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于2015年6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在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室内环境、室外排队等场合禁止吸烟,如今控烟已正式实施近6年。随着各项细化举措的逐步落地和持续加压,公共场所吸烟现象大为减少,正规餐厅和商场基本告别烟雾缭绕。但如上述统计所展示的,写字楼及办公室成为了烟民“过瘾”地。
在写字楼等场所,尽管墙上贴着控烟标语,桌上摆着“温馨提示”,依然有人熟视无睹、我行我素:工作间隙,躲到楼道角落、犄角旮旯“点上一根”;去趟卫生间,“有个隔间,不抽白不抽”;更有个别人,会议室、工位上都无所顾忌地“吞云吐雾”。对此,管理方也叫苦不迭,“制度也定了,该培训的也培训了,但他们烟瘾一犯,根本管不过来”。
事实正是如此。抽烟者大多“躲猫猫”,卫生间、杂物间等角落又多,物业巡逻难免顾此失彼。有保安说道:“一支烟的工夫,也就几分钟,抓不着现行,就毫无办法。”此外,不同于餐厅、商场等公共场所,大家互不相识,当面提醒也没有那么多顾忌。而在写字楼和办公室里,许多人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即便见着同事吸烟心有不满,也抹不开面子直接让人“掐”了。如果对方是上级领导、合作搭档,就更加不好意思制止了。久而久之,碍于面子,大部分人对吸烟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禁烟制度沦为一纸空文。
禁烟控烟,要人防更要技防。尤其在熟人社会,后者发挥的作用恐怕要更大一些。既然同事不好开口,那么不妨让技术发声。比如,从今年3月起,北京市控烟协会就开始向一些写字楼、办公楼等免费赠送“烟草烟雾报警器”,发挥烟草烟雾主动采样、精准定位、实时监控、语音播报等功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想想也是,当点着一根烟,报警器就开始全楼播报“某某处有人吸烟”,或者发出巨大的鸣笛声,相信没有多少人能顶住压力、依然故我。
吸烟有害,控烟却难。当下,不妨利用技术手段,适当加压,促使吸烟者认真检视自身行为,明晰约束条例,优化自己的生活习惯,这样烟民手中的烟头便会“不掐自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