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新玲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上海 201620)
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号召,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要求,各高校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过程中,大力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此背景下,我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服饰品牌解析”课程团队基于对课程思政本质的探索和内涵的挖掘,根据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对该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全球化以及纺织业进入后配额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由纺织服装大国向纺织服装强国发展的步伐日渐加快。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涵盖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管理、市场定位、营销服务等多方面的综合特征,创建品牌是服装行业走向全球增值链高端的必由之路。为提升我国服装行业地位和国际竞争力,亟需培育自主民族品牌,振兴民族支柱产业。为此,我校纺织服装学院开设了“服装品牌解析”课程,该课程通过对国内外服装品牌的类型细分、国内外同类品牌的体系建设比较,分析时尚文化在整合服装品牌诸要素中的作用,总结以服装品牌体系竞争力建设为核心的发展策略。该课程作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基础选修课以及面向全校的公选课,具有较强的通识性和基础性[1]。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主要以思政类课程为主,缺乏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融会贯通而形成协同效应。在我校“服饰品牌解析”课程教学中,只是碎片化地植入思政教育元素,对课程思政的系统性思考不够;对课程思政的本质及内涵缺乏深入理解,对课程思政的基本理念和一般理论在该课程中的应用有待探讨。基于以上考量,在“服饰品牌解析”课程思政建设中,首先基于对课程思政本质的探究,挖掘该课程思政的内涵,然后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系统化思考和设计,并在教学实践中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探索。
追溯课程的本质,就是为了人的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受教育者获得身心健康发展。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健全的人格,以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个体全面发展的要求。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强调育人功能,即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从而实现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协调同步、相得益彰的目标。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程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价值维度,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中秉承相应的价值观,并内化于受教育者,这就是专业课课程思政本质的重要体现[2]。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把价值观培育融入课程,润物细无声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师职责和道德的内在要求。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凸显价值使命和理想信念教育,我校“服饰品牌解析”课程教学团队对其所蕴含的思政内涵和所承载的教育功能进行了挖掘。
1.以品牌建设为着力点,坚定文化自信
品牌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文化的载体,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打造优秀的服装品牌至关重要。纵观国际上知名服装品牌,皆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汲取本民族文化给养,凝练出品牌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及情感诉求等精神象征,通过创造产品的物质效用与品牌精神的高度统一,在消费者心灵深处形成了潜在的文化认同和情感眷恋。品牌的塑造过程亦是品牌文化的形成过程。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饰品牌解析”课程以品牌建设为着力点,强调品牌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宣扬中华文化在本土品牌建设中体现出的丰富性、独特性和优越性,让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充满热爱和自信。
2.以服装行业发展为依托,提振专业信心
服装行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相较于发展初期依托贴牌进行简单的加工生产(OEM),我国服装行业正在向设计生产(ODM)和品牌生产(OBM)转变,我国服装自主品牌在国际上的认知度逐渐提高。通过对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的展望,尤其是对上海地区时尚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对本专业就业前景及从业价值实现充满信心。
3.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培养家国情怀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纺织服装产业所辐射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时尚等功能进行阐释,激发学生对民族工业、民族文化、民族品牌的了解、热爱和自豪之情;结合我国纺织服装强国战略,围绕科技强国、品牌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向学生传达实业兴国、构建国际知名品牌、振兴民族支柱产业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要求教育者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设计,以各种方式将价值引领融入教学过程,使受教育者能够接受并且实现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课程思政不是碎片化的思政元素在课程中的植入,而是需要系统化设计和建设[3]。基于课程思政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教学团队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料、教学考核等方面对“服饰品牌解析”课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思考,以期通过系统化的设计,能够将课程思政内涵有效地融入教学,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1.突出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设定
传统“服饰品牌解析”课程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忽视价值引领的教育功能。在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下,该课程加强了价值引领。首先,对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进行了思考和回答。将人才目标设定为:“在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我国纺织服装强国战略,以自主服装品牌建设为抓手,树立学生的品牌意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服装行业未来人才。”其次,对课程教学目标从知识获取、能力培养以及价值引领三个层面进行了重新设置。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获得时尚及品牌的概念及内涵、服饰品牌的分类、强势品牌所具有的素质、国际时尚中心国度的总体发展特征等知识;通过了解典型品牌的文化建设、设计特色、品牌识别、风格定位及营销策略,培养学生的服饰审美和品牌解析能力;通过价值引领,让学生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激发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而奋斗。
2.基于思政目标的课程内容体系架构
基于“服饰品牌解析”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以民族复兴为时代背景,对课程内容结构进行了调整和规划。在国际服装品牌发展中,由于法国、英国、美国和意大利等欧美服饰品牌全面深刻地影响着国际服装品牌的发展格局,“服饰品牌解析”课程的内容体系及品牌案例选取都是基于西方时尚发达国家展开的,课程结构也是以法国、英国、意大利、美国、日本时尚发达国家为模块构建的。但是,随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在很多问题上拥有更多国际话语权。为了体现中国特色和本土化内容,“服饰品牌解析”课程应聚焦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自主品牌建设,结合当前世界发达国家时装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根据国际上及我国服饰品牌发展格局与特点,对服饰品牌进行更合理的划分。基于此将课程结构调整为品牌及时尚产业概述、奢侈品品牌解析、设计师品牌解析、快时尚品牌解析、轻奢品牌解析五大模块,每个模块在对国际强势品牌解析的基础上都增设了本土品牌内容。课程内容结构的调整和设置弱化了强势品牌的国界,充分体现了服装业和品牌的市场特征,同时为思政内涵的融入提供了更大空间。
3.围绕思政内涵建设的教学资料配套
以立体化融合的思路为出发点,有意识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承载“服饰品牌解析”课程内容的相关教学资料中,对课程讲义、教案、案例、习题及参考文献等进行较为系统的配套建设。讲义扩充了本土品牌内容,并与国际强势品牌进行对比分析,启发学生思考如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取长补短,以发展中国民族品牌;在教案的制定上,明确每一章节、每堂课上思政元素的体现,具体到呈现在哪部分教学内容、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及时间的分配;增设本土品牌案例集,选取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本土品牌进行解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完善习题集,侧重思考题和小论文,围绕本土品牌建设,让学生结合国内外服装行业发展现状,提出我国服装品牌的发展策略和方法,在培养学生分析、思辨和创新能力的同时,树立民族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密切关注国际时尚发展动态、国家强国战略方针及服装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及时更新参考文献,让学生以国际化视野、从国家高度和专业视角更好地进行课程学习。
4.融入思政元素的模块化教学组织安排
课堂教学以课程内容模块化展开。“服饰品牌解析”课程分为五大模块,每个模块皆由理论教学、案例分析、翻转课堂、小组作业四部分构成。首先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了解每个模块的知识要点;然后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品牌的类型、发展历史、设计特征、品牌风格及营销策略,掌握品牌分析的内容及方法,具有一定评价和辨识能力。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布置品牌赏析作业,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加强和检验学生对理论的吸收和知识要点的掌握,培养学生对时尚、品牌的认知和审美分析能力。每个模块结束后布置小组大作业,大作业充分体现对本土品牌发展、民族复兴的思考和讨论,小组成员自由组合,以论文或报告的形式提交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每个模块每个环节皆融入思政元素以及民族文化和家国情怀,充分体现该课程的思政内涵和价值引领作用。
5.体现思政标准的课程考核体系设计
在以能力和素质考核为中心的观念下,突出德育,将思政标准嵌入课程考核,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对学生的思政评价主要从行为规范、观点方法、价值取向、追求信念四方面进行考量,并在课程考核的各个环节中体现。该课程考核环节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平时考核主要体现在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平时作业上,期末以大作业、小论文或试卷的形式进行考核。每个环节皆有具体的考核要求和评价标准,设置一定的权重组成学生成绩。例如,平时作业思考题“基于奢侈品的理解对我国发展奢侈品服饰品牌可能性进行思考”,作业考评时会将家国情怀、专业信念、文化自信等思政内涵融入学生的观点方法、价值取向、追求信仰等方面进行评价。课程注重过程性评价,设计系统具体的考核标准,以综合计算形式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以期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德与能的水平。
6.推进思政教学的效果评价体系构建
要持续有效地贯彻课程思政教学理念,需要有科学的评价机制予以保障。“服饰品牌解析”课程思政的效果评价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从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等不同层面形成评价维度,建立了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和同行互评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教师自评主要体现在平时课堂的教学总结和学期末的教学效果分析上。课堂教学总结主要对教学知识点、思政内容融合及学生表现进行回顾自省;学期末的教学效果分析以学校的教学文件为模板,通过学生的成绩统计,对照教学大纲的思政目标,对教学效果进行量化分析。学生评价采用填写课程评教表和写课程思政心得两种方式开展。课程评教表设置育德成效指标,以打分的方式进行量化评价;课程思政心得要求学生就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用文字进行总结,对教学效果进行定性分析。同行互评主要是通过邀请校内教师或校外行业人士听课,然后填写课程评教表对课程进行评价,将价值引领、育德成效展现作为观测点设计在评教表中。以上教学评价能够较全面客观地反映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帮助教师进一步改进今后的教学。
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找到学科知识体系与德育培养的“触点”,还要采用易于被学生感悟和内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4]。为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服饰品牌解析”课程加强以学为主、以教为辅,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融合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比较法、案例教学、情感教学、体验教学、启发教学等教学方法。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可以提升专业课程教学的思想性,促进知识性与思想性的融合。该课程以专业知识为切入点,提炼出其中的思政元素并加以比较,以实现价值导向的目的。例如,在讲授品牌建设中的文化要素时,通过对不同国家强势品牌的文化内涵比较,阐释品牌文化的概念、意义和价值,说明民族文化对品牌的深远影响及作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在本土品牌建设中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挖掘的重要性与必然性,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对比分析,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让他们意识到价值引领在不同历史维度中、不同国家地区间以及在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应用和表现。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该课程主要运用的方法之一。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说明某个问题或引发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思考,围绕专业课程的内容,对真实案例加以典型化处理,从而使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内容有现实的载体,加深学生对现实世界的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5]。例如,在探讨品牌的社会责任时,列举众多国际知名奢侈品品牌不再使用野生动物毛皮,有些设计师品牌则主动关店减产,让学生在思考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服装品牌发展策略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树立社会责任感。
3.体验教学法
体验教学法是通过创设和利用实际情景和机会,使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理解课程教学内容、自主建构知识、发展综合分析能力。该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上海丰富的时尚资源,带领学生参加以助力本土设计师发展的上海时装周及以助推本土品牌发展的中国国际时装博览会,参观设计师工作室和诸如“栋梁”这样的设计师品牌集合店,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加强对设计师品牌的认知和获得某种从业情绪体验,加深学生对行业发展的了解,提升专业学习积极性和从业热情,调动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4.情感教学法
情感教学法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努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了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课程教学在内容设置、案例选择、问题提出等方面都体现出以情感人。例如,在对本土设计师品牌的讲析中,通过优秀设计师作品中的文化体现、审美表达以及设计师具有的民族情怀、在世界时尚舞台上获得的认可,让学生在共情中深切感受到本土设计师在当下民族品牌国际化的历史际遇中的拼搏奋进,从而对我国时尚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民族自豪感。
5.启发式教学法
作为专业课程,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内涵,切忌生搬硬套的价值输入,要注重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引导。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服饰品牌解析”课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意识到行业或专业发展过程中价值选择的必然性[6]。例如,在对快时尚品牌特征及运营模式的解析中,提出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启发学生对快时尚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危机以及转型升级的发展策略进行思考,使学生意识到企业或品牌的发展要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7]。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正面引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在专业知识实践应用中面临抉择时能够发挥价值导向作用。
“服饰品牌解析”课程回归教书育人的本质,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挖掘该课程思政内涵,从教学目标设定、课程内容架构、课程教学组织、教学资料配备、课程考核设计及教学方法探索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思政建设。力求实现专业课程与综合素养课程及思政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形成课程育人的协同效应,更加生动地展现价值观教育的生命力,将价值引导引向深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