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龙,余莉,葛平珍,杨珊,张时龙,何友勋,余娟
(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贵州 毕节 551700)
对于我国而言,小杂粮是非常重要的粮食品种,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怎样做好小杂粮病虫害综合防治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北方地区因为气候严寒、土壤贫瘠及干旱少雨只能够种植那些生命力比较顽强的小杂粮来解决粮食问题[1],而南方因气候湿润、山区较多,小杂粮的种植主要为食用豆、谷子、薏苡等特色作物的种植。
通过分析当前的现代农业技术可以发现,进行综合防控是控制小杂粮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农作物种子培育技术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很多小杂粮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已经比较强,并且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种植效果。这种情况下,想要更好地进行小杂粮的病虫害防治,便要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选择那些抗病虫害能力比较出色的小杂粮品种[2]。
想要切实提高我国小杂粮病虫害综合防控的水准,种植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严格地筛选、检查小杂粮种子。首先,种植人员在种植小杂粮之前要严格地检查种子的情况,避免在种植前小杂粮种子携带了病虫害。其次,种植人员还应该主动积极地借鉴其他地区种植小杂粮的相关经验,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种子检验制度的完善,规范种子检验的流程以及检验的方式,从而为小杂粮种子检验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并且在进行小杂粮种植的时候,还应该全面地管理和监督小杂粮种植培育的整个过程,确保小杂粮种植真正安全。最后,在引进新型小杂粮品种前,还必须做好种子的消毒检疫工作,确保新品种未携带病虫害。
当前进行农业种植的时候,小杂粮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主要还是药物治疗。因为,在进行病虫害治疗的时候,农药的使用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并且,在小杂粮病虫害防治中,使用农药是最为经济的一种方式。我国北方地区进行小杂粮种植的时候,农药是必然存在的生产资料,有些地区甚至存在农药大量或者过量使用的情况,这样虽然可以做好病虫害的防治,但是造成的副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必须保证用药的科学性,根据实际的情况和需要来使用农药。在进行小杂粮病虫害防治的时候,农药可以选择辛硫磷乳油等,这种药物可以在播种前或者播种的时候进行病虫害的预防,用加水稀释喷洒的办法或者将其均匀地和肥料搅拌在一起使用,但使用的过程中,必须对其使用量进行合理的控制。若是有条件,还可以根据小杂粮品种有针对性地进行农药的选择。还有,利用浸泡的方法来进行种子的处理,杀灭种子中的病原以及虫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确保通过药物来进行浸泡的种子的包衣完整,否则很容易出现坏种的情况。比如豆类植物,可以利用高巧浸泡处理种子,从而更好地进行消毒和杀灭病虫害,在浸泡的时候,10千克的种子可以用30毫升的高巧兑500毫升的水浸泡,浸泡的时间为1天或者2天,然后将种子晾干并进行播种。一般情况下,种子若是经过了消毒处理,那么出现病虫害的概率要远远低于那些没有进行消毒的种子[3]。另外,小杂粮的生长周期往往比较短暂,在小杂粮生长的后期也可能会出现病虫害侵袭的情况,若是遇到这种情况,种植人员必须时刻对小杂粮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并根据其生长情况有针对性地选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病虫害的治疗,从而确保小杂粮能够更好地生长。
在种植小杂粮的时候,想要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性,必须建立明确有效的病虫害预警机制。首先,相关的种植( 人员在工作开展的时候,必须对小杂粮生长和种植的情况进行认真观察,在这个基础上征询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小杂粮种植人员还应该对于可能出现的病虫害进行认真地观察,主动积极地做好推广和宣传工作,帮助更多的种植人员进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其次,政府相关部门还应该建设以病虫害防治为基础的农业监管部门,聘请专业的工作人员和专家对农民的小杂粮种植情况进行较强的技术性指导,种植人员群体若是能够更好地和专家进行沟通和交流,就能够更好地落实小杂粮病虫害防治技术,给小杂粮生长提供一个安全和高质量的环境。
想要提高小杂粮生产的质量和产量,种植人员必须掌握小杂粮种植的科学手段,并根据小杂粮的病虫害情况来进行科学的防治,而且在选择肥料的时候,根据小杂粮生长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有机肥料。在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土地的翻耕工作,以破坏病虫害出现的细菌滋生条件,从而降低小杂粮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出现的概率。在小杂粮进入播种生长阶段后,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来清除掉小杂粮周围的杂草,给小杂粮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最后,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来做好水肥的控制,避免因为水肥等问题导致病虫害的出现,提高小杂粮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性,提升我国小杂粮种植和生产的水平,满足人们对于粮食的实际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也必须真正地认识到小杂粮对于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小杂粮种植的水平,提高小杂粮病虫害防治的能力,运用先进科学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降低小杂粮病虫害出现的概率,在提高小杂粮产量的同时,提高小杂粮生产的质量,给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提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