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魂系家国 深情满天山
——怀念父亲李迟

2021-12-07 13:14:20李东晖
兵团工运 2021年5期
关键词:兵团农场生活

□李东晖

梦里千回忆父亲,醒来泪水湿衣襟。

父亲已离开我们整整三年了。1000 多个日日夜夜里,仿佛父亲还在书房里静静地读书看报,还在他固定的沙发上准时收看晚上七点钟的《新闻联播》。父亲的音容笑貌依然映满我的脑海,让我觉得父亲从来就不曾离开过我们。每次回家,开门的瞬间我是多么期盼着再看到父亲和蔼的笑脸、关切的眼神,父亲啊,您知道我们多么爱您、多么舍不得您吗?

父亲走了,虽然三年来我一直不肯接受这个现实。是啊,父亲那么的爱我们,爱生活,爱工作,爱脚下这片他为之付出青春和奋斗的边疆的土地,怎么会忍心离开呢?而我们又是那么地爱父亲,他就是我们生命的源泉、人生的导师,我们怎么能舍得让他离开呢?

这三年里,我一直想通过自己的回忆,追忆和父亲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还原父亲历尽艰辛、不忘初心的人生轨迹,讲好先辈故事,让兵团精神薪火相传!

1932 年农历八月十六日,父亲出生在安徽省颍上县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从小就特别聪慧,学习成绩最好,姐妹们都喜欢他。父亲四、五岁时就在外祖父办的私塾学堂开始了他的启蒙教育,之后进入洋学堂直到高中一年级,由于家道中落,父亲无法继续完成学业。1948 年秋,父亲勤工俭学考上了山东农学院畜牧专业,成为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大学生。

作者与父亲合影留念。

1950 年初,父亲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由于身体素质好、又是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父亲成为华东军区空军第六预科纵队学员、分队长。驾驶着银色的战机翱翔在新中国的蓝天上,是那个时代许多人的梦想,而这一切,即将成为父亲生活中的现实。

天有不测风云。受家庭出身问题的影响,父亲的空军生涯很快就结束了。

1951 年,19 岁的父亲在经历了大学参军、转离空军的挫折之后,毅然作出了一个影响一生的选择: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进疆后立刻投入到了剿匪的战役中。之后不久,组织上安排他到新疆军区后勤部八一农场。因为父亲在山东农学院学的是畜牧专业,八一农场畜牧营技术人员奇缺,所以就分到畜牧营任排长、技术员。

畜牧营远在北塔山,部队给父亲发一匹马,让他自己骑马前去报到。从乌鲁木齐出发,父亲骑马走了一个多星期,人困马乏,精疲力竭。一路上干粮吃完了,天寒地冻,狼群出没,父亲经受了饥饿、寒冷、死亡的威胁。当一匹饿狼扑向丝毫没有躲避能力的父亲时,一位好心的哈萨克牧民开枪打死了那只狼,并帮助父亲抵达了北塔山牧场。从此,父亲开始了67 年的边疆生活,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与时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自己青春和理想、热血和生命播撒在边疆的土地上。

1953年,父亲再次走进大学校园,成为新疆军区八一农学院的学生。在校期间,父亲学习刻苦认真,多次受到嘉奖,1956 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两年,但父亲要求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被分配到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勘测队担任技术员。从此,父亲再也没有离开过兵团。文革期间受到严重摧残,但我从没听父亲抱怨过。文革结束的那一年,父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为之奋斗已久的夙愿。从北塔山、南山牧场到八一农场、一O二团、红旗农场、农六师机关,再到兵团机关,从技术员、股长、营长、场长、到场长兼党委书记、师领导,再到兵团领导,父亲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兵团,献给了共和国的屯垦戍边事业。

在我们的心中,父亲不仅仅是个好党员、好领导,他更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父亲退休以后,我曾经问起父亲怎么和妈妈走到一起的。父亲年轻儒雅,又是大学生、军官,身边应该有条件更好的姑娘,可是父亲却选择了只有初一文化程度的母亲,我们当孩子的有些好奇。父亲告诉我,我就是看上你妈纯洁善良朴实积极上进,任何工作都是拼命争先。父亲还说,你们都要向你妈好好学习,女人的优点你妈都具备了,她真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那个年代没有花前月下,可父亲的这番话无疑是对母亲最浪漫的表白,是对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的最好阐释。在医院的病床前,父亲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是:照顾好你妈。父亲最割舍不下的,就是陪伴他走过近60年风风雨雨的母亲。

父亲永远是我们这些晚辈们心目中的偶像,威严不失亲和,严厉伴随和蔼,儒雅洒脱,良师诤友。我们家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我们从小到大家里吃饭都必须围坐饭桌,而且每个人的位置是固定的,吃饭时很少说话,父母亲落座后才能开饭,父亲动了筷子其他人才能夹菜。当时特别羡慕那些端着碗到处串门的孩子,认为父亲有些刻板,现在我们已经把这个习惯传承下来。仓廪实而知礼仪,中国的“礼”学传承,靠的就是一代代人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孩提时代生活艰苦,父亲工作繁忙,可是父亲从来没有因此忽略了对我们的教育。父亲只要有时间,就会给我们讲《西游记》《水浒传》、陪我们背唐诗、背“老三篇”,分辩关在笼子里的鸡和兔子各多少只;弟弟小小年纪父亲就给他讲历史故事、教他写日记……

从小父亲就教育我们,不要随便收别人的东西,不说谎话,生活要朴素。作为一个女孩子,那时候我因为喜欢穿得漂亮一些,经常被父亲批评,说我不够朴素。那时候年轻不懂事,总觉得父亲对自己有偏见。现在我已为人母,对父亲当初的教导,也会给自己的孩子传授,踏实做事、诚实做人、朴素生活已经成为代代相传的家训,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

父亲最开心快乐的时光,不是当上了师领导、兵团领导的时候,而是他在红旗农场工作的那段日子。1978 年12 月,父亲由六师一〇二团调红旗农场任副场长,1981年2 月任场长、党委副书记,1983年11月调农六师任副师长。在红旗农场工作了5年时间,侧重做了五个方面的事情:一是落实政策;二是机构重建;三是开渠整地;四是科学种田;五是土地承包。

父亲担任兵团领导后,曾分管工业交通商贸流通领域工作。当时正逢兵团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转型阶段和结构调整期,工作千头万绪,压力很大,吃不好睡不好,人也消瘦了许多。这期间,父亲和同事多方努力,成立了兵团供销合作总公司、成立了乡镇企业局,为推进兵团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建立起兵团新时期商贸流通体系,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父亲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这片土地,奉献给了屯垦戍边事业。一直到他退休后,依然心系兵团事业发展、关心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

2003 年夏季的一个周末,乌鲁木齐下了一场大雨,之后接着是冰雹。整个天气变化过程,71 岁的父亲一直都呆呆地站在窗边看着。作为女儿,我知道他又想到了团场的作物、职工的生活……而到了冬季,那飘雪的日子,父亲脸上便会露出孩子般开心的笑:瑞雪兆丰年啊,团场丰收大有希望,职工生活有了保障。

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父亲时常思念他曾工作生活过的地方。但为了不给基层添麻烦,父亲总是让儿女们开车陪他去悄悄走一走、看一看,从不给基层打招呼。有一次我们开车陪父亲到六师五家渠垦区看庄稼生长情况,回来时正赶上饭点,于是我们一家人在路边找家饭馆吃饭。正巧,碰到了党校的一位领导。他认出父亲和我,非常惊讶地问我,领导出行怎么没通知六师或者党校?我说父亲不让通知,怕给大家添麻烦。从党校那位领导看父亲眼神里,我看到了他对父亲油然而生的敬意。那一瞬间,我也理解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真正含义。

这就是晚年的父亲。

相伴不知时光短,离别方觉日月长。父亲啊,我们还没来得及回报您,还没有好好在您膝下尽孝,还没有好好陪您聊一聊不平凡的人生,还没有实现我们乘火车去欧洲观光、五台山看景的约定,您就匆匆离开了我们,亲爱的父亲!

往者已逝,来者犹追。我们定当化悲痛为力量,更加勤勉做事、宽厚为人,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不会辜负您对我们的期望。在新时代兵团奋斗的路上,有坚定的目标、担当的情怀、前行的脚步!□

猜你喜欢
兵团农场生活
兵团记忆
绿洲(2022年6期)2023-01-09 10:46:38
兵团记忆
绿洲(2022年3期)2022-06-06 08:17:22
农场假期
英语文摘(2022年2期)2022-03-16 06:16:14
农场
小太阳画报(2019年8期)2019-09-11 07:01:50
一号农场
美食(2017年2期)2017-02-17 06:10:18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无厘头生活
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 19:44:06
兵团在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