10 d进行蚕室、蚕具的清洗,并利用晴好天气充分暴晒;室内地表铲去旧土换10~15 cm厚的新土,水泥地面用清水冲洗,墙壁用2%的石灰浆刷1遍;蚕室、蚕具消毒有针对性地选用对细菌杀灭力较强的含1.0%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进行消毒,并保持湿润30 min以上,第2天对蚕具进行暴晒,室内通风排湿,隔日再用三氯异氰尿酸钠粉(蚕用)每100 g兑水25 kg进行消毒,三氯异氰尿酸钠粉(蚕用)消毒当日趁湿再用复方聚甲醛粉(蚕用)密闭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用3.75 g,消毒时保持室温24 ℃以上密闭5 h,消毒后将蚕具移至室外晒干后妥善保管;对养蚕使用的小物件如小蚕网、鹅毛刷、蚕筷等用沸水煮沸一并消毒晒干后保管。
多用新鲜石灰粉,并合理添食抗生素,增强家蚕体质。抗生素主要品种有盐酸环丙沙星(蚕用)、氟苯尼考(蚕用)、硫氰酸红霉素可溶性粉等,预防时在3龄期开始按说明书要求添食,3龄起蚕饷食时添食1次,4龄期结合灭蚕蝇添食2次,5龄期隔日结合灭蚕蝇添食3至4次;发现病蚕时连续添食3次。添食时要注意天气变化,阴雨天气少添食,尽量选在晴好天气的中午进行抗生素添食,以增强家蚕体质,把蚕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加强蚕体、蚕座的消毒,预防蚕病发生。在饲养过程中一旦发现家蚕细菌病,要及时采取措施:一是加强蚕体、蚕座消毒,交替使用新鲜石灰粉与聚甲醛粉(蚕用)。二是淘汰弱小蚕,对停止食桑、体质虚弱、细小无力的家蚕坚决隔离淘汰。三是添食蚕用抗生素,发现病蚕时,按蚕用抗生素说明书要求连续添食3次。四是坚持饲喂新鲜无毒桑叶,如发现桑叶被细菌性农药污染,可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喷湿桑叶正反面解毒或者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中浸渍3 min,捞出后水洗,晾干后再与好叶间隔饲喂。
全龄期加强饲养管理:一是及时科学调节蚕室内的温度、湿度和气流[5],保持室内合理温湿度,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二是勤除沙,多用蚕体、蚕座消毒材料、干燥材料,保持蚕座干燥清洁,在除沙、匀扩座、给桑过程中动作要轻,避免造成蚕体创伤;三是坚持稀放畅养,保持合理密度,防止蚕头过密相互抓破皮肤,减少创伤传染的机会;四是早止桑迟饷食,做好提青分批,淘汰弱小蚕、迟眠蚕,淘汰的病蚕集中到石灰缸中统一做深埋处理,被病蚕污染的蚕具及饲养人员的双手必须用漂白粉液消毒,防止病原扩散;五是注意用桑安全,桑叶采回后坚持试喂,预防农药中毒。
在桑园管理上要把握病虫害防治适期合理用药,控制病虫害发生,并多施有机肥提高桑叶品质;小蚕期采叶要选准叶位,确保嫩老一致,看用桑量采叶,同时保管好小蚕用叶,保证桑叶新鲜、不发腻;大蚕期采叶量大,要及时采及时喂,采叶时注意剔除细菌性病害(桑疫病)叶片、受农药污染的桑叶、虫口叶,采回后要及时疏松透气,防闷热发酵滋生细菌;蚕期禁止在其它农作物上特别是桑园、蚕室周围使用细菌性杀虫剂,防止污染桑园造成农药中毒。
针对2019年许河镇秋蚕期家蚕细菌病发生较为严重的实际情况,我们认真分析了发病原因,并研究制定了针对性防治措施,在2020年从春蚕生产就组织实施,春秋2季蚕饲养情况良好。春蚕期家蚕细菌病发病不明显,秋蚕期家蚕细菌病发病率大幅下降,2020年秋蚕期(采取措施后)盒种产茧量比2019年秋蚕期(采取措施前)的34.3 kg提高了8.8 kg,达43.1 kg,每667 m2桑园平均经济效益达7 200元比2019年的平均经济效益6 450元高出750元。
综上所述,家蚕细菌病的发生对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影响较大,发生后蔓延传播速度快,乃至于对下期蚕的饲养都有较大影响。在生产实践中,要从严格消毒、防治桑树病害虫防止交叉感染、注意养蚕环境卫生、及时隔离病蚕、加强蚕体蚕座消毒防止蚕病的蔓延、精心饲养提高家蚕体质以及药物防治等多个方面做好家蚕细菌病的防治,确保蚕桑生产的稳产高产,为进一步树立蚕农栽桑养蚕的信心、稳定蚕桑产业奠定基础。
·信息、广告索引·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封面)征订启事: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附属蚕药厂(封二) 《广西蚕业》征订启事(P28)《中国蚕业》协办单位信息(封三) 《北方蚕业》征订启事(P28)湖州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封底) 《蚕业科学》征订启事(P51)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彩插1)书讯:西昌市蚕种场(彩插2) 《蚕学精义丛书》(P47)湖州宝成蚕业用品有限公司(彩插3)稿件规范化与标准化:江苏苏豪蚕种有限公司(彩插4) 参考文献著录方法与格式(P64)四川南充上智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彩插5)江苏省东台市双龙塑料网业有限公司(P75)杭州市蚕桑技术推广总站(彩插5)河南民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76)《中国蚕业》稿约(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