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洪波 冯 林
(周至县农机推广工作站,陕西 西安710400)
小麦宽幅沟播技术集开沟、播种、施肥、镇压4道工序一次完成,减少了常规单项机械作业对耕地的破坏,解决因秸秆还田造成的播种不匀等问题,简化操作环节,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和整地播种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此项技术一次性完成播种作业,可节省作业成本 50~60 元/667 m2。
宽幅沟播机为等行距(22~24 cm)宽幅(12 cm)方式播种,籽粒分散式摆布,分布均匀,根系的营养面积大,有利于植株根系生长,可培育壮苗,防止倒伏,同时有利于维持根系活力,提高后期抗御干热风的能力。宽窄行秸秆覆盖带加大了苗带间距,形成类似边行环境,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小麦单产水平,通过此项技术小麦亩产可增加 70~80 kg/667 m2。
小麦宽幅沟播,能压实播种沟,防止透风失墒,确保出苗均匀,生长整齐;集雨蓄水,促苗壮根,沟内覆盖较好,明显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同时,在降水时,雨水易向沟内集中,沟内蓄水能力较强。沟播小麦在越冬期,0~5 cm土壤含水量较平播小麦增加1.7%,5~10 cm增加1.2%,10~20 cm增加0.2%;返青期,0~5 cm增加0.6%,5~10 cm增加1.0%,10~20 cm增加0.3%。
农机农艺相融合,是实现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的一个重要措施,特别是狠抓小麦播种阶段的技术集成,提高播种质量,可以实现“七分种三分管”高产高效的目标。近几年在尚村镇小水屯示范园,以复合式小麦宽幅沟播机械为载体,小麦“一优二改双控”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为支撑,全力落实“优化品种、土壤深松、宽幅沟播、药剂拌种”4大技术,形成了适宜本地小麦生产的高效种植技术模式。
玉米机械化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后,每3 年深松1次,要求深松深度在 30 cm 以上。运用小麦宽幅沟播机1次性完成开沟、播种、施肥、镇压机械化作业,作业速度以5km/h为宜;作业时,注意排种、输种管是否堵塞、种子和肥料是否充足,及时清除开沟器缠绕物,以避免缺苗断垄;控制播种深度(4±1 cm),以免小麦出苗不齐,出现小苗、弱苗。
为实现苗期对条锈病、茎基腐病、金针虫和蛴螬控制的目的,采用 40%辛硫磷乳油100 ml、2%戊唑醇拌种剂150g(或 2.5%烯唑醇 150~200 ml),兑水 5 kg,均匀拌种 100 kg,闷种 4~8 h,晾干后播种。
在10月8日~10月20日宜播期内完成播种,冬性品种适宜早播,半冬性品种适宜晚播;播量冬性品种 11.5~12.5 kg/667 m2,半冬性品种 12.5~13.5 kg/667 m2,适播期后每推迟 2~3 d,播种量增加 0.5~0.6 kg/667 m2;播种宽窄行距为24 cm×12 cm,适墒情况下播种深度 3~5 cm,沙土地宜深,粘土地宜浅,墒情差宜深,墒情好宜浅,播后镇压。
对苗小、苗弱、基本苗、群体不足的田块,趁墒补施速效肥促进转化升级,对群体偏大、稠旺田块冬前进行碾压,抑制旺长;当日均下降到5 ℃左右、夜冻昼消时浇越冬水,浇水后要及时划锄,结合灌水追施尿素 4~6 kg/667 m2;运用高地隙喷杆喷雾机、农业航空植保器进行化学除草,冬前小麦3叶后化学除草,春季在小麦返青至拔节前,3~5 d气温连续稳定在 5 ℃以上,无风或微风天气时,顺风喷药,田间喷药时,注意地墒要足,用水量不能少于 45 kg/667 m2;小麦拔节至挑旗期,可结合墒情适量灌水,结合灌水追施尿素 5~8 kg/667 m2,在抽穗至灌浆前中期,用尿素0.5~1 kg/667 m2+磷酸二氢钾0.2 kg/667 m2兑水30~50 kg进行叶面喷施,以预防干热风、延缓衰老、增加千粒重、提高品质,也可结合“一喷三防”实施。
一项新型技术的普及应用需要广大农户充分认可并接受,通过发放技术宣传资料、召开技术培训会、开展作业示范演示等多种方式向广大农户做好宽幅沟播机械化技术的宣传推广,提高农户思想认识和机手操作技能水平,才能更好地推广应用此项技术,达到降低劳动强度、节本增效的目的。
目前市场上适用于小麦宽幅沟播技术的机型有山东郓城 2BMF-12/6 型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西安亚澳 2BMG-4/7(200/220)免耕播种施肥机、洛阳鑫乐2BMQF-6/12 全还田防缠绕免耕施肥播种机等多种机型,但各地因土壤类型、作业模式的不同要开展机械化作业对比试验,选取适宜本地作业的主推机型。
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统筹协调机制,农机、农技、植保、种子、土肥等部门要组建专家小组,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破解技术难题,建立试验示范田,集成技术模式,制定适合本地的良种、良法、良机配套技术规范,确保宽幅沟播集成技术落实落地。
依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小麦宽幅沟播机械补贴标准,实行优先补贴提高机具拥有量,以机具保面积,同时在各项农业技术示范项目中大力推广应用小麦宽幅沟播技术,建立连片示范田,通过示范带动进一步提升种植面积。
积极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深松深耕、秸秆利用、宽幅沟播、机械植保、节水灌溉等节本增效新机具,提升薄弱环节农机装备水平,培育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农机操作人员,组建作业服务队,开展订单作业,促使生产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精细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