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苏娅
在一百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是党的百年历史中的规律总结,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关键之所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 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顾总结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百年历史,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国家学说,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要求,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完善党的领导,具有重要意义。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和国体政体所决定的,是由国家宪法所确立的。回顾百年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历史不断地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对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认识,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中国的改革和建设靠我们来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在当今中国,没有大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力量或其他什么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这些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在新时代,全党统筹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新特征、新要求、新矛盾、新挑战,有效防范和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考验。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以社会主义为政治方向,以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消灭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中国革命指引了方向、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要始终保持清醒坚定,保持强大前进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新中国成立70 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 多年来,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并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
中国共产党是党和国家重大事项的决策者、协调各方以及国家与社会治理的领导者。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领导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并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既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强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这是党中央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历史再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形态既可不断推进社会的有序治理,又可保证社会充满生机活力。
新中国成立后,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进行了长期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时,对党领导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在把握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内在关系上逐渐达到了新的高度和深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来的历史进程中不断用实践证明的,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锤炼,已经锻造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正是有了这一先进成熟政党的领导,才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处于剧烈动荡和激烈斗争之中,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后,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也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带领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正是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从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因此,历史深重的轨迹清晰表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特点和特征,党的领导是最本质的特征,其他特点和特征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形成发展、发挥作用、彰显优势。最本质特征就是最关键的特征,起决定性作用的特征,其他特征由这个特征决定,党的领导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方向和命运。同时,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制度优势反映制度属性,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是最具统领性、决定性、创造性的因素,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方面显著优势,归根结底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优势。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由党的领导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从根本上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变色、不变质,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中国人民的利益能否实现取决于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不渝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党的领导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重大问题,只有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列宁明确指出:“国家政权的一切政治经济工作都由工人阶级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认清,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也正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而且,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党的全面领导既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原则,坚持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又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完善党的组织制度建设。早在党的一大党纲中就对组织设置与组织运行专门进行规定,党的二大通过了《组织章程决议案》,专门规定党的组织七项重大原则。此后,经过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党的科学组织制度,确保推进党的各项事业顺利发展。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根本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做到“两个维护”,是全党必须遵守的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也是更好地凝聚党和人民的力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唯物史观在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的同时,也承认和肯定领袖人物作为人民群众的杰出代表,在推动社会变革、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中具有开创性、引领性作用,为正确认识党的领导核心的形成条件和地位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欧洲工人运动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中,始终强调“权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恩格斯说:“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甚至,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教训时深刻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列宁也指出:“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难的事情。但是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邓小平同志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因此,“两个维护”作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最新发展,实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与加强党的建设的有机统一,确保了党和国家事业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强调:“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这是我们党第一次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确定了党的领导制度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是党的核心领导地位的必然反映、内在要求。党的领导制度主要涵盖的“六个方面”制度,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根本制度保障,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推动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制度优势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不断增强党的执政本领过程中,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我们党始终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确保我们党始终坚定走在时代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