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早期新闻宣传工作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总结

2021-12-07 10:28方增泉
文化与传播 2021年3期
关键词:新闻宣传马克思主义革命

方增泉 殷 鹤

新闻宣传工作是以新闻报道为形式、新闻媒介为手段进行的宣传活动,是我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突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传播新思想、新观念,也为更好地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投入到民族救亡运动中,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创办了报刊、电台等新闻媒体,开启了党新闻宣传工作的发展历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中共早期新闻宣传工作的发展历程

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意识到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群众、指导革命的重要性,而报纸、杂志等媒体则是传播科学理论的最有效载体,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由此诞生。随着革命的不断深入,对新闻宣传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方式方法,在加强了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形象的有效传播,推动了革命事业的顺利进行。

(一)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需要促进了中共新闻宣传工作的形成

一个政党的建立,需要充分的理论准备和实践基础。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理论遵循与实践基础。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成为摆在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面前的一道重要难题。创新理论在一开始往往不可能为社会大众普遍认可,它的扩散要经过获知、说服、决定、实施、确认等五个步骤,在这五个步骤中意见领袖和传播媒介发挥了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后,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共产主义者充当了意见领袖的作用,他们通过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撰写评论文章等方法传播马克思主义,而这一传播过程往往需要通过新闻传播媒体进行。1920年9月,《新青年》改组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工作的序幕。

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中共早期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青年群体与劳动阶级作为最能接纳新思想与最具革命精神的群体则是中共早期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受众。1923年6月,《新青年》改为季刊,承担起启迪青年群体、教育劳动平民的重任,其发刊词认为中国的“真革命”只有劳动阶级才能担负,能够真正解救中国的也只可能是劳动阶级,而资产阶级只会走向半途而废或“失节自卖”。《新青年》季刊翻译发表了《列宁主义概述》,介绍了讴歌社会主义的诗集《新梦》,还对国民党右派进行了猛烈批判,明确提出了“中国无产阶级应当努力实行国民革命,引导一切平民参加民族解放斗争”[1],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罗盘。与《新青年》季刊类似,《劳动界》也致力于向以劳动阶级为主要对象的人民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试图教会劳动阶级“充足的智识和善良的方法”[2],以排斥资产阶级,并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的先进刊物,也为中共早期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预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取而代之的则是物质财富极其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都自由而全面地发展的共产主义。而这一切的实现都依赖于无产阶级的力量,他们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也是共产主义的建设者。尽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但在中国,其作为一个新的理论成果,要想实现其终极目标,则必须为人民群众,特别是工人阶级所掌握。此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合法性与必要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这就要求共产主义者利用新闻传播媒介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要求共产主义者充分注重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以此教会工人阶级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并学会推翻资本主义的方式和方法。这一切都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工作的形成。

(二)中国革命的不断深入推动了中共新闻宣传工作的发展

随着中国革命的深入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所起的作用日益突出,特别是国民党在革命中的软弱性与妥协性日益暴露——他们既不敢与帝国主义彻底决裂,又不敢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共产党必须担负起拯救国家于危亡、实现民族之复兴的重任。然而,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尚处于幼年时期,内有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打压,外有帝国主义的虎视眈眈,还不能轻易取得久经忧患,甚至对现状已感到麻木的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这就要求夹缝中的中国共产党将新闻宣传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同时,还要传播自身的纲领和主张,并鼓动人民群众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积极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去,为建设一个全新的中国而奋斗。

作为中共创办的第一份党刊,《共产党》立足案例和理论,围绕“建党”“国家”和“革命”三个重点,翻译、刊载了大量世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无产阶级政权发展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情况的文章,畅想并论述了中国革命道路和党的政策主张,号召用社会主义来解救中国,为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发挥更大作用营造了舆论氛围。《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份政治机关报,甫一创刊就宣传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它立足现实,记录了大量党领导工农大众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突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作用和地位。而随着“四一二”反革命事件的爆发,党的新闻宣传工作还出现了一个新的任务——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还要“反国民党”。《布尔什维克》深刻揭露了国民党领导层背叛革命、背弃“三民主义”的罪行,《红旗日报》则作为当时中共新闻发言人,发表共产党对革命各个问题的观点与主张。可以说,此时的中共新闻宣传工作已初具雏形,形成了正面宣传和负面揭露相结合的新闻宣传工作体系,发展了列宁的“党报”思想,为中国革命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革命的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任务也随之发生转变,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应该促进自身形象的传播,让更多人民群众了解共产党,支持共产党,并自愿跟随共产党。要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具体说来,就是一方面要“使帝国主义、国民党骇得发抖”[3];另一方面,通过公开发行扩大影响,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三)抗日战争的磨砺促进了中共新闻宣传工作的成熟

随着抗日战争的到来,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也在实践中得到了磨砺而变得成熟。这一时期,中共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获取群众基础和舆论支持。广播电台的有效投入,弥补了报纸在传播范围与传播时效上的不足,更好地传播了中共的抗日方针政策。分众化传播方式的运用,弥补了大众化传播方式的不足,其根据不同受众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新闻宣传策略,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传播了中国共产党的正面形象,赢得了最广大的群众基础和国内国际支持。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新的传播工具的使用。在苏联的援助下,1940年底,中国共产党克服重重困难,在延安创办了广播电台,并要求各地注意接收广播,以广宣传,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媒体封锁,促进了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效率的提高。随着党对人民群众特点和需求掌握的逐渐精准化,新闻宣传工作也呈现出分众化特点。针对普通民众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的特点,中国共产党发明了《时事简报》这一用大张纸、黑墨手写的消息传播媒介。它字体大、字数少、浅显易懂,更受群众喜欢。针对青年人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中国共产党创办了题材丰富、图文并茂、感染力强的《战时青年》。它积极反映国内抗战情形,关照并引领着全面抗战时期青年群体的一言一行。针对部分日军的思乡厌战情绪,中共还创办了不少对日宣传报刊,它们与日军内部的宣传针锋相对,宣传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和必败性,以达到瓦解日军的目的。

总而言之,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宣传工作逐渐走向成熟,特别是新闻宣传方式方法不断丰富,新闻宣传效果不断增强,将一个文盲半文盲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旧中国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起来,促进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

二、中共早期新闻宣传工作的经验总结

新闻宣传工作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新闻信息的获取,更关系到党对意识形态高地的占领。总结中共早期新闻宣传工作的宝贵经验,在新时代的今天尤其具有重大意义。

(一)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

中共一大决议规定:“不论中央或地方出版的一切出版物,其出版工作均应受党员的领导。”“均不得刊登违背党的原则、政策和决议的文章。”[4]坚持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就是要在进行新闻宣传的过程中体现党的意志。

一方面,坚决贯彻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方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央多次出台方针政策规范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中共一大要求报刊等一切宣传工具必须由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经办,两年后又通过了《教育宣传问题议决案》,对中央和地方的宣传路径进行了统一,要求地方必须严格按照中央宣传路径来开展新闻宣传工作。中国共产党早期刊物《向导》《前锋》等正是在这一新闻宣传方针的指引下创办起来的,不仅在思想上保证了权威性,成为地方理论学习的素材和创办报刊的蓝本,而且在发行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1924年中共四大召开,对党报党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揭露,并提出了应对策略,《新青年》《向导》等也随之进行了整改,保证了党的新闻宣传政策的有效落实。

另一方面,新闻宣传工作要体现党的意志。党报党刊是党的“喉舌”,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手段,必须体现党的意志,传递党的声音。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虽然抱有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宏图大志,但不可否认自身还十分弱小,甚至需要在夹缝中求得生存。于是,新闻宣传工作就成了党传播主张、展示形象的必要途径。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一切新闻媒体都致力于传播党的指导思想、行动纲领,教育并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去。中共四大还要求《向导》负责解释党中央的政策方针,《新青年》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一系列要求为党报党刊更好地传播党的主张、体现党的意志指明了方向,促进了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发展。在以后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更是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新闻宣传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现了自身形象,赢得了最广泛人民群众的支持,并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宣传工作方针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将人民群众作为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创造一次又一次辉煌的力量源泉。与国民党不同,中国共产党敢于发动人民群众,敢于依靠人民群众,敢于将发展成果为人民群众共享。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在开展新闻宣传工作时同样将人民群众放在重要位置,不仅积极动员人民群众投身党的新闻宣传事业,还致力于以科学的理论来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投入到革命斗争的洪流中去。

一方面,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做好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毛泽东在指导办报时指出,弄清读者“欢喜什么,不欢喜什么,这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使这个报办得好。”[5]中国共产党早期就十分重视人民群众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作用,不仅虚心接受人民群众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更将人民群众作为新闻宣传工作发展方向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早期建立了通联工作制度,将培养和发展通联队伍作为加强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途径,而工农群众就是通联队伍的主要来源,他们成为党了解群众生产生活面貌、掌握群众所思所想的重要渠道,也是党的新闻传播媒介新闻素材的主要来源。此外,人民群众还在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中发挥了“口口传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早期虽然依靠新闻媒介来传播自己的主张、观点,但是囿于条件限制,并不是所有人都接触得到新闻媒介或者读得懂党报党刊,于是人民群众自发成为党的政策方针的宣传媒介,通过人际传播,将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效果最大化。

另一方面,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旧中国,人民群众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三重压迫,革命是求得解放的唯一途径。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指导思想,共产党是革命的领导力量,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作是为了革命事业的发展,是为了解救人民群众于水火,实现其根本利益。在新闻宣传工作中,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一目的,不仅“帮助他们闻知天下事,了解世情、国情和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6],还让他们通过报纸刊载的信息,得到材料,得到经验,得到教训,得到指导。以《新华日报》为例,为了更好地满足国统区人民群众的需求,它开辟了生活专栏,反映人们的所思所想,报道他们的境况,并教会他们如何与现实作斗争。

(三)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新闻宣传工作方法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注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指导各项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新闻宣传工作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早期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经费短缺、技术落后、人民群众文化水平不高等各种问题,为了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占领舆论主战场和意识形态高地,中国共产党注重将新闻宣传工作与人民群众需求密切结合,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不仅善于创新新闻宣传话语体系,针对不同受众需求采取不同的新闻宣传策略,还能够充分利用不同新闻宣传媒介的特点,将新闻宣传媒介的功效做到最大化,保证了特殊年代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为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壮大与群众基础的增强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一方面,围绕人民群众需求创新新闻宣传话语体系。创新新闻宣传话语体系即是在新闻宣传过程中摒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话语表达方法,针对人民群众的接受能力和信息需求,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进行信息传播和理论宣传。针对工农群众文化水平不高、媒介接近能力有限的特点,中国共产党创办了“极大黑墨字,稀松七八条,看上去明明朗朗,看完了爽爽快快”[7]的《时事简报》。该报严格遵守真实性原则,用十分浅白的普通话向工农群众传递与其自身息息相关的新闻,并要求每条新闻字数不超过40字,以此降低阅读难度,在满足工农群众信息需求的同时,促进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发展。为满足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的需求,中国共产党在创办《向导》时,在信息选择、栏目设置、内容安排、语言艺术等各方面都对接目标受众的特点,让其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洗礼并认可共产党的主张。

另一方面,根据信息传播规律创新新闻宣传媒介。人类社会各种传播媒介层出不穷,但是新的传播媒介在弥补旧的传播媒介不足的同时,并不会完全取代旧的传播媒介,因为每一种传播媒介都有着其他传播媒介无法比拟的特点,特别是针对特定传播受众时能够发挥出重大作用。尽管中国共产党早期新闻宣传工作能够用到的新闻媒介并不多,就连创办报纸都存在一定的难度,但这并没有阻碍党对新的传播媒介——广播电台的使用,中国共产党要求新闻宣传工作者“善于使用一切宣传鼓动的工具,熟知它们一切的性能……发展通讯社事业、无线电广播事业”[8]。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克服重重困难得以创建,发挥了报刊无法比拟的作用,成为抗战时期不可或缺的新闻宣传媒介以及对外宣传最有力的武器,被誉为“茫茫黑夜中的灯塔”。

猜你喜欢
新闻宣传马克思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新闻宣传中新媒体的有效运用策略探索
媒体融合环境下法治新闻宣传方式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中国的出行革命
关于新媒体时代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探讨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