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涛 盛 烨 汪祝华
(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 合肥 230031)
不断频发的高校校园恶性心理事件,反映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急需提升,需要营造心理和谐的校园环境。心理健康的引导与大学生所处的独特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很重要的关系,高校校园心理文化的构建就显得十分重要[1]。近些年来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设,高校也尝试了许多的创新举措,来不断提升此项工作水平和成效。但高校对心理困扰、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重点工作是预防,治未病。2018年《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整合当下育人项目、载体、资源,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重构,构建校园一体化育人体系。《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三全育人”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立德树人的战略举措。2019年全国教育大会,陈宝生部长指出:“要致力于变革育人方式、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教育工作大会是教育领域未来的施工图,为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构建校园心理文化的育人模式奠定政策基础。
现实中大学对于校园心理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当代大学生不再是封闭的个体而是伴随互联网长大,通过一部手机联通世界。对学生的教育在教室中通过书本已经难以完成。高校要不断加强领导体制建设,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创新心理教育实施体系,加大保障力度,改进管理规范,变革评价方式,整合各方育人资源,构建立体化育人体系,形成三全育人格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开展诸多的活动,而且要有自身的特色。将心理健康教育上升到心理文化育人,利用现有的方法和举措,形成宣传的阵地将心理健康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传递给学生。对接三全育人战略,探索构建校园心理文化的体系,形成和谐的校园心理文化育人氛围,探索心理文化育人的有效和长效路径。
高校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和教育的主阵地。通过校园心理文化构建和谐的心理育人环境,有利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有利于保持良好情绪,产生积极愉悦的心理体验,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地进行人际交流、沟通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养成[2]。校园心理文化实践活动可以增进师生关系、改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心理适应[3]。大学校园有自身特点:首先相对独立但不隔绝。国内高校多数采取封闭管理,固定场所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居住在统一的宿舍,学生上学期间的主要活动场所是校园。其次,大学生的年龄层次差别不大,虽然有成人、函授、社招等,但国内主流还是18-24周岁左右,心理发展,自身经验差别不大的学生群体。再次,学生聚集在校园里。奠定了开展一些特色活动的基础,有利于思想、观念、文化的传播。最后,教师和教辅人员是心理文化的构建者,推动者,组织者,受益者。因此,校园心理文化关注的重点是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涵盖教育部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及其他和大学生发展心理、社会心理、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的心理素质,旨在帮助大学生更好学习成长发展,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能够胜任学业、未来职业的需要。
校园心理文化是在高校的微观环境中注重营造心理文化的现象。形成具有不同高校自身特点,自我传承、发展、影响的校园心理文化现象。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教育、服务的重要阵地,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依据学校自身特点,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心理文化,使学生在校园里接受熏陶,在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活动中,普及心理知识、掌握心理技能、对心理健康有正确的认识,拓展自身的心理素质。校园心理文化应该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具有自身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如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团辅活动、心理普查、心理咨询等,另外一部分是各种特色活动、依托现代的信息技术、心理社团、学生活动。进行灵活的活动模块组合,随时代不断变革发展,尤其要紧随信息技术的变革。因此,开展符合现代学生特点,丰富多彩的校园心理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活,培养了兴趣爱好,健全了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符合三全育人的理念。通过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奋斗精神、塑造健全个性、掌控自身情绪、缓解身心疲劳,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更加宽容、包容、友爱、合作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不妄自菲薄,亦不盲目自大。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协作、互助、团结的和谐关系,实现自我和心理和谐,拥有良性的社会互动,有助自身心理素质发展。
网络学习平台随着网络的发展变得更丰富多样化,具有强大的学习和传播功能。选择平台时要考虑选择大多数学生乐于接纳的,具有一些特定功能的网络平台。能够建构的平台很多,根据需要审慎选择。
1.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网站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一般是校园网站下的子网站,是非常好的校园心理文化构建平台,作为学生交流、互动和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建好该网站需要有具备心理专业的专人负责维护和开发,需要对网站进行良好规划,内容组织,宣传引导。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宣传需要、学生需要来规划,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版块。同时结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来不断充实内容。
2.校园心理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是学生喜爱的,功能强大的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能够主动推送的特点,将需要传送的信息推送给学生。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个性化、定制化、特色化的处理,以符合校园心理文化的塑造需要。微信公众号建设可以运用多种媒体元素,视频、文章等,且可以反复浏览学习。是一个重要的心理文化宣传和塑造阵地。
3.校园心理百度贴吧
百度贴吧也是不少学生喜欢的网络板块,尤其是关于自己学校的贴吧。利用百度贴吧作为构建的校园心理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百度贴吧具有交互性、学生主导性的特点。学生可以自己发表话题、参与、讨论、总结、分享,可以调动参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学校的心理协会,有相关经验的学生作为心理贴吧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管。如果有专业的教师参与指导和管理就更好。可以实时动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尤其是有助发现心理危机事件。
4.校园心理BBS论坛
bbs论坛是积聚志趣相投学生非常棒的形式,可以聚集对心理感兴趣的学生,通过论坛可以自主交流学习。bbs论坛可以发帖交流、作为资源分享交流的平台。对bbs心理论坛也需要进行监督管理,可以利用心理协会和专职教师参与管理。对话题、内容、专业性、科学性方面予以保障。将BBS论坛打造成校园心理文化构建的阵地之一。可以单独设置bbs论坛,也可以作为学校网站的子版块。
5.微视频平台
可以借助学生喜爱的抖音、快手、西瓜等视频平台,进行特色的心理知识和调适技能的学习和交流。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建设系列心理方面的视频,围绕某些专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在学生群体中打造心理视频的品牌账号,在学校中进行推广。需要具有心理专业背景的人进行专业的、系统的指导,负责内容的更新和维护。利用短视频这种学生喜爱的形式,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特色活动是校园心理文化塑造的重要载体,其形式多样、内容多元、学生喜爱、乐于参与。
1.校园心理文化宣传月
校园心理文化宣传月侧重对心理知识、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调适技能的宣传和普及工作,通过宣传引起学生重视、了解心理的实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减少误解和偏见,共同关爱心理,健康成长。对于宣传月的开展要以学生为主体、依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院心理协会,专业的教师参与指导。形成以老带新,逐步形成常例。对宣传内容一定要精心安排,随时代变化进行不断调整优化,符合学生的实际。
2.校园心理文化活动月
校园心理文化一定要依托活动月来进行推动。目前高校中一般都有5.25(我爱我)12.5(要爱我)等心理健康活动月。依托心理活动月,将一些特色活动穿插在其中。可以进行感恩活动、心理电影评析、微笑天使、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富有趣味,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可以在全院范围发动学生参与,扩大影响力。
3.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
心理情景剧是校园心理文化构建的抓手之一。周志和认为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4]。心理情景剧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是一种艺术手法,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接受正确的心理知识、调适技能。这种趣味活动学生喜欢参与,通过学生创作心理剧本,教师给予指导,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共同关注心理健康。学生可以在心理情景剧中提升自身能力,更加关注心理,为营造校园心理文化奠定基础。
1.利用学校心理协会的活动
学校的心理协会是构建校园心理文化的重要力量,且是学生自治的方式,通过学生自身喜闻乐见的形式,能够起到更加有效的效果。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要给予专业方面的支持,对心理协会的活动指导,以符合学校心理文化构建的大方向。心理协会根据学校发动学生进行诸多的活动。感恩活动、人际交往活动、学习困难帮扶、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学生参与,切身体会,既是受益者,又是传播者。不仅锻炼了学生,又传播了心理知识。
2.利用特殊团体心理团辅活动
特殊团体的心理团辅工作一般是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通过招募符合团辅活动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团辅活动或者拓展活动。可以开展常规性活动,如每年对大一新生的大学适应活动,可以包含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特殊需要的针对性活动,如对留守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拓展训练、贫困大学生情绪管理拓展训练、特殊学生群体的针对性拓展训练等。可以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团体心理团辅活动。
3.借助社会力量的心理拓展活动
社会机构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更加个性化操作。根据各学校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或系列心理拓展活动。围绕校园心理文化构建的需要,更加灵活开展活动。可以解决专业教师的不足,同时可增加趣味性、活动性、灵活性,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提升效果。
1.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是校园心理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主渠道。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观念,推动学校全体人员重视心理健康。对学校开展心理文化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对心理有了正确的认知,更加有利于校园心理文化的构建和引导。
2.重视学校心理普查筛查工作
心理普查、筛查是非常重要的校园心理文化的构建环节。要使学生发自内心的重视。要有测试结果反馈、解读、回访。尤其是筛查出可能异常的学生,要进行科学的回访,了解真实情况,严守心理咨询的职业操守和流程。
3.重视学校网络心理辅导工作
现实中,学生对网络非常熟悉,要重视网络心理咨询在心理辅导方面的重要作用。学生可能会利用学校的心理网站、qq、微信等交流平台进行交流沟通,要合理利用这些平台,来提升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效性。也通过这些学生喜爱的方式来扩大影响力,构建校园心理文化。
4.营造全员参与的心理文化氛围
教师和教辅人员都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者。网上评出的大学生最受欢迎的人,教师更是学生的人生重要引导者,成为学生的挚友,是学生求学期间重要的影响人物。教师要学会运用心理的知识引导学生,成为构建校园心理文化的主力军之一。
5.校园设施的利用
校园设施是为教育学生服务的。可以利用教室里的空间,教学楼的走廊、校园里的宣传栏、宿舍能够进行宣传的地方,可以安排合适的心理内容进行宣传。校园的广播台也是可以安排校园心理文化塑造方面的专栏,可以将一些有趣的心理知识、一些案例、一些心理美文进行分享,来影响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开展心理美剧的观看,可以通过海报的形式进行招募观看者。诸如此类的有趣活动可以根据需要,形成惯例。
校园心理文化的构建是一个长期过程,整个构建过程是动态的、创新的、持续的,不断耕耘完善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