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县跃进总干渠信息化管理探索

2021-12-07 08:43:27刘志莉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3期
关键词:民勤县控制室干渠

刘志莉

(甘肃省民勤县跃进总干渠管理处,甘肃民勤733399)

民勤县是甘肃省武威市的下辖县,其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大陆沙漠气候特征明显,降水稀少,干旱缺水,境内无自产地表径流,唯一的地表水资源发源于祁连山脉东段冷龙岭北侧大雪山的石羊河。石羊河北流入民勤绿洲,经红崖山水库拦洪蓄水、调节水流,由跃进总干渠输入到整个红崖山灌区,规划设计灌溉面积6万hm2。跃进总干渠是红崖山水库向下游输水的主干道,是红崖山灌区的生命线,全长87.37 km,设计流量24.33~28.10 m3/s;干渠13条,长162.563 km;支 渠85条,长500.89 km;田间斗渠共1 652条,长1 253.28 km;农渠5 613条,长2 250.23 km;各类渠系建筑物103 361座。

红崖山水库始建于1958年,其灌溉系统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在不断改建中趋于完善,渠系布置基本合理,就像一棵经过几十年茁壮成长的参天大树,横卧于整个红崖山灌区之上。大树的根部就是石羊河供给的红崖水库,跃进总干渠就是大树的主干,主干上根据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有序分出了13条大枝(干渠),每支大枝上又分出了若干小枝(支渠),小枝分细枝(斗渠),细枝分末枝(农渠)……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水利工程灌溉系统,对红崖山灌区的生存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各部门的积极协调下,石羊河下游来水量有所增加,跃进总干渠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合现代水利管理与服务的需求,重视信息化在灌溉管理中的应用,应用信息技术来支撑和提升水务管理水平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1 跃进总干渠管理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民勤县跃进总干渠由隶属于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民勤县水务局的跃进总干渠管理处(0+000~52+759)和湖区水利管理处(52+759~87+370),两者共同承担生态输水、泄洪安全、灌溉水量调配、工程运行维护等职责,而水资源的调度和水量分配由民勤县水务局统一安排。跃进总干渠的管理内容基本划分为两大部分,即工程管理和灌溉管理。

1.1 工程管理

1.1.1 基本管理模式 跃进总干渠工程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工程运行维护和生态输水与泄洪安全。现有的管理模式沿用了传统的分段管理制度,即将跃进总干渠按干口节制闸上下约5~10 km划分为1个养护段,比如一干口的节制闸上下约5~10 km长的渠段称为一闸养护段。在每个节制闸附近修建1个临时养护点,每个养护点配备工作人员3人,跃进总干渠有13个干口,需配备工作人员39人,负责该渠段的工程管理工作,如渠道初期运行安全的巡查、日常养护、渠系建筑物的正常运行等。

1.1.2 存在的问题 一是管理人员管理工作困难重重。跃进总干渠有的穿越沙漠戈壁,有的穿镇过村,有的沿渠有交通道路,有的渠岸被两边的防护林、灌木覆盖……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不仅降低了渠道运行的安全系数,而且给工作人员的工程运行安全巡查、维护等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此外,管理人员年龄普遍老化,无论体力还是精力在这种管理模式中依标完成工作任务明显力不从心。二是主管部门无法监管。跃进总干渠渠线较长,共13个养护段,虽然设立了2个科级管理处对其进行管理,但是在每年200 d左右的行水周期中,管理人员是否依标进行工程运行巡查、维护?靠近交通道路的渠段是否有车辆意外跌落堵塞渠道造成水流漫顶毁渠?每年从春灌开始到冬灌结束这些都是让主管部门担忧的问题。主管部门每年在工程运行监管现场抽查率只能做到10%~20%,剩余80%~90%的情况主管部门没有办法给出答案。

1.2 灌溉管理

1.2.1 基本管理模式 灌溉管理主要指灌溉水量调配。由跃进总干渠管理处和湖区水利管理处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民勤县水务局的调度和水量分配对有灌溉任务的干口进行调节水位和流量测量,测水人员临时驻扎在每个养护点上,直到完成测水任务。测水人员将每天测得的流量和水量数据上报给跃进总干渠管理处和湖区水利管理处的水情统计人员,统计后再上报给民勤县水务局负责水量调度的工作人员,然后再一级一级上报至主管部门。

1.2.2 存在的问题 一是数据传输路线太长。测水人员每天测得的第一手资料要经一级一级上报汇总。二是不便于查阅测水数据。跃进总干渠每年行水周期达200 d左右,要经过春灌、夏灌、秋灌、冬灌,每个灌溉期每天的水情汇总信息存档资料数量可观,若想查阅某一天的水量分配信息,只能在纸质版的档案中翻找,费时又费力。

2信息技术在民勤县跃进总干渠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民勤县跃进总干渠的管理应用信息技术,把工程管理和灌溉管理工作中的主要信息反映到一个信息处理平台上,即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让主管部门、管理负责人及每一位管理者都能查找、共享所需信息,这个平台的建立必须有以下3个层次支撑。

2.1 数字化

无论是工程管理还是灌溉管理都需建立一个信息管理平台。第一步工作就是将管理工作数字化,即进行数字计算,用手机或电脑模拟一个工作流程,把这些数字化的工作流程传输到中央控制室。一是在工程管理中将管理工作数字化。跃进总干渠沿渠线安装电子监控,将渠道运行动态以及管理人员是否依标管理和巡查的情况通过电子监控将监测信息传输到中央控制室的工程运行平台,经过工程运行平台处理后把数据手动或自动传送到监管平台,用监管平台监督,把监督信息发布在信息共享平台上公开。对于工程管理中现场抽查率只能做到10%~20%后剩余80%~90%的监管情况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主管部门负责人便能判断管理人员是否依标管理。二是在灌溉管理中,测水人员把每天现场测量水流的数据运用手机或电脑上传到中央控制室灌溉管理平台上,由中央控制室的工作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归纳、统计、核算。

2.2 网络化

网络化就是在数字化的基础上进行网络计算,优化工作流程,把数字化的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实现信息服务。将工程管理和灌溉管理数字化的信息由中央控制室传输到网络信息共享平台上,在这个平台上不仅能查到工程运行动态监测、监管信息,还能查到灌溉管理信息,对于跃进总干渠的出库流量、干口流量等信息,无论是主管部门及负责人还是每个灌区的工作人员都能共享。

2.3 智能化

智能化的设想是完全打破现有工作管理流程,再造一个全新的工作流程,充分进行智能计算,实现思维服务。在跃进总干渠管理中实现智能化管理,设立1个中央控制室,整个总干渠水流动态由电子监控监测,每个干口流量运用遥感动态监测,节制闸调节水位进行远程控制,由中央控制室集中处理监控数据。这样的智能化管理使总干渠沿线的养护点全部覆盖,而中央控制室管理工作需要5~6人就能实现,可以精减人员,节约人力资源经费,促进管理模式升级,使管理更加有效、合理。

3 结束语

合理、高效应用水利工程信息系统,利用管理平台和监督平台,工程管理单位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将线下管理搬到线上,让管理在线化、动态化,使阶段化现场检查变成常态化监督,让线下抽查变成线上动态监管,能够有效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顺应水利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通过水利信息化推进水利现代化,应用“信息+水利”助推水利管理的转型升级,提升政府和社会的水利管理水平,以适应和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猜你喜欢
民勤县控制室干渠
进入控制室
消防控制室 “假人”值班被处罚
消防界(2021年19期)2021-11-14 12:14:40
消防控制室 “假人”值班被处罚
南干渠儿童活动空间
大众文艺(2020年21期)2020-12-02 05:09:34
民勤县红崖山水库扩建增容方案比选
中学化学中的置换反应及教学方式探索
控制室在化工厂总平面布置中的安全研究
超声波流量计在兰干渠上的应用
东河塘干渠防渗改扩建工程设计
如何开展新闻踏访——“三千里干渠探访”报道体会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