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程靖
(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山东淄博 255000)
城市公园数量与质量往往用来评价一个城市的影响力,也是市民选择宜居城市的标准之一。好的城市公园设计,满足了市民对健康的需求。首先,舒适的景观设计,舒缓了现代社会高强度生活节奏下的疲惫心理。其次,完备的健身和娱乐设施,可以随时锻炼身体,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最后,优美的花园环境,成为人们社交的好去处,大家在增进感情的同时,也形成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见,城市公园景观环境设计,在各个层面上满足了市民对健康生活的需求。
城市公园历史由来已久,它所承载的文化使命是带给市民休息、锻炼身体的外部放松场所。现代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使得人们没有足够的时间随时去野外亲近自然。因此,城市公园就成了家门口最便捷的放松身心的场所,受到了绝大多数市民的青睐。
我国国情特殊,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很多人民公园逐渐在各城市兴起,尤其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公园的硬件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中,满足了几代人的城市生活休闲需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有了质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准日益提高,对城市公园的要求不仅停留在实用功能上,而是更注重健康理念。不同年龄段的城市居民对健康生活的理解不同,老年人喜欢清晨在城市公园打太极,跳广场舞;青年人则选择下班后在城市公园漫步或夜跑,达到缓解生活压力,调节身心健康的目的。另外,城市公园也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光顾,政府为了给这些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城市公园建设足够的支持,将城市公园当成文化名片进行了很好的推广。
城市公园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形象,设计理念要紧紧围绕城市文化。当外地游客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首先会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之后进入城市的古老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亲身体会这座城市的韵味。所以,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要多元化,抓住主要特点,突出主题,考虑到游客与市民的不同需求,从市民角度出发,兼顾城市公园景观的实用性和舒适性。吸引游客眼球的是独特性和审美性,设计师要融合古今中外设计元素,打造一个外观与内在高度统一,既舒适又美观的城市名片。
为了打造一个带给市民健康便利生活的外部空间,从公园的整体规划及景观设计方面,考虑以往城市公园设计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城市公园的景观与使用功能。
当前城市公园设计主要沿用西方设计方式,注重对景观的人为改造,对绿植的修剪局限在西方造型审美观念中,形成了“千园一面”的尴尬局面。然而展示一座城市文化底蕴的名片就是城市公园,如何挖掘城市公园内涵,需要设计师们打开固有的思维模式,为城市公园找到其或时尚、或庄重、或宁静、或典雅的独特风格。当前城市公园设计还缺乏景观环境的整体设计思路,比如,城市与公园的搭配情况,结合城市气候特征选择相应的植物与花卉,树木花卉色彩搭配及空间层次规划等。
目前,很多城市公园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尤其是旅游城市更加重视对城市公园建设。但大部分城市公园仍旧存在设施老旧、公园环境杂乱无章的现象,例如,公园内部缺乏管理,乱贴乱画现象严重;供市民健身的设施偏少,园内照明设备与长椅损坏后无人维修;环境质量差、色彩单一,植物种植与养护不足;城市公园主题不明显,缺乏文化内涵与设计创新;仍然沿用以往的公园建设思想,没有考虑到市民的生活需求,缺乏人性化设计内容。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不足,影响到城市公园的生态人文发展。
城市公园建设虽然引起了政府重视,但尚未达到体现文化内涵的层次。进入城市公园中,只是个别单调的绿植、花卉点缀及少量供市民休闲的健身设施,既没有对园林景观进行规划,又没有贴合城市文化内容设立园林主题。
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公园存在设计比例失衡的问题,例如,有些城市公园的市民健身器材与儿童游乐设施偏少,有些公园较多设置游乐收费场所,无法发挥为市民提供休憩场所的功能。因此,首先要充分考虑城市公园的服务半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真正了解市民需求,合理配置公园设施与绿植景观比例。
城市公园的最佳设计方案是以市民健康需求为中心,全面考虑市民的生理与心理感受,设计出能广泛受到市民欢迎的环境景观,让市民在城市花园中就可以亲近自然,满足审美特征和感官享受的双重要求。
这里的“开放”有2 个层面上的意义:一方面是城市公园去除围墙化设计,与城市建筑融为一体;另一方面是设计理念与需求都为了满足市民需要,从市民健康方面着手,在使用权与设计权方面对市民开放。城市公园外部环境与公园内在空间建设不再有边界的限制,其整体环境与公园内部形态及市民体验都能达到全面开放的状态,以容纳来自各地热爱生活、热爱城市花园的人们。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没有边界的开放公园会成为他们每天锻炼的好去处。有些城市公园,虽然给老年人办理了年票,但限制入园时间在9:00 及20:00以后,极大限制了老年人的活动自由,也没能充分发挥城市公园的社会功用。
城市公园在“还绿于民”的理念引领下,注重就地选材,充分利用城市中已有的绿植景观,打造与自然融合的中国式园林。例如,在有些森林城市,湿地占地广阔,可对园林景观进行分类,然后规划主题,以水域面积为主的区域命名为水乡,鲜花居多的区域打造为花海,有鸟类聚居的小岛成为观鸟岛等,如果是钢筋水泥包裹下的大城市,则人为打造一个模仿自然的城市公园景观。建园方式都是以市民健康为出发点,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始终,把花卉树木配置与自然融为一体,让市民在城市花园中随时感受身心的释放,充分恢复精力与体力。
从设计理念出发,为市民搭建一个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公园,充分考虑到公园的便民作用,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发挥调节身心,缓解心理压力的社会功能。依据城市所处地域不同,将城市公园休闲娱乐功能划分为多种类型,即街头绿地、社区花园、城市湿地等,提出具有个性化的城市公园改造方案,满足市民对城市公园生理与心理方面的需求。例如,在居民密集地区的城市公园,考虑到各年龄段、各种职业人士的需要,景观设计倾向大众活动需求,建成集园林绿化、大型集会、游乐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社区花园面向点小,只需要一小部分游乐场和健身场所,增加绿地和休息区面积,点缀水池、假山等小景观,更符合社区居民的心理需求。
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巧妙融合,可以大幅度提升城市公园的品位与档次,成为大众陶冶情操的好去处。每个城市的人文背景与城市形态不同,有的城市突出森林生态景观,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有的城市突出古城特色,在保护古物的前提下改造园林景观。总之,不同的城市文化底蕴凸显了形态各异的主题思想,为了让市民对城市公园更感兴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文化底蕴的深入挖掘与精心打造,将带给市民不同的文化体验。
总之,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走向从单一的绿色生态建设转变为多功能地提供健康生活。比如,在城市花园建设方面以自然和谐的主题为主,让市民置身其中,获得生理和心理健康。再加上合理的休闲功能区规划,让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畅聊,组织文体活动,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打破以往大城市各自封闭的不良现象,在沟通中衍生出城市公园文化,或引发文化新潮流。所以,城市公园建设,首先要打造出相应的文化品牌,为市民提供交流平台,引发新的文化动向,把单一的市民个体的身心健康引导到社会健康的更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