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杰
(甘肃鑫建业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甘肃嘉峪关 735100)
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分布不均,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不容小窥。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要明确其作用及价值,并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助推农业发展。
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可提高生产效率,满足集约化、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需求。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农田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发展步伐,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及产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田水利工程非常关键,对农业发展起促进作用,实施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促进水利工程的稳定运行,在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保护当地生态环境[1]。
我国南北方的地形、地势、气候及降雨等差异较大,不同地区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各异。南方雨量丰富,需将农田中多余的水资源引至水库、河流内规避涝灾;北方的水利工程建设主要是缓解干旱。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易忽略地域差异,盲目照搬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经验,导致水资源调度能力差。
相关文件中仅提及田、路、渠分布问题,有关农田水利工程标准、规模、技术规范的表述并不具体,导致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缺乏统一指导,各地区对其存在认知偏差。如部分地区认为高标准即在配套、科技等方面提高标准,而部分地区强调投资、质量、效益等方面的高标准。
个别地区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督不到位,工程建设仅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有违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初衷,如建设水库、开凿机井等为形象工程,实用性不强,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受制度影响,各地区、各部门间的资源对接不流畅。如南方地区虽然水资源丰富,但各地区间的联动不到位,未使水资源形成大循环;工程设计未充分利用地形优势,没有将农田水利工程与自然河道、江河等融合。此外,投资规划不合理,缺乏科学指导,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成本增加。
南方地区要结合地域优势及水资源优势,将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实现内外循环,不断提高农田抗涝能力,把水资源对农田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北方地区要充分考虑地形,注重水库选址,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蓄积及利用。
明确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投资、安全、管理等各项标准,使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框架保持统一,并严格要求各地执行该标准。同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确保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2]。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监督作用,确保工程质量、标准及规模等符合建设要求,在投资、管理、建设等方面做到公开、透明。完善工程质量评价机制,对工程建设质量不达标的情况进行问责,并加强调研工作,及时听取群众意见。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较复杂,包括工程预算、设计、管理、验收、评价等环节,须具备非常强的规划能力,确保工程规模和质量符合相关标准[3]。重视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注重成本及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流程验收,实现工程建设预期目标。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考虑的因素较多,要兼顾国家的共性标准和地域情况,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投入,最大限度发挥其对水资源的调节作用,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及农田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