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连振
(西咸新区丝路经济带能源金融贸易区管理办公室,陕西 西咸 712000)
新型农村社区既有别于城市社区,又与传统行政村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一个或多个行政村合并后,进行统一规划、建设而形成的人口聚居型社区村落,其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农村地区土地利用率,并促进村民享受应有的社区福利而进行的以实现集约化经营为主导、农民自愿为原则的房屋建设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农村社会形态。这种行为进一步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因此,从农村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是发展所需,也是民心所向。
“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居住空间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并成为其茶余饭后畅谈的话题,尤其在新型农村社区房屋质量方面,更是备受关注。它不仅关乎乡村地区群众的居住安全,而且也是促进新型农村社会形态形成的关键。从长远角度而言,其意义重大。其一,房屋质量优良与否,会直接影响居住者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其二,高质量的社区房屋,会提升居住者的满意度,并形成良性循环,减小乡村民众的抵触心理,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工作目标早日实现;其三,良好的社区房屋质量,不仅可提升房屋结构的稳定性,且利于满足居住者的建筑功能需求,故而有助于实现房屋建筑的功能价值。由此可见,无论从哪一角度出发,都应在新型农村房屋建设中,确保建筑质量达标。
新型农村房屋建造材料主要包括砖、水泥、砂石、钢筋、保温板等等,这些材料共同构成了房屋的整体。然而由于一些人为因素,出现了建设过程中材料不够合理的情况,如水泥标号的选择,新型农村房屋一般都是一层或两层高度,对水泥强度的要求不是很高,可选择325与425标号水泥,但从性价比角度出发,325型号的强度已经可以满足农村房屋的基本需求,而425标号水泥可用于桥梁、公路等建设,因此,在实际的材料选择中,要从性价比等多角度出发,且注意其质量是否达标,不能一味地追求高价材料。
新型农村房屋的结构设计看似简单,但实际上,也蕴含着一定的建筑设计原理,而在当前的一些农村当中,很多的房屋设计工作都是由当地的小型施工单位或个体完成,这种房屋结构设计难以保障建成后的房屋质量,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小型团队或个体缺乏房屋建筑理论的系统学习,往往依靠常年的实际工作经验而进行的,一旦遇强风、强震灾害,其房屋结构则难以承受,故而在新型农村房屋建设中的房屋结构设计,应予以高度重视。
在新型农村的房屋建设中,很多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均为当地农民或稍有一些建筑工作经验的人员施工,而非专业施工团队,这种情况会导致施工人员素质难以保证。例如在混凝土配比中,很多工作人员未能严格依照施工标准进行,而实际标准为每立方混凝土应含有水泥300 kg、水180 kg、砂720 kg、石子1200 kg,这种比例才能保证建筑物的基本建筑强度,而一些员工却往往只是肉眼测量,最终导致房屋质量大打折扣。
材料选择一直是新型房屋建设过程中民众关心的重点,合理的建筑材料是提升民众认可度的关键,因此,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注重材料选择,首当其冲。其一,在进行材料选择时,厂家必须提供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两者缺一不可。其二,要选择适合于农村房屋建造的材料,而非高价材料,以钢筋的选择为例,农村的房屋建设一般选择二级的钢筋HRB335以上,这类强度便可,其它强度过大相对浪费,而过小又难以确保房屋质量。另外,按其规格,应在不同位置选用不同直径的钢筋,如8 mm的钢筋,一般用于箍筋,现浇板和加铁,12 mm的钢筋,一般用于圈梁和构造柱,掌握好各房屋建筑位置承重,并选用适合的钢筋,才能实现材料选择的科学性。
新型农村房屋结构设计,并非表面看起来那样简单,其中需考量建筑力学原理、建筑艺术审美、空间设计等多领域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其建筑功能有效发挥的同时,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因此,在实际的结构设计当中,应聘用较大型的房屋设计团队进行房屋结构的整体设计,以专业的角度完成房屋框架的基本设计,避免不合理设计给房屋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升农村房屋的整体质量。
施工人员是新型农村社区房屋建设的基层力量,也是确保房屋质量的关键,而其人员素质高低,会对房屋施工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提升施工人员素质,是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开展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一方面应尽量聘请专业施工团队进行房屋建设,另一方面,对已经上岗的施工人员,要进行岗位技能培训。以焊接工作为例,要有专业焊接工人进行焊接相关问题讲解,如焊接方法、焊条型号选择等等,使其懂得焊接工作并非简单地用焊机对准焊接口进行焊接,而是需要选材、控温等多道程序,并在多次试验操作合格后上岗工作。
竣工验收是房屋建造完成后的收尾工作,只有确保验收合格才能投入使用,这是确保民众住房安全的必要环节,因此,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其一,要对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等的报告进行验收,看是否符合房屋建设的实际情况。其二,采取样本抽样检查,对实际房屋建筑所使用的材料进行检查、检测,避免偷工减料等情况的出现,让验收成为房屋质量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综上所述,新型农村社区房屋是提升农村地区民众幸福指数的重要项目,而房屋质量则是推动这一项目有序开展的关键环节。面对当前所出现的阻碍因素,笔者认为,应从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入手,在材料选择、人员素质、工程监管与验收等多方面作出更大努力,才能确保新型农村社区房屋的质量安全,让乡村民众住得安心、住得放心,提升居家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