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茜
摘要:近两年来为实现从“办好学前教育”、“幼有所育”到“高标准办好学前教育”、“幼有善育”的转变,深圳市学前教育进行了民转公的改制。幼儿园民转公后由于体制不同,直接导致了民办园的管理者在改制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惑。作为一名接管转型幼儿园的公办园园长,出于帮助转型幼儿园管理者更快更好地接管工作和帮助转型幼儿园快速步入正轨,笔者将从管理者的角度,全方位的提出对幼儿园管理的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民转公 幼儿园 管理策略
一、调整管理机制,促进规范办园。
规范办园是提高保育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民办园转为公办园后,首先要完善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细化各项工作流程,强化教职工队伍管理,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实现精细化、规范化的高效管理,从而提高办园质量。
(一)完善管理机制,加强检查力度。
首先每一位教职工要明确各自的岗位责任,并形成文字要求,制订出各部门、各岗位的相关制度。其次每周召开一次行政会议(特殊情况下可随时召开)、每月召开一次园务会议和一次全园教职工大会,把幼儿园的重大决策和建章立制通过园务会议进行商讨通过,把全园教职工在工作中的点滴和幼儿园每月发生的重大事件通过全园教职工大会进行总结、点评、归纳和嘉奖。通过“每月两会”和“一周一会”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总结幼儿园管理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完善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水平。再次可充分利用和发挥行政班子成员各自的优势,在行政值班中进行检查、监督各岗位职责的履行情况,落实管理的“严、细、实”,体现细节管理的重要性。
(二)细化工作流程,完善内控制度。
拟定教职工招聘、离职、考核、采购、验收、报销等事项的工作流程,严格按照流程规范操作。坚持“三重一大”要通过集体会议决议,规范幼儿园重大财经问题的管理和控制。幼兒园小型工程建设以及大宗采购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进行招标等要求,自行采购坚持做到一万元以上必须由行政会议讨论通过才可以实施。采购方式分为政府采购和非政府采购两大类,政府采购主要是通过电商平台选择供货商,非政府采购则要成立采购小组和招标小组。采购流程先是通过行政会或园务会的商讨和确认,再进行三家比价确定供货商,最后签订合同、送货入库验收。如金额较大则需要招标小组进行招标再确定供货商。
(三)成立监督小组,拓宽民主渠道。
管理好一所幼儿园,民主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须让教职员工有知情权、建议权、决策权、监督权,鼓励教职工反映真实情况,维护大家的合法权益。民主管理渠道可设不同的监督小组,如行政管理小组、食堂管理领导小组、财经工作领导小组、招标采购领导小组、安全领导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召开不同的会议,如每周一会的有:行政会、班主任会、班级会、安全小组会;每月一会的有:支委会、部门会、园务小组会、全园教职工大会;每学期一会的有:家长会、家委会、膳委会、各部门总结会、个人述职会等。通过监督小组的监督和不同会议逐层逐步落实工作、落实代表提案、解决工作问题,从而确保职工参政议政权力落到实处。
二、创建园所文化,构建和谐团队。
(一)确立办园理念,奠基园所文化。
办园理念决定着园所的文化、办学的方向和教育的成败。优秀的团队和成功的教育都离不开办园理念的引领和科学规范的制度管理。所以每一所幼儿园都可根据园所环境和园所位置去考虑和确立自己的办园理念,从而去引领幼儿园发展的方向。
(二)加强团队建设,实现共同愿景。
激发团队的合作精神,首先要组织好一个团队,了解团队中不同角色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和期望值,捕捉教职工之间不同的心态,理解她们的需求,帮助大家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形成团队合力。在一个单位里汇聚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教职工,要让大家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可通过开展一些工会活动,如健身活动、节日庆祝活动、外出拓展活动、新年联欢活动、全园教职工大会等,让大家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拉近关系,把“与爱相随”的氛围融入到生活中,从而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打造和谐的团队精神,激励教职工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前进。
三、改造园所环境,提升办园品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幼儿园转型后应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幼儿是环境的主人,也是幼儿园一切环境设计的出发点和服务对象,环境的创设应尊重幼儿在环境中的设计、支配和管理的主体地位以及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所以设计首先要考虑风格定位,规划出整体的风格、统一的色调,如要做什么样的环境?简欧的、卡通的、自然的等等,其次是考虑实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综合两者的考虑,幼儿园环境在创设上可分为室内环境 、室外环境、室内外一体化环境等。规划好后开始分步骤进行工程改造,而一般的工程改造都是放在寒暑假进行,这样才不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四、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一)转变教育理念,建构园本课程。
幼儿园转为公办园后,教师观念的转变,角色的转换已是势在必行。为了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在教育中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需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优化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构建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
教育是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幼儿是生命发展和成长的主体。幼儿教育面对的是3—6岁的孩子,是处在人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在我国,自古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古训,这也充分说明了3—6岁这个阶段的重要性,所以这个时期以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去引导孩子、给予孩子什么样的成长环境至关重要。在确立了教育理念后,以教育理念为理论支撑,再充分挖掘适合本园的课程资源,如根据园长的特长或园所特点或地理优势等资源去建构属于自己的园本课程,走出自己园所的特色之路。
(二)开展分层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首先要建立教师培训机制,根据教师的执教年限、教育教学水平、个人特长和发展方向进行分层,制定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和具体要求采取分层培训。对于青年教师,一是鼓励教师总结日常带班经验,并与理论相结合,撰写相关论文;二是和老教师结为师徒帮扶,以老带新,向老教师学习经验;三是研训结合,在培训的同时解决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于骨干教师,一是鼓励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二是采取观摩教学、经验交流、展示成果等形式参与竞赛活动,为她们提供展示的舞台。三是送出去参加各种培训、进修和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学历提升等方式自觉追求专业提升,做到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反思和自我超越。四是邀请专家进园来面对面的指导,把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解决。
自古有“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词语来形容教师,可见教师的身份不仅仅是教书,它还有育人的责任和使命。在新的《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对教师角色和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而作为公办幼儿园的教师,更是应该成为一名专业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把幼儿作为一个成长的个体、未来的社会成员来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学习和发展负责,为其一生成长奠基。
五、结语
深圳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作为转型幼儿园的管理者,也应承担起发展学前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在教育发展中做出表率、开辟不同风格的教育模式,拉动深圳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4-25.
[2]王绪池,郑佳珍.幼儿园总务管理[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3]屈玉霞.幼儿园经营与管理[M].科学出版社,2011.